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对哥舒翰的怀疑和速胜立威的政治需要使唐玄宗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

对哥舒翰的怀疑和速胜立威的政治需要使唐玄宗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06 更新时间:2024/2/6 18:44:40

李隆基根本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所以也没做任何准备。当时唐军主力都分布在十大边镇,中央只有数万禁军,在叛军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李隆基一边就地募兵,一边征召朔方、河西、陇右等镇将士进京勤王(限定20天内抵达长安)。

至于将领的问题,说来也巧,时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刚好入朝。这位仁兄可是个威震西北战线的名将,对于战胜叛军也是相当的自信。于是李隆基派他去洛阳,就地募集了6万人,做好抵抗叛军的准备。

到了12月初,李隆基又派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统帅、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带着另外五万人马赶往陕郡,和高仙芝互为犄角。

其一,封常清的6万人全是新兵,而高仙芝的5万人由禁军、部分在京城的边军、新募兵组成。

其二,高仙芝是前任安西节度使,也是封常清的老上司,几年前,就是他带着唐军在怛罗斯跟阿拉伯打了一仗(那一仗虽然落败,但考虑到是2万对10万、且因葛逻禄临阵造反导致,他可谓虽败犹荣)。

安禄山

由此可见,中央军将领的水平绝对没问题,但问题是士兵太差。由于事出突然,封常清招募的6万人还没来得及训练就被拉到战场,哪是精锐边军的对手?于是就有了以下让人心酸的场景:在武牢关,他们被安禄山的铁骑冲了个大败亏输;封常清不愧是个狠人,他聚拢败卒,在葵园继续抵抗,又败;但封常清并没有放弃,战于上东门内,再败;随后安禄山大军攻破洛阳城,封常清率领残部战于都亭驿,继续败;退守宣仁门,又败。

打到这份上,封常清算是对的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李隆基的信任了。不得已,他只好率领残兵推倒禁苑的西墙、逃到陕郡与高仙芝汇合。随后他俩合计:一方面,叛军士气正盛、锐不可当,陕郡无险可依,在野战中难以匹敌;另一方面,关中的门户潼关无兵守卫,如果叛军突入关中,京城长安可就危险了。

于是,他们立即带领所有兵马退守潼关,及时将随后赶到的叛军挡在关外。随后,各路援军陆续赶到,局面暂时稳住。

但问题往往出在内部。由于跟高仙芝不对付,监军边令诚随后向李隆基告黑状,说他俩养寇自重、挪用物资等等。李隆基勃然大怒,让边令诚带着自己的手谕火速赶到潼关,临阵处死了高仙芝与封常清。史书记载,当时的前线将士“皆大呼称枉,其声振地”。

李隆基这么做有双重打算:一是杀将立威,二是想借机换上自己最相信的另一位将领——哥舒翰。这位时任河西、陇右节度使是李隆基一手提拔起来的,属于铁杆亲信,那时刚好因病在长安休养,而且他跟安禄山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用他来统领朝廷军队,那再合适不过了。

哥舒翰

接下来,哥舒翰抱病赶到潼关。由于各路援军陆续抵达,加上高仙芝、封常清留下的部队,此时潼关的兵马已达18万,对外号称20万。

军队规模虽大,但问题也很突出:这些人马是临时拼凑而成,包括各镇边军、中央禁军、临时募兵,都由各自的上司统领,互相之间并不对付;而统领全局的哥舒翰虽然威望、战功足以服人,但他那时久病未愈,就把大权委托给行军司马田良丘;但田良丘自认资历、能力不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就让哥舒翰的副手王思礼掌管骑兵、李承光率领步兵,但这俩人互相抬杠,导致军中组织混乱、号令不一;再加上哥舒翰的领军作风向来是严刑峻法、不讲人情,当初为了执行李隆基的命令,曾经牺牲了几万人打下石堡城。所以这些因素的叠加下,士卒们意志松懈、士气低落,战斗力实在不怎么样。

对于这些情况,哥舒翰本人也许心里有数,于是他一连几个月在潼关整顿军队,并没有主动出击。

另一方面,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那时正联手在河北抄叛军的后路,仅仅嘉山一战,他们就斩杀史思明率领的精锐叛军四万人;在东南方向,另一位狠人张巡则死死地把几万叛军挡在淮水一线。

也就是说,当时的安禄山三线受阻,所以一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甚至还考虑退回范阳。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叛军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但是,长安城里的李隆基不干了。他的考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潼关

第一,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潼关的守军规模惊人,而当时的安禄山一方在中原各条战线四处分兵,每个方向的兵力都极为有限。据他收到的线报,潼关外驻扎在陕郡的叛军崔乾祐一部仅有4000人(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是安禄山为了吸引唐军出关的疑兵之计)。

第二,他对哥舒翰也起了疑心。安禄山造反,打的是“诛奸臣杨国忠”的旗号,足以说明当时的杨国忠有多招人恨。连潼关的将士们都对他气得牙痒痒,王思礼也劝哥舒翰诛杀杨国忠、鼓舞士气。而探到风声的杨国忠也不甘束手就擒,他派自己的亲信杜乾运带着一万人驻扎灞上,名为御贼,实为防备哥舒翰。

这么一来,原本没啥想法的哥舒翰急眼了,为了避免被杨国忠从背后捅刀子,他先上奏朝廷、请求统领灞上兵马;随后找了个理由把杜乾运砍了脑袋。这么一来,杨国忠越发心虚,“国忠疑翰谋己,言于上,以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鼓动李隆基逼其出兵。

第三,李隆基需要速胜立威。安禄山从一个边境杂胡成长为统领三镇的节度使,李隆基本人是头号责任人。宰相张九龄、名将王忠嗣多年前就警告安禄山并非善类;随后几年,举报安禄山图谋不轨的信息纷至沓来,但举报人要么被李隆基处死、要么被押到范阳送死,导致再也没人敢提这事。

因此,当安禄山起兵后,李隆基脸上很是挂不住,他还装模作样地宣称:自己在去年就想传位给太子了,但当时想亲自处理水灾、旱灾,给耽搁了;如今逆胡安禄山竟敢谋反,自己将御驾亲征、让太子监国,任务完成后,将高枕无忧地退居幕后、让贤给儿子。

李隆基

当然,李隆基这番表态,只是迫于民怨沸腾所演的一出戏,最终自然是不了了之。如今看似形势好转,又让他再度燃起了信心。抱着急于挽回尊严、重树威望的目的,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他连发多份诏书,强令哥舒翰出关灭敌,即使远在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上书劝阻也无济于事。

于是,哥舒翰只能“抚膺恸哭,引兵出关”,他的18万大军落入了叛军精心设计的陷阱,几乎全军覆没,逃回潼关的仅有8000人。关中门户大开,形势彻底倒向了安禄山一方,本有希望在短期内平定的安史之乱,由此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决定历史走向的原因,往往就是这么让人无话可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凌晨3点起床,随后开始“枯燥”的一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男人来说,成为皇上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可以手握大权,主宰万千人的性命。但其实皇上的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是非常忙碌和”枯燥“的。皇上毕竟是一国之主,有自己的责任,要做起相应的表率。关于乾隆的幸福生活,在电视剧里面就有描述,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历史上的乾隆,凌晨3点就要起床,一天

  • 三阿哥胤祉为何夺嫡失败?做了三件事让康熙很失望,雍正如此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八爷党的三位阿哥外,胤禛最恨的人其实并不是前太子胤礽,而是三阿哥胤祉。因为胤祉的隐忍程度不下于胤禛,且在夺嫡过程中,胤祉也对胤禛构成了严重威胁。而自命不凡的胤祉之所以会夺嫡失败,是因为他做下的三件事,让康熙帝很是失望。胤祉子嗣众多,具备竞争力诸位皇子夺嫡,一方面凭借的是自身所具备的才华,另一方面

  • 12月10日,左宗棠诞辰210周年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座谈会将在湘阴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国历史上捍卫疆土贡献卓著的伟大民族英雄。创办船政自造轮船兵舰,创办船政学堂培养海军人才,推动海军衙门的设立;力排众议,收复新疆并促成新疆建省;中法战争后期,领导抗击法寇,保卫台湾,促成台湾建省。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

  • 东汉允许少数民族内迁埋下祸根,八王之乱引胡人为援诱发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八王之乱”爆发的那一刻,当司马颖、司马泰开始引入胡人力量的那一刻,这场权力斗争的结局,司马家之中注定不会有最大的赢家,而最大的赢家,只能是被放开了束缚的胡人,他们趁着中原内乱,彻底在中原驰骋,让半个华族的血,染红了半边天。胡人们赢得了分享中原的机会,这个时代史称“五胡乱华”,站在胡人的角度来讲

  • 东晋自建立起就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最终亡于刘宋也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自三国时期,荆州就已经被刘表、刘备、孙权等人着意加强,上百年的建设,使得荆州地区在东晋时已是兵精粮足,成为东晋的一级战略区,地区与都城所在的扬州一样。所以,很多东晋权臣都要挂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晋时期的很多军事叛乱都是从荆州发动的。可是东晋皇室弱小也有弱小的好处,那就是避免成为众矢之的,那些北方来的士

  • 晚清照片:男子在坟头吃供品,西湖断桥残破不堪,李鸿章生母出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末吃饭的兄弟俩,哥哥拿着一只大黑碗,弟弟拿着一只小的,地上碗里已经干干净净。世道艰难,民生凋敝,那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太难了。二人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街头卦师,自称“赛神仙”,疑难杂症,大小方脉,没有治不了的。越逢乱世,越有人求神问卜,心病难除,花了银子只求得心理上的片

  •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跟张贵人开玩笑称其人老珠黄结果被用被子捂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如此,很多人对那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充满着无尽的向往。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也是国家元首,其地位决定了他要承担起很多责任,例如防范外敌入侵、内部造反等等。而且因为其地位的尊贵,也会引发很多政变,所以对于大臣也要进行防范。比如权臣发动政变,再比如亲人弑杀。一般,权臣发动政变造反成功后,接下来就是弑杀主上,

  • 左宗棠真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一日,左宗棠在中军大帐处理事务。忽然,帐外一阵喧哗。很快,十几人涌入大帐内……见此情形,左宗棠大惊,这是发生了哗变了吗?当看清带头的几个人后,左宗棠瞬间就明白了,这不是哗变!但却是比军中哗变还棘手的事情……这些人多是军中的袍哥人物,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左宗棠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这些人,希

  • 东晋内部持续不稳导致其只能偏安一隅无法成功被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建国是本不具备继承权的司马睿与世家大族相妥协的产物司马睿本身名分的欠缺以及他创设建康朝廷时世家大族的鼎立支持,使得东晋诸帝在一开始就不是有着煌煌军威的强力皇权。东晋在一开始便是一个必须依靠世家大族军政经文影响力方能维持其统治的政权。弱势的皇帝始终希望重振皇权、强势的门阀始终希望更加强势、弱势的世

  • 雍正篡改和伪造康熙遗诏登基?学者:用不着也没必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去世后,遗诏中指明将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但民间一直流传有雍正“篡改遗诏”的说法,即使在这种说法被学者们证明为无稽之谈后,很快又有人提出雍正“伪造遗诏”的说法,信众颇广。人们为什么始终对雍正的继位资格持怀疑态度呢?这一切还要从康熙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说起。康熙在位61年,一共生了5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