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年间此人从海外带回一物,如今餐桌上常见,饥荒年救无数人

万历年间此人从海外带回一物,如今餐桌上常见,饥荒年救无数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54 更新时间:2024/2/7 16:48:49

龙是明万历时期福建的一个商人,他的老家是在福建的长乐。陈振龙早年读书很多,在当地也算是位神童了,他不到20岁就中了秀才。在家人及他自己看来,今后的仕途肯定是一片光明,可后来在一次乡试中却名落孙山。这次的乡试落选对他的打击非大,从此无意于仕途,决定弃从商,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个决定,是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功臣。

当时正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开的时期,尽管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实行了禁海制度,但几经变迁,至明隆庆皇帝时期,在朝臣们多处建议下又重新开放了漳州港。于是,他来到了漳州,利用自己优越的家庭条件打造了一艘商船,开始了他的海上经商之路。他从漳州的月港程,去东南亚的菲律宾的马尼拉港口,这样来回做转口贸易。

有一次,他在马尼拉港口居住了一段时间,期间无事便出去四处走动,了解当地的特产及风土人情。他在马尼拉港口附近发现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他从来没有见过,通过询问知道当地人把它叫做“甘薯”。其实,这个被当地人叫做甘薯的植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红薯,这个时候已经是明万历年间了。陈振龙第一次见到这种植物,非常好奇,这个东西都长像拳头这么大,红红的皮,都是长在地下,而且耐旱,很容易种植。

他从来没有见过,当然也就不知道是怎么吃了。他通过询问当地种植户才知道,这个东西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味道是甜的。这时他灵机一动,脑子里马上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古代的福建多山少地,时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每逢灾年都有大量的老百姓饿死,可见耕田确实是很少。陈振龙是个富有同情心和爱国心的人,他想到这些,就想我能不能把这个甘薯带回福建去种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陈振龙就开始观察这个甘薯是怎么种植的,接下来就是面临着怎么才能把它带到福建去的问题了。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带几个回去不就行了?事情远没有我们今天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的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时的西班牙人把甘薯当作“奇货”,是不允许甘出菲律宾的。我们别忘记了陈振龙是读过书的,是一位儒商,这时他开动了他聪明的脑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什么办法呢?

他在马尼拉学习甘薯种植方法时,他发现有两种种植法。一种是直接把甘薯埋到地里,待发芽之后,再用这个芽来种植;另一种则是就是用甘薯的藤进行扦插式种植。既然甘薯不让带出境,那么就带甘薯藤可以吧。当时正是五月份,他就在田地里面偷偷地剪了一些甘薯藤,将藤与船上提水的麻绳绞在一块,在外面又涂了一层泥,就这样混过了西班牙士兵的检查。

陈振龙小心翼翼地带着这些“宝贝”,在大海中经过七天七夜艰难的航行,最后回到了福建老家。他在老家的住宅旁边开垦了一块地,然后将这些藤分段插入了地里,每天精心地浇灌、培育着。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到了秋天果然成功了,在当时他的家乡引起了轰动。

第二年福建发生了灾害,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在当时福建巡抚衙门任职,陈振龙就让儿子把甘薯试种成功的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非常地高兴,就专门拔出了一片地让陈振龙父子去种,第二年又获成功,于是,金学曾就在全福建开始推广种植。同时,金学曾也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朝廷,希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种植。

后来,在初建红薯得到了广泛种植,深受福建老百姓的喜爱,在灾荒年的时候,那些穷苦人往往都是靠这些红薯来养活。但是,陈振龙的功绩我们不能忘记,他无疑是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万世功德之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4位与皇位失之交臂的人,曹操最可惜,李自成是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在中国历史上想做皇帝的人有很多,但是皇帝可不是想做就能做,不仅仅需要的是能力,而且更需要的还是要有机会。然而,即便是有能力同样也有机会,拿也未必就一定能得偿所愿,即便是能偿所愿也未必就能稳坐皇位,可见皇位

  • 明朝时倭寇猖狂,有50多个倭寇杀伤官兵5000多杀到南京城,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二战中是发生过少量鬼子占领一个村的情况,估计是因为日本的武器先进,很多人担心被闻讯赶来的其他鬼子报复才不敢反抗吧,也是很悲哀了。今天一看这个题目,明朝的时候,50多个倭寇从浙江一路杀到南京城,5000多人死亡,12万明军不敢救?说句实话,我是不愿意信的。很多人都分析了是因为这些日寇的战斗力强,还有倭

  • 大明朝史:朱棣为何看重朱瞻基,是否和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永乐大帝朱棣,这位大明朝的皇帝,真的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虽然长了一脸帝王相,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把皇位传给他,而是传给了他的侄子朱允炆,很显然关于这件事情朱棣是很无奈的。如果说朱允炆是长子,那还真就没有什么话

  • 大明朝史:明朝的太监如何做大做强的,其实不管权力多大都是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家都知道,太监其实就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产物,只不过在明朝时期尤为突出罢了。早在东汉时期太监就可以控制朝廷,然而到了唐朝的时候太监甚至都可以废立皇帝,不过到了明朝的时候太监虽然权力很大,但是只要皇帝想办他们

  • 范仲淹儿子,太吊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01宋神宗熙宁年间,春天时分,一场大饥荒席卷而来。陕北河东,满目疮痍,百姓走投无路,有的易子而食,有的揭竿而起。庆州知州范纯仁,下令立即打开常平仓,赈灾救民!擅自开仓?不是闹着玩的!常平仓本是大宋为了平抑粮价(必要时还可支援军粮)设立的备用粮仓。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后,常平仓还有另一个作用,仓里的粮食可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韦太后真的生下两个孩子?她们生活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由一群禽兽组成的金军进入了东京,原本的花花世界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金朝军队,进入东京后,烧杀淫掠,无所不做,宋徽宗和宋钦宗,被迫到北方去狩猎,和他们一起被掳走的还有宋朝的各位王公大臣,妃嫔和公主,有千人之多!原本这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成为了金人的阶下囚,原本颐指气使的他们倍受金人凌辱,尤其是这些贵妇

  • 一代文豪欧阳修,为什么要构陷战功赫赫的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庆历五年,开封政府接到一起通奸案。被告是大文豪欧阳修的侄女张氏。原因是欧阳修的妹夫在和他的妹妹结婚前,有一个女儿,张氏。然而他们刚结婚不久欧阳修的妹夫就去世了,这个女儿才7岁,无依无靠。所以欧阳修带她回家一起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长大了。阿华把她嫁给了他的侄子欧阳晟。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和自己家

  • 明朝最后的名将,明史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死后却被皇帝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孙传庭明史的评价是“传庭死,而明亡矣”,可见对于他的评价很高,孙传庭是山西代县人,孙传庭年轻的时候就是一表人才,而且很有才华,最初的时候,万历年间中了进士,被授予知县,后来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政,所以就辞官回家了。这个时候的孙传庭在家修身养性,到了崇祯年,又得到了启用,崇祯九年的时候,主动请缨担任陕西巡

  • 谁说皇家就出不了人才,明朝两个藩王,都是大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更重要的是,明代有一些有能力的人,特别是明朝最伟大的一位藩王,他的科学成就促进了世界科学的进步,如今,他仍然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他们都是世界级的科学家,遗憾的是,在中国鲜为人知。这个人就是朱橚,他被称为一代医王。大家对朱橚是非常的不熟悉,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评论他:

  • 若生明清,只嫁张岱!张岱是谁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