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逆境出人才,不经历风雨,又如何能见彩虹,不经历一番寒风彻骨,又怎么会有扑鼻而来的梅花香。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人才不断,能人倍出。曹刿论战,直言讲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些本就是生活底层的人民,却凭借自己的本领,华丽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并不高贵,生活境遇更是充满了艰辛困苦。可见逆境出人才并非一句空话,其中战国时期的苏秦更是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逆境确实可以造就人才,曾经兼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可以做到六国宰相之位?
[var1]
一幼年家贫,师承鬼谷子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名师手下出高徒”,在古人看来拜师一定要拜天下的名师,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优秀。苏秦家中以务农为生,十分清贫,早年到齐国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同出一门。
张仪也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外交家,游说六国后进入秦国,受到当时秦国统治者秦惠王的赏识,奉命游说六国与秦国交好,也成就了一世功名。但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就失宠了,出逃魏国,担任魏国相国,但第二年就去世了。苏秦与张仪都可以说是鬼谷子的得意门生,二人都有着不同的程度的成就。
[var1]
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神奇并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鬼谷子本名王诩,他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河北,也有人说是河南。他是战国时期最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
鬼谷子知识渊博,精通百家思想,因为他常常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在诸多方面造诣极高,就连秦始皇都对他崇拜有加。
《箴戒篇》“秦始皇闻鬼谷先生言,因遣徐福入求玉蔬金菜,并一寸葚。
[var1]
而苏秦早年就是向他学习的纵横之术,何为纵横之术,纵横之术是鬼谷子首先创立的学术流派。其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关于政治外交活动等知识,而纵横家则属于一支特殊的谋士群体。
虽然苏秦投入名师鬼谷子门下,但他并未得别人的认可,学成之后,游历各国,皆无人理会。最后只能狼狈地回到家里,穷困潦倒的他常常受到乡邻、家人的嘲笑讥讽。此时的苏秦可以说进入了人生的最低谷时期,穷困潦倒,学成而不名。
[var1]
苏秦曾自己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
虽然苏秦处在如此境遇,但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加努力,深入地学习,他深入研习《周书阴符》一书。
[var1]
最终在一年之后,苏秦从书中揣摩出了合纵连横之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心之人,终成大才。
二得志在燕,合纵六国
师承名师,又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事实证明,苏秦的一切的努力里都没有白费。接下来开始了他的六国封相之路。
苏秦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周、秦、燕、赵、韩、魏、齐、楚。人生处处皆可碰壁,苏秦首选的目标是洛阳周显王,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自己的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
[var1]
因为周显王身边的大臣们都非常的熟悉苏秦为人,人家根本就不相信他,瞧不起她,以至于周显王也不相信他,所以苏秦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从周国走了以后,苏秦去的是秦国,但是秦惠王也拒绝了苏秦兼并六国的主张,其中有两个原因。
原因一秦国刚刚处死商鞅,此时国内对说客非常抵制,原因二就是秦孝公刚刚去世,秦惠王即位不久,政权不稳,所以就以时机不成熟的说法拒绝了苏秦。当然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我们再去下一家。
[var1]
这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接二两三的碰壁的苏秦又来到了赵国,当时赵国国君的弟弟奉阳君为国相,但他并不喜欢苏秦,苏秦也就再一次辗转他国。
在碰了一鼻子灰后的苏秦,终于迎来了他的巅峰时刻。燕文公二十八年,苏秦先转各国后来到了燕国,但是这一次虽然没有碰壁,但却被实打实的考验了一番,来到燕国一年多之后才见到燕文侯。
[var1]
苏秦为燕文侯先是地理方面分析了赵国和燕国局势,进而对燕国战略上的政策做出了否定,最后建议燕王与赵王合纵,结为一体。
这世界上伯乐虽少但还是存在的,燕文侯听完苏秦的一番讲解,觉得非常有道理,对燕国非常有帮助,还愿意举苏秦为国相作为回报,还资助苏秦出使赵国。
[var1]
当苏秦再次来到赵国的时候,奉阳君赵成已死,苏秦为赵肃侯详细的分析了六国的状况,并提出了自己合纵六国对抗秦国的想法,希望赵国能够统一战线,这一次进行的很顺利,
也许是因为前面几个国家的鼎力支持赵肃侯并没有犹豫,很快订立盟约并出资为苏秦开路。苏秦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果然越努力就越幸运。此时的联盟正处于萌芽阶段,但秦国确实一直都在虎视眈眈。
[var1]
为了避免秦国在此时进攻赵国,导致计划失败。苏秦想起了自己的同门师弟,就是前面提到的与他同时入学的张仪,并欺骗张仪说希望他有更好的发展。
借此时机发动人脉,将张仪送入了秦国,秦国对于张仪也是十分赞赏,在苏秦的操作下,张仪向他保证暂不出兵赵国。稳住秦国才是苏秦完成六国合纵的前提。
[var1]
在确保赵国安全后,苏秦又去游说韩国和魏国,最后去说服了楚国,最终六国达成了合纵联盟,苏秦也被任命为合纵联盟的总队长,并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身兼六国相印。
三联盟破裂,遇刺身亡
合纵六国成功的苏秦,荣归故里再也不是当初的穷小子了,家中的亲戚朋友也是纷纷而至。不禁让人感叹,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苏秦贫穷落魄的时候,得到的是这些人的嘲笑和讥讽,如今六国拜相,身份高贵,这些人又来阿谀奉承。
[var1]
苏秦的六国合纵联盟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六国联盟因此维持了长达十五年的和平。但后来秦国设计离间齐国和魏国,联合他们一起打赵国,至此联盟破裂。苏秦在燕国因为与燕王的母亲私通,害怕被杀,就以提高身份的理由去了齐国。
在齐王面前谎称燕王要杀他,齐王就收下了他,并任命他为客卿,齐国大夫们为了争宠,就暗中派人刺杀苏秦,但是苏秦重伤未死,就在苏秦临死前,希望齐王以间谍的名义将他处死进而找出刺客,最终凶手被处决,而苏秦死后,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也被泄露了出来。
[var1]
对于苏秦抛开他晚年是否真的在从事间谍活动来说,他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卓越的外交能力和军事头脑,都是一个非常出色优秀的人,师承名师,不可否认,但决定他奋起努力的却是他身处的境遇,穷困潦倒且亲友嘲笑讥讽。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让他努力成功,变得优秀。逆境出人才并非一句空话,苏秦曾说“使我有洛阳二顷田,焉能配六国相印”。
[var1]
道出了苏秦徘徊六国之间的原因,反之回想,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但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都会选择安逸度过。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很多普通人的通病,你之所以身处逆境没有成功那就要反思一下自己了,如果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苏秦:那一夜我也曾梦见百万雄兵,那一夜我们也身处繁华灯市,没有当时的艰苦境遇,就不会有今日兼佩六国相印的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