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灭亡的根源,跟天可汗,盛唐,巨唐三个赞誉有关?

唐朝灭亡的根源,跟天可汗,盛唐,巨唐三个赞誉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2/3 14:26:36

(大明宫词是大唐荣耀)

于这三个词而论,毫无疑问都是好词语,也埋下了最后唐朝分崩离析,藩镇割据的伏笔!

而北方则不同,经历三国动乱后北方汉人锐减,不争气的司马家上台,又是外族内迁,八之乱,五胡乱华,直到冉魏武卓天王冉闵,以暴制暴,才让北方汉人有了在异族统治下苟延残喘继续存活的机会,而这存活的方式,不可避免的就是同化,于是才有隋唐时期虽为汉人政权当家,但鲜卑族风格明显的民资气质出现!

融入异族血脉之后的他们尚武成风,也因此才有初唐强悍武力的出现,原因为何,不过是在一个人吃人的时代,武力是生存的必要要素,仅此而已!

而这荣光之所以能存在成为殊荣,关键就是唐初时期的特殊经济情况决定的,当时经历南北朝动乱,艰难完成国家统一的唐帝国,并没有后世那无数弊端出现。

土地兼并那是没有的,除了陇右贵族,豪门望族也是没有的!

(府兵制是唐朝前期强大根源)

这给了唐朝初年施行府兵制,均田制空间,在土地财富和地位感召下!

于是府兵的战斗力空前高涨,而跟随府兵战斗力空前高涨的还有无数少数民族部落和唐朝的并肩作战!

目的当然是跟在后面打秋风,顺便抢夺战利品,也因此唐朝初期有无数异族雇佣兵跟随大唐作战!这就是唐朝兴起之后,无数胜利无数开疆扩土的关键!

而这天可汗之名,除了代表唐朝强盛外,还代表着唐朝是无数少数民族雇佣军的领头人!

老大带头,大家发财,但是这也是唐朝后来隐患之一。

当唐朝不断扩张之后,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失败,比如对吐蕃的征服不顺利,就极大的打击了大唐的威信,这失败一多之后,天可汗就不再是褒奖而是毒药!

随唐帝国版图不断扩大,经济不断发展,另外两个词也成了大唐的形容词,那就是盛唐和巨唐!

盛唐之所以为盛唐,盖因为其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包容并蓄!

巨唐之所以为巨唐,盖因为其版图空前广大,幅员辽阔!

(幅员辽阔有利有弊)

可是,这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原因很简单,有两句古话可以诠释隐患!

第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第二局:鞭长莫及,尾大不掉

当经济不断发展,之后发生的就会是人口的大幅增长,这时一个致命问题就出现,那就是伏兵制崩溃,原因很简单,之前府兵制之所以能存在,是因北方无主土地太多,有地可分,可是人口越来越多,需要土地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前期府兵制度促成了大量的地主阶级诞生,还有原本就有的地主和豪强势力经过经济恢复不断发展,于是土地兼并现象越发严重。

于是在武周时期,府兵制,还有均田制几乎已经名存实亡!

府兵制和均田制存在的基础,都因为这经济的发展最后成了伪命题,面对这一切,前期唐朝用无数的战争,向外需求财富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无数异族被征服之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统治范围越来越大,但是控制力越来越底下!

与之先对应的却是战争的不在顺利,作战失败又成了常有的事情。

如此相辅相成之下,跟随唐帝国战斗的异族难免起了异心!

(盛极而衰是历史常态)

那么如何缓解这样的问题?

经济发展造成土地大规模兼并,府兵制因为土地稀缺成为伪命题,均田制也因此成为伪命题,扩张也有极限,无法用新征服地区的土地财富,满足府兵制,均田制还有少数民族的需求!

于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地方分权!

地方分权,无疑是一种权力下放的表现,而原因除了经济问题之外还有就是控制力下降!

在古代社会条件之下,不考虑距离的管理就是各伪命题,因为科技条件的限制,还有通讯条件的限制,上行下达往往需要按照月甚至年来计算执行效率,这如果在和平时期当然没问题,但是在战争时期或者多事之秋就是一种灾难!

这是原因之一,也是巨唐这个词带给唐朝的祸患!

(节度使出现,唐朝开始出问题)

在初唐盛世时期,大唐帝国皇帝被称呼为天可汗,在大唐狂飙突进,不断开疆扩土的时期,这些大大小小的异族们都乐于在后面捡便宜!

但是在扩张遇到瓶颈之后,他们的异心开始萌芽,于是无数异族政权建立并和唐朝摩擦不断!

(帝国斜阳下的安史之乱)

而且,节度使除了军力越来越强大之外,权力也越来越大!

于是,唐朝就不得不不断下放权力,最后节度使的权力从军队,慢慢渗透到财政,人事,行政等各个方面!

慢慢的就这样成为了政治实体!

最后,唐朝最后由盛转衰的关键点就出现了,那就是节度使制度的泛滥!

最后节度使都成了手握大军的封疆大吏,手下部队也慢慢从国家军队,变成了在节度使治下辖区招募的私兵!

掌握了军队的节度使们,开始了自己的野心!

(安史之乱,就是弊端的总爆发)

然后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发生!

主角就是安禄山史思明,这样手握数镇的节度使!

更多文章

  • 称霸不是做武林盟主比谁武功高,什么是称霸,且看齐桓公的范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侯争霸齐桓公资料,齐桓公不让亲姐姐结婚,老梁讲齐桓公之死

    尊王尊王就是尊周天子。周天子虽然势微,实力还不如有些诸侯,但是王室的正统地位放在那里,诸侯就是再强大、再厉害,他也不可能推翻周天子,成为众矢之的。因为那是不明智的,除非你的实力足可以和天下所有诸侯抗衡。相反如果你尊周天子借周天子的名义,反而可以顺利地进行任何事,假传圣旨嘛,其他人也没话说。所以在这种

  • 唐朝的驸马有多危险,为什么没有多少人愿意当驸马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驸马和宋朝驸马,唐朝驸马有几个,唐朝驸马前程不好吗

    在唐朝,因为民风比较开放。所以很多公主都有养面首的习惯,而且是公开养。这样虽然娶了公主,表面上有很多荣华富贵,但是实际上却是明目张胆地被戴绿帽子。试想一下,哪个男人愿意接受这样子的事情呢?而且,明知道自己被戴了绿帽子,还打不得骂不得,那可是公主啊,谁敢对公主说些什么呢?第二,驸马其实都没什么实权。历

  •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后成为富甲天下的商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蠡为什么要帮助勾践,勾践范蠡是什么关系,范蠡勾践

    在勾践春秋霸业的道路上,著名的女间谍西施肯定是功不可没。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人劳苦功高,那就是文种和范蠡。[var1]然而,在越国平定了吴国之后,范蠡急流勇退,离开了越国(民间传说范蠡是和西施一起归隐了)。范蠡走之前曾劝说文种也离开越国,文种不听。范蠡到了齐国之后,就写信给文种,说勾践的为人,只能共患

  •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真的是迫不得已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渊反隋几年,李渊起兵反隋攻击长安,隋唐英雄李渊起兵反隋

    其实起兵反隋确实不是他的本意,确切的说是他的儿子李世民推动的,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来,李世民和刘文建是最先开始商量谋反的。真正推动李渊谋反的是裴寂,因为裴寂和李渊两个人的关系很好,可以说,只要这两个人在一起喝酒作乐是不会感觉到厌烦的,所以说,李世民就是看到这一点,才故意把裴寂拉到了反隋的

  • 即使灭国,也要对敌人讲仁义道德的宋国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国国君简介,空谈仁义的宋国灭亡,春秋宋国国君姓什么

    [var1]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的叛乱。按照当时分封制的礼法,别人失败了,你不能赶尽杀绝,得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所以,周公又封纣王庶出的兄长微子启在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所辖版图有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之间,面积大概十万平方公里。[var1]春秋时期,公元

  • 外来户的田氏是怎样一步步鸠占鹊巢在齐国达到人生巅峰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国田氏大结局,孙武祖上是齐国田氏吗,田氏在齐国的地位

    田氏的第五代田桓子田无宇生有五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儿子叫田书的就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兵圣孙武的祖父。还有一个儿子叫田乞,如果说以前田氏家族的人只是作为齐国的贵族努力为国君服务,以报答当年的收留之恩。那么,从田乞开始他就有了夺取齐国权力的想法了,因为他发现这件事情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自己够努力

  • 唐朝女子服饰非常有特色,她们真的钟情于露胸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女子服饰图鉴,唐朝时期公主的服饰,唐朝的女性服饰有什么

    现在的我们,可以从很多的唐朝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女人穿着都是特别暴露,但是这也不是她们性格特别开放,而是她们当时穿的襦裙,其实都是我们现在人所称的低胸装,而且还是有身份的人才可以这么穿的。就比如说公主或者舞女这样的人才可以穿那样的衣服。在寻常百姓家的女人是不可以这么穿的,唐朝的时候,国家统一,经济繁

  •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像秦国商鞅那样的变法,那赵国的变法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是魏国的李悝(kuī)变法,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多多少少都有受它的影响。这些国家通过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变得强大起来了,同时他们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其他的诸侯国。[var1]赵国作为新兴的国家,因为是老牌诸侯国晋国一分为三形成的,所以百废待兴更需要新的制度来促进国

  • 唐朝的与众不同,婚礼服饰的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婚礼服饰,唐朝时期婚嫁的服饰,早期唐朝服饰解析

    一、唐朝婚礼的服饰在初唐时期,那时候的婚嫁服饰还是很大的程度上延续以前的样式,只是稍作改进。那时候汉族多以《周礼》中记载的婚姻模板进行。最为规范的就属用纳采、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和妇见礼六个项目为全部的流程。不过在唐朝以后,这种过于繁杂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略有简化。就逐渐演变称为一般的花钗广袖衫了

  • 秦国与晋国是怎么从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相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和晋国的历史渊源,秦国和晋国实力对比视频,秦国与晋国之间发生的事

    [var1]大军到达滑国时,郑国的牛贩子弦高正好在滑国做生意。聪明且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弦高发现了秦军的意图,于是用自己十二头牛来慰问秦军,声称是郑国国君派他来的,另一方面连夜安排人回郑国,将秦国要攻打郑国的消息通知给郑国国君,让郑国早做防范。孟明视等人就这么上了弦高的当,他们认为现在去偷袭郑国已经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