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包拯最搞笑的一个故事,最终让宋仁宗非常狼狈地跑回了后宫

关于包拯最搞笑的一个故事,最终让宋仁宗非常狼狈地跑回了后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25 更新时间:2024/2/7 16:48:27

在南民间有个人们最爱说的、关于包拯弹劾外戚的故事。当然,故事的过程还是反映了包拯不畏权贵,敢于犯上的精神,确实也是一身正气。但这个故事其中却透着那么一点搞笑的味道,再经过老百姓的传说,不觉让人捧腹。这个故事要从两个人说起,一个是当时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另一个叫做张佐。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远房伯父,算起来应该是宋仁宗的老丈人。张贵妃当时是宋仁宗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张贵妃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后来张贵妃的母亲曹氏因为家里穷,就把她卖到了宫里。她在宫里边出落得非常的窈窕,而且出落得非常乖巧懂事,对宫里的这些人情世故自然也是非常熟悉了。张贵妃早年有非常坎坷的身世,在宫里边长大,很有手腕。她虽然得到了宋仁宗的宠爱,但跟曹皇后比起来,除了没有皇后的头衔,他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她娘家不行。曹皇后的娘家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世家,而张贵妃娘家是真不行,他爹没了,他也没有根什么像样儿的兄弟之类的。

所以,张贵妃就想着要通过扶持娘家人来给自己长脸,这样她就想到了她的远房伯父张尧佐。张尧佐是进士出身。若是论条件还是不错的,也算是正途出身,可张尧佐这个人的人品很坏,他是个不折不扣、非常势利小人,当年张贵妃母子孤儿寡母落魄的时候,张尧佐就曾毫不客气地抛弃了他们,现在小姑娘混出人样来了,想要提拔他当然高兴了。宋仁宗为了满足他的爱妃,就将张尧佐从地方调回家了京城,直接就任命他为三司使。这下有人不愿意了,谁呢?当然是包拯了,除了他还有谁敢在虎口拔牙。

在宋朝时期,这个三司使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部长。而且,宋朝的宰相都是先当过三司使的,包括枢密院的正副使都是从这个位置走过来的。当然,有一个人却是例外,就是安石。这是个不好的信号,说明下一步宋仁宗就会让他进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了,这个如果作为外戚却是与北宋的政治风气不符合的。最成问题的是,这个张尧佐他除了给自己捞钱外,在这个位置上就做不了什么事。

就这样,由于他沾着皇亲国戚的光,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好多年都没有人敢说话。终于有一天,包拯做了谏官。包拯看到这样一个人,除了给自己捞就没有一点能力,竟然坐在了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这不是开玩笑吗?包拯为了防止张尧佐这样的人再往前走一步而进入到国家权力的中心,开始了对张尧佐第一次猛烈的弹劾。他的第一份弹劾被仁宗压住不理,他接着着又上了一份,结果没有效果,包拯又接着上了第三道。宋仁宗终于受不了了,最后就免去了张尧佐的三司使职务。可过了没有多久,他在张贵妃的撺掇下,又给张尧佐以更大的恩荣。这次又任命了什么官呢?

宋仁宗在罢免张尧佐三使司不过几天,又给予了他更大的尊荣,他同时给他封了两个头衔,一个是节度使,另一个是宣徽使。这两个头衔看起来没有什么实权,但身份却相当显赫。仁宗为了堵包拯的口,同时还发布了一项命令,声明从此外戚不得进入二府。实际上是让群臣们放心,我只给张尧佐荣誉,不会让他进入宰相府和枢密院的。仁宗为了防止包拯再次捣乱,同时还任命了一个不爱怎么说话的、叫做王举正的人做御史台的长官,他是想这个王举正不爱发声,只要挨过十天半个月这事也就成了。

仁宗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王举正不说话不等于包拯不说话。他的命令刚刚发布后,包拯就立刻打了头一炮。他不上折子了,直接找到仁宗哪儿去了,而且开门见山就说仁宗的这个决定是要当昏君。接着他又告诉仁宗说,陛下以为节度使和宣徽使不是谁都能给的,按照我朝的制度只有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才能当节度使,就是我朝的杜太后是太祖和太宗的娘,她那么多的兄弟,只有一个到老才当上节度使,张尧佐有什么资格呢?宣徽使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叫雷有终的人,他是带兵的,本来级别已经很高了,再平定了四川的叛乱才得到了这个荣誉。而张尧佐是什么人,他竟敢不知羞耻地要。

这时,这个不爱说话的王举正居然也说话了,他带领一帮御史紧跟着也发难。仁宗没有办法,就对包拯妥协了,将张尧佐的宣徽使免去,只保留了节度使,而且答应只给他职,就让他在京城闲坐着拿俸禄。但这张贵妃却心有不甘,一直惦记着这个宣徽使。第二年,在张贵妃不断地撒娇下,仁宗想着包拯可能也快忘记这件事了,就又想封张尧佐宣徽使。有一天,杜宗要上朝了,张贵妃将他送到了大殿外,临走时一再提醒他:“宣徽使!宣徽使!”仁宗便决定在朝上说这件事。

仁宗到了朝堂上之后,刚张口说要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时,就立即遭到了包拯的炮轰。包拯非常气愤,他直接走到了仁宗跟前,声音非常大。包拯当时有多大的声音,我们看到戏里面他的脸谱就知道他是个大嗓门。包拯的情绪非常激动,他说的唾沫星子乱溅,据说都溅到了仁宗的脸上,到后来仁宗都不敢看他的脸。仁宗气得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然后就悻悻地退朝,直奔后宫。张贵妃可能也打听到了情况,就迎了上来,使劲地安慰仁宗。仁宗则铁青着脸,恼怒地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却不知道现在包拯是御史。”

当然,包拯也知道得罪了皇上会带来什么后果,最后他还妥协了,但却提了两个个条件。第一,张尧佐必须离京,而且就远不能回来;第二,张尧佐今后不得再有升迁。仁宗两头都扭不过,只得答应了,而且作了保证,说如果今后张尧佐如果回到京城或得到升迁凡拿包拯的这个折子说事。后来,张庶佐外放后,也没有做什么事,当然也再也没有回到京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朝史:朱棣篡位之心早就被他看穿,只可惜太子朱标没有相信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有野心的人和没有野心的人是不一样的,很显然朱棣这个人就完全和其他皇子不一样,他不仅能文而且还能武,并且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他还非常听话。然而,朱棣的性格却跟朱元璋非常像,但

  • 郑和下西洋,始于朱棣的野望,终于大明王朝的“短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大明王朝的“海洋梦”,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前后28年共计七次,平均四年一次,比哥伦布的船队要早90年。但是明朝下西洋对世界历史格局产生的影响力,却远不及一百年后的西方地理大发现。根本问题是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明朝航海大探索没有被一以贯之。在禁海与驰禁

  • 大妈狂扇奸臣雕像,秦桧一定是错?强盛的王朝没有一个是打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秦桧五人组的那些事儿,笔者不再逐一细说。他们作为主和派,因合谋杀害主战派岳飞而遗臭万年,岳王爷神位前,一跪便是千年。有关宋徽宗引起靖康之乱,导致宋朝赵氏建炎南渡,两宋交际的节骨眼上,朝堂上出现或战或和两大派系。最后,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成功地“碾压”岳飞韩世忠为首的主战派,从此南宋偏安一隅,过着

  • 明朝“擎天柱”袁崇焕,与韩信李靖齐名?3点原因证实被人为夸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支持他的人,把大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归咎为崇祯听信谗言冤杀袁崇焕,亲手除掉大明王朝最后一个明白人,导致明朝朝中无能臣,军中无良将,成为明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这位被说成“汉之韩信,唐之李靖”的明朝人物,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厉害吗?我看未必,甚至说差距很大。袁崇焕的职位与韩信、李靖不相上下,但带兵打仗的能力

  • 宋江为什么不跟方腊合作?真实原因不外乎这几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他们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归,在京城的宴席上,一杯杯的毒酒就已经准备好了。归来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他们为了朝廷用尽所有的力气,但是他们的最终结局却十分的惨。宣布他们官职的诏书才宣布了没有一会儿,新的官袍还没有递交到他们的眼前,他们的生命就画上了句号。在这之前,他们有过一次生的选择,只不过因为宋江在犹豫,还

  • 对明朝贡献最大的五个人,其中有一位的思想至今还在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咱们来说下第一位刘伯温。说起刘伯温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实刘伯温的贡献对明朝到底有多大,还真就不用多说什么,毕竟他是咱们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堪比诸葛亮的人,尤其是那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刘伯温这个人的分量,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试问在中国历史上除了

  • 大明朝史:3位能改变明朝命运的大臣,可惜的是3位大臣都没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一个能臣辈出的朝代,但是因为党争的原因,有些能臣即便是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其中最可惜的就是于谦,戚继光,袁崇焕这3位,因为这3位能臣如果能被重要的话,估计能改变大明朝的命运也说不定。遗憾

  • 大明朝史:为何对朱棣的评价那么高?看他推行的这条国策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对明朝的争议很大,有些人认为明朝不好,有些人认为明朝很好,但是不管明朝好还是不好,反正明朝一直都在那里。不过,随着有些人对明朝的争议,也直接或间接的对明朝皇帝有些争议,甚至还有些人说明朝

  • 宋代朝史:南宋十万军民最后一战,为何没有战斗到底而是选择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南宋崖山之战,就是宋朝十万军民最后的一战,当时因为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殉国的原因,所以当时南宋的十万军民也跟着小皇帝一起殉国了。很显然,这就让人非常不理解了,如果说十万军民为南宋殉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

  • 明朝最昂贵的文物,成化斗彩鸡缸杯,2014年已市值2.8亿港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茶碗”价值2.8亿港币。它就是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用途饮酒饮茶,造型如图所示,均以“敞口浅腹卧足”。明朝成化斗彩鸡缸杯,全球只有17件,中国拥有2件。2014年香港拍卖中心,刘益谦先生以2.8亿港币拿下,此举动刷新瓷器拍卖记录。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后,刘益谦先生用它品茗一盏,刘益谦先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