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鹿文化日用而不自知,传教先锋伙同列强偷盗和灭绝中国鹿种,却在欧洲冠以新名

鹿文化日用而不自知,传教先锋伙同列强偷盗和灭绝中国鹿种,却在欧洲冠以新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72 更新时间:2024/1/19 13:43:54

原来,龙角的最初形象来源于鹿角。

鹿角?

为什么是鹿角,而不是其他的兽类的角呢?

因为,普天之下,唯有鹿角暗合阴阳,颇为神奇。

鹿角还能暗合阴阳?

不就是一对角吗,鹿角胶都吃了不少了,鹿角霜也不少见,鹿角这玩意儿居然还有什么神奇之处?

首先,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种头上的角掉落以后还能重新再长出来的生物。也就是说,它头上的犄角具有再生性,而已知的其他所有生物都不具备这个再生能力。

其次,华夏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根据《逸周书》(即《汲冢周书》)卷六之“时训解第五十二”记载:

“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蜩不鸣,贵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厉疾。”

“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蚯蚓不结,君政不行。麋角不解,兵甲不藏。水泉不动,阴不承阳。”

《逸周书》[西晋] 孔晁 注、[明] 范钦 订,四部丛刊景明嘉靖二十二年本

每年到了夏至日这一天,阳气最盛,鹿角会自动脱落。而从这一天开始,阳气到达顶峰后,便会回落,阴气产生,故名阳极阴生。

华夏古人将夏至日分为三候,每候五日,分别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在古人看来,糜与鹿虽属同科,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是朝前生长的,故属阳。夏至日时,阳气最盛,已达顶峰,必然回落,此时阴气开始暗暗滋生,所以阳性的鹿角得阴气而解,便开始脱落。

糜的角与鹿相反,是朝后方生长的,因为属阴,所以在冬至日后又五日,冬至一阳生,感受到了阳气,其角才脱落。

那么,从天文的角度来看,古人的理解是否有道理呢?

那是相当有道理,华夏可是唯一的天道民族呢。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6月21日或22日。

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夏至日当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于双子座),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同时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长达到全年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造成“昼长夜短效应”。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就北京地区而言,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日这天海口市日长大约为13小时,杭州市为14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夏至日是太阳的转折点,过了当天,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而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

再来看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日后,因感受到自然中的阴气生长后,便开始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水塘边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这些都是古人经过细心观察后总结出来的自然节气变化的具象表现。

在炎热的仲夏之际,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预示着阳性生物开始衰退。

实际上,七十二候是华夏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七十二候中第六十五候,即冬至二候“糜角解”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

“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麋生活于水泽之中,乃为属阴之兽,麋角亦朝后生,所以为阴。冬至一阳生,阴极阳生,麋因感到自然界中的阴气消退、阳气渐生,从而在冬至第六日起开始麋角脱落。

冬至日,太阳光照图:此时,太阳直线点已经过了赤道,移至南回归线。

正因为鹿能感天应时,所以自古以来华夏古人便赋予其许多特殊的文化含义与寓意。

在华夏古代传说中,作为一种食草动物,性格谨慎的鹿是一种仙兽,常常与天界生物打交道,经常和仙鹤为伴,一起保卫灵芝草,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灵气的动物,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因而常被用来表示健康长寿和繁荣昌盛。

《封神榜》中,角多叉似鹿、颈长似骆驼、尾端有黑毛的“四不像”麋鹿是姜子牙的坐骑,使其更加富有传奇色彩。麋角倒置时可以三足鼎立,这在鹿科动物中也是独一无二的。麋鹿角似鹿非鹿,脸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因此又称“四不像”。

当然,作为一种瑞兽,这种鹿自然不是普通的鹿,而是白鹿或九色鹿

葛洪《抱朴子》云: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白。”

“万麋倾角,猛虎为之含牙。”

《春秋运斗枢》言:“瑶光散为鹿。”

所谓瑶光,即祥瑞之光,意为鹿乃瑶光散开而生成,是为祥瑞之兆。

白鹿,亦有人称之为“天鹿”,又或“天禄”。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有桃拔、狮子、犀牛。”《注》曰:“桃拔……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汉高祖时,在未央宫内创建天禄阁,天禄阁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之一。

白鹿

九色鹿

不过,白鹿或九色鹿并非常人可见。

据《符瑞志》记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

古人将白鹿的出现视为天下太平的标志。在这一点上,古代瑞兽中唯有凤和麒麟可与白鹿媲美。注意,与龙一样,麒麟头上的角也是源于鹿角的特征。

由此,鹿又被赋予权力的寓意,成为权力的象征。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曾问辩士蒯通为什么煽动韩信造反,蒯通回答如下:

“秦失其鹿(失去统治地位),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于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便有了“前朝失政,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夺王位”的意思。汉高祖本来想把蒯通烹了,听他说完这番话,就把他放了。

又《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二年》记载:

“曹珍曰:‘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称王称帝者,奚啻一人!’”

所以,后来就自然而然诞生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逐鹿中原”

在华夏文化中,鹿是正义、善良、吉祥的化身,由于鹿与“禄”谐音,因此人们又赋予它美好的愿望,象征高官厚禄,寓意读书人功成名就,过上达官显贵的生活,加上鹿又是一种祥瑞仙兽,寓意着健康长寿,是故在古代婚嫁时男方三书六礼中往往会附上珍贵的鹿皮作为重礼。

由此,又衍生出了鹿象征爱情的丰富内涵(麋和鹿属一阴一阳,十分契合),并诞生了另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来形容爱慕一个人时怦然心动的成语——“小鹿乱撞”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

民间常说的“福、禄、寿、喜”:

福,以蝙蝠来做象征;

寿,在传统图案中主要用寿星、寿桃,又或代表长寿的龟、松、鹤等等,来表达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与祝愿;

禄,因鹿与禄谐音,因而在吉祥图纹中,通常以鹿表示“禄”,一百头鹿的纹图则称为“百禄”。鹿和蝙蝠在一起,寓意“福禄双全”或“福禄长久”。鹿与路谐音,两只鹿便是两条路,寓意“路路通顺”。此外,鹿与“陆(六)”也是谐音,与鹤纹结合,又可寓意“六合同春”、“鹿鹤同春”……

喜:常以喜字或喜鹊的形象来替代。喜鹊是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象征着喜事临头。

西人不理解华夏古人赋予蝙蝠的深刻寓意,就反其道而行之,将蝙蝠视为不祥之物。在西方语境中,蝙蝠通常都是与魔鬼、吸血鬼与巫婆之类的邪恶群体一起出现,所有人对蝙蝠都是闻风丧胆唯恐避之不及,沾染灾难与厄运。

与蝙蝠不同的是,鹿的形象得到了西人的认可,尤其是后世所谓的“麋鹿”。

中国鹿品种众多,是世界鹿类的主要发源地,今人所称之麋鹿即是其中一种。

西汉刘向在《说苑·杂言》中记载:“麋鹿成群,虎豹避之。”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体长大约2米,雄性肩高0.8~0.85米,雌性0.7~0.75米,初生幼仔体重大约12公斤。一般而言,雄性麋鹿成年后体重可达250-300公斤左右,角很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性麋鹿没有角,体型较小。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麋鹿在汉朝末年差点绝种。元代,为了供皇家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运至皇家猎苑内集中饲养。19世纪时,野外的麋鹿愈加稀少,难觅踪迹,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还有一群。

1865年初夏,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Jean Pierre Armand David,1826-1900年,又译作阿芒·大卫、让·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吉恩·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带着早于其近200年的另一位传教士张诚的著作来到中国考察动植物,继续前面的传教士未竟之事业。

张诚(Jean-FrançoisGerbillon,1654~1707),字实斋,法国凡尔登人,向康熙进献来自印第安人的金鸡纳霜,并在中俄尼布楚谈判期间担任翻译,还传出收受贿赂的丑闻。作为最早在华传教的法国耶稣会五教士之一,张诚很早就到过北京南苑,因是冬季,麋鹿头角脱落,他将它记录成了“野骡”

大约200年后,这个阿芒·戴维就循着传教士张诚留下的线索来到了北京南苑,试图一睹“野骡”真容。

根据郭耕《麋鹿洋名叫戴维,科学寻踪150年》一文的介绍(详见《自然寻踪》,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07),阿芒·戴维从高高的墙头向内张望,看到大约有120只不知是何品种的动物,遂问:这什么东西?

当地百姓答曰:四不像。

阿芒·戴维就把此事经过写进了《戴维日记》里。

次年年初,阿芒·戴维用二十两纹银换得麋鹿的一个头骨和两张皮,寄回法国,后经另一名传教士、巴黎自然博物馆的博物学家米勒·爱德华兹鉴定,确定这是鹿科动物,但却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品种,而且是一个单独的属,在分类上非常独特,于是发表了一篇论文,轰动了西方科学界。

西方国家获知消息后,不禁大喜过望。此后,便纷纷打起了麋鹿的主意。

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围墙,部分麋鹿逃散,成为饥民们的果腹之物;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南苑中大约有30头麋鹿被偷运出境,运往欧洲各地,其余无法带走的麋鹿,只要被发现的,则全被杀光。

由是,国内最后只有一只麇鹿得以幸存,遗憾的是,这只硕果仅存的麋鹿也在1920年死于西郊万牲园。

从此,原产于中国的麋鹿在神州大地上消失,再也难觅影踪。

上面提到的那个法国传教士阿芒·戴维,后来深入四川,在宝兴县蜂桶寨发现了大熊猫,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向全世界展示介绍。此人将80多种中国植物以及熊猫,悉数带往西方。

在四川宝兴采集的珙桐,带往西方后被命名为——“戴维树”;

而麋鹿被运往西方后,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戴维鹿(又译作大卫鹿)……

原产于东方的麋鹿,到了西方后,因水土不服,亦是命运多舛。

麋鹿物种特殊,只生活在湿地,可是到了西方,却被关在动物园内,那里不是湿地,所以越活越少,越养越少。

目睹此等景象,因为担忧麋鹿灭绝,后来中英两国民间有学者不断呼吁让麋鹿返乡,于是,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最后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故乡。

1985年8月24日,一些麋鹿搭乘飞机,结束了它漂泊海外将近百年艰苦生涯,终于回归故里——北京南海子。

1986年,39头麋鹿被送至中国江苏大丰。

其后,再喂养、放生……

2009年1月8日,一个科学考察团于洞庭湖意外发现了27头糜鹿,这是时隔多年以后,全球第一次发现野生麋鹿的足迹。

西人见东方大国打心眼里那么喜鹿爱鹿,于是也学着有模有样地创作了一个今天在西方家喻户晓的故事:

“圣诞老人鹿的名字为鲁道夫,俗称为红鼻子麋鹿,由于鲁道夫生下来鼻子就是红的,它被别的麋鹿们取笑,可是有一个圣诞夜风雪太大了,麋鹿们看不清楚路况而迷路了,红鼻子麋鹿用它的红鼻子作为信号,把迷路的麋鹿们集合起来,后来圣诞老人就让红鼻子麋鹿带头,好让其他的麋鹿跟上……”

注意下图中的鹿角,这是麋鹿麋角的形状。

后来,有眼尖的人发现了问题,麋鹿这家伙原产地是中国呀,欧洲不产呢,而且从麋鹿的历史追查下去,圣诞老爷爷的年龄都要露馅儿了……

于是,西人便改变剧本结构,宣称圣诞老爷爷的鹿不是麋鹿,而叫“驯鹿”。

驯鹿的鹿角,与麋鹿是不同的

驯鹿这个名字很讨巧,北美有野生的(Caribou),北欧有人工驯养的(Reindeer)。虽然二者名称不同,但总体而言,驯鹿的个头都比较大,雌鹿体重可达150多公斤,雄性反而稍小,一般在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幅宽可达1.8米,且每年更换一次,旧的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

一般人是不知道麋鹿与驯鹿的差别的。

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驯鹿的原产地,其实是北美、芬兰、挪威、格陵兰、蒙古、俄罗斯、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独独没有西欧、南欧。

当然,即便如此,也没有关系,反正都是欧洲的,能说得过去就行了,一般人是不会注意那么多的!

于是,圣诞老爷爷的鹿又被进一步修改成了这样:

反正,将红衣圣诞老人发扬光大、推向全世界的,都是卖糖水的可口可乐,一切都是成功的营销案例。

故事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于意大利主教都看不下去了,要出来说两句真话。可是,一说真话,西方小朋友们的梦就被打碎了,那身为父母的家长们能乐意?还不口诛笔伐,群体攻之?

最后,主教也承受不起这么大的怨气和怒火,出来道歉了。

不过,又有人指出,圣诞老人的最早原型,来源于元始四世纪左右古希腊的一位大主教,名字也叫圣·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

唉,上面说是古罗马,这会儿又变成古希腊了。

下面这位就是大主教圣·尼古拉斯。也不知道在元始4世纪时,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没有载体的情况下,他们是靠什么把这位大主教的模样画得那么逼真的?

土耳其还声称挖到了圣诞老人的墓地。

然而,有据可考的是,1863年,《哈泼斯周刊》上发表的“圣诞假期”插画里,才出现第一个类似圣诞老人的形象,其作者为漫画家 Thomas Nast。

这才是圣诞老人形象模板的起源。

大胡子形象的圣诞老人造型出现后,衣服配色也愈发丰富,有红色、蓝色、黄色,其中绿色最为流行。究其原因,是因为那时的人们相信绿色植物拥有抵御严寒的魔力。

身穿红衣的圣诞老人的首支广告,来源于美国糖果公司纽约分公司的一个创意“Sugar Plum”。如下所示,圣诞老人的衣服颜色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帽子仍旧是绿色的,而且没穿长裤。

所以,从时间上来看,绿色的圣诞老爷爷诞生在红衣的圣诞老爷爷前面。

瞧,绿色的圣诞老人,驾车的麋鹿,这可不是后来红衣圣诞老人的驯鹿哟。

近代历史上,中国麋鹿从消亡到复活,一路跌跌撞撞,走了150多年。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民间故事:雍正杀师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结义兄弟中,老大是一个和尚,江湖上称他“黑背金牛”。此僧武艺出神入化,能练剑如丸,藏于口中,用时则从口中吐出,光华万丈如长虹;更能练剑如芥子,匿于指甲之中,用时掷于空中。小达子对大师兄的这两样绝技佩服得不得了,常常好酒好肉伺候,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这“绝活儿”学到手。大师兄五十来岁,虽说是酒肉和尚,但为

  • 唐高宗娶了两个日本公主,看见她们化妆后,大喊:抓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那会,我们是天朝上国,而日本却是蛮夷之地,他们便会派人来中国觐见皇帝,送上一些宝物。唐朝皇帝也会表现出自己的慷慨,给予他们远超过他们礼物的回礼,所以来觐见唐朝皇帝,实际上是一个稳赚不亏的买卖。与此同时,日本人也会进而学习一下中国的先进技术,回到国家后好普及,才能带动他们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不过日本

  • 镇南关起义失败了,对孙中山来说却是胜利的,但他还不是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头条创作挑战赛#镇南关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前,孙中山曾组织了十次反清武装起义。当时的中国还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孙中山不过是中国国内的一名“反贼”,不具有国际影响力。但1907年12月2日爆发了镇南关起义,自此孙中山才成了有国际影响力的人。一、西南雄关 自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丧失越南之后,镇南关的地

  • 李渊晋阳起兵,隋末群雄中脱颖而出,先拥新帝即位后登唐高祖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山西历来在军事上都有着十足的分量,而享誉世界的大唐王朝也是从此起兵,改朝换代。隋朝二世而亡,分别是开国的明君隋文帝杨坚,以及葬送父业江山的隋炀帝杨广。而李渊出身自北周关陇贵族,与当时同样地位不低的杨坚和他妻子独孤伽罗有所接触,于是这位深得赏识的唐国公成了隋朝的重臣,平定叛乱、出任留守。但就在杨广即位

  •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的岁时节日风俗很多,它反映了清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首先是元旦的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是元旦,又称元日、新年。新年元旦的庆祝活动一般要持续数日,清人的记载多为“交贺三日”、“三五日乃止”、“自元日至上元无虚日”之类的语言。大致来说,初一至初五是新年元旦的节日,但是如果加上伴随元旦喜庆的其他活动,一般

  • 李唐王朝对王道和德治的运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即位之初,对于总的治国方针仍处于模糊状态,当时朝中以长孙无忌等人为首,主张以威刑肃天下,效仿秦汉,将法治放在治国的第一位,施行霸道。这一观点基于李唐王朝统治者本出于关陇地区大族,有胡族血统,于马上争夺天下,所以十分推崇强悍有序的统治方式,“以威刑肃天下”,而魏徵则“以为不可”,他提倡“王政本于

  • 清朝冷知识-细说清代木兰秋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木兰秋狝盛典木兰(Muran),满语,汉译为“鹿哨子”或“哨鹿围”。原本是捕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以桦皮或树木制成,长二三寸,状如牛角喇叭。用嘴吹或吸,发出“呦呦”鹿鸣之声,引诱鹿来。有人说是学牡鹿声,唤牝鹿来,将其捕获。清代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境辟出专门的地方,供皇帝打猎,久之便称这个地方为木兰围

  • 李世民爱子李泰逼得太子谋反,为争储位声称杀子传弟,后降为郡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皇位之争一向残酷无情,朝代落寞时内外相争,而兴盛时则是手足相争,盛如大唐王朝就有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后来的我们也知道,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治他并不是李世民皇位的第一人选,而至于他为何能够上位,除过他自身原因还和“杀子传弟”的故事密不可分。魏王李泰李世民的第4子——李泰,此人内有满腹才华,在书法方面还

  • 清朝冷知识-清代四大名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康、乾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区域和商业区域已基本形成。冶铁业主要集中在镇西南部地区,陶瓷业主要集中在石湾一带,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的乐安里、舒步街、经堂古寺、仙涌街一带。商业闹市区则集中在北部、中部地区。乾隆至道光年间,佛山铺区从二十五增加到二十七个;街巷从二百三十三条扩展到五百九十六条;墟市从

  • 在唐朝时期,如果南诏是唐朝内藩,骠国属于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前来朝贡的国家络绎不绝。随着唐王朝对外关系的发展,朝贡范围的扩大,朝贡制度日趋成熟①,缅甸境内的骠国、弥臣等古国也纷纷派出使者访问中国,中缅宗藩关系开始逐渐萌芽。此时,云南大理境内兴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