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任见:上官婉儿之母为何恐惧担忧?

任见:上官婉儿之母为何恐惧担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90 更新时间:2024/2/7 19:40:45

任见:上官婉儿之母为何恐惧担忧?-《大唐上阳》230

《大唐上阳》第四卷

第五十八章 摄政天后

美中不足的是,依然姿色未减的武天后,觉得李天皇老相得太多了,大髯飘拂不说,脸面灰暗,腰肢不展,让人从心里疑惑:天皇老矣,尚能饭否?

武照百般准备、充满期待的榻上作业,也基本上是失望的。

曾经的生龙活虎已然遁迹,武天后不停地擂鼓助威,李天皇派出的将军幽默可笑,似乎想表现几个花样,没承想入阵不久,未见怎么冲突厮杀,便已垂首投降,软不拉耷,柔若无骨。把个武天后气得咬牙切齿,徒唤凄凉。

230

郑女士想起了往事,就是当年发现怀孕的时候,做过一个梦。

孕妇往往比较敏感,有梦就赶紧查问比附之意。怀着婉儿时,做的梦很离奇,就向丈夫讨教。

小郑说,梦里有一个巨人,飘飘悠悠,自天而降,站在她的面前,交给她一杆巨型的秤,说道;“可以此称量天下。”

醒来后,觉得出奇。第二天找遍所有的占梦资料,没有解释。

小郑以此梦请教丈夫上官庭芝,因为“称量天下” ,可不是闹着玩的。

丈夫也感到事态严重,这样一个梦,又不便到处请教答案,命令小郑说:“一个梦而已,忘掉它好了。”

郑女士就想了,腹中的小生命,准定是个男孩,“称量天下” ,就是跟他祖父一样成为宰相,名垂青史。这个梦是个预言。

整个孕期都以为腹中是个男孩,生下来却是女儿。

没过多久,上官仪坐罪,家破人亡的惨祸铺天降下。女儿的祖父、父亲全都丧了命,其余亲属驱往岭南,再无归期。

当郑女士抱着幼小的上官婉儿进入掖庭时,心中忽然又泛起那个梦。

原来是个反向的征兆,并非“称量天下” ,却是家破人亡。一个坏梦,噩梦,赶快忘掉它吧。

掖庭岁月,十三春秋,无论多么难捱,终是捱了过来。婉儿突然得到了陪侍皇后的荣耀,那个奇怪的梦又在郑女士心中涌动,她又来悄悄地重新诠释了。

莫非这个独苗女儿,真地会应验“称量天下”的贵兆?

武后,是夺走刘女士公爹上官仪和丈夫上官庭芝生命的魔鬼,现在,女儿又要常侍于这个魔鬼的身旁,刘女士又感到双重的恐惧。

恐惧之一是,聪明而好强的女儿,会不会偶然引起武照的愤怒,陷入和她祖父、父亲相同的悲惨命运?恐惧之二是,婉儿知道武照是上官家的仇人,婉儿若盲目地由着性子,伺机报仇,但有蛛丝马迹,便会惹出杀身大祸。

上官婉儿刚刚懂得一点世事,有天晚上,很认真地问母亲,自己的父亲是谁。

郑女士非常紧张。她已经思忖过无数遍,待女儿长大,把家族灾祸的实情告诉她。没想到女儿的询问来得这么早,这么快。做母亲的,难免恐慌和失措。

小郑带着幼女,刚进入掖庭的一年半载,血海深仇常常害得她时时啼哭,夜夜难眠。

睡不着的时候,她胡思乱想。拼命,复仇,即使取胜不得,能在敌人身上砍一刀,也能发泄胸中的怨恨。

历史上的复仇故事,被她一个一个地翻出来。

周朝战国时期,魏国人范睢,投靠了大夫须贾,做门客。须贾带着范睢到齐国混事,齐王不待见须贾,却甚是赞赏范睢的才干。

他们回到魏国后,须贾向魏相魏齐告密,说范睢私通齐国,出卖魏国。魏齐把范睢抓起来毒打,肋骨打断,牙齿打落。范睢装死,才停了挨打。却被用破席子一卷扔到厕坑中,让宾客们便溺到他的“尸身”上。

范睢深夜逃脱,后来到了秦国,改名张禄,得到秦王信任,拜为相国,封为应侯。

魏国派遣须贾出使秦国求和,范睢身着便衣到宾馆见须贾。

须贾一见范睢,大惊失色,恐慌地问:“范叔无恙乎?现在何处高就?”

范先生你身体无碍吧?如今在哪儿做官?

范睢说:“哪里有什么高就,为人当差而已。”

须贾问说:“秦的国相张禄,先生知道不?”

范睢说:“我家主人跟张禄相熟,你若想见张君,某可为君引见。”遂叫了一辆大车,载着须贾,到得秦国相府。

范睢说:“某为君通报张相国,君且稍候。”就进去了。之后久久不出。须贾等得着急,问门卫:“范先生怎么还不出来?”

“什么范先生?这里没有范先生。”门卫说。

须贾说:“刚才和我一同乘车来的那个范先生,说的就是他啊。”

门卫说:“那是我们的相国张先生,你怎么胡说八道?”

须贾这才明白原委,惊惧极了。当年诬陷范睢,差点整死了他,如今犯到他手心了,他若要我死,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吓出了几层鸡皮疙瘩的须贾赶紧“肉袒跪行” ,脱光衣服,成了一块肉,跪着行进,请门卫通报谢罪。

范睢穿着相服出现了,须贾叩头如捣蒜,连声骂自己有眼无珠。

午时范睢设宴,招待诸国使臣,给须贾面前摆了个马槽,装的是草豆饲料。

范睢哈哈一笑,道:“魏国也想求和?拿相国魏齐的脑袋来求吧。”

魏齐当年羞辱和毒打范睢,范睢没死,报应来了,急忙逃往赵国,投靠赵国的国相平原君赵胜。范睢又逼迫赵胜交出魏齐。魏齐走投无路,自杀而死。

这仇报得一波三折,然而最后何等痛快啊。

武照是唐朝的皇后,唐朝早已不是周朝时代的列国纷立,相互抗衡的状态,走到哪里均可一展宏图,唐朝到处都在集权归一的朝廷治下。

那么,楚国的眉间尺,遇上侠士晏之敖,却是报了深仇大恨的。

楚王命天下第一铸剑名师干将与其妻莫邪为他铸剑。夫妻二人历经三年,铸成雌雄两把名剑。干将把雌剑献给楚王,楚王怕干将再为他人铸剑,接受雌剑之后,找借口杀了干将。

干将此前就知道楚王怕他再为别的国君造剑,会杀掉他。他预先留下雄剑,嘱咐妻子莫邪好好保管,将来交给儿子,要他为父报仇。

事情过去十六年,莫邪把干将遭害之事,告诉了儿子眉间尺。

眉间尺生得一副奇相,头颅极宽,眉间距离盈尺,听到父亲惨死的原因,背上雄剑,寻仇王城。谁料反被楚王察觉,画像悬赏,四处通缉。

眉间尺赶紧跑到深山躲藏起来,仇恨未报,心中悲痛。

这时,有个侠客名叫晏之敖的来见眉间尺。晏之敖一袭黑衣,说他可以杀死楚王,但要借用眉间尺两件东西,一是他的雄剑,二是他的头颅。

只有这个办法才能为父亲报仇雪恨,眉间尺决然自刎,拔出宝剑割下自己的头,两手捧着头和剑,交给了晏之敖。

晏之敖说:“请放心,我不会使你失望的。”

眉间尺信了,无头的身子方才倒下。

晏之敖把通缉犯眉间尺的头颅献给楚王,楚王大喜。

晏之敖说:“以鼎煮之,这颗头能在沸水中跳舞。应该煮烂它,不然,以后还会兴妖作怪。”

楚王信了,命以鼎注水,煮头。晏之敖让楚王亲自到锅边看一看,借他的威风压一压邪气。乘楚王来到锅边观望时,晏之敖拔剑砍下了楚王的头,楚王的头也落进了汤鼎里。

旁边的卫士飞扑上去,砍掉了晏之敖的头。第三颗头颅也掉进了煮沸的鼎里。

结果,三个头都煮熟了,分不清哪个是哪个了。

楚国大臣们将三颗头颅葬进了一个坑里,覆土成墓,俗谓三王冢。

郑女士敬佩晏之敖这样的英雄刺客,报仇故事离奇曲折,情感异常惨烈,直让人血脉贲张。可是,唐朝去哪里能找到晏之敖呢?

晋国人豫让,在大官僚智伯手下任官,颇受器重。但智伯全家被另一重卿赵襄子所屠杀,还砍下智伯的头,油漆了其头骨,当作水瓢使用。

豫让决心为知己智伯报仇。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宫刑的太监,进入赵襄子府邸修整厕所,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

赵襄子到厕所去,发现豫让衣服里面藏着利刃,立刻喊人抓捕了他。

审问时,豫让直言不讳地说:“欲为智伯报仇!”

侍卫要杀掉豫让。赵襄子说:“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他的家臣知己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义士,放了他吧。”

豫让并没有因为受到宽大而改变替友报仇的初心,他用树漆涂身,使皮肤糜烂,又吞下火炭,使声音变哑后,装成乞丐。想等待赵襄子外出,伺机作案。

赵襄子有天外出,豫让埋伏在小桥下面,像个动物。驾车的马突然受惊,豫让又被抓住了。

赵襄子质问他:“你投奔智伯以前,曾在其他上卿府中工作,偏要为智伯报仇,却是何故?”

豫让说:“是的。但没有人像智伯那样把我当做知己。士为知己者死,所以我要替他报仇。”

赵襄子喟然叹息道:“你为知己,已算出名了。我对待你,也够宽大了。今天不能再放你了。”

豫让说:“臣听说明主不掩人之美,今日之事,臣固当诛,愿请求先生的衣服,让我当做先生,刺上几剑,完成报仇心愿,死亦瞑目了。”

赵襄子无法让刺客改变初衷,答应豫让,成就他的义举,脱下衣服,扔在那里,豫让很是滑稽地跳将起来,用力刺杀赵襄子的衣服三次,最后一刀刺入自己身体而死。

如果说范睢、眉间尺、豫让都是男性,那聂政的姐姐聂荌,却是真正的巾帼。女英雄的名字,“荌”念“安” 。

魏国人聂政杀了人,偕母亲和姐姐避仇于齐国,以屠宰为业。韓国有个严仲子,结仇于相国侠累,逃到齐国,寻找可以替他刺杀侠累的人,听说聂政是个勇士,便“以百金相托” 。

聂政说:“辱身市井,以屠为业,乃系奉养老母。老母在,不敢以身许人也。”

后来,聂政老母寿尽,便去找严仲子,领命之后,独身行侠。

聂政到了韩国,假装拜访韩相侠累,上阶之后,挥剑直刺,左右卫士来抓他,他则自毁面目,之后自刎。韩国将他尸首摆在广场上,悬赏查问知其为谁者。

聂政的姐姐聂荌即往韩国,伏尸痛哭说:“这是我弟弟,这是我弟弟。”

旁边的人说:“国王悬赏千金购其名姓,你怎么还敢来认弟弟?”

聂荌说:“严仲子与我弟弟交往,引为知己。士为知已者死,我做姐姐的,为有这样的弟弟自豪。”

聂荌大哭,呼号上天,哀极而死于聂政之旁。

还有史上著名的杀手荆轲,替燕国太子去咸阳刺杀秦王,需要秦国逃犯樊於期的头颅为“引子” ,樊於期二话不说,自刎献头……

郑女士一介弱女,学问很大,志气易泄。随着时间流逝,侠客杀手们都慢慢隐退了,“听天由命”的念头缓缓登场了。

“天命”让郑女士认输了,心里平静了下来,总觉得向女儿说明家庭灾难真相的时机未到,未到……

忽然,婉儿提问父亲是谁,父亲在哪里,而且,一脱稚气,满脸严肃。

郑女士不得不猜测,女儿她可能在掖庭内听到别人谈到她的身世了。

郑女士怕刺激女儿,措辞尽量委婉。可是开口之后,怨恨和哀愁,漫天掠地地扑压下来,往事如昨,历历浮现于眼前,说着说着,泪流满面。

看着母亲哭泣,小婉儿握紧了幼嫩的双手,微微颤抖着纤弱的肩头,但她并没有掉下眼泪。

郑女士看到女儿的奇怪反应,不知怎么,感到恐惧和担忧。

从此以后,母女之间再也没有谈过家世问题。郑女士偶尔想起,说一两句,婉儿还会劝慰她:“过去的事还提它做什么?被别人听到,或就麻烦了。”

过去,婉儿未见过武照,彼此之间距离遥远。今后,要常侍于她,好胜的女儿,若是借机做出可怕的事来,那就彻底完了。

郑女士常常捏着一把冷汗。在别人看来是上官婉儿的荣耀,郑女士却只在祈祷:平安就好,平安就好;武后若能暴毙,那就一好百好。

任见:武照赞赏上官婉儿绝非凡骨

巴黎雷欧:找到自己的人生平衡

巴黎雷欧:优越感与人文关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刚正不阿,斩杀大太监安德海,曾国藩对他大加赞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官员到底是谁呢?他杀掉的那个太监又是谁呢?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位官员,他叫丁宝桢,是贵州省人,性情是十分刚正的,他从来不畏惧强权,做什么样的事情,就该承担什么样的事情,公元1853年33岁的丁宝桢成为了进士,后来进入皇宫之中,先后担任过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和山东巡抚等职位。我们首先要说到的就是,他

  • 任见:武照赞赏上官婉儿绝非凡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武照赞赏上官婉儿绝非凡骨-《大唐上阳》229 《大唐上阳》第四卷第五十八章 摄政天后美中不足的是,依然姿色未减的武天后,觉得李天皇老相得太多了,大髯飘拂不说,脸面灰暗,腰肢不展,让人从心里疑惑:天皇老矣,尚能饭否?武照百般准备、充满期待的榻上作业,也基本上是失望的。曾经的生龙活虎已然遁迹,武天

  • 她是一个让慈禧太后都惧怕的人,她是清朝最后一位公主:荣寿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荣寿公主,小编开始也很疑惑,荣寿公主,她到底是谁,很出名吗?貌似没有听说过,于是,好奇的小编就去查阅了资料,才知道,荣寿公主这么”牛掰“,竟能让慈禧太后都畏惧她几分,不仅如此,这荣寿公主曾还当众将慈禧臭骂了一顿。慈禧太后那么这个敢骂慈禧的”传奇“公主究竟是什么样的?首先,我们简单

  • 你好太原丨狄仁杰文化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 并州太原人, 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封建王朝名相廉臣代表,出身太原狄氏家族。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做宰相,终身清廉,为民请命,剿匪除恶,惩治腐败,铲除贪官,辅助武则天建立起盛唐大业。 狄村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建南汽车站东南,东至太行路,南通长风街,西临并州路,北延狄村

  • 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珍妃,为何最终被慈禧处死?看她做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嗨,大家好,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晚清时期光绪帝一生最宠爱的妃子珍妃,珍妃相信有不少人还是知道的,自然也有一部分人并不清楚她是谁,珍妃可以说与光绪帝是真爱了,光绪帝一生最宠爱的妃子就是她了,据史料记载:“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由此可看出

  • 古人过年返乡超艰辛,李白想回老家得走一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是小农社会,大多数人一辈子在家务农,再加上当时社会受儒教影响深远,重视“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外出游学、工作的人不像现代一样多,因此古代的返乡人潮也不多,不会出现人挤人、塞车等状况。然而古代交通比较落后,许多地方的道路不通,所以古人返乡还是比现代人更艰辛,在影视作品中虽然经常看

  • 清朝妃子们为何手指上戴个指甲套?不仅有用处,原来还暗含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不少清宫戏,而剧中的皇后,嫔妃手指上总是会戴个指甲套,并且那个指甲套的做工还非常的精细,看着给人感觉超级华丽,那你知道是她们为什么要戴吗?很多人肯定会说“好看呗”,是的没错,但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一聊清朝妃子们为何手指上戴个指甲套?不仅有用处,原来还暗含深意!在清朝,后宫妃子们都喜欢

  • 一叶茶仓小贴士|唐朝有红茶吗?红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近期,很多小伙伴在追一部古代悬疑剧《唐朝诡事录》,这是一部以单元剧的形式连载的电视剧,其中一个章节唤作《长安红茶》,红茶在唐朝就出现了吗? 明代刘基《多能鄙事》初见“红茶”,但非真正红茶! “红茶”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初期刘基的《多能鄙事》中,但是这并非真正的红茶,而是由于先人在撰写时将“江茶”错写成

  • 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左宗棠近妖,这话其实是引用鲁迅对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智而近妖”,所以对左宗棠“近妖”的评价,主要就是对他的才智、智力、思想逻辑所进行的描述,事实上,左宗棠这个人,真的有些“邪门”。从教育上来说,左宗棠是“神童”,他生于1812年,在1816年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到长沙读书,当时四岁能

  • 陕西历史博物院,大唐盛世长安的极致(唐朝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朝以胖为美,其实理解的未必准确,应该是丰腴的脸庞和婀娜的身材组成的一个美人,从现代人的眼光只看到胖脸没看到瘦身。先来看看壁画当中,美人脸似满月,樱桃小嘴一点点,还有不分男女都腮红满面,再来看人俑的塑造,大多数人俑都是昂首挺胸,抬头侧目,脸上充满自信的微笑,身着华服体态婀娜,也有少数低眉顺目,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