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爱子李泰逼得太子谋反,为争储位声称杀子传弟,后降为郡王

李世民爱子李泰逼得太子谋反,为争储位声称杀子传弟,后降为郡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71 更新时间:2023/12/23 0:34:03

皇位之争一向残酷无情,朝代落寞时内外相争,而兴盛时则是手足相争,盛如大唐王朝就有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也知道,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治他并不是李世民皇位的第一人选,而至于他为何能够上位,除过他自身原因还和“杀子传弟”的故事密不可分。

魏王李泰

李世民的第4子——李泰,此人内有满腹才华,在书法方面还是当时有名的大家,其母还是当朝的长孙皇后

不过他也确是“人不可貌相”,其外在借用史书的话说就是“腰腹洪大”,但不光是李世民,其祖父——开朝皇帝李渊也对他百般宠爱。

一出生就是宜都王,不久后还被破格封为正一品的卫王以继李玄霸之后,另外他还被授予了保卫国都的武职上柱国。

那时的李世民还是秦王,再加上李泰还是李世民的嫡次子,于理是不应该高于从一品,可于情他甚至能在东都洛阳之内享有“都城之盛”的魏王池与魏王堤二景,上朝都是可以做轿子的特例。

而从小在这样的溺爱中成长,李泰的“雄心壮志”也随着体重不断增长。

在各皇子成年之后,李泰不出所料地留在了京畿,被李世民特许“不之官”。

至于为什么要将除太子以外的皇子“请”出京城,其原因从李承乾被废便可见一斑。

太子被废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原本是妥妥的李家接班人,而身有足疾的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并不比李泰差。

而他们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开有“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还被尊为“天可汗”,作为皇帝的他无疑是丰功伟绩、千古一帝,但提起他总也离不开“玄武门之变”。

当初晋阳起兵就有李世民的份,多年的四方征战李世民也没少出力,可李渊却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于是不愿放手皇位的李建成和老三李元吉联合,同觊觎皇位的李世民针锋相对。

最终在玄武门爆发了一场惨案,李世民一箭送了李建成一程,随行的李元吉也未能逃过一劫。

有父亲这样的先例,身在京城的李泰每日与皇位接触,纵使身形不便却也并不妨碍他日渐垂涎欲滴。

可被父亲偏爱又能如何?若是一着不慎被李承乾或是李治落下把柄,虽能留得一命,但也必定与皇位无缘。

而过分表现,显露了自己对皇位的心思,到时李世民会是何反应不难想象,既然没有另立太子的理由,他很有可能会将自己“流放”,远离这一切。

所以按兵不动、静候其变才是上上之策。

可兄弟之间是那样的心有灵犀,李泰的心思还未显露便被大哥李承乾察觉,李治也有些许意会。

而得知此事的李承乾“日益狂悖骄躁,不敬师长”,之后还派人暗杀、意图起兵谋反,若不是李世民爱子心切,这样的重罪肯定不止废庶、流放这么简单。

不过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李承乾你又能如何是好?

李泰确有夺嫡之念,可李承乾没有证据,若是空口污人清白那又将是一个坏结局。

那么找到证据又如何,李泰自己也知道轻举妄动的下场,直到李承乾被废也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这证据从何而来?

但李泰终究是个隐患,无动于衷必然会是坐以待毙,父亲李世民也对其颇为偏爱,因此而转入其下的大臣也不是会有何作为。

于是李承乾过于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就这样被逼急了。

而到了真正另立太子之时,皇位的继承人便只会是李泰和李治这两位嫡子中的一位,李泰在这时也开始他的上位行动。

另立皇储

李泰像往常一样靠近了父亲,只是这日的撒娇掺杂了些深意,因为李泰说了这样一句话:

“百年之后定会杀了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这时的李世民仍是那个名流千古的唐太宗,尚有几分理智,可一只青雀投进了李世民的怀中,让这位“狠人”立马心软下来,并许诺李泰为太子。

世人皆有舐犊情深,更何况是当时年过40,曾亲手送走亲兄弟,现又经长子反叛的李世民,被一时冲昏头脑信了这样的言语也并非不能理解。

但一旁的褚遂良直接进谏李世民,说:

“连儿子都敢杀,难得能放过自己的弟弟李治一马?”

此言一出,李泰便自知争储无望,而李世民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立了仁孝的李治为太子。

另外李治也曾吐露李泰借汉王李元昌一事威胁他,这李元昌是李渊之子、李世民的兄弟,之前太子起兵谋反就有他的建议,最终落得一个赐死的结局。

李治与李元昌交好,李泰便想借此牵连打压李治,这是无疑也会引起李世民的不悦。

所以李泰本人因为李世民想让3子共存而被降为东莱郡王,日后虽借着李世民的挂念又被封为濮王,但最后也还是李治登基,不过李泰也并未遭受什么劫难,于永徽三年病逝于郧乡也是寿终正寝。

算是如了李世民当初兄弟和谐的愿望。

这便是“杀子传弟”的故事,3位长孙皇后之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泰自以为是,仅剩的李治从李世民所言的“你如果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变为了一朝圣明皇帝。

总而言之,还是胜不骄败不馁,顺利时莫像李泰一样,逆境时别同李承乾一般,如此才能像李治一样登上“皇位”。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冷知识-清代四大名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康、乾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区域和商业区域已基本形成。冶铁业主要集中在镇西南部地区,陶瓷业主要集中在石湾一带,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的乐安里、舒步街、经堂古寺、仙涌街一带。商业闹市区则集中在北部、中部地区。乾隆至道光年间,佛山铺区从二十五增加到二十七个;街巷从二百三十三条扩展到五百九十六条;墟市从

  • 在唐朝时期,如果南诏是唐朝内藩,骠国属于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前来朝贡的国家络绎不绝。随着唐王朝对外关系的发展,朝贡范围的扩大,朝贡制度日趋成熟①,缅甸境内的骠国、弥臣等古国也纷纷派出使者访问中国,中缅宗藩关系开始逐渐萌芽。此时,云南大理境内兴起了一

  • 安徽嘉汉艺术精品展-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的发行时间是从光绪28年(公元1902年)到29年(公元1903年止),历时两年,是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做直隶总督后,在河北西窑洼护卫营址(今天的天津大悲禅院旧址)开设“北洋铸造银元总局”币厂后正式开铸的。户部库平一两光绪元宝银币是所有光绪元宝银币中最为珍贵的一枚银币。户部一两是中国

  • 清朝督抚,满多还是汉多?从何时起汉多于满?数据和你想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清史稿职官志》云:初制内外群像,满汉参用,蒙古、汉军,次第分布。康雍两朝,西北督抚,权定满缺;领队、办事大臣专任满员。累朝膺阃外重寄者,满臣为多。逮文宗兼用汉人,勋来遂著。大抵中叶以前,开疆拓宇,功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不对父亲李渊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杀兄弑父这样的名声,他李世民也不想背啊,他需要李渊来帮他“正名”,以便权力的顺利过渡!总结下来李世民不杀李渊的原因有三:①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对李世民已经没有任何威胁②不愿背上弑父的历史骂名③李渊向李世民“认错”,父子二人表面上和好 ,以消除玄武门之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历史的结果虽然无法更改,但我

  • 李世民身边最为神秘的女人,地位崇高却不受待见,儿子也跟着受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隋炀帝登上帝王之后,按理说应该给杨妃封个神秘称号,而史料中应该也会收录其中。但事实上,此女却没得到什么封号,而且她生母的信息也是模糊不清。至于原因,大概就是皇帝对于这个女儿并不待见,或者是此女没什么地位,太过卑贱,让隋炀帝觉得没颜面。当然,也有些人会心生疑惑,杨广并没几个子女,按理说应该会封杨妃一

  • 思想者|戴鞍钢:鸦片战争前后的上海只是个“县”,为何引起西方列强的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编者按】今天的上海,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回溯历史,元明清年间,上海在江南的城市地位,尚不及临近的苏州、杭州。从江南孕育上海,到上海引领江南,是什么让上海的城市地位发生了转变?复旦大学教授戴鞍钢指出,1843年上海开埠通商后,受国际国内诸多因

  • 劫掠广州城:隋唐时期的海南岛波斯社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8年,偌大的唐帝国依旧为安史之乱所困,战线遍布治下的多个区域。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于北方各州,以至于将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都选择性忘记。因而,当岭南爆发出大食、波斯兵众洗劫广州事件,明知吃亏的朝廷也仅仅能表达出漠不关心。 多年来,关于此次劫掠事件的肇事者,一直让学究们争论不休。因为有种种迹象

  • 曾国藩:人生的成败在于“入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无疑是一个入局且最成功的一个,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61岁,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最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传统儒士,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弃文从武,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转型为入朝局的国家栋梁。曾国藩的时代,乾隆、嘉庆之后的清王朝,由于贪污腐败的极度恶化,由极盛迅速走向衰败

  • 睢阳之战:战前有四万户,到叛军破城而入时,存活的只有四百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韩愈曾评价这次战役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者?”。其惨烈程度也可见一斑了,那就随笔者一起探究一下这场最惨烈的战争。首先看交战前,《资治通鉴》记载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下:唐军:巡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叛军:子奇以归、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