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浅谈北宋基层士卒频繁变乱的成因及影响

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浅谈北宋基层士卒频繁变乱的成因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097 更新时间:2023/12/7 21:30:52

很多人说北宋的灭亡,主要原因归结于赵匡胤轻武的政策,但实际上从北宋建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北宋基层士卒的混乱在其他朝代很难见到,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如果说北宋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这个金字塔的底座早已腐烂不堪。

一、北宋的征兵制度的恶果

(一)北宋募兵制

赵匡胤能够从乱世当中取胜,建立自己的国家,足以说明他手下的部队十分强悍,但这份强悍只能停留在乱世当中,到了和平时期,赵匡胤手下的军队反而成了国家的毒瘤,而赵匡胤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只有杯酒释兵权,让这个毒瘤无法威胁到皇权。

那么北宋时期的士族混乱到什么程度呢?一句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问题:“白日掠人妻女,街使不能禁。”

这句话足以表明,在北宋时期,士卒已经完全无视法律,并且执法人员甚至无法压制他们,在历朝历代,强抢民女都是绝对的重罪,可到了北宋,重罪在士卒面前形同虚设,更不要说比士卒高的将领。

为何北宋会出现这样的荒唐事呢?这一切都要从北宋的征兵制度开始说起。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实行的征兵制度,是来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募兵制,募兵制和传统的征兵制度完全不同,这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士兵的来源方式,一个是士兵的身份,传统征兵制度和现在的参军制度相类似,属于志愿征兵,你有想参军的想法,需要来到征兵处报名,然后参加考核,通过考核后成为士兵。

但是募兵制不同,募兵制有些类似韩国等国家的征兵制度,属于义务兵,也就是每个人男丁都要去当兵,而且五代十国的乱世当中,自然无法通过志愿兵来补充战争的消耗,所以募兵制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强行征召,也就是俗称的抓壮丁,另一个就是开放限制。不管你是什么身份、身体素质如何都可以当兵。

(二)强烈的抵触情绪

而在身份方面,募兵制所征召的士兵身份非常低下,还会在他们脸上刺字来表明士兵的身份,这种方式虽然在战斗中十分有效,可以快速辨别敌我,但却给士兵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因为在古代社会,只有奴隶、仆人、罪犯等才会在脸上刺字。

募兵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让士卒中充斥了大量的“乌合之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当兵前的身份都不光彩,盗贼、强盗、流氓、土匪比比皆是,再加上刺字所带来的心里压力,让他们的日常行为愈发乖张。

而且北宋时期的兵役是终身制,一朝当兵,一生是兵,在这种情况下,士卒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不过在北宋初年,士卒的情绪还没有爆发,真正让他们爆发开始无视法律,和北宋时期的政策有很大关系。

二、士卒情绪的恶化

(一)无人看管

士卒的战斗力越强,负责看管他们的将军就需要越凶狠,只有猛将才能降服精兵,而对于这些出身于三教九流的士卒,自然需要能够狠狠压制他们的将领。

在战争时期,每一个将军都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这样的将军想要镇住这些士卒轻而易举,所以在战争期间,士卒从未发生任何问题。

但好景不长,随着杯酒释兵权,凶猛的将军全部退位,这些人自然无人能够压制,其实在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曾经对这些士卒实施了严令,还派了继勋去看管他们,但谁也没有想到,王继勋却没有将这件事认真执行,白日掠人妻女,街使不能禁就是在他看管期间出现的,随着赵匡胤因为这件事斩杀百余人,但为时已晚。

到了宋仁宗时期,士卒混乱的现象彻底恶化,街头巷尾的到处都是寻欢作乐的士卒,酒楼、妓院、赌坊等全部都是穿着盔甲的士卒,有的甚至干脆将盔甲售卖换成钱,可见当时的士卒已经乱成了什么样子。

不过士卒变成这样也不全是自己的问题,文官系统的弊病也是问题之一。

(二)文官的压榨

在赵匡胤选择重文轻武的政策后,文官集团彻底走了巅峰,掌握了国家的大部分权力,其中也包含对军队管辖权,军费向来是国家的重要开支,如果在战时,这笔钱很少有人敢去克扣,因为将军们都不是吃素的。

可是在北宋建立后,战斗大幅度减少不说,将军们也集体下马,于是文官就将目标放在了军费当中,换句话说,这些一生都要当兵的士卒,每月领到的钱只够温饱,还没有地方可以投诉,因为你不管怎么投诉,最终都会来到文官的手里。

正是这种情况,加剧了士卒的反抗情绪,这些原本就不是好人的士卒,已经纷纷有了反叛的迹象,而私人调动的出现,成为了压倒士卒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私人调动

其实赵匡胤在位期间,奴役、私自调动士卒的情况就屡见不鲜,虽然赵匡胤多次整治,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大量士卒每天奔波于各个地区干活,比如给某个大臣修建房子,给一些达官贵人种菜等等,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士卒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加奴仆,而且他们根本不敢反抗,一旦反抗,随便安一个罪名就是死罪。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出现,让士卒开始频繁的叛乱,虽然每次叛乱的规模不大,可以被轻松镇压,但却给整个国家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其直接表现为军队整体混乱,对外作战无力,对内还会影响社会稳定性。

三、士卒叛乱的影响

(一)财政危机

北宋士卒叛乱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对北宋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面对士卒叛乱的时候,需要有另外一批士卒去镇压,这些士卒的出行自然需要大量的钱,如果叛乱的士卒比较强悍,围剿持续了很长时间,背后的开销不计其数。

不仅如此,在叛乱剿灭之后还必须犒赏三军,这样才能稳定军心,如果不这么做,前去围剿的士卒直接与叛乱的士卒结盟,叛乱再次升级,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剿灭叛乱还不是一次性的行动,因为在叛乱士卒当中难免有武功高强,可以轻松突破围剿的人,面对这种人,一般士卒无法解决,必须通过高额悬赏,让民间的高人联合各地衙门去处理,这又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可以说仅仅是处理判乱士卒这方面,北宋每年的开销就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虽然这些叛乱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暴动,但依旧给国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让北宋整体实力衰弱。

(二)对外战争失利

士卒叛乱不仅会减少现有的军队数量,前去镇压的军队也无法参与到对外作战当中,这相当于直接损失了两成的部队,在北宋建立后,还没有享受过几年和平环境,就开始了与外敌的作战,辽国、西夏、金国等接连崛起,但北宋却面临着不断损失的资金和军队,这也是北宋外战斗疲软的原因之一。

因为战斗力不足,北宋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进贡,年年缴纳岁布,长期以往,国家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而官员们自然不会损伤自己的利益,他们为了填补这个空档,只能选择来到民间进行搜刮,最后弄的民不聊生,大量平民落草为寇,加剧了北宋国内的混乱局面。

其实平民落草为寇并不可怕,因为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即使是武功高手,面对大军也很难发挥出实力,但随着士卒的叛乱,情况就出现了变化。

(三)军械流落民间

不管是多大规模的士卒队伍,都会有大量的武器装备,武器、盔甲不计其数,随着他们的叛乱,自然有大量武器和盔甲流落民间,有的是被直接拿出来交易的,有的是在战后被平民捡到的,在战争时代,一个平民如果拥有了武器和盔甲,战斗力基本上可以直接媲美正规军,如果此人是一个武器高手,完全可以和正规部队正面作战。

在《水浒传》中,梁上、方腊等势力都有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只有极少部分是他们打造出来的,大部分装备都来源于叛乱的士卒,甚至还有不少士卒带着装备加入民间势力。

四、结语:

北宋士卒的叛乱,完全由北宋的国家政策导致,再加上没有后续的处理方式,叛乱自然越来越凶,这也是北宋最终灭亡、迁都为南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一国之主,赵匡胤只想着自己的皇位,剥夺了武将的权力,却没有想好如何处理这些从战乱走向和平的士卒,最终酿成大祸。

从表面来看,这些士卒的叛乱没有直接灭亡国家,也没有影响到上层人的地位,但却给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俗话会所一失足成千古恨,北宋的士卒叛乱或许从赵匡胤开始就无力回天。

参考文献:

《正说宋朝十八帝》游彪

《两宋风云》袁腾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四叔朱棣心狠如刀:记懿文皇太子朱标后代在永乐时代的悲惨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当志得意满的燕庶人朱棣策马跨入金川门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派人入宫,请太后吕氏来军营一见。第二件是让女真宦官刘通率领一千精锐骑兵紧急出发,去解救被朝廷囚禁的周王朱橚和齐王朱榑。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剧照城门告破,大势已去,吕太后无奈来到靖难军中。朱棣见了皇嫂之后施以大礼,然后反复解释自己不得已起

  • 一天,李自成正在晒太阳,抓虱子,挤的咯嘣咯嘣响,刘宗敏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刘宗敏带进来一些姿色不错的明朝嫔妃宫女,李自成笑容满面,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他通通睡了一遍,并且把其中一个宫女册封了贵妃,满朝震动,议论纷纷,一些正直的官员直呼“大顺亡矣”!另一边,刘宗敏正抱着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色咪咪的,赞不绝口,“美人呐!”其他一些将领也是胡作非为,强抢民女,严刑逼

  • 一张图了解明朝锦衣卫的来龙去脉及组织架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 岳飞背后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我们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有关岳飞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关键字被传错了很多年。岳母刺字是流传千古的佳话,说的是岳飞的母亲为了勉励儿子为国尽忠,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而后岳飞果然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金英雄。但事实却有些出入,岳飞背上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也没有文字记载证明这

  • 此人功绩大于岳飞,死的比岳飞还惨,百年后敌人为他平反昭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今天,笔者想要跟大家谈论的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他就是袁崇焕。对于袁崇焕,有人这样说道,袁崇焕功绩大于岳飞,却比岳飞死的还惨烈,而在百年后敌人为袁崇焕平反昭雪,这其中到底暗藏什么玄机呢?接下来就随笔者一同探讨一下吧。众所周知,袁崇焕是明朝末年有名的大将军,明朝末年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存在着各种不安的地

  • 赵匡胤登上帝位用了10年,为何排挤自己的兄弟为何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这一生的转折点应该就是陈桥兵变。在这次兵变中,他黄袍加身,被大家推举为新皇,在此一步登天成为皇帝。他是个十分有政治和军事能力的人,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皇帝。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杜绝再次发生陈桥兵变这样的事情。开始时他为此事十分苦恼。因为自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成为皇帝,别人也可以,任何一

  • 苏辙《六国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

  •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确,千年以后,变法党争已只是印在历史书上一段前尘往事,而苏轼这位智者在黄州、惠州、儋州写下的文章,却超越了时间,如江水与皓月般永被传颂,鲜活地存在于孩子们的诵读声里。

  • 元故宫被朱元璋拆毁,一部鲜为人知的笔记却使后人得以一窥其样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怎么把故宫定在南京的,佳姐说历史朱元璋,马皇后死朱元璋大哭

    当年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后,惊羡于元故宫的宏伟壮丽,留下了令人神往的描述:“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然而元朝被推翻后,朱元璋命为了打压元朝的王气,

  • 崇祯自杀后,两位皇帝为他处理后事,一位为他收尸,一位建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崇祯梦见朱元璋和朱棣,思陵还有崇祯遗体吗,崇祯是朱元璋几世孙

    自杀的时候,崇祯皇帝是非常凄惨的,当时只有一个太监陪伴着他。崇祯的去世,也意味着近三百年大明王朝的崩溃。崇祯自杀的时候,李自成已经进入了北京,朝廷官员根本顾不上自己的主子,他们纷纷逃跑。崇祯更悲惨的地方在于,死后没人为他收尸。当时李自成沿着皇宫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搜查,但就是找不到崇祯,这时候李自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