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御用农民:欠田赋绑知县,朱元璋却下圣旨“谁动他,灭九族”

明朝御用农民:欠田赋绑知县,朱元璋却下圣旨“谁动他,灭九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56 更新时间:2023/12/17 20:45:20

走在队伍前面的那位便是“明朝最牛农民”陈寿六,被绑的就是他的父母官熟县知县顾英,缘出现上面这一幕,且随小编一起看看此前发生了什么?

洪武年间,吃饭、用筷子、穿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农、军、匠、乐更是各守其道,不敢造次。因此,陈寿六这个农民想不本分都难,只能种田为生,勉强度日。可这年的秋天,得为儿子操办婚事,毫无结的陈寿六就有些犯愁了。

他只好通过皂隶跟知县顾英求情,希望能够将田赋宽限到次年再交,这样他就可以卖粮把儿子的大事办了。顾英一看陈寿六是个老实人,再说成婚乃是大事,也就爽快答应了。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哪知道还是出了岔子。儿子大婚,不知道是自卑还是忙晕了,陈寿六竟然没有请顾英。要我说,从人情上讲,陈寿六该请知县,因为顾英既是父母官,又帮他解决了为难之事。你请了,礼节尽到,人家来不来那就不关你的事了。

顾英也没多大胸怀,这事让他心中颇为不爽,就命皂隶去刚办完喜事的陈寿六家催收田赋,并将其家中仅有的四袋谷子搜走,这可是种子和接季的口粮,陈寿六就上前去抢。干扰公务!招呼陈寿六的当然只有一顿暴揍。

兔子急了还咬人,陈寿六实在是受不了这口气,回家和家人、亲友合计了很久,决定豁出去闹他个天翻地覆。就这样,陈寿六带着亲友闯进衙门,在后堂将顾英绑了起来。当然,此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大明帝国最牛的农民,名载史册,他只想讨回一个公道。

朱元璋是个穷苦农民出生,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惩处力度可谓是史无前例。《明大诰》就是一本廉政教科书,朱元璋不惜劳神费力亲自编写修订。这本书不仅将血淋淋的案例列举其上,而且还赋予百姓监督权。洪武时期学生要考,全国人民都必须做到应知应懂,而且还有各种抽查制度,并赋予红宝书“神奇”功能,所以几乎是家家均有,甚至人手一册。

《明大诰》规定,老百姓持《明大诰》可以将贪官污吏押送京师,任何人不得阻拦,沿途官员不仅不可责难,还得安排吃食,并保证安全。陈寿六也就是利用了“红宝书”的这一神奇功能,并且坚信爱农民的洪武大帝一定会为他们撑腰。

朱元璋这位龙椅上的农民和《明大诰》给了陈寿六熊心虎胆,也给他提供了安全保障。在县府衙门,面对围上来的衙役,陈寿六掏出《明大诰》,无人敢上前一步;在路上,他顶“书”而行,也是畅通无阻。

朱元璋听了此事十分兴奋,终于有了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不仅亲自审理了此案,将顾英打入大牢,而且盛赞陈寿六“此人,岂不伟欤?”陈寿六离京之前,朱元璋还特意召见了他,赏赐三十锭,免杂役,随行各赏衣两件。

这还不是结局。让他成为最牛农民的是,朱元璋为这“出头鸟”专门下了一道圣旨,以防有人打击报复。圣旨曰:

敢有罗织罪名,害陈寿六者,诛其族。陈寿六若借朝廷之名义,行不法之事,地方官员无权决断,须押解入京审判。

这样敢作为又受到皇帝如此礼遇的农民,恐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仅此一人,世界历史应该也是难得一见,当为明朝最牛农民、御用农民。

朱元璋这个全面监督的机制应该也是开天辟地、石破天惊之举,但有些矫枉过正,而且存在很多不合理性,会造成冤假错案,会扰乱正常政务秩序。如果能有相关配套的律法以及制度同步,保障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方权益,形成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生态机制,那么这将是一种超前的民主意识,必将影响明朝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有一位著名清官,书信中八个字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我竟走了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朱元璋毕竟不是孙悟空,他没有火眼金睛的法术,既然是凡人,就难免犯错,所以,有一个人他也看走了眼。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昶(chǎng),是一位元朝的官员。朱元璋起义后,凭借自己英明神武的决策和俊美的外表,逐渐羽翼丰满,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这一点陈友谅也看得一清二楚,于是陈友谅第一个

  • 北宋灭亡时赫赫的杨家将去哪了:七郎八虎为国捐躯杨家将七零八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的故事非常感人。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五郎战死

  • 明成祖军事能力有多强?一次北征,就打垮了鞑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之后,经过明太祖的数次北伐,消灭北元小朝廷,蒙古分裂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部。三部除了互相攻伐之外,也经常南下骚扰明朝,抢掠财物。到了永乐年间,明朝国力强盛达到巅峰,蒙古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六年,阿鲁台杀掉布里牙特·乌格齐,拥立本雅失里为大汗,自任太师,独擅朝政,阿鲁台不甘心继续臣服

  • 南宋首富张俊,算算看,他究竟有多少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张俊,跟岳飞韩世忠几个人,组团叫南宋中兴四将。后来,南宋政府决定跟金国谈和了,宋高宗最怕这批手握重兵的武将。张俊最懂皇帝与秦桧,第一个交出兵权,并且用皇帝最放心的方式生活—吃喝玩乐,大肆圈地,欺男霸女。没过几年,张俊家的田地就不知道有多少平方公里了。老张住在杭州,湖州苏州常州等等等等,有记录的田

  •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不选择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天下糜烂,国内四处爆发农民起义,东北的女真人对大明虎视眈眈,崇祯帝面临的局面可谓是内忧外困,眼看着女真人步步紧逼,李自成即将威胁北京。在许多人看来,南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历史上晋朝、宋朝都有南迁的例子,而且都延续了一百多年。我们都知道朱棣迁都北京时,在南京保留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完全可以

  • 明朝的逆袭之战:是如何用两万残兵,一举扭转大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叶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大败,瓦剌部落一路南下逼近北京城,敌军来势汹汹,明朝守备力量不过两万余人,如何抵挡住10骑兵的冲击?明朝宦官乱政十分严峻,土木堡之变中宦官王振从中蛊惑,加上明英宗十分崇拜朱棣御驾亲征,不顾朝中大臣一致反对,亲自带领20万大军协同王振一同出征。此次出兵北伐事发突然,根本没有做好

  • 明朝王爷的悲哀,出城扫个墓都要得到朝廷批准才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前几年的穿越流兴起,相信很多人心中有过穿越的想法。有的人想穿越到古代当皇帝,有的人感觉当皇帝太累,而且危险程度很高,想穿越到古代当王爷,感觉王爷无忧无虑很是潇洒。而说起古代的王爷,其实也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职业。以当下人气很高的明朝藩王来说,看似潇洒,实际上也就是一坐吃等死的职业,而且连最起码的

  • 北宋皇宋通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皇宋通宝,是中国古代钱钞之一。北宋类国号钱,乃为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期(公元1039—1053年)所铸之币。谱载,皇宋通宝除名珍九叠篆之外,还有篆书、楷(真)书二书体成对钱。其主铸材质铜、铁,小平篆楷对钱乃为宋钱普遗存较为丰厚。这个之外,谱载有篆书宽缘折二,谱批试铸币,未曾流用,是为不容易得到

  • 曾巩最惊艳的一首诗:欧阳修为之倾倒,不愧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今天我们与大家分享的是八大家之一的曾巩

  • 明朝皇帝陵墓无一人敢盗,清朝皇帝陵墓全被挖遍,原因就1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明朝皇陵和清朝皇陵,论规模和影响,都在历代皇陵中享有极高地位,但两者的境况却完全不同。明皇陵保存完好,基本未遭到偷盗发掘和破坏。而清朝皇陵保存状况则惨不忍睹,除了顺治孝陵等个别皇陵未被偷盗发掘,其他帝陵全都惨遭盗贼的毁坏。都是皇陵,为何境遇天差地远?明朝皇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