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徽嘉汉精品推荐-罕见稀世绝珍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钱币里的皇者!

安徽嘉汉精品推荐-罕见稀世绝珍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钱币里的皇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45 更新时间:2023/12/26 4:42:28

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1887年发行)流通的货币之一,是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的银元和铜元。

光绪元宝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第一,也是中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广东第一次购进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的全套造币机械,并聘请外籍技师,开炉铸压机制钱。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制模,广东钱局试制首版机制龙洋—七钱三分银元,并有辅币四种。此币正面中间为满、汉“光绪元宝”四字,据悉汉字为光绪十二年底时任广东巡抚、有名金石家、书画家吴大澂所书。币文的宝字从“尒”,即将“珤”(读音同宝)的笔画写作“珎”(读音同珍),吴大澂将“珍、宝”合体为一,不愧是精于金石书法的大家。银币背面中间为蟠龙,上为“广东省造”,下为面值“库平七钱三分”,和日后我国各省所铸龙详图样正面全为中文、英文在龙图这面正好相反,故钱币学家称之为“*番版”。

其后,各省纷纷仿效,购制国外机械铸造银、铜元。包括广东钱局在内,许多造币机均订购自有名的英国伦敦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英国大工业的介入,使银币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汇,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绪元宝”当时共十九个省局铸造。除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安徽;17广西;18新疆;19黑龙江。

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1907发行,正常成色为89百分-90百分。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货币价值如:“库平一钱四分四厘”,中间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间为满文“光绪元宝”。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英文货币价值,内圈铸有中间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

在1899年,清朝廷想收回广东造币厂的铸币权,后经荣禄等大臣保奏,方使广东铸币厂保留了下来。几经周折,广东省铸币厂所铸造的光绪元宝为数不多,流通于世的相对其他元宝的数量也较少,随着时光的流逝,广东省造的光绪元宝也大量的遗失。仅存于世的很少了,众所周知,古玩文物以稀为贵。

该元宝包浆自然,保存完好,质地清晰,是难得一见的光绪元宝中的珍品。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的发展历程映衬著中国晚清货币政策进与退,刻录着一次历史的颠簸,备受藏家青睐,成为很多买家追逐的焦点。

该币是中国所有龙洋图案银元(包括国外发行的所有银币)中,工艺很精湛,雕工很精细,浮雕感很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

特别广东省造的系列银币铸造精美,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作为准备流通的货币(尽管没有流通),其暗记防伪更是厉害,无可匹敌,钱币表面的包浆醇厚,即便是对银元没有研究的外行也是爱不释手,具有观赏性。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楷书文字书法精湛、大气,间架结构平衡舒展,在龙洋里位列前茅。而赝品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具有文字不流畅、图像模糊的特征,其文字走失风神,一般含银量低,也没有什么锈色包浆,防伪暗记更是无从谈起!赝品仿币纯属东施效颦。

光绪元宝中,稀有度很高的就是广东省造的双龙寿字币:库平重一两,而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存世量相比其更加稀有!值得每位钱币收藏爱好者收藏。

近代银币成为收藏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近代银币制作精良、图案考究、银光灿灿、使人们爱不释手。

二、银币系稀有贵重金属所铸,制作数量比铜币、铁币、纸币等少得多,存世数量有限。

三 建国后银币更是大量损失,如今存世量更加稀有。

四、近代银币很多种类上的图案、文字出于名人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五、近代银币收藏投资风险小、增值稳定。加上是实物投资、交易比较灵活。

广东钱局在1887年获淮成立,这是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试办的。为使新厂能以现代化的方法造币,使用的机器、原模及各种设备皆英国伯明翰市的喜敦造币厂订购。设备在1888年运到后,广东钱局成为国内首座以现代造币机器制作钱币的造币厂,也是当时世界规模很大的造币厂。

代表性“七三反版”银元:

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银圆有:“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俗称“七三反版”。

因此币制作精美,比当时市面流通七钱二分币重一分,以致虽大量发行但民众乐于储存,市面还是难得一见。

在所有的光绪元宝银币当中,也只有广东省造光绪元宝有七钱三分这种版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广东七三反版”,这种钱币非常少见,其中以喜敦版本很为值钱,基本都在很高价位。它与别的光绪元宝不一样,正面只有“光绪元宝”四个大字,而背面龙鳞上方才雕刻有“广东省造”,背面下方则刻有“库平七钱三分”,

旧时代中国货币制度的特色之一,就是制造与流通具有地方性,跨区未必等值收用。西方银币由于重量及成色整齐划一,流入后使用无需贴水深受商民欢迎,于是1889年广东钱局,在清朝廷的授权下,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设计试铸光绪元宝银币,新龙圆主币每枚重七钱三分,正面中间是汉文和满文的“光绪元宝”四字,外圈列英文便于粤省华洋交错的商务;背面是蟠龙和“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字样,因为广东省造字样在背面,故被称为“广东七三反版”。

广东七三系列的币模由英国有名雕刻师艾伦·韦恩(Allan Wyon)设计雕刻,刻妥后由喜敦厂转交广东钱局,此事曾刊载于1888年5月19日的伦敦《Graphic》。韦恩是德国移民的后裔,其祖父于19世纪初即在伦敦开办私人的雕刻坊,替各工厂制作钱币及奖章或纪念章用的模具,艾伦继父兄之后主持该工作坊,而非受聘于任造币厂的雕刻师。显然各方合作愉快,故后来许多来自英国的中国钱币模具皆由艾伦操刀。

当年广东钱局利用在英国喜敦造币厂订做的钢模,试铸了七钱三分银币。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正式铸造发行“七三番版银币”供市场流通。该套钱币共分五等,即“七钱三分”、“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

该版银币将广东省的英文 “KWANG TUNG PROVINCE”和币值库平七钱三分的英文“7 MACE AND 3 CANDAREENS”反列于银币的正面大清年号“光绪元宝”之外,而将汉字“广东省造”及汉字币值“库平七钱三分”反列于银币背面的龙图外,因而被泉界称为广东“七三反版”,亦称为“七三番版”银币。

因为“七三番版”银币的设计重量比当时市面流通的外国银元重量多一分,但是实际铸造的银元重量并不完全一致,多有达不到设计重量七钱三分者,进入市面流通后,反而流通不畅,多被人收藏或熔毁,市面罕见。

“广东七三反版”,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制模,广东钱局铸造,是中国近代首枚机制银币,因流通时间短暂,存世甚少,是近代机制银币之有名珍品,此枚铸造精美,通体五彩包浆,五光十色,版底无瑕,征集自钱币藏家。

钱币收藏市场一直是物依稀为贵,越是稀有的价值也就是越高的,这就是常说的藏缺,往往试铸币因发行量少,回收销毁量大,流通时间短所以价值高也就理所当然了。因为一旦被发现,不可能被继续流通了,所以难有可比性,其市场价值和价值空间就非常的高。

名称: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光绪元宝

直径:34.0cm

重:26.67g

厚: 0.2cm

正面:光绪元宝

反面:库平七钱三分

特点: 广东省造七钱三分光绪元宝铸造工艺精细,包浆老道,锈色自然,纹饰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寓意吉祥。整体纹饰錾刻秀美精工,锈色青翠。张之洞在奏请机器造币时拟定的银圆主币重量为七钱三分,钱币正面中间是汉文和满文的“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是蟠龙和“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字样,正面外圈刻上英文与洋人交易。

艺术点评: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光绪元宝银元中的皇者!

1889年喜敦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样币一枚,又称“广东七三反版”,此币打制精美绝伦,镜面底版精铸,光亮如新,边齿及马齿深峻,龙鳞立体感强烈,自然氧化形成轻薄包浆。底光充沛,版底无瑕,光可鉴人,品相完整,折射间满溢五彩光泽,英国伯明翰(喜敦兄弟)造币厂制模,艾伦·韦恩雕模,广东钱局试铸,有齿边和光边版存世,两者均难得罕贵,清代龙银三大名誉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启功 :为什么说《上阳台帖》是李白的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此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曾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

  • 翰海,嘉德拍卖征集:汝窑仿制”最卓越的乃属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如清康熙、雍正朝仿明永宣青花、康熙仿明嘉万五彩、雍正仿明成化斗彩,乾隆朝更是遍仿历代名窑,集仿制之大成。后代仿制前朝经典作品,代代不绝,构成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制前朝佳器,也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更可以视为对经典的致敬,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固属佳话。在历代仿制中,历时最久、精品迭出

  • 长孙无忌谋反案,被株连者极多极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长孙无忌谋反案,被株连者极多极多-《大唐上阳》189 第四十八章 计树形象主角儿武照,出尽风头。别的皇后认为亲蚕礼是苦差事。觉得苦的皇后多了,礼仪制定分子就允许她们偷懒,允许她们找替身演员。武照可不,向世人展示自己才气的好时机,苦算什么,累算什么,敬天亲民,母仪威严,收获太大了。三天亲蚕大礼,

  • 任见:李治的“亲耕”和武照的“亲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李治的“亲耕”和武照的“亲蚕”-《大唐上阳》191 第四十八章 计树形象主角儿武照,出尽风头。别的皇后认为亲蚕礼是苦差事。觉得苦的皇后多了,礼仪制定分子就允许她们偷懒,允许她们找替身演员。武照可不,向世人展示自己才气的好时机,苦算什么,累算什么,敬天亲民,母仪威严,收获太大了。三天亲蚕大礼,武

  • 平陆县图书馆藏残本乾隆《台湾县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 1982年07期1981年春,山西省平陆县图书馆清理出一部残本乾隆《台湾县志》(见图)。这部《台湾县志》卷首扉页标明“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知县事臣鲁鼎梅重修”。卷尾有“乾隆壬申小春月台郡儒学铎者沙阳林起述”跋文。鲁鼎梅是“乾隆十五年十二月护任”台湾知县,“十六年十月卸事,十七年四

  • 罗成与薛仁贵都是白虎星转世,两人相比较,究竟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既然都是白虎星转世,也就意味着他们都有着不俗的人生,在实力方面自然也都是当世的佼佼者,那么问题来了,罗成与薛仁贵都是白虎星转世,两人相比较,究竟谁更厉害呢?对于此,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既然罗成和薛仁贵都是当世猛将,下面就来看看他们两人的战绩;先来看看罗成的战绩;罗成掌中兵器是一杆五钩神飞亮银枪,所使

  • 霍元甲主动找慈禧的保镖比武,踢了两脚后,为何就不敢打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没错,今天说的这位武学大师就是李树勋,号瑞东,所以也叫李瑞东。1896年入宫,他保护了慈禧太后几年,慈禧太后非常信任他,对他高超的本领赞不绝口,甚至连威震武林的霍元甲都不是他的对手!1851年,李瑞东出生于武清(今天津),祖上是开药店的,生意红火,家底殷实。后来通商达官,慢慢地开始走上仕途,到了李瑞

  • 五代十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少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我必须给你明确一点的是,五代是五代,十国却不是十国。为了严谨,我广泛查阅资料,把时间精确到年月日。五代(907年6月1日-960年2月4日),先后由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构成,历史跨度达53年!历史学家为了区分曾经出现过的梁、唐、晋、汉、周的朝代,故而加以“后”字,故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五代就是

  • 还在傻傻相信刘罗锅智斗和珅?你想多了,刘墉没这个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要相互之间斗法,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身份、地位、智谋等要素要基本相当,如果两人之间这些条件千差万别,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别说斗上一斗,就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举个例子:清末年间,李鸿章、左宗棠于公政见不和、于私品性各异,二人不仅在朝堂之上争斗的面红耳赤,也以诗词冷

  • 匈奴、突厥、契丹、柔然、女真、鞑靼……现在全搞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匈奴、东胡、突厥、回鹘、蒙古、契丹、女真、鞑靼、鲜卑、羌、党项、乌苏、柔然、哈萨克……这些游牧民族,你可能甚至不会读~但是它们不停的出现,所以下面的介绍,绝对值得你收藏!从商周时代开始,匈奴和东胡就存在了,他们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然后匈奴把东胡干了。情况是这样的:东胡好可怜!由于遭受得意忘形的匈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