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赞华读史|在贞观之治中,李世民是如何整顿朝廷官员的陋习的?

赞华读史|在贞观之治中,李世民是如何整顿朝廷官员的陋习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4/2/6 18:52:56

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各类人才“望旆来归”,从而达到“群贤毕至”的状态呢?我国古代的典故或许能给现在的我们些许示。

李世民继位不久,深感朝廷的官员有许多陋习,他下决心要整顿吏治。从哪方面下手比较好呢?他觉得朝廷之中一些低级的小吏受贿成风,从而败坏朝廷的风气,于是就从这里下手吧。

如何来治理呢?苦思良久,想出一个“高明的”办法来。他暗中派人,到朝廷的要害部门去办事,在办事过程中对办事人员进行行贿。

尚书省刑部有一个令史,因为是实权部门,油水很大。平日里收礼收惯了,他没想到这次是李世民亲自下的“饵”,看到有人孝敬了一匹绢,就坦然的接受了。这一下就让李世民抓了个现行,于是皇帝发话了,对于这样贪赃枉法的官吏,一定要杀了他,好以儆效尤。

民部尚书裴矩听说了,马上要求觐见皇帝。见到李世民后,他直接坦诚个人观点——对皇上的决定他持坚决反对态度。他对李世民说,官员受贿,自然是不对的。但这个官员和送财物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贪赃枉法的关系,只是经不住眼前的诱惑,掉进皇帝设置的陷阱中而已。

说完法理,又开始旁征博引,说起孔圣人的理世思想来,孔子提倡后世的统治者,要用崇高的道德来引导民众,要用高雅的礼俗来教育民众,这样才是管理治理国家的正途。可是现在皇帝派人钓鱼执法,设置陷阱,引诱官员贪赃枉法,不符合以道德感化教育民众的原则。

李世民当政初期,还是很重视大臣的建议的。自己有什么执政偏差,经大臣的力谏,自己一旦想通了,马上就能知错就改。后日,李世民召集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在朝堂上公开表扬了裴矩。说他作为民部尚书,看到皇帝的缺点、错误,能够勇于指出来,敢于担当,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表扬完之后,又对朝臣们提出要求来,要求每一个官员都要学习裴矩的这种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把这种精神提高到关乎江山社稷长治久安的高度。有了这种精神,皇帝的缺点错误就会得到及时纠正,国家的制度措施就会越来越好,国家就会实现大治。

最后又来个历史性的总结:周朝得天下,靠的是仁义,所以国祚延续了近800年;而秦朝一味的使用“诈力”,所以总共才统治15年,二世而亡,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了广开言路,李世民又下令,不管是朝廷大臣,还是乡野草民,只要能为朝廷建言献策的,一旦被采用,皇上就会重重有赏。此令一出,得到朝野的积极响应。这日,坊间有人给李世民上书,希望皇上能清除身边那些佞邪的臣子。

李世民看完奏疏,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为他是贤臣,你知道哪个是奸佞的臣子吗?”

上书之人回答说:“我是草野之民,自然不知道朝堂中谁是佞臣。但是请圣上做一个试验,您假装发怒,看看大臣们的反应。如果有人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那人一味依顺圣上的意见,必定是奸佞的小人。”

李世民听了之后,一细想,这和上一次的“钓鱼执法”不是同出一辙?于是转头对宰相封德彝说:“看流水是清是浊,关键要看水源。君主就是施政的源头,百姓和臣子就像那流水。如果君王使用欺诈的行为,反过头却要求臣子们行为忠直,这就好像水源是浑浊,却希望流水是清澈的,能做到吗?”

然后,唐太宗又对上书人说:“我想让天下人都做到真诚守信,但不想用伪诈的方法去破坏社会风气。你的建议虽然是有效手段,但我不能去实施。”虽然没有采纳上书人的建议,但李世民觉得他主动为朝廷献策的想法是对的,精神可嘉。于是给予了他丰厚的赏赐。

从此以后,政府广开言路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果然朝堂上下人人踊跃献策,再加上有“房谋杜断”的务实,魏征这个老倔头子的严格把关,唐朝政府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最终李世民达到了“贞观之治”的预期目的。

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请继续关注赞华,陪你一起读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多尔衮先致书南明?命令多铎率军直扑南京?南明守军不战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况且初入中原,人心不稳,很可能顾此失彼,造成腹背受敌的窘境。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先安抚南明政权的计策,收到了明显效果。对农民军的进攻取得了很大进展,后方也亦趋稳固。多尔衮便先致书南明,令福王“削号归藩。”指出:如不削号,便是天有二日,就是我大清的死敌。这样,我将拨出西征的精锐部队,转旗东征。对南明弘

  • 盘点历史上十大清官,海瑞包拯上榜,司马光狄仁杰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第十名 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国,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

  • 大清灭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你认识的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这样分呢?宗室从字面上分析就是:血缘关系特别近。然而觉罗呢?血缘关系就比较远一点,清朝统治者一般都会把有功的人,赏赐为觉罗姓。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在努尔哈赤的时候人还是非常少的。主要由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组成的家族。自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朝一共存在2

  • 李世民:二十四定天下,一身戎装打下社稷江山的他军事水平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当回首昔日李唐的历史时,大家都不得不钦佩李世民在政治方面的成就。但是,作为辅佐李渊晋阳起兵的一大功臣,李世民的军事素养也可在历代帝王乃至名将中占据前列。因其身为帝王的光环,盖过了他早年的军旅高光,导致今时今日许多人都忽视了他身为军事家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李世民在唐初统一战争中的过人表现。▲李

  • 揭秘:武则天称王建帝路上的六次惊天谋杀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导读:所谓做皇帝难,做女皇帝更难,武则天由一个皇帝的小妾一路长征52年,才最终坐上龙椅,其所经历的谋杀自然要多于常人。这其中,有六件谋杀案对武则天的帝业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她由一个弱势群体者变成了那个时代最强的人。第一次谋杀安定公主武则天从感应寺再次回到皇宫时只是唐高宗的一个普通嫔妃——昭仪

  • 大清早已消亡百年,为何至今还有守陵人?谁给他们支付薪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厚重的珍宝钱财,自然会让许多人眼馋,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职业—盗墓者。汉朝时期受察举制的影响,更加重视对死人的礼葬,那时江湖上便出现了一大批盗墓贼。我们熟知的曹操就曾是其中的一员,且开创了“摸金校尉”。既然出现了盗墓贼,那么后来的历代皇帝对于陵墓的设置必然会挖空心思,设计机关必须保障陵墓的安全性。做

  • 揭秘玄武门:李世民瞒天过海袭杀李建成,摧毁李渊强大卫队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出现于白昼天空。大唐天文官员对此的解释是秦王李世民将成为新任天子。然而,当唐高祖李渊向李世民出示该结论时,后者却递上密奏,控诉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于是,极为震惊的大唐皇帝决定于次日早上召开高级会议,并要求李世民与涉案方李建成、李元吉一同前往会场,

  • 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何赵匡胤叫宋太祖,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帝王讲究入主太庙,也就是所谓的“宗庙”。如果哪一任统治者的“宗庙”都被毁了,那么也就宣告了他统治的结束。庙号的基本原则:有功称祖,有德称宗。开疆拓土,创下一片家业的为祖,守业有功,将家业发扬光大的为宗。放在皇家就比较好区分了,开国皇帝肯定是祖,二代继承者多为宗。我们经常听到的宗是最多的,比如唐

  • 慈禧真把光绪当傀儡吗?也为培养光绪呕心沥血,后来事与愿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第后赋菊》在慈禧晚年,她欲达到二次听政的目的,惹得朝廷中一些人十分不满,慈禧也因此终日心烦意乱,他手下的太监李莲英为此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人在一座寺庙中建了一尊大佛,李莲英急忙禀告慈禧,向慈禧讲述万寿寺出现双佛的现象,此乃吉兆也

  • 唐代后期,尚书省诸曹郎官的使职更为普遍,突出表现在哪几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中晚唐时期,郎官在中央职官或事务官当中的使职化,表现在郎官会被差遣出任职事官机构内部的某些官职。例如,六部各郎官多有担任侍御史知杂的记载。其他常见的还有一些具有史学才能的郎官,出使为史官修撰。然而,郎官是使职化在唐代最为值得注意的是知制诰和翰林学士加郎官衔。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