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叔朱棣心狠如刀:记懿文皇太子朱标后代在永乐时代的悲惨遭遇

四叔朱棣心狠如刀:记懿文皇太子朱标后代在永乐时代的悲惨遭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148 更新时间:2024/2/4 8:39:14

当志得意满的燕庶人朱棣策马跨入金川门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派人入宫,请太后吕氏来军营一见。第二件是让女真宦官刘通率领一千精锐骑兵紧急出发,去解救被朝廷囚禁的周王朱橚和齐王朱榑。

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剧照

城门告破,大势已去,吕太后无奈来到靖难军中。朱棣见了皇嫂之后施以大礼,然后反复解释自己不得已起兵的原因。木已成舟,多说无益,吕太后平静地看着这位燕王殿下的嘴脸,始终一言不发。就在她回宫途中,奉天殿方向冒出了一股浓烈的黑烟,皇帝殉国了。

靖难兵至金川门,遣人迎太后。太后至军中,成祖再拜,自陈不得 已起兵之情,太后无一言慰劳而返。及返,未至宫,宫中火起。—《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

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奉天殿登基称帝,废建文年号,称今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年为永乐元年。那么对于自己大哥朱标的后代,这位新皇帝会如何对待他们呢?

渐进式迫害,四叔的好手段

刘通率领的骑兵名为解救周王和齐王,实则对皇宫实施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清洗。建文帝朱允炆、皇后马氏究竟是不是被自焚,皇太子朱文奎是不是被失踪,谁都不好说。不管怎么样,现在皇帝换成了原来的小宗燕王朱棣,朱标后代的噩梦开始了。

朱棣哭朱允炆剧照

对于该如何操办朱允炆的葬礼,朱棣在朝堂上询问文武群臣的意见,在一片不置可否的表态中,唯有翰林侍讲王景站出来坚决表示应葬以天子之礼。考虑到天下仍有许多州府尚未承认自己的地位,为了笼络人心,朱棣还是同意了王景的建议,在六月二十日“备礼葬建文君”,并且辍朝三日。

时建文君未葬,上询景葬礼。景对以天子礼,上然其言。—《明太宗实录卷八十一》

在此后的几天时间内,燕军对于京师的搜查工作告一段落,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大部分被抓。六月二十五日,朱棣下旨诛杀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所谓的“建文奸臣”,史称“坐奸党死者甚众”。

第一阶段:把局面稳住

建文忠臣为之一空,朱棣接下来开始着手对付大明长房后裔。六月二十六日,太祖第二十二子安王楹奉旨将朱标的神主牌位从太庙迁出,仍然安置到懿文陵之中。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大明建国伊始就被册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去世后谥曰“懿文”。朱允炆即位后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将其神主祔享太庙。

朱标剧照

现在建文政权垮台了,朱棣将建文四年都改为了洪武三十五年,说明他自认为是从父皇朱元璋手上继承的皇位,那大哥朱标的这个皇帝自然不能再被承认。另外朱标的原配孝康皇后常氏也被复称为敬懿皇太子妃。

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迁其主于陵园。盖建文初尊谥懿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升祭于太庙。至是礼官言考之古典,于礼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园,仍旧谥号曰懿文皇太子,岁时致祭如常仪。—《明太宗实录卷九下》

根据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更定的《皇明祖训》里面的规定,皇太子嫡长子封皇太孙,其余诸子皆封郡王。现在朱标既然已经由兴宗康皇帝重新变为了懿文皇太子,那么他的那些儿女的封号自然也要跟着改一改。

吕太后剧照

七月十二日,朱标的继妃吕氏被废去皇太后的尊号,仍称为皇嫂懿文皇太子妃。其第三子吴王朱允熥降封为广泽王,出居福建漳州府。第四子衡王朱允熞降封为怀恩王,出居江西建昌府。第五子徐王朱允熙降封为敷惠王,随母吕氏一起迁居懿文陵园。《实录》在这里补了一句“俱以是日行”,也就是当天接到圣旨,当天打包走人。笔者估计朱标的长女江都公主,也应该是在同日降封为江都郡主。此外朱允炆次子朱文圭,大概率也是同日送中都凤阳广安宫幽禁。

第二阶段:不狠不丈夫

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朱老四忙得天昏地暗,连靖难功臣都顾不上封赏,总算是把全国局面给稳定下来。九月初四日,朱棣大封靖难功臣。其中丘福封淇国公、朱能封成国公,张武等十三人封成阳侯等,徐祥等十一人封兴安伯等。另外追封张玉为荣国公,谥忠显。陈亨为泾国公,谥襄敏。谭渊为崇安侯,谥壮节。

淇国公丘福剧照

安抚好靖难功臣,朱棣对朱标子孙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九月初十日,广泽王朱允熥、怀恩王朱允熞奉诏回京。十一月十三日,二王回到京师,随即被四叔朱棣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废为庶人。讽刺的是,当天还同时举行了燕王妃徐氏被册封为皇后的大典。真可谓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壬辰,立妃徐氏为皇后。废广泽王允熥、怀恩王允熞为庶人。—《明史卷五·本纪第五》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初八日,江都郡主去世。郡主的仪宾耿璇,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之子,官居前军都督佥事。郡主去世后,耿璇杜门称疾,结果坐罪而死。其弟后军都督佥事耿瓛也被一起诛杀。可怜耿炳文开国元勋,本人战死真定,子孙又被朱棣所害。

徐皇后剧照

此外另一位开国功臣: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也遭到了朱棣的针对性打压。作为朱标的老岳父,常遇春的墓园在建文年间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而在朱允炆垮台之后,不知羞耻的礼部官员当即向新皇帝大拍马屁,认为常遇春的墓园逾制,理应拆改如旧。

己酉,礼部言洪武中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祠坟俱有定制,建文中增修过度,请复其旧。从之。—《明太宗实录卷二十四》

第三阶段:把事情做绝

现在几乎所有的朱标后代都受到了处置,除了敷惠王朱允熙。朱棣不好意思把用在朱允熥和朱允熞身上的罪名,套在这位朱允炆登基时年仅8岁的小侄子头上。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三月初一日,朱棣为14岁的敷惠王朱允熙举行了冠礼,随即又在当月二十七日改封其为欧宁王,奉懿文皇太子之祀。意思就是今后懿文陵的祭祀工作,就由朱允熙来担任,我朱老四有情有义,可没断了大哥的香火。

朕以宗社之重,勉狥舆情,祇承大宝。长兄诸子,允熥、允爁、允熙并锡王封。不意允熥、允熞弗知省躬,自生疑怼。朕以至亲之故,不忍谴责。免为庶人,用保全之重。惟长兄未有承祀,其第四子允熙生十四矣,器资端重。今改封瓯宁王,世奉懿文皇太子之祀。于戏。协和之道,睦族为先。惇叙之仁,继嗣为大。展于同气之情,庶尽亲亲之道。—《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九》

朱棣剧照

看上去很美好是不是?然而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一场突然起来的诡异大火,夺走了欧宁王朱允熙的性命。这位欧宁王“聪慧端谨”,一直深受四叔的忌惮。这场火究竟是谁放的,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生了五个儿子的朱标,至此绝嗣。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当年打开金川门的谷王朱橞重新打出建文帝朱允炆的旗号,竟然准备造反。朱棣非常震惊,他在将谷王召到京师问罪的同时,还将在外亲王如蜀王朱椿、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庆王朱栴、宁王朱权、沈王朱模、安王朱楹、晋王朱济熿、楚世子朱孟烷等相继召来京师共同对朱橞进行议罪。

二月初六日,谷王朱橞以谋逆削爵废为庶人,发直隶新安卫囚禁,革其护卫及长史司等衙门。谷王之乱是对朱棣的一次沉重打击,让他不得不反思自己之前的宗室政策。当年三月,朱棣做出补救,封朱标次女为宜伦郡主,命锦衣卫百户于礼为中奉大夫、宗人府仪宾,以宜伦郡主配之。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即使宜伦郡主是遗腹女,今年也已经25岁,朱棣居然就眼睁睁看着侄女成为一个老姑娘。

太子妃常氏剧照

当年九月十七日,庶人朱允熥去世,享年40岁。朱棣假惺惺地表示“吾既往不咎矣,于亲亲宁过厚也”,命以礼葬之。朱标的正妃常氏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朱雄英早夭,次子即朱允熥。按理朱标去世之后,朱允熥才是皇太孙的第一人选。然而朱元璋担心年轻的朱允熥镇不住他自己的舅公凉国公蓝玉等一班骄兵悍将,在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的同时,还制造了洪武朝最后一个大案蓝玉案。

事实上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棣,都对朱允熥的身份十分敏感。朱允炆虽然将弟弟封为吴王,却始终没有让他去杭州就藩。至于朱棣,更是没有借口也要制造借口,将朱允熥废为庶人。而明代史学家沈德符认为谷王谋反案之后,紧接着的朱允熥之死,其实就是朱棣为了根绝后患。

是时建文二弟,惟庶人允熥一人在,自橞有此举,是年即以讣闻。盖上虑不逞者复欲借以干纪,不得不除之也。—《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

结语:无论是朱标还是朱元璋,恐怕都没有想到在他们身故之后会发生这么多的变故。朱标的早逝,让原本留给他的武训集团反而成为了威胁皇太孙的利刃。而当朱元璋将这批骄兵悍将一扫而空之后,又便宜了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

朱标五子,长子朱雄英夭折,次子朱允炆、第三子朱允熥、第四子朱允熞、第五子朱允熙,乃至长女江都郡主全都死因成谜,恐非善终。朱标这位被称为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太子,恐怕绝想不到自己的后代居然会在四弟朱棣手上遭到如此悲惨的待遇。时也,命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天,李自成正在晒太阳,抓虱子,挤的咯嘣咯嘣响,刘宗敏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刘宗敏带进来一些姿色不错的明朝嫔妃宫女,李自成笑容满面,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他通通睡了一遍,并且把其中一个宫女册封了贵妃,满朝震动,议论纷纷,一些正直的官员直呼“大顺亡矣”!另一边,刘宗敏正抱着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色咪咪的,赞不绝口,“美人呐!”其他一些将领也是胡作非为,强抢民女,严刑逼

  • 一张图了解明朝锦衣卫的来龙去脉及组织架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 岳飞背后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我们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有关岳飞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关键字被传错了很多年。岳母刺字是流传千古的佳话,说的是岳飞的母亲为了勉励儿子为国尽忠,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而后岳飞果然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金英雄。但事实却有些出入,岳飞背上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也没有文字记载证明这

  • 此人功绩大于岳飞,死的比岳飞还惨,百年后敌人为他平反昭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今天,笔者想要跟大家谈论的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他就是袁崇焕。对于袁崇焕,有人这样说道,袁崇焕功绩大于岳飞,却比岳飞死的还惨烈,而在百年后敌人为袁崇焕平反昭雪,这其中到底暗藏什么玄机呢?接下来就随笔者一同探讨一下吧。众所周知,袁崇焕是明朝末年有名的大将军,明朝末年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存在着各种不安的地

  • 赵匡胤登上帝位用了10年,为何排挤自己的兄弟为何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这一生的转折点应该就是陈桥兵变。在这次兵变中,他黄袍加身,被大家推举为新皇,在此一步登天成为皇帝。他是个十分有政治和军事能力的人,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皇帝。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杜绝再次发生陈桥兵变这样的事情。开始时他为此事十分苦恼。因为自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成为皇帝,别人也可以,任何一

  • 苏辙《六国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

  •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确,千年以后,变法党争已只是印在历史书上一段前尘往事,而苏轼这位智者在黄州、惠州、儋州写下的文章,却超越了时间,如江水与皓月般永被传颂,鲜活地存在于孩子们的诵读声里。

  • 元故宫被朱元璋拆毁,一部鲜为人知的笔记却使后人得以一窥其样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怎么把故宫定在南京的,佳姐说历史朱元璋,马皇后死朱元璋大哭

    当年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后,惊羡于元故宫的宏伟壮丽,留下了令人神往的描述:“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然而元朝被推翻后,朱元璋命为了打压元朝的王气,

  • 崇祯自杀后,两位皇帝为他处理后事,一位为他收尸,一位建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梦见朱元璋和朱棣,思陵还有崇祯遗体吗,崇祯是朱元璋几世孙

    自杀的时候,崇祯皇帝是非常凄惨的,当时只有一个太监陪伴着他。崇祯的去世,也意味着近三百年大明王朝的崩溃。崇祯自杀的时候,李自成已经进入了北京,朝廷官员根本顾不上自己的主子,他们纷纷逃跑。崇祯更悲惨的地方在于,死后没人为他收尸。当时李自成沿着皇宫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搜查,但就是找不到崇祯,这时候李自成非

  • 嘉靖《德庆州志》关于“程溪”的记载是错误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提要 嘉靖《德庆州志》采信《南越志》错误的辑佚版本记载的“秦时温媪者居悦城之南岸”(《南越志》为南朝刘宋沈怀远所著,元代已经散佚。今天在悦城圩在南朝时期为乐城县,《南越志》不可能出现“悦城之南岸”之语。),把龙母“养龙”的程溪记载修改为西江南岸的洚水。推翻了前代《元和郡县志》、《旧唐书》、《舆地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