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有一位著名清官,书信中八个字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我竟走了眼

明朝有一位著名清官,书信中八个字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我竟走了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82 更新时间:2023/12/23 18:19:15

不过,朱元璋毕竟不是孙悟空,他没有火眼金睛的法术,既然是凡人,就难免犯错,所以,有一个人他也看走了眼。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昶(chǎng),是一位元朝的官员。

朱元璋起义后,凭借自己英明神武的决策和俊美的外表,逐渐羽翼丰满,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这一点陈友谅也看得一清二楚,于是陈友谅第一个要消灭的心腹大患正是朱元璋,这个决策没有错,只是陈友谅错误的估计了朱元璋部的实力,剪除朱元璋的目的没能达成,自己反而折在了朱元璋手里,成为了朱元璋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一时间朱元璋名声大震,凭借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成为了起义军中对元朝政权威胁最大的存在。

元朝一看情况不妙,打起了招安的算盘,准备拿出一些好处给朱元璋,以利益来摆平朱元璋这股势力,再逐一对付其他的起义军。当时元朝派遣的使者,名为张昶。但是他们的算盘打错了,朱元璋的志向在天下而不在招安,自然不会接受元朝的“好意”。

作为一名说客,张昶显然不称职,因为他不仅招安朱元璋失败,反而被朱元璋给策反了。当张昶来见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觉得元朝的这位张昶真是一个有本事、有学识的人,让朱元璋发自内心的敬佩。于是朱元璋在拒绝了张昶招安意图后,没放张昶离开,反而将他留在了身边,任用为明朝的户部尚书。

张昶任职户部尚书之后,一心一意的办差,将工作干得井井有条,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对张昶非常赞赏。张昶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也不骄傲,反而每天闷头工作,为人十分低调。他有一个习惯,很对朱元璋的脾气,那就是张昶经常穿旧衣服,很少铺张浪费,这一点在朱元璋时期的明朝显得很突出,毕竟朱元璋手底下很多穷出身,富裕了之后比较奢侈,用度多少有些铺张,这些朱元璋看在眼里,心中也不是很满意,毕竟他出身寒微,最厌恶贪官,也厌烦铺张浪费的行事风格。

如此一来,工作能力强,喜欢节俭穿旧衣服张昶自然就受到了朱元璋的注意和赏识了。但是刘伯温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张昶这个人很有问题,他是元朝官员,却死心塌地在明朝为官,这违反了常识,恐怕这张昶有很大的图谋。

朱元璋虽然不是很相信,但是他对刘伯温的话还是采取了“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也算给刘伯温一个面子,对张昶进行了监查。

这一查,出了问题。好巧不巧的截了张昶给元朝的一封密信。原来,张昶当年来到明朝的时候是临时被扣押,并非是主动投降,所以张昶的家眷都在元朝那边,而这一封密信正是张昶写给自己的儿子的私信,其中还夹杂了一些明朝的机密。

在铁证面前,张昶无从抵赖,朱元璋也对张昶进行了彻查。朱元璋在确定了张昶有异心之后,内心非常痛苦,看着张昶信件背后的八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使朱元璋勃然大怒,称自己看走了眼,对刘伯温说道:“是欲为赵高也。”刘基曰:“诚如圣见,必有使之者亡。”

在对张昶的彻查中得知,张昶曾经对别人说:“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足可见张昶的归元之心不死。

朱元璋重用张昶的时候,张昶曾经参与明朝律法的制定,他故意增加重刑,使朱元璋失去民心。张昶还劝朱元璋要“及时行乐”,企图使朱元璋沉迷酒色,不思进取。此等事情,令朱元璋思之脊背发凉,稍有后怕,于是按明朝律法,将张昶处死。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知人善任,却也有失误之例。而刘伯温的深远眼光,更是让人敬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灭亡时赫赫的杨家将去哪了:七郎八虎为国捐躯杨家将七零八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的故事非常感人。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五郎战死

  • 明成祖军事能力有多强?一次北征,就打垮了鞑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之后,经过明太祖的数次北伐,消灭北元小朝廷,蒙古分裂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部。三部除了互相攻伐之外,也经常南下骚扰明朝,抢掠财物。到了永乐年间,明朝国力强盛达到巅峰,蒙古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六年,阿鲁台杀掉布里牙特·乌格齐,拥立本雅失里为大汗,自任太师,独擅朝政,阿鲁台不甘心继续臣服

  • 南宋首富张俊,算算看,他究竟有多少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张俊,跟岳飞韩世忠几个人,组团叫南宋中兴四将。后来,南宋政府决定跟金国谈和了,宋高宗最怕这批手握重兵的武将。张俊最懂皇帝与秦桧,第一个交出兵权,并且用皇帝最放心的方式生活—吃喝玩乐,大肆圈地,欺男霸女。没过几年,张俊家的田地就不知道有多少平方公里了。老张住在杭州,湖州苏州常州等等等等,有记录的田

  •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不选择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天下糜烂,国内四处爆发农民起义,东北的女真人对大明虎视眈眈,崇祯帝面临的局面可谓是内忧外困,眼看着女真人步步紧逼,李自成即将威胁北京。在许多人看来,南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历史上晋朝、宋朝都有南迁的例子,而且都延续了一百多年。我们都知道朱棣迁都北京时,在南京保留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完全可以

  • 明朝的逆袭之战:是如何用两万残兵,一举扭转大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叶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大败,瓦剌部落一路南下逼近北京城,敌军来势汹汹,明朝守备力量不过两万余人,如何抵挡住10骑兵的冲击?明朝宦官乱政十分严峻,土木堡之变中宦官王振从中蛊惑,加上明英宗十分崇拜朱棣御驾亲征,不顾朝中大臣一致反对,亲自带领20万大军协同王振一同出征。此次出兵北伐事发突然,根本没有做好

  • 明朝王爷的悲哀,出城扫个墓都要得到朝廷批准才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前几年的穿越流兴起,相信很多人心中有过穿越的想法。有的人想穿越到古代当皇帝,有的人感觉当皇帝太累,而且危险程度很高,想穿越到古代当王爷,感觉王爷无忧无虑很是潇洒。而说起古代的王爷,其实也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职业。以当下人气很高的明朝藩王来说,看似潇洒,实际上也就是一坐吃等死的职业,而且连最起码的

  • 北宋皇宋通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皇宋通宝,是中国古代钱钞之一。北宋类国号钱,乃为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期(公元1039—1053年)所铸之币。谱载,皇宋通宝除名珍九叠篆之外,还有篆书、楷(真)书二书体成对钱。其主铸材质铜、铁,小平篆楷对钱乃为宋钱普遗存较为丰厚。这个之外,谱载有篆书宽缘折二,谱批试铸币,未曾流用,是为不容易得到

  • 曾巩最惊艳的一首诗:欧阳修为之倾倒,不愧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是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 明朝皇帝陵墓无一人敢盗,清朝皇帝陵墓全被挖遍,原因就1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论规模和影响,都在历代皇陵中享有极高地位,但两者的境况却完全不同。明皇陵保存完好,基本未遭到偷盗发掘和破坏。而清朝皇陵保存状况则惨不忍睹,除了顺治孝陵等个别皇陵未被偷盗发掘,其他帝陵全都惨遭盗贼的毁坏。都是皇陵,为何境遇天差地远?明朝皇帝陵

  • 民国第一悍匪,想学张作霖被招安,没成想最后却活成了宋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他虽是土匪,但有一颗想被招安的心,看着张作霖从一个土匪变成手握大权的东北王,他心里很是佩服,所以想要被招安。为此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劫案,和北洋政府讨价还价,最终由匪变官担任旅长,就在他想要大展拳脚先定个“山东王”小目标的时候,被无情诱杀了,他就是孙美瑶。孙美瑶孙美瑶出生于1898年的山东省枣庄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