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自建立起就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最终亡于刘宋也是必然

东晋自建立起就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最终亡于刘宋也是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15 更新时间:2024/2/6 18:44:11

自三国时期,荆州就已经被刘表刘备孙权等人着意加强,上百年的建设,使得荆州地区在东晋时已是兵精粮足,成为东晋的一级战略区,地区与都城所在的扬州一样。所以,很多东晋权臣都要挂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晋时期的很多军事叛乱都是从荆州发动的。

可是东晋皇室弱小也有弱小的好处,那就是避免成为众矢之的,那些北方来的士族,像王、谢;南方的土著豪族,像周、沈,不管谁得势,皇帝只是履行盖章的手续。虽然那些权臣权倾一时,可是毕竟不能触犯众怒,东晋公室因为弱小反倒得到了保全。

真正改变这种共生状态的是一场流民大起义。隆安三年(399年)年底,孙恩以“五斗米道”为诱,聚众作乱,他们自海岛出兵,杀掉上虞县令,直攻会稽,斩杀了吴中八郡王凝之等数位地方官,其中包括谢安的两个儿子谢邈和谢冲,势头迅猛。

东晋政府疲于奔命,竭尽全力对付孙恩。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在镇压这场叛乱的几年中,从一个偏将迅速成长,不仅勇猛无畏,还学会了机谋诈术。孙恩当然没有成气候,可是他们在江东腹地横冲直撞,把晋朝皇帝的基本盘给折腾个七零八落,这就给了在荆州方向的野心家桓玄造反的机会了。

桓玄

这个桓玄,是当年东晋最大的权臣桓温的少子。虽然桓温去世时,桓玄才五岁,但凭借着桓家的威势和自己的经营,桓玄在荆州一带逐渐坐稳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他瞅好时机,在东晋朝廷刚刚平定孙恩起义后,还没有时间休养生息,桓玄不失时机地就发兵建康。

东晋朝廷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派了北府兵刘牢之去抵抗桓玄,可惜桓玄将刘牢之收买了。这下,东晋朝廷就歇菜了。桓玄进入建康,先把皇帝废了,大臣杀了,广树私恩。在元兴二年(403年)悍然称帝,建立了大楚,史称“桓楚”。

桓玄建国后,非常忌惮北府兵。就把刘牢之明升暗降,夺了他的兵权,并找各种机会分化、瓦解北府兵。刘牢之想再叛变桓玄,可是没有人愿意追随他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刘裕此时正是刘牢之的部将,他积极联络北府兵旧将,得到1700人,以此起兵反对桓玄。当时很多人看不惯桓玄做皇帝。之前大家都是一样的世家,凭什么你家做皇帝?所以,刘裕起兵后,得到了很多资助。桓玄抵挡不住,就逃回了大本营荆州。后来,东晋朝廷组织西讨大军,桓玄战败被杀。

这下,刘裕立下了大功劳。这一年是元兴三年(404年),刘裕42岁,成为了东晋新一代的权臣。与桓玄不同(桓玄兵败时才36岁),刘裕是草根出身,没有家族势力,只是凭借着军队实力。所以,刘裕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压制其他世家大族的意思。世家大族对一个草根出身的刘裕也比较放心,都支持他的工作。

刘裕

刘裕此后就开始掌控朝政,学起了曹操。他不断北伐,即是用北伐的名义把全国的军队都集中到自己手里,同时把全国的财政税收,都转向了北伐战场。在这里,刘裕建立了极大的功勋,收获了巨大的政治资本,最后得建宋国,封王,辖地20郡。

在击败后秦,占据关中后,因为在朝廷里的内应刘穆之病死了,刘裕担心朝中生乱,就率军南返,结果关中晋军内讧,白白便宜了赫连勃勃。后来刘裕北望中原,还想再次北伐,却因为身居高位,已经不能轻易出征了。

刘裕从前线返回的原因,就是要代晋自立。刘裕的政治威望已经足够强大了,他的宋国的政府班子也完全能够应付得了东晋朝政。所以,他废杀了晋安帝,立了晋恭帝。没过多久,又把晋恭帝废掉了,自己登基九五,做起了皇帝。

司马德文

晋恭帝被废后,原以为还能活命。刘裕担心司马氏经营江东时间太久,世家大族万一用他们的名义起兵造反,于己不利,于是不顾封建时代“灭人国存其祀”的传统,对晋朝公室大加杀戮,开了南朝血腥屠杀前朝公室的先河。晋恭帝喝下了毒酒,哀叹说:“愿来生不复生在帝王家。”

东晋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东晋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甚至东晋政府本身就建立在几个世家大族的共同推举之上的。西晋作为中央朝廷已经崩溃了,东晋朝廷有能有多少实力?那些世家大族为什么要听司马家的?所以,司马睿在立国之初,就学着当初孙权那样,招募了很多本地世家大族的子弟进入幕府,实际上就是与当地的世家大族达成谅解:我承认你们的地位,你们也要尊重我的权柄。

此后东晋皇室一直没有出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力挽狂澜。北方乱糟糟的天下,使得东晋北伐动作频频,这使得东晋经常出现权倾一世的军阀头子,东晋政治只能实行扬州—荆州二元政治。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后来的孙恩起义,使得晋朝皇室所依赖的扬州集团的经济实力被毁坏,打破了这种二元政治的格局,桓玄建国,使得晋朝皇室再也没有威信了。刘裕在这场变故中快速成长,最终成了东晋政权的掘墓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晚清照片:男子在坟头吃供品,西湖断桥残破不堪,李鸿章生母出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末吃饭的兄弟俩,哥哥拿着一只大黑碗,弟弟拿着一只小的,地上碗里已经干干净净。世道艰难,民生凋敝,那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太难了。二人衣服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街头卦师,自称“赛神仙”,疑难杂症,大小方脉,没有治不了的。越逢乱世,越有人求神问卜,心病难除,花了银子只求得心理上的片

  •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跟张贵人开玩笑称其人老珠黄结果被用被子捂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即使如此,很多人对那把高高在上的椅子充满着无尽的向往。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也是国家元首,其地位决定了他要承担起很多责任,例如防范外敌入侵、内部造反等等。而且因为其地位的尊贵,也会引发很多政变,所以对于大臣也要进行防范。比如权臣发动政变,再比如亲人弑杀。一般,权臣发动政变造反成功后,接下来就是弑杀主上,

  • 左宗棠真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一日,左宗棠在中军大帐处理事务。忽然,帐外一阵喧哗。很快,十几人涌入大帐内……见此情形,左宗棠大惊,这是发生了哗变了吗?当看清带头的几个人后,左宗棠瞬间就明白了,这不是哗变!但却是比军中哗变还棘手的事情……这些人多是军中的袍哥人物,正在酝酿一场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左宗棠是甘肃袍哥的开山大爷。这些人,希

  • 东晋内部持续不稳导致其只能偏安一隅无法成功被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建国是本不具备继承权的司马睿与世家大族相妥协的产物司马睿本身名分的欠缺以及他创设建康朝廷时世家大族的鼎立支持,使得东晋诸帝在一开始就不是有着煌煌军威的强力皇权。东晋在一开始便是一个必须依靠世家大族军政经文影响力方能维持其统治的政权。弱势的皇帝始终希望重振皇权、强势的门阀始终希望更加强势、弱势的世

  • 雍正篡改和伪造康熙遗诏登基?学者:用不着也没必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去世后,遗诏中指明将皇位传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但民间一直流传有雍正“篡改遗诏”的说法,即使在这种说法被学者们证明为无稽之谈后,很快又有人提出雍正“伪造遗诏”的说法,信众颇广。人们为什么始终对雍正的继位资格持怀疑态度呢?这一切还要从康熙年间著名的“九子夺嫡”说起。康熙在位61年,一共生了50多个

  • 左宗棠最后的端午节:他真的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心血已丧,爱将被害,左宗棠觉得累了20年前,左宗棠在闽浙大地率“楚军”所开始的海防事业、创立海军的事业、打造中国军事工业基础的事业,通通失败了。左宗棠觉得自己已经再无20年,重新搭建起基础。再回想,胡雪岩被破产,王德榜被陷害,刘璈在夷洲也是险象环生,左宗棠希望自己多活几年,为自己的爱将们、曾帮助过自

  • 东晋为士族把持,淝水之战是东晋士族与前秦的对抗,故只有八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一些出生于四世三公家族的豪门子弟,比如袁绍、袁术;一些宗室出身的刘姓子弟,比如刘焉、刘表;一些在地方州郡颇具影响力的士族子弟,比如公孙瓒、马超等人,纷纷割据自立。这么人要么自己就是豪门大族,要么依靠割据地的豪门大族,把割据地变成了独立小王国。虽然后来魏武帝曹操极尽所能地打压豪门大

  • 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省洛阳市 应天门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功能类似北京午门。应天门是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其建制对北

  • 雍正王朝:康熙想让老四做真正孤臣,为何成为不封赏老十三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20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而他之所以经久不衰的背后,不只是一环扣一环的精彩剧情,使人是拍案叫绝,背后更是耐人寻味的透露出诸多人情世故和职场道理,可以说是寓意深长,使人每次观看都有着不同的感悟。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分析一个有意思的剧情,那便是老十三随

  • 隋唐中,有两位猛将曾力杀四门,一个出一个进,谁的难度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怀揣幼子力杀四门的伍云召;伍云召原本是大隋南阳关总兵,其武力值在隋唐十三杰中排名第五。在隋文帝杨坚驾崩之后,身为兴隋九老之首的忠孝王伍建章身穿孝衣,手拿哭丧棒在朝堂之上揭露隋炀帝杨广的六款大罪,而他的这一行为,自然是让新登基的杨广在满朝文武面前下不来台,于是杨广便下令将伍建章敲牙割舌,并且将其满门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