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91年,太监送来侍寝嫔妃的牌子,乾隆却没翻:让78岁的愉妃陪我

1791年,太监送来侍寝嫔妃的牌子,乾隆却没翻:让78岁的愉妃陪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07 更新时间:2024/1/10 20:50:13

愉妃接到当晚侍寝的传召,颇为意外,到了她这个年纪,对很多事都看开了,身体也不好,但她还是积极地梳洗打扮后,激动地去见乾隆了。

这一年,乾隆皇帝也已经是80岁的老人,到了耄耋之年,对后宫嫔妃早已没了需求。

愉妃来到乾隆卧室以后,两人见面时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早在乾隆居住藩邸时,愉妃就已经嫁给他了。

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后,此次见面,很可能就是两人的最后一面了。

愉妃的父亲是员外郎额尔吉图,她到了适婚年龄以后,恰逢满蒙联姻的时代的背景,于雍正年间嫁入了皇四子弘历藩邸。

彼时,弘历虽然尚未成婚,但藩邸之中已有格格八、九位,愉妃也只是其中之一。在诸多格格之中,愉妃的地位并不高,也并不受弘历宠爱。

弘历自幼便深受康熙喜爱,等雍正当上皇帝以后,便秘密立他为皇储。由于有康熙和雍正的铺垫,弘历的一生可谓是一帆风顺。

1735年,弘历荣登大位,史称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以后,潜邸时期就跟随他的人,纷纷获得恩赏,那些侧福晋和格格们也不例外,都得到了名分。

皇恩普照之下,愉妃在这一年也得到了封赏,可惜只被封了一个小小的“常在”而已。

“常在”是个啥水平呢?在清朝的嫔妃等级制度中,“常在”排在倒数第二名,只比垫底的“答应”强上一点。即便是选秀入宫的秀女,一般也都会封为常在,甚至直接封为贵人。

对于潜邸时期就入府服侍乾隆的愉妃而言,被封了“常在”这个低阶称谓,确实有些不合适。

不过,愉妃对此未曾有过怨言,清欢寡淡地顶着“常在”的称谓,在宫里可有可无地生存了两年。

似乎乾隆对此也感到有些愧疚,两年以后主动晋封她为海贵人。

清朝的后宫,并非是世外桃源,表面上嫔妃们互相以姐妹相称,暗地里其实谁也不服谁。

那些以清朝后宫为题材的宫斗剧,表现出了一些真实情况。但事实上,后宫里真正的生活,可能要比宫斗剧所表现得更加阴暗。

后宫的嫔妃们,她们背后是众多的利益集团,为了让她们能够争得皇帝的宠爱,背后的势力不遗余力,设计陷害,铲除异己,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清朝的后宫。

相较之下,愉妃不争的性格,在后宫反而成为一股清流,吸引了乾隆的注意。

1741年,得到乾隆宠幸的愉妃,在这一年生下一位皇子——五阿哥永琪

永琪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在影视作品《还珠格格》中,五阿哥永琪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揽获大批的支持者。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也确实有五阿哥永琪这个人。而且,永琪还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一直以来被乾隆视作皇储的人选。

永琪上知天下知地理,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且能熟练运用。他善于书画,喜欢舞文弄墨,同时兼爱习武,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提枪舞棒,都是一把好手。

永琪贵为皇子,又文武双全,深得乾隆的喜爱。

永琪出生以后,愉妃母凭子贵,晋封为愉嫔。仅仅过去四年以后,她又晋为愉妃,并逐渐发展为妃位之首。

此时的愉妃,在后宫颇具地位,与当年刚刚入宫时的地位有云泥之别。而她之所以获得如此荣宠,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乾隆对永琪的宠爱。

不得不说,永琪这位皇子,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不仅有过人的智慧,还有难得的忠勇。

1763年,九州清晏殿突然发生火灾,烈火迅速蔓延,危及殿内的乾隆。火灾发生以后,永琪不顾个人生死安危,果断冲进火场,亲自将乾隆给背了出来。

与永琪的忠勇不同,当时同样在场的弘昼顾及自己的性命,并未上前施救,引得乾隆勃然大怒。

乾隆对弘昼有多么恼怒,就对永琪有多么感恩。仅仅过了两年以后,乾隆就封永琪为荣亲

可能许多朋友会认为,皇子封为亲王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其实不然。

永琪封为荣亲王时,年纪仅有24岁,且皇子在世时就被封为亲王的情况在乾隆时期其实并不多,仅有永琪、永瑆、永琰三人获此殊荣而已。

其中,永琰后来做了皇帝,足可见乾隆当时对永琪有多么器重。

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永琪的天资虽高,但命不长久,年仅25岁时,就撒手人寰。

永琪虽然留下了血脉,且乾隆与愉妃对孙子绵亿都很宠爱,但永琪的离世,还是令愉妃在宫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乾隆因为永琪之死万分悲痛,为了避免勾起这桩往事,不愿意再见愉妃。丧子又失宠的愉妃,在满是势利小人的后宫,从此艰难度日,独守空房,直至晚年。

清苦的愉妃,在78岁时突然得到乾隆的召见,她当时的心情定然是五味杂陈,虽然年迈体衰,却还是坚持梳妆打扮,与乾隆见了面。

彼时的乾隆也已老迈,由于他在当时属于高寿,昔日的旧友大多都已经先他一步离开人世,愉妃是为数不多的昔日旧人。

80岁的乾隆与78岁的愉妃见面时,究竟说了什么,史料中未见记载。但笔者以为,他们可能会提及往事,提及永琪,也会怀念年轻时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吧!

愉妃在此次见面后不久,逝世于承乾宫。愉妃的身后事,在乾隆的操办下,还算是风光。同时被追封为皇贵妃,以示乾隆对她的荣宠。

只是,这死后的恩赏再大,又如能弥补愉妃生前的凄苦呢?

更多文章

  • 不平凡的1799年:美国死了总统,大清死了皇帝,还捎走了一个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常常用“多事之秋”一词,来形容事情的高发时期。然而历史的车轮,始终都是在滚滚向前,不曾回头眺望,也不曾因某个人而停歇。历史带走的是生命,呈现出来的却是记忆。但是记忆有时,也会出现偏差,就像你怎么都不会想到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仅比汉高祖刘邦大三岁。英国1643年出生的物理学家牛顿和清朝1638年出生

  • 背叛了明朝又背叛了清朝,吴三桂为何在大好形势下最终落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三桂没有背叛明朝吗,吴三桂入关斩杀了多少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靠清朝的历史

    照说,吴三桂既已经功成名就,封侯拜相了,日子也过得很舒坦了,最后又什么要反清?又怎么会在一片形势大好之下被击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康熙登基后,就为大清朝的三个异性藩王越发的感到不安,一直担心他们有朝一日起兵造反,于是乎在1673年,康熙终于下了削藩的命令,吴三桂和其他的两个藩王望着手里的削藩圣旨

  • 朱国治至死不降吴三桂,被开膛破肚,康熙夸他是忠臣,其实夸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国治得知吴三桂阴谋,康熙王朝吴三桂朱国治,吴三桂斩朱国治后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康熙王朝》是大家所熟悉的,在剧中朱国治的形象也是非常完美的,是一个具有民族大义,为国捐躯的英雄人士。走进历史,朱国治真的如剧中的描写一样,是一个好人吗?其实不然,剧中的形象和现实中的形象简直是天壤之别,这也给后来很多观众对朱国治的了解时,产生了巨大的偏颇。电视剧中所演绎的毕

  • 朱元璋皇子众多,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之位?连朱棣都不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于1355年出世,当时朱元璋还只是吴王,而朱标被册封为世子,在朱元璋称帝后马上就立朱标为太子,一点儿都不带犹豫的。自古以来皇权争夺都是皇家最残忍的,弑兄杀父的事件屡屡发生,其中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而在朱元璋这里,却没人敢造次。为何朱元璋会立朱标为太子呢?其实燕王朱棣也很有实力。

  • 中国女性服装百年演变,还是民国旗袍最有风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旗袍和现代旗袍,民国旗袍美女怀孕,民国军官太太旗袍照

    清朝时期:宫装最美清朝时期,因为是满族人统治,所以说当时满清的宫装是当时最高档次的服饰。能穿得上宫装的一般是公主格格或者官宦女子。清朝宫装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花盆底鞋”,而且鞋底还会印花,走路后会在地上印出不同的花朵。宫女们一看印的花纹就知道走过的人是什么级别,所以说“花盆底鞋”也是身份的象征。民

  • 朱元璋宴请功臣,不慎摔倒,此人赶紧来扶,朱元璋:“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杀功臣一览表,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林兆明播讲朱元璋演义

    和所有的开国皇帝一样,或者说,历朝历代的皇帝均都如此,每个皇帝都有猜忌心和极强的自尊心,电视剧《琅琊榜》中,梁帝为了一己的猜忌,就屠戮了七万多人的赤焰军,虽然剧情是虚构的,但是在历史上这样的事迹是有迹可循的,每个朝代的皇帝,荣登九五后,均非常的注重自己的一切。而朱元璋出身贫农,家中的父母兄弟更是都被

  • 生于民国的他一生吝啬,却用10栋洋房换1银币,晚年只能蜗居车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民国时期富人的老照片,民国四大豪宅大户,民国四大财主

    中年人喝到第三壶茶时,掌柜才匆匆赶来。“王先生,让您久等了。今天我正好有笔大买卖,路上就耽搁了。”“没关系,你可是大忙人,平时我来五次也未必见得能见到一次。”“这次我打听到了不得了的消息,民国二十五年的纪念银币在马定祥手里呢!”“这话当真!”中年人一听这话,立马坐直了身子,眼睛里也发光。“千真万确!

  • 政权未稳之际,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最惨无人道的一件事,大明王朝朱棣40集,经典传奇朱棣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虽然明帝国北伐蒙古,东抚朝鲜,收复脱离中原数百年的西南国土,达到了有明一代的武功极盛,但靖难之役却打乱了明王朝的正常运转。就国内而言,虽然燕王朱棣击败了侄子建文帝,并顺利登基成为彪炳史册的永乐帝,但众多前朝旧臣和勋贵都在蠢蠢欲动,人心浮动使得朝政不安,而帝国经过战乱也急需休

  • 中国的古城有多美:欧阳修筑城并撰文,沿用至清末,城墙种类齐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徽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得名的建筑,欧阳修个人简介,宋代四大古城

    清朝康熙时期的滁州城其实在欧阳修任滁州知州期间,不仅创作了名篇《醉翁亭记》,还主持改建了滁州城池,改建后城池形制一直沿用到这座城的消失之日,也就是说自欧阳修改建滁州城之后,历经元、明、清三朝,滁州城的规模就再也没发生过变化。据清朝《滁州志·营建志·城池》记载,滁州城在唐朝时期就有子城、罗城和月城:

  • 洪秀全致信英国特使:天国与英国应该联合灭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洪秀全简介,洪秀全坟墓全景,洪秀全听到石达开死讯有什么反应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中国进行,英法两国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军无力对抗英法联军,于是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各国条约有类似之处,也有各自独有的特权。中英两国之间的《天津条约》中明确指出:“英国公使得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