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盘点历史上十大清官,海瑞包拯上榜,司马光狄仁杰有争议?

盘点历史上十大清官,海瑞包拯上榜,司马光狄仁杰有争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23 更新时间:2024/2/6 18:52:25

第十名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国,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块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事迹。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一代清官,这是很不容易的。

第九名 汤斌

汤斌,字孔伯,祖籍保南睢州。他以汉人知识分子的身份率先入仕满清,并大力推行清政府所倡导的文化政策,他生活简朴,为时人所称。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重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汤斌曾任江苏巡抚,他动用库房的银两为难民买米,不怕自己丢官,汤斌担任江苏巡抚两年后升任礼部尚书,离任之日,苏州百姓罢市三日,痛哭挽留,其情其景,感人至深。他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第八名 于成龙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山西永宁人。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康熙帝赞誉他为“天下廉吏第一”,康熙二十年春,康熙帝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他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

第七名 孙叔敖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令尹,以贤能、清廉闻名于世。孙叔敖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孙叔敖在任宰相期间,三上三下,升迁和恢复职位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权势时不悔恨不叹息。孙叔敖作为宰相,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轻车简从,吃穿简朴,妻儿不衣帛,连马都不食粟。据《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他为相时乘的是木栈车,驾车的是老母马,吃的是粗米饼、青菜汤,冬天穿山羊皮袄,夏天穿粗布葛衣,一年四季,面带饥色。公元594年,孙叔敖患疽病去世,年仅38岁。作为宰相,家里竟穷得徒有四壁,连棺木也未准备。据说他死后,其遗孀和儿子孙安搬出官府,寄居郊外,儿子穷得穿粗布破衣,以农耕为主,靠打柴为生,自食其力,由此足见其清廉。

第六名 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他惟独不喜欢佛教、道教,说:“佛道的微言大义不能够超过我的书,其中的荒诞我却不相信。”他在洛阳有田地三顷,妻子死后,他卖掉土地作为丧葬的费用。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一直到死。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第五名 狄仁杰

公元676年,狄仁杰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由于聪明过人,又熟悉典章法度,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而且没有冤诉者,成为朝野和民间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铲奸除恶的青天。随后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纪劾百官。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以“中华神探”的头衔闻名中外的狄仁杰,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可以说,太宗之后,玄宗之前,称得上政治家的只有狄仁杰。他作为一名精忠谋国的宰相,一生忠君爱民,谨慎自持、从严律己,是武则天最为宠信的大臣。他不贪权,不作恶,一生谨慎,为官清廉,算得上是武周第一大臣。

第四名 赵广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中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第三名 徐有功

徐有功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也是一位以死守法的清官。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新唐史》对他有“虽千载未见其比”的赞誉。有关徐有功刚正不阿、守法护法的事例很多。他任法官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人数以万计。他既不为己谋利,也不为君主之私欲所动摇。正因为他是一位守正不阿的清官,才能在种种诬陷冤告中傲然挺立。公正、忠诚、无私、才干和勇气,是徐有功成为古代最优秀法官的主要原因,因此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第二名 于谦

于谦一生将清廉公正演绎得淋漓尽致,于谦在科举之时就因为不愿意歌颂吹捧监考而被恶意评低分数,即使这样他也成功考中进士。在王振掌控内阁的时候,整个朝廷内部乌烟瘴气,腐败奢侈之风横流。但于谦却“出淤泥而不染”,曾有人劝导他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于谦表示自己两袖清风,也不想通过阿谀奉承的方式来升官发财。于谦提拔的官员曾经向代宗推举于谦的儿子,但是于谦明确对代宗表示自己的功劳不应该随便就让自己的儿子滥领,于谦觉得自己孩子的能力尚不能爬上高位。于谦死后,奉命抄家的大臣发现,于谦家中甚至多余的钱财都没有。奉命去抄家的锦衣卫都为之落泪。于谦的清廉,兴安曾说:“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

第一名 海瑞

海瑞是明朝第一清官,他的节俭闻名遐迩,海瑞自己在后院里开辟土地亲自种菜,妻子织布纺纱,有一年海瑞的母亲做寿,家里竟然揭不开锅。海瑞的妻子把日常织的布匹拿出来,海瑞亲自到集市上卖布。知县大人哪里知道如何做生意?布坊的老板告诉他,一匹布十文钱,海瑞心想妻子和母亲辛辛苦苦半个多月织下一匹布,竟然只值十文钱。好说歹说,布坊老板终于同意一匹布加五文钱。海瑞揣着卖布换来的十五文钱,割了两斤猪肉,这件事情还被其他官员当作笑谈。一向清廉节俭的海大人居然破天荒地一次性割了两斤猪肉。海瑞没有儿子,仅有的妻子女儿已经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一个老仆人陪着他。海瑞死后,他的好朋友王用汲为他处理后事。翻遍海瑞的住处,只找到几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有些是连贫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为之悲泣不已,他们凑钱为海瑞办理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百味历史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你认识的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这样分呢?宗室从字面上分析就是:血缘关系特别近。然而觉罗呢?血缘关系就比较远一点,清朝统治者一般都会把有功的人,赏赐为觉罗姓。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在努尔哈赤的时候人还是非常少的。主要由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组成的家族。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朝一共存在2

  • 李世民:二十四定天下,一身戎装打下社稷江山的他军事水平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回首昔日李唐的历史时,大家都不得不钦佩李世民在政治方面的成就。但是,作为辅佐李渊晋阳起兵的一大功臣,李世民的军事素养也可在历代帝王乃至名将中占据前列。因其身为帝王的光环,盖过了他早年的军旅高光,导致今时今日许多人都忽视了他身为军事家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李世民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的过人表现。▲李

  • 揭秘:武则天称王建帝路上的六次惊天谋杀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导读:所谓做皇帝难,做女皇帝更难,武则天由一个皇帝的小妾一路长征52年,才最终坐上龙椅,其所经历的谋杀自然要多于常人。这其中,有六件谋杀案对武则天的帝业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她由一个弱势群体者变成了那个时代最强的人。第一次谋杀安定公主武则天从感应寺再次回到皇宫时只是唐高宗的一个普通嫔妃——昭仪

  • 大清早已消亡百年,为何至今还有守陵人?谁给他们支付薪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厚重的珍宝钱财,自然会让许多人眼馋,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职业—盗墓者。汉朝时期受察举制的影响,更加重视对死人的礼葬,那时江湖上便出现了一大批盗墓贼。我们熟知的曹操就曾是其中的一员,且开创了“摸金校尉”。既然出现了盗墓贼,那么后来的历代皇帝对于陵墓的设置必然会挖空心思,设计机关必须保障陵墓的安全性。做

  • 揭秘玄武门:李世民瞒天过海袭杀李建成,摧毁李渊强大卫队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出现于白昼天空。大唐天文官员对此的解释是秦王李世民将成为新任天子。然而,当唐高祖李渊向李世民出示该结论时,后者却递上密奏,控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于是,极为震惊的大唐皇帝决定于次日早上召开高级会议,并要求李世民与涉案方李建成、李元吉一同前往会场,

  • 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何赵匡胤叫宋太祖,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帝王讲究入主太庙,也就是所谓的“宗庙”。如果哪一任统治者的“宗庙”都被毁了,那么也就宣告了他统治的结束。庙号的基本原则:有功称祖,有德称宗。开疆拓土,创下一片家业的为祖,守业有功,将家业发扬光大的为宗。放在皇家就比较好区分了,开国皇帝肯定是祖,二代继承者多为宗。我们经常听到的宗是最多的,比如唐

  • 慈禧真把光绪当傀儡吗?也为培养光绪呕心沥血,后来事与愿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在慈禧晚年,她欲达到二次听政的目的,惹得朝廷中一些人十分不满,慈禧也因此终日心烦意乱,他手下的太监李莲英为此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在一座寺庙中建了一尊大佛,李莲英急忙禀告慈禧,向慈禧讲述万寿寺出现双佛的现象,此乃吉兆也

  • 唐代后期,尚书省诸曹郎官的使职更为普遍,突出表现在哪几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中晚唐时期,郎官在中央职官或事务官当中的使职化,表现在郎官会被差遣出任职事官机构内部的某些官职。例如,六部各郎官多有担任侍御史知杂的记载。其他常见的还有一些具有史学才能的郎官,出使为史官修撰。然而,郎官是使职化在唐代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知制诰和翰林学士加郎官衔。翰

  • 大清有十二帝,为何故宫牌位只有11个?专家:因为他没有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三百年期间,从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开始,到最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结束,期间一共经历了十二任皇上的统治,也由最先的强盛到后来的灭亡。这些皇上中有为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人,也由很平庸的人,但是不管后世对于他们有怎样的评价,他们死后就应该被供奉在故宫之中。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在里面供奉的只有十一个皇帝的牌位,可

  • 唐代,在前后行郎官的秩序变化中,地位最高最有实权的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郎官的职掌,在《唐六典》《通典》和新旧《唐书》的职官志中都有描述。《唐六典》成书于开元年间,只叙及开元年间事。《通典》编成于贞元十七年,对郎官的职掌不但有历史回顾,也引用不少唐初到中唐的事例佐证,叙述最为丰富、具体、生动。新旧《唐书》则采取比较简略的写法,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