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始于朱棣的野望,终于大明王朝的“短视”

郑和下西洋,始于朱棣的野望,终于大明王朝的“短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10 更新时间:2024/1/20 16:33:18

这场大明王朝的“海洋梦”,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前后28年共计七次,平均四年一次,比哥伦布的船队要早90年。

但是明朝下西洋对世界历史格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不及一百年后的西方地理大发现。

根本问题是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明朝航海大探索没有被一以贯之。在禁海与驰禁两种观点上摇摆不定,最终错过了15世纪至17世纪文明发展的黄金时期。

朱元璋的海防困境

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爆发鄱阳湖大战。这一战,奠定朱元璋一统天下的地位。

最终,陈友谅战死,六十万水军灰飞烟灭。

作为元末农民战争中,一股强大的力量,陈友谅虽然死了,但陈的残存势力不容忽视。

他们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死里逃生,散布在沿海各地,时不时骚扰大明朝廷。

他们依托的优势便是造船技术。陈友谅临终时,嘱托部下:

吾造船技术优良,楼橹可高十余丈,放眼天下,无人能够比肩,日后尔等兴盛全依赖于它,不可忘记。

这些残部借助水路淘到海外。包括后来的张士诚也是如此,张士诚胸无大志,但对治下百姓相当不错,他长期经营东南沿海,造船技术更在朱陈二人之上。

暂且不说张士诚的正规水军有多牛,他的势力范围内的老百姓都能制造三四丈的船,正规作坊出产的船长达十多丈。

朱元璋在陆地上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以后,并没有取得水上的绝对话语权。

所以,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海上残部以及倭寇三股力量,成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海防隐患。

因为一时难以消灭他们,为了防止他们登陆骚扰,朱元璋不得不颁布大明王朝第一道“禁海令”,并且把它写入祖训。

结果,朱棣登基三年后,立刻把老爹朱元璋立下的祖训抛之脑后,开大明王朝的航海时代。

朱棣为何要火急火燎地违背祖训?纯粹是为了向不待见自己的老爹“抗议”吗?

一种说法是寻找建文帝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解释。朱棣是1402年正式登基称帝,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中间只隔了3年。

“禁海令”是明朝的祖训,相当于规格最高的大明政令。

作为帝位来得不正的朱棣,没有理由在脚跟尚未站稳的局面下,再做出违背祖制的举动。

所以,朱棣派遣心腹宦官郑和下西洋,背后的动机是到海外搜寻建文帝朱允炆

因为民间传闻朱允炆并没有死于靖难之役,而是在城破之前做好潜逃的计划,乘舟出海一路南下。《明史·郑和传》记载说: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朱允炆,似乎并不是严谨,但不排除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

另一种说法是构建大明王朝的邦交关系

清朝人在写明史时,关于郑和下西洋给出另一种说法。

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朱棣是一个跟汉武帝性格相像的帝王,虚荣自大、穷兵黩武。

所谓郑和下西洋更像是一场被贸易包裹的对外战争,目的有两个:

一是构建永乐朝“万国朝贡”的外交体系。

二是重塑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贸易结构。

自古以来,中原的天子以“天朝上国”自居,“夷狄之辨”的观念相当浓厚。

历代帝王都爱干一件事,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达到让周边小国臣服朝贡的目的,从而建立起“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的邦交模式。

朱棣在天朝之内,已经是人中的顶尖。再加上周边小邦奉自己为老大,此生无憾矣。

朱棣的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心中那个“四夷来朝”的人生理想。

对外炫耀国力,朱棣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当时的明朝在形式上取得大一统,实际上处于被半包围的状态。

北有蒙元,东南与南方有倭寇、陈友谅张士诚的残存势力,中亚又冒出一个蒙古政权帖木儿帝国。

这个帖木儿日思夜想恢复成吉思汗时代的辉煌,夺回蒙元失去的中原土地。

以朱棣的雄才大略,不会不知道固守祖制是治标不治本,只有适当开放东南沿海,积极拥抱海洋贸易才是根治问题的上上策。

所以,派遣郑和下西洋是朱棣海洋战略的第一步。

因为只有周边番邦看到大明的强大,才能争取他们的立场,与大明王朝合作共同抵抗三股潜在的势力。

再一种说法是垄断大明腹地的贸易活动

郑和下西洋到底给明朝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很难说得清。

有人说赚得钵满盆满,有人说赔本赚吆喝,也有人说白忙活一场。

比较主流的说法,郑和下西洋是元朝海外贸易垄断的延续。明朝做得“更绝”,直接把买卖做到人家的大门口,把中间商的利润挤得一干二净。

至于真实的结果如何,没有人敢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朱棣的目的根本不在赚钱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缺钱,更不在乎钱。

贸易只是一种手段,归根结底是服务大明王朝的朝贡秩序,也可以说叫臣服秩序。

哪怕是“赏赐”远远超过“朝贡”,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把番邦全部捆绑在自己打造的这条大船上。

郑和总共出去七趟,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把当时大明王朝的先进文化和理念带到那里。

至今,在东南亚的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郑和路过的遗迹。

朱棣搭台,郑和唱戏,二人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大航海时代。

公元1433年,郑和故去。

公元1435年,明宣宗驾崩。

大明王朝的儒生,终于找到反击航海的机会。在儒生的一片反对声中,大明王朝的大航海计划暂时宣告结束。

大明帝国的航海计划,像一场暴风雨,来的时候很快,去的时候也挺急。

在朝廷为了“海禁”与“驰禁”争论不休时,远在亚欧大陆另一端的葡萄牙舰队起航了。

以后数百年,明清两朝再也没有涉足航海。用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话来形容:

拥有最先进技术的“中国帆船”,从此“只开往日本,朝南从不超过北部湾”。

大明帝国迈出海洋一大步,又急匆匆地退回来。看似是一场原地踏步的举动,实则是历史的倒退。

它最大的影响是使得中国与两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这是当时的反对派所无法预料的。

他们更没有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列强直接把坚船利炮定在大清的脑门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妈狂扇奸臣雕像,秦桧一定是错?强盛的王朝没有一个是打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秦桧五人组的那些事儿,笔者不再逐一细说。他们作为主和派,因合谋杀害主战派岳飞而遗臭万年,岳王爷神位前,一跪便是千年。有关宋徽宗引起靖康之乱,导致宋朝赵氏建炎南渡,两宋交际的节骨眼上,朝堂上出现或战或和两大派系。最后,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成功地“碾压”岳飞韩世忠为首的主战派,从此南宋偏安一隅,过着

  • 明朝“擎天柱”袁崇焕,与韩信李靖齐名?3点原因证实被人为夸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支持他的人,把大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归咎为崇祯听信谗言冤杀袁崇焕,亲手除掉大明王朝最后一个明白人,导致明朝朝中无能臣,军中无良将,成为明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这位被说成“汉之韩信,唐之李靖”的明朝人物,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厉害吗?我看未必,甚至说差距很大。袁崇焕的职位与韩信、李靖不相上下,但带兵打仗的能力

  • 宋江为什么不跟方腊合作?真实原因不外乎这几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他们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归,在京城的宴席上,一杯杯的毒酒就已经准备好了。归来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他们为了朝廷用尽所有的力气,但是他们的最终结局却十分的惨。宣布他们官职的诏书才宣布了没有一会儿,新的官袍还没有递交到他们的眼前,他们的生命就画上了句号。在这之前,他们有过一次生的选择,只不过因为宋江在犹豫,还

  • 对明朝贡献最大的五个人,其中有一位的思想至今还在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咱们来说下第一位刘伯温。说起刘伯温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刘伯温的贡献对明朝到底有多大,还真就不用多说什么,毕竟他是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堪比诸葛亮的人,尤其是那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刘伯温这个人的分量,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试问在中国历史上除了

  • 大明朝史:3位能改变明朝命运的大臣,可惜的是3位大臣都没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一个能臣辈出的朝代,但是因为党争的原因,有些能臣即便是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其中最可惜的就是于谦,戚继光,袁崇焕这3位,因为这3位能臣如果能被重要的话,估计能改变大明朝的命运也说不定。遗憾

  • 大明朝史:为何对朱棣的评价那么高?看他推行的这条国策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对明朝的争议很大,有些人认为明朝不好,有些人认为明朝很好,但是不管明朝好还是不好,反正明朝一直都在那里。不过,随着有些人对明朝的争议,也直接或间接的对明朝皇帝有些争议,甚至还有些人说明朝

  • 宋代朝史:南宋十万军民最后一战,为何没有战斗到底而是选择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南宋崖山之战,就是宋朝十万军民最后的一战,当时因为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殉国的原因,所以当时南宋的十万军民也跟着小皇帝一起殉国了。很显然,这就让人非常不理解了,如果说十万军民为南宋殉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

  • 明朝最昂贵的文物,成化斗彩鸡缸杯,2014年已市值2.8亿港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茶碗”价值2.8亿港币。它就是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用途饮酒饮茶,造型如图所示,均以“敞口浅腹卧足”。明朝成化斗彩鸡缸杯,全球只有17件,中国拥有2件。2014年香港拍卖中心,刘益谦先生以2.8亿港币拿下,此举动刷新瓷器拍卖记录。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后,刘益谦先生用它品茗一盏,刘益谦先生如

  • 大明朝史:李自成那么厉害,明朝都可以推翻,怎么就守不住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李自成这个人来,很多人对他的争议就比较大的,原本他可以做一个救万民于水火的大英雄,结果很遗憾的给自己弄了个遗臭万年的骂名,如果李自成知道是这个结果,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带领起义军推翻大明朝。不过,有一点确

  • 万历年间此人从海外带回一物,如今餐桌上常见,饥荒年救无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陈振龙是明万历时期福建的一个商人,他的老家是在福建的长乐。陈振龙早年读书很多,在当地也算是位神童了,他不到20岁就中了秀才。在家人及他自己看来,今后的仕途肯定是一片光明,可后来在一次乡试中却名落孙山。这次的乡试落选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从此无意于仕途,决定弃文从商,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个决定,是他成为了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