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何止五霸,他们也都曾独霸一方

春秋何止五霸,他们也都曾独霸一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315 更新时间:2024/1/20 9:17:58

1、《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全部7个版本(包含以上所示的2个版本),提到的霸主多达12位,他们分别是: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晋襄公晋景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阖闾、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让我们来看看这12位诸侯的主要功绩。

齐桓公—尊王攘夷

齐桓公(? - 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

[var1]

齐桓公

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包括政治、军事刑法、以及经济方面,使得齐国强盛起来。接着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中原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会盟天下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 - 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文治武功卓著,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var1]

晋文公

为政期间任用贤才,宣扬德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进行改革,使得晋国国力膨胀。

勤王周室、图霸中原。城濮之战,晋军“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全歼楚军。

秦穆公—独霸西戎

秦穆公(公元前682年 - 公元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

[var1]

秦穆公

广纳贤士,任用百里奚(即五羖大夫)、蹇叔等为重臣。韩原之战,生擒晋惠公,成功获得五座城池,把疆域扩展到黄河西岸。

而后称霸西戎,开辟国土千余里,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 - 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侣。

[var1]

楚庄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是韬光养晦,而后北上争锋,问鼎中原。

宋襄公—春秋大义

宋襄公(? - 公元前637年),子姓,名兹甫。

[var1]

宋襄公

宋楚泓水之战,他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郑庄公—四方是维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 - 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

[var1]

郑庄公

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商人充分的支持,然后再利用发达的商业所获得的收入,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使国力迅速强盛。

繻葛之战,郑军以“鱼丽之阵”大破周王室、陈、蔡、虢、卫联军的“鸟阵雁行”。

郑庄公也被称为“春秋小霸”。

晋襄公—垂拱而治

晋襄公(? - 公元前621年),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

[var1]

晋襄公

他在位时举贤任能,为政宽仁,保持着晋国的霸业。

公元前627年,以先轸为帅,在肴山大败秦军,生俘“三帅”,旋再败秦复仇之师于彭衙之战。

晋景公—续霸中原

晋景公(? - 公元前581年),姬姓,名据。

[var1]

晋景公

颖北之战,晋国士会率军击败楚庄王率领的楚军。

晋楚绕角之役、晋伐蔡攻楚破沈,使楚国霸业结束。

晋景公亦曾在晋齐鞌之战,击败被楚国欺骗、与楚国结盟的齐国,迫使齐国臣服于晋国。

晋景公是个知人善任、有所作为的君主,但是他设立六卿制度却为后来晋国的分裂埋下伏笔。

晋悼公—独霸中原

晋悼公(公元前586年 - 公元前558年),姬姓,名周,谥号曰“悼”。

[var1]

晋悼公

在位期间,推行新政,国势鼎盛,北和戎狄,征战四方,使晋国完全独霸中原。

后世评议晋悼公:“论谋,不减于晋文公重耳;论智,不屈于郑庄公寤生;论略,不低于齐桓公小白;论才,不逊于楚庄王熊旅;论仁,不亚于宋襄公兹父;论势,不弱于秦穆公任好。”

吴王阖闾—纵横江淮

阖闾(约公元前559年 - 公元前496年),姬姓,名光。

[var1]

吴王阖闾

执政时期,任命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军,强兵兴国。

率兵伐楚,攻克楚国都城郢都。

吴王夫差—争霸中原

夫差(约公元前528年 - 公元前473年),姬姓,吴王阖闾之子。

[var1]

吴王夫差

励精图治,击败越国军队,替父报仇。

艾陵之战中全歼10万齐军,而后北上争霸中原。

越王勾践—东南称雄

勾践(约公元前520年 - 公元前465年),姒姓,名勾践。

[var1]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攻灭吴国,而后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成为霸主。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综合评价

齐桓公、晋文公在各个版本中都全票通过,算得上是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

秦穆公、楚庄王在各个版本的得票率也较高,至少有50%以上。

晋悼公的政治韬略过于出众,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是晋国霸业的最高巅峰。

郑、宋、秦、吴、越构建都是属于区域性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相提并论。

那么你心中的五霸都有谁呢?

大家好,我是

@烟波千里月临城

,一位历史爱好者。闲暇之余,希望给您讲点历史故事,可以【免费关注】支持一下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54岁病逝于五丈原,临终前曾咳血不止,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非常吸引人的一个时期就是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人物也有不少,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一直以来在国人心中都是一个十分正能量的人物,诸葛亮料事如神,并且对于自己的君主忠心耿耿,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甚至诸葛亮的名字都是聪明才智的象征。就像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会说他如诸葛孔明,这是对这个人的

  • 吴王本想培养一个有为太子的,却培养出南方第一位大儒!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七十二大儒名单,河西大儒郭瑀,关于吴王的资料

    [var1]作者:吴闲云吴王寿梦登基的这一年,他准备到中原去溜达溜达,开开眼界。他攒足了路费,只带了一个随从——他的四个儿子里面最小的季札,季札当时大概只有六七岁——是吴王寿梦最喜欢的孩子,决定自小培养他。两人溯江而上,徒步而行,沿着长江,一路走来,因为他们没有车。就这样凭着两条腿走了很多天后,寿梦

  • 华佗死于公元208年,那为何在11年后,还能为关羽“刮骨疗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佗死于哪一年,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科学依据,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简单故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三国演义》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历史演义类小说的开山之作。这本小说以东汉末年分三国,一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一群在这段历史当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凭借其豪爽大气,武艺出众忠义勇猛的形象,而被历朝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在《三国

  • 中国历史第一个“女状元”,质疑孔子的言论,深得天王洪秀全赏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洪秀全阳江祖籍,洪秀全坟墓全景,洪秀全个人简介

    [var1]长得如花似玉的傅善祥出身于江苏南京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在城里开馆授学,傅善祥从小饱读诗书。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其易名为天京,作为天国首都。不久,天王洪秀全颁布诏书,开甲取士,并一破历史常规,增加女科。[var1]质疑孔子的言论,引经据典得到洪秀全赏识男科主考官是东王杨秀清,女

  • 孙策临终前,为何将打下的基业拱手给孙权,而不是留给自己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策死的时候孙权多大,孙权孙尚香孙策怎么配,新三国孙策死后让孙权照顾大乔

    孙策,是少年英才,人称江东小霸王,年纪轻轻就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基业,只可惜天妒英才,年仅26岁,就被刺杀身亡,他的结局也着实让人痛惜。国不可一日无君,孙策临死前就必须选好自己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内部就会陷入一片混乱,生前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白费,所以他将自己的基业传位给了弟弟孙权。让很多人好奇的是,为什么

  • 课本只讲了卧薪尝胆的故事,却不会告诉你勾践最后对恩人做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勾践卧薪尝胆用了几年,卧薪尝胆勾践被踩在脚下,勾践卧薪尝胆的30字故事

    [var1]尤其是在越王允常去世后,勾践即位,吴王阖闾便乘人之危,对越国发起了进攻,勾践是一个聪明的君主,知晓如果和吴国硬拼必定是打不过,于是便使用了计谋,他召集了一批死士,并向他们承诺,如果为国殉职的话,那么他的妻子和儿女就会获得丰厚的抚慰金,所以便有很多人报名参加。在越国与吴国决战的那天,勾践让

  • 同为汉初三杰,萧何、张良善终,打下大半国家的韩信为何被诛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但为汉室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最后却不得善终,而且还被诛三族。反观三杰中的张良、萧何,虽没有高官厚禄,但最后也能平安生活,颐养天年。为什么差别这么大?韩信本来是跟随项羽的,但是项羽没有重视他,郁郁不得志韩信最后投奔刘邦去了,本来刘邦也没把他当回事,但是因萧何的举荐,刘邦才认识到这个人才,并用隆重的

  • 梦回秦国:芈月传奇的一生,与义渠王璀璨而凄美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上的芈月与义渠王,历史上芈月和义渠王是什么关系,历史上的芈月与义渠王是怎么样的

    [var1]芈月原型芈八子,又称大秦宣太后,出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各国战争不断,争夺土地,出现了战国七雄,在这时候,秦国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各国都想与秦国结为联盟,楚国也不例外,楚威王将小公主远嫁秦国,芈八子也作为公主侍女一同来到了秦国,成为了秦惠王的姬妾,后为秦惠王诞下一

  • 历朝历代都是以弱灭亡,只有汉朝是个例外,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西汉之亡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统一王朝的覆亡都不相同,它既非亡于外族入侵,也非亡于农民起义,而是亡于政治和文化上的危机。诸葛亮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用现代眼光看,诸葛亮所说的“小人”,其实就是特权阶层,具体说就是外戚、宦官和腐败官僚汉朝的最后垮掉,就是因为这

  • 坑杀40万降卒,白起知道此举为兵家禁忌六国公敌,为何执意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原因一:不敢用长平之战以秦军大胜结束,并且俘获了数十万的战俘,但是这数十万战俘白起却不敢用,如此数量的降卒肯定不可以单独编制成军,否则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也不能打乱混入秦国军队,因为人数太多,打乱效果并不大,而且容易影响到本国士兵,更不可能把他们放了,放走他们就是自取灭亡。所以不敢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