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志》—刘备新丧留下个烂摊子,诸葛亮只做了三件事

《三国志》—刘备新丧留下个烂摊子,诸葛亮只做了三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91 更新时间:2024/1/16 13:20:50

蜀汉之主刘备为东吴进攻荆州,斩杀关羽而记恨,经过一年的准备后,决定亲自率军,一鼓作气灭吴,却没想到遭遇滑铁卢,被东吴陆逊在夷陵的一把火使蜀汉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不久后在白帝城病逝,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李严,并让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备新丧,却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刘备伐吴将蜀国经济损耗殆尽,将士全军覆没,人烟稀少更是令蜀国上下一贫如洗,很多人生活艰难!蜀人无不仰仗诸葛亮。而且更令诸葛亮预料不到的是,蜀国内部多个郡同时发生叛乱,一时间整个蜀汉上下人心惶惶。

为解决蜀汉目前所面临的困境,诸葛亮最终做出了一件举国哗然的大事,请求东吴议和,东吴刚刚攻占荆州,杀死关羽。而且刘备也因为伐吴失败而病逝,先主新丧,此时与东吴求和,无疑是会遭到蜀汉人的辱骂。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曹魏对蜀虎视眈眈,容不得诸葛亮有一丝顾虑,最后,诸葛亮不惜背负骂名,派邓芝出使东吴,重建蜀吴同盟,并着手解决与东吴边境的纷争,与此同时,刘备的丧事也已了结。诸葛亮正式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成为当时蜀汉最具实权的人物。

由于益州在东汉末年几乎没有受到中原战火的波及,因此蜀汉不需要像曹魏或东吴那样大规模屯田,诸葛亮大力扶植和发展益州农业经济。

在短短的时间内恢复了一点国力之后,诸葛亮又做了第二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亲率大军南征平叛,最后被丞相长史王连数次以“南中自古为荒,瘟疫肆虐,丞相更是蜀国之根,唯恐有失,不适于冒险征服”等言辞劝诫。

因为他的言辞诚恳而又见蜀中诸将,能自领一军的将领寥寥无几,只能暂时放弃征讨南中,对多郡叛变诸葛亮仅仅是抚慰,并没有立即派人去征讨,一心发展农业,种粮,守关,使蜀地百姓得以安居。

过了两年,王连一死,诸葛亮便率大军三四万征讨南中数郡。为了让这场战争能够胜利,这次刘禅甚至赏赐了诸葛亮象征权威的斫刀、利斧,虽然此时南征的大军威风凛凛,但在诸葛亮的心里,他并不知道这次南征能否成功。

多年前,他曾与参谋马谡一起策划平定南中之战,为了取得这次胜利,他甚至不耻下问地向送他十里路程的马谡征询作战计划。

而马谡也不愧是高级参谋,他当即就有了主意,他向诸葛亮建议这次南中用兵,能不交战就尽量不交战,以收服人心为主,这样才能使南中真正地归附蜀汉。诸葛亮听后立即决定采纳马谡的建议,果然依马谡之言,秋后不久,诸葛亮将首领孟获俘获数次尽皆释放,使得南中各族心服口服,不敢再叛变。

经过南中之战,诸葛亮在军事上更加自信了,蜀国也因为安定而逐渐发展起来。可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此时并未沉溺于发展经济,他接着做了第三件令蜀国上下都意想不到的事。

诸葛亮动用国力训练军队,讲授武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曹魏,准备一雪前耻。公元前227年,诸葛亮率军北上,屯兵汉中,动身前,他向刘禅呈上一份近乎遗书的奏书,以及后世广为传诵的《出师表》。针对当时的情况,反复劝诫刘禅要以完成兴复汉室为重,亲贤臣远佞臣。

而此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逐渐展现出来,经过他训练的军队,虽然将领能力相差曹魏甚远,可士卒战斗力远强于曹魏,优势也在慢慢拉近,可北伐中原的计划依旧破产了。只因孙权,据守江东,观天下成败,坐山观虎斗。

诸葛亮北伐四次,东吴未能出兵,积极配合。由于种种原因,诸葛亮四次北伐都失败了,只有孙权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出兵进攻魏国,可是却打得一败涂地,而孙权被打怕了,竟放弃配合伐魏。因此,诸葛亮北伐只能从益州的一个方向出兵,可以说是,以益州一州之力,伐曹魏全国之师。

在战略上来看诸葛亮北伐,大体上是无呼应之国,没策应之军。

公元前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因劳累而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令人唏嘘的是,在《三国志》正史中,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不仅下令,让所有文武百官不得前去祭拜,而且多次拒绝为诸葛亮立庙,甚至连蜀汉丞相一职也被完全废除。

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描绘中,寄托了后世许多文人的美好理想。身居寒门,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诸葛亮却任劳任怨,可在《三国志》正史的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在他被刘备器重的背后,默默地付出着,努力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先主的夙愿勤勉一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空马断言赵国灭亡成真!他对赵王迁说了啥?赵王采纳吗?(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赵国灭亡的预言家吗?说出那番话后不久,真如他所言,赵国被灭亡!这个人,就是战国末期秦国人司空马,他是吕不韦在秦国任相时的一名门客。在《战国策·秦策五》中,有篇《文信侯出走》的文章,标题虽然写的是文信侯吕不韦被罢相后,离开秦国,投奔赵国的事。实际上,写的主角却是他的门客司空马的故事。[var1]在

  •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相信了司马懿不动杀机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高平陵之变曹爽有那么傻吗,高平陵之变真实历史,新三国高平陵之变

    从上帝视角来看,司马懿在最后的两年“诛戮名族,宠树同己”,立庙洛阳,建立霸府,确是有异志。但是站在时人的角度看,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前是朝野之中大大的良心,杀了曹爽之后,有部分人开始有所警觉!后来,司马懿利用了曹魏诸位大老的信用,把曹爽骗下来了,一回头分分钟坑死了曹爽,把诸位保人也给气死了。正始之变,当

  • 古文今译 《战国策 赵三》富丁欲以赵合齐、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策赵策三原文及翻译,战国策故事文言文翻译,战国策齐策三翻译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富丁欲以赵合齐、魏,楼缓欲以赵合秦、楚。富丁恐主父之听楼缓而合秦、楚也。司马浅为富丁谓主父曰:“不如以顺齐。今我不顺齐伐秦,秦、楚必合而攻韩、魏。韩、魏告急于齐,齐不欲伐秦,必以赵为辞,则伐秦者赵也,韩、魏必怨赵。齐之兵不西,韩必听秦违齐,违齐而亲秦,兵必归于赵矣。今我顺而齐不西,

  • 很多人认可《军师联盟》却不能容忍《新三国》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不能否认,新三国是想诠释一个不那么反派的曹操,还原一个不那么懦弱的刘备,还是有点艺术追求的。但可惜功课做得太少,心比天高,手比脚低。《新三国》拍摄的时候正好是“四大名著”集体翻拍的年月,不独《新三国》,其他的几个被骂的更惨,尤其是《红楼梦》。这些翻拍剧,首先有定位,定位在哪?老版电视剧,央视《三国演

  • 一口气看完战国七雄之赵国181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七雄争霸赵国,战国七雄之赵国深度分析,战国七雄赵国怎么发展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晋国大夫、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此即是三家分晋,自此,赵籍正式建立赵国,是为赵烈侯,赵烈侯在位时期,节财俭用、选练举贤,他任用公仲连为相进行改革,使赵国渐渐富强起来。前400年,在位3年的赵烈侯赵籍去世,由于其子赵章年幼,故由其弟赵武侯继位,赵武侯在位期间,与魏国和韩国结

  • 庞统和诸葛亮出现分歧,刘备听谁的?听了孔明的,结果关羽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张飞庞统迎接张松,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受刘备器重,关羽张飞庞统蜀枪值得培养么

    三国豪杰们的事迹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教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教训在于用人和选择,刘备选了诸葛亮,蜀国就此崛起,刘备也正因为选了诸葛亮,蜀国也因此中落。大意失荆州自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后,刘备又占据了汉中要地,蜀国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但在之后,蜀国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攻打荆州,荆

  • 一口气看懂魏国历史!战国初期魏国称霸天下,为何后来却迅速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国战国初期很强怎么衰落的,魏国衰落之战完整版,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

    [var1]因为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曾经一度率先进行变法,然后国力大幅领先其他国家。甚至有人说,战国初期,其实就是魏国的时代。这个说法,或许有些偏颇,但是绝对不算太过分。因为战国初期的魏国,确实是太强了。当时的魏国,可以同时对周围多个大国开战。五万魏国新兵,能把五十万秦国精锐打到崩溃。秦楚两大强国

  •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在他死后被谁占为己有?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死后赤兔马去哪了,赤兔马是什么品种,赤兔马图片霸气

    关羽在战场上的英姿离不开他的武器,一把青龙偃月刀横劈竖砍所向披靡,一匹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关羽的武器颇有名气,与关羽相辅相成,在关羽死后,他的这两样装备被谁据为己有了呢?青龙偃月刀历史上的关羽惯用的兵器是长矛,但是在小说中关羽的武器是一把青龙偃月刀,这青龙偃月刀可比长矛帅多了,今天我们也只讲小说

  • 残酷的真相:我们只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蔺相如最后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最后怎么样了,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来怎样的印象,廉颇蔺相如最后怎么了

    [var1]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不可缺少的人才。廉颇为武将,蔺相如为文臣,一个提笔安天下,一个上马定乾坤,他们两人的命运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开,休戚相关。在廉颇负荆请罪后,两人的关系更好了,两人联手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廉颇抵御外敌,蔺相如打理他国外交。赵国因为有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人,国家安定百姓也

  • 秦朝历史粉举报赢天下的这件事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有哪些,外国人看秦朝军队,秦朝统一天下带来的影响

    巴清,历史人物,巴寡妇清。这位夫人,年龄就是秦始皇的妈妈辈,按照她被秦皇接去咸阳的目的是颐养天年,那么这个女人去的时候一定在60岁的上下,在那个时代属于高龄,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而我们的秦始皇当年只有40左右。历史人物不是你从史料上挖下来一个名字就可以无底线杜撰了,更何况这是开天辟地一般的人物。别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