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最终保住性命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最终保住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4/1/3 2:03:58

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不惜背上虐杀功臣的骂名,连他主动邀请为官的刘伯温,他也没放过。

朱元璋三番几次,对刘伯温动杀心,都被刘伯温巧妙躲过。有回,朱元璋终于下了决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突然大喊自己有个字不会写,又让朱元璋不得不放过他,最终保住了一命。

一身正气却仕途多舛

刘伯温,是个精通天文地理数学乃至兵法的文化人,二十三岁时,他考中进士,但当时兵荒马乱,四处都是战乱,刘伯温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报国的门路。无奈之下,刘伯温只得在家闲了三年。

后来,刘伯温当了一个八品的小官,工作内容就是帮县令处理一些政务。

由于勤政且公正,刘伯温赢得了百姓不少赞誉,但对于贪官来说,刘伯温这样的人存在,无疑是块绊脚石。

官场太黑,刘伯温不得已又辞了职回到老家。不久后,元朝廷又召他回去当官,才任职一年,他又因为得罪了朝中大臣辞官。

就这么来来去去的折腾了好多回,直到1360年,刘伯温都快50岁了,才碰上他的伯乐朱元璋。

于是,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了很多胜战,连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陈友谅,都是刘伯温献计打败的。刘伯温还大胆建议朱元璋,脱离红巾军领袖韩林儿,自立为王。

1367年,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灭元方针,彻底拿下了元朝的政权。此后,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刘伯温以参与军机八年的老资格,当上了明朝的太史令。

明朝刚建国时,朱元璋非常信任刘伯温,刘伯温夜观天象,发现出现了荧惑星,预感不好,马上叫朱元璋发布一个罪己诏来忏悔,朱元璋立马照做。

遇到大旱,刘伯温让朱元璋释放囚犯,朱元璋说放就放,还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

但渐渐地,随着明朝政权慢慢稳定,一些朝臣和将领恃宠而骄,专断跋扈,朱元璋也开始陆续清理门户,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从最信任到最疑心

朱元璋疑心病越来越重,杀身之祸也降临到了刘伯温身上。刘伯温聪明过人,不仅朱元璋怕他功高盖主,朝中其他大臣也忌惮他。

宰相胡惟庸,就是那个最忌恨刘伯温的人,因为朱元璋曾问过刘伯温宰相人选的事情,刘伯温第一个说胡惟庸不合适。于是在胡惟庸整日的煽风点火下,把刘伯温叫去兴师问罪。

不巧的是,朱元璋在气头上,而刘伯温还迟到了。当时的情况是,胡惟庸找人诬陷刘伯温,在家赋闲期间到处屯田,大兴巫术,意图谋反,搞得朱元璋只想杀之而后快。

当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跟前时,朱元璋问他这些日子都在家干什么,刘伯温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他在家琢磨一个字。

这不按常理出牌的答案,扰乱了朱元璋的思维,他顺着刘伯温的话,问他琢磨的是什么字?

刘伯温大声答到,是“赦”字。

朱元璋只觉得好笑,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会不知道赦字怎么写,便提起笔在纸上写了个赦字,问刘伯温对不对。

刘伯温见状赶紧跪下磕头,高呼谢皇上恩典。

朱元璋这下才反应过来,原来刘伯温是在给他下套,但君无戏言,何况白底黑字,朱元璋不能不认。刘伯温捡回一命,赶紧跑回老家,从此再不过问政事。

刘伯温以为这样就能逃过朝廷的纷争,没想朱元璋依然对他不放心。几次没杀成刘伯温,这事成了朱元璋心里的一根刺。

终于,机会又来了。1375年,刘伯温感染了风寒病重,朱元璋叫他的死对头胡惟庸,带着宫里的御医去探望刘伯温。

结果,刘伯温在吃了御医开的药之后,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拖着病体,最后一次进京觐见朱元璋,向他说明御医开药的问题,朱元璋听后不仅不震惊,反而显得特别淡定,只叫刘伯温不要多想,好生养病。

在京中呆了一个多月,刘伯温快不行了,朱元璋派人将他送回老家,几天之后,刘伯温就咽气了。

朱元璋对刘伯温如此绝情,然而刘伯温在临终之前,还想着朱元璋和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准备了一本书让儿子交给朱元璋,并且留了句秘密的遗言,吩咐儿子在胡惟庸倒台之后,再奏与朱元璋知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以前没棉被,古人在冬天穿什么?别样的取暖方式让人大开眼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如今的中国,已经形成了广泛种植棉花的三大地区,但在遥远的文明中,棉花原起源于次印度大陆和南美地区,相传是在宋朝期间才流入的中国。那么在没有棉花之前,古人的衣物被褥如何制作?在面对严寒的天气之时如何御寒呢?古人的御寒衣物在棉花流入之前,人们御寒的衣物依据价格的不同,厚薄区别十分严重。古代的平民被称为

  • 为什么说《大明王朝1566》不是好电视剧?因为它对观众太不友善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想当年,《大明王朝1566》在芒果台首播即遭滑铁卢,收视率低下口碑急转直下,因此被雪藏十年之久。时至今日,许多人对此仍忿忿不平,这么经典的一部历史权谋剧居然被雪藏,真是暴殄天物。但是,我觉得《大明王朝1566》当年收视率低下和被雪藏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对普通路人观众太不友善了,简单点儿说就是部分没

  • 与大明风华不同的朱瞻基后宫故事,宫斗中的小清新|贵妃起居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瞻基为什么壮年而死,朱瞻基对徐妙锦的评价,朱瞻基妻子孙皇后

    其实这段历史本身是很有趣的。明宣宗朱瞻基和孙皇后的这段情,跟戏本子里的情节一样充满戏剧性。真正的胡皇后和孙皇后当然不是什么遗孤姐妹,这其实是一段说不清先来后到的三角关系。当朱瞻基还是朱棣的好太孙的时候,母亲太子妃本为他挑选了青梅竹马的孙氏做太孙妃,结果朱棣搞封建迷信那一套,横插一杠,直接点了胡氏做太

  • 袁崇焕为何自作主张斩杀悍将毛文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毛文龙杀袁崇焕原因,袁崇焕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二品袁崇焕为何杀得了一品毛文龙

    袁崇焕是明末爱国将领,抗清名将。1626年正月,按察使袁崇焕率万余明军坚守山海关外的宁远(兴城)城,一举击败努尔哈赤亲率的6万后金军,杀伤敌军1.7万,取得一场宁远大捷。这也是明朝自1619年萨尔浒之战失败以来,对后金军的第一次胜利,让大明重树战胜后金的信心。第二年,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又率军击退了皇太

  • 明朝历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谁知和尚也并不好当,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不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这次外出可以说对朱元璋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不仅

  • 朱元璋宴邀群臣,群臣表现得很兴奋,刘伯温看到菜后知道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伯温经典藏宝图,刘伯温是阳江哪里人,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

    《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推翻一个朝代仅凭一人之力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每一个开国皇帝身边都有一大堆功臣,他们帮助皇帝谋得了天下,在皇帝登基的那一天,他们也接受了无尽的荣光。这一群功臣原本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但也有可能成为皇位的觊觎者。所以有些皇帝会先

  • 成吉思汗有一种特殊爱好,让女人们苦不堪言,如今这习惯却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吉思汗有多强壮,成吉思汗玩法技巧,成吉思汗死后妻子归谁

    引言: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成吉思汗相信很多喜欢历史的朋友们都清楚,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一位差点统一全世界的人,相比秦始皇来说,这个人功绩更加卓绝,其军事领导能力,更让敌人胆战心惊,这个人便是被后世人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不过呢,虽然成为一代明君,但是有一个特殊爱好,却令当时古代

  • 历史真相:只知道赵匡胤“黄袍加身”?他逆袭的一生简直完美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历尽磨难。宋王朝是在五代乱世基础上恢复重建并大放异彩的。五代又称为“五代十国”,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短短五十四年间,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有八姓十三人登上皇位,战乱不断,人民水深火热。欧阳修在《五代史记一行传叙》中就感叹道:五代乱到极点了!做臣子的杀害他的

  • 宋徽宗宠女有多惨?靖康之耻后被金人霸占,最美公主终肛裂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赵福金就是容能倾国倾城,艺通琴棋书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宋朝最美公主:延庆公主。帝王家的公主,从小锦衣玉食,可是一旦到了成年(古:女子十四岁)要婚嫁的时候,不仅是来自父母之命,更是可能会沦为帝国政治联姻的工具,之后的生活如何,便全凭运气了。不过若生在盛世,皇族尊贵,夫家倒也不敢对她太过刁难,最苦的不

  • 赵匡胤的“政治遗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并提。其实,赵匡胤的仁慈与宽厚岂是屠兄、杀侄、逼父的刻戾忍杀的李世民可堪比伦!王夫之《宋论》中有一段话:“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赵匡胤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