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皇帝,一生刀光剑影,在位25年,两次紫禁城“陷落”

嘉庆皇帝,一生刀光剑影,在位25年,两次紫禁城“陷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65 更新时间:2024/1/20 4:21:42

嘉庆皇帝最大的特点是:祖训“复读机”,而且“复读”的特执着。想干好,一直干不好。属于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无奈之下,除了整天唠叨,也只能照着祖宗处理事情的模板来处理他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时候,嘉庆顾不上自己是否反复无常,一旦发现处理过的事情和祖宗处理得不一样,便马上更改。纵观其二十五年的执政生涯,总体上算一个“平庸天子”、“唠叨天子”,和昏君挨不上边。

嘉庆皇帝的死因,清廷闪烁其词。看着像心脑血管病变。可无论如何,清廷也不会承认,他们的皇帝是被雷劈死的。

明朝皇帝的特点是:一个赛着一个的混蛋。清朝皇帝的特点是:没有混蛋。明王朝276年没有赶上世界大变革,清王朝296年赶上了世界大变革。如果明朝赶上了清朝遭受的那些侵略战争,肯定早玩完了。

清朝和明朝比较突出的一个不同点是:对皇子的教育和待遇天壤之别。明朝的皇子赶出京城,不许回京。清朝的皇子关在京城,不许出京。明朝只要是皇帝的儿子皆封亲王,亲王的长子袭爵亲王,余子皆封郡王。这样导致了明朝亲王两个排(87位),郡王一个团(924位)。清朝偶然有的社会现象是: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而明朝经常有的社会现象是:天下财赋,全耗于藩王。

清朝的皇子是不必都封王,有的仅仅封了个镇国将军。而且清朝的封爵是降等世袭,除了世袭罔替(铁帽子王),儿子承袭老爹的爵位都得降一级(只能有一个儿子承袭爵位)。亲王的下一代是郡王,郡王的下一代是贝勒,以此类推。只不过有个最低点,到了最低点便不降了。比如,亲王降至镇国公。所以明朝的皇子进取心不强烈,清朝的皇子进取心强烈。不好好表现,地位、金钱悬殊巨大。清朝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至于对皇子的教育,明朝是基本不怎么教育,清朝是玩命的教育。清朝的皇子5岁进学读书,读到什么时候?读到皇帝给封爵派差为止。如果不封爵派差,那必须一直读下去。道光皇帝的皇长子奕纬,就是因为读书读烦了,对老师发了句牢骚(“要是我将来当了皇帝,第一个把你杀了!”),让道光一脚踢死了。而乾隆皇帝的皇长子永璜,也是在乾隆严厉申饬的恐惧下,一年零九个月后便享年23岁死掉了。

经过玩命教育过的清朝皇帝、皇子,自然是混蛋少。举个例子,存世的清朝皇帝、皇子的画像,几乎清一色的瘦子;明朝皇帝、皇子的画像,几乎清一色的胖子。还记得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的那个福王朱常洵吗,300斤的大胖子,想跑都跑不动。多说一句,“福禄宴”的真假有待商榷,可朱常洵巨胖是事实。

嘉庆皇帝和众多皇子一样,从小经历了刻苦的学习阶段。其十三岁的时候就能通读五经,有些才干,但和“才高八斗”尚存在一段距离,如果不是未来成为了皇帝,评价肯定会低些。

乾隆皇帝传位给嘉庆具有勉强性。为何?没人了,矬子里拔大个。

乾隆和皇后富察氏非常恩爱,继位之初(乾隆元年)便密立富察氏所生第一子永琏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不到十岁便死了。后乾隆又立富察氏所生第二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不到两岁也死了。

富察氏死后,乾隆悲伤过度,拿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撒气,结果永璜被吓死,永璋也是短命。其实永璜、永璋一点错也没有,死的不是人家亲妈,差不多点就行了,乾隆纯属鸡蛋里挑骨头。

接下来,乾隆的目光汇聚到《还珠格格》的主角皇五子永琪身上。永琪也挺争气,善骑射,精通汉满蒙三种语言,可谓文武双全。可惜26岁的永琪在获封和硕荣亲王的第二年因病去世。

接连丧子的乾隆无奈地又过了好些年。岁月蹉跎中他17个儿子中只剩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皇十七子永璘可以选择了。何况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岁的乾隆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乾隆不立太子的关键点是,他觉得谁都入不了他老人家的法眼。

皇八子永璇,年龄较长,但举止轻浮,性情古怪,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好,曾受到乾隆的公开申饬却死不悔改,而且其脚步有残疾。

皇十一子永瑆,号“镜泉”,文才出众,尤善书法,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但乾隆帝对他的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很是反感,也曾严厉斥责。乾隆这位皇帝非常害怕满洲族的汉化。永瑆的种种行为,乾隆不可能立他为太子。

皇十七子永璘,乾隆最小的儿子,也是他最疼爱的儿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永璘便成了乾隆最不成器的儿子。不光从小不爱读书,而且性格轻佻浮躁,常常游荡在烟花柳巷之地。这种人自然和皇位没了关系。他只有一个愿望:将来哪位哥哥当了皇帝,能够把和珅的府邸赐给我,此生足矣!对于永璘的这个愿望,嘉庆后来满足了他,和珅的府邸一半成了他的庆亲王府。

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

皇十五子永琰虽然天赋平常,但非常勤奋,属于勤能补拙型。在乾隆的严厉督导下,成年的永琰品格端方、为人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且能克制自己,尤其是不为女色所诱惑。和珅后来给他找了那么多美女,全然是无用功。当然,嘉庆的这些优秀词汇很大程度是乾隆的个人理解。

被密立为皇太子的永琰熬到了乾隆60年。乾隆为了让皇位顺利过渡,决定禅位永琰。其实乾隆还是对永琰不放心,那句不超过他祖父在位年限的誓言显得不太重要,毕竟雍正兄弟九子夺嫡的场面乾隆是经历过的,乾隆也怕前面的事发生在他儿子身上。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当家做主的嘉庆皇帝做了一生最出名的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吃饱了的嘉庆皇帝开始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改革官风、平定川楚教乱、镇压东南匪乱、镇压天理教起义、蠲免钱粮、重农抑商、结束文字狱、治理河工、处理人地矛盾、整治皇族堕落及八旗旗务、抑制鸦片、维护主权、闭关锁国。

这么多事,着实把嘉庆忙活得够呛。只是除了维护主权赶跑了侵占澳门的英军外,基本没有亮点。结束文字狱要说算一个也勉强可以。

嘉庆忙碌的同时也证明了乾隆留下的是怎样的一个“烂摊子”。如果嘉庆拥有他爹、他爷爷的政治胆略和革新精神,那么也许他能扭转乾坤,挽回颓势。可惜嘉庆没有,百般忙碌一无所获之下,只能心灰意冷、唠唠叨叨、怨天尤人。自认命运不济的嘉庆找不到适合的治国方略,最终回到了照搬实录(祖训)的原始状态,即实录“复读机”,而且“复读”的特执着。

嘉庆朝是清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康乾盛世”,下“鸦片战争”。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70多年,嘉庆的“平庸”改变不了清帝国由极盛转为衰败的境况。

嘉庆朝的衰败在开头提到的两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次是一个人差点冲到他面前宰了他。另一次是一群人差点冲到他的住所毁了家。两次都是在紫禁城里,匪夷所思。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早晨,嘉庆从圆明园回宫经过神武门,将要进入顺贞门之际,突然出现一个40多岁手持利刃的爷们陈德,冲着嘉庆而去。跟随嘉庆的上百名侍卫只顾看景,任由刺客一路冲锋。眼看嘉庆就要被砍了,唯有嘉庆的姐夫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敢用摔跤拒敌,一个大背跨将刺客扔到地上。随后定亲王绵恩、侍卫扎克塔尔等6人上前挡住了刺客。被吓尿了的嘉庆趁机赶快逃跑。刺客见皇帝跑了,发了疯的左右乱砍。这时周围的侍卫才缓过神来,毕竟菜刀冲着他们来了,正当防卫下一群侍卫经过好一阵子的折腾才把刺客制服。

从这件事上完全可以体现清王朝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刨除这个人是怎么冒出来的类似的种种问题。国家中枢重地,众多传奇的大内侍卫,对一个人竟然存在一段时间的束手无策。政治、军事一塌糊涂,衰败绝对是必然的。

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离京前往热河围猎(嘉庆两大爱好:听戏、打猎)。200个天理教徒在太监的接应下进入紫禁城。面对分成两部分各100人的天理教徒,皇宫的守卫情况和陈德行刺时完全一样,顿时乱成一锅粥。当时唯有皇次子绵宁,后来的道光皇帝,敢用鸟枪反击。

绵宁打死了两个天理教徒后,稳定了众人的情绪。随后镇国公奕灏调来火器营、健锐营士兵入宫,经过好一阵子的乱战才把200个天理教徒全部消灭,另一说是击退。获悉事变后,没脸见人的嘉庆皇帝只得下“罪己诏”示人。

冷兵器时代,国家中枢重地两次失守,清王朝哪还有颜面。

为了警示后人,嘉庆命留下“隆宗门”牌匾上那十多厘米长的箭铤。这个显然是自欺欺人,哪来的警示作用,完全是耻辱纪念箭。

顺道说一下,年轻时那么英勇的道光皇帝,怎么到了鸦片战争时连放两枪的勇气都没有了。试想想,当时林则徐在广东磨刀子的时候,道光要是稍微硬气一点,岂能让人家把国门给打开了,毕竟那时候洋枪洋炮并不比弓箭强到哪儿去。

嘉庆皇帝忙碌的25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嘉庆所谓的整顿、改革政策,下面的人员整体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各玩各的,管你三七二十一。为何?腐败,无法治愈的腐败。

最后,咱用史学博士后张宏杰的话总结一下嘉庆皇帝: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周皇室丧失人心而杨坚的能力与影响力得到认可故能成功建立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换帝如换刀,盛极一时的北周皇室没用几年人心尽失太建九年(577年),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吞并北齐,华夏北方再度统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三年之后,强盛一时的北周政权就人心涣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接班人——周宣帝宇文赟。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宇文邕平时对宇文赟管得特别严格,一犯错误就暴揍,可惜并

  • 康熙的亲姐姐:为擒鳌拜赔上了一生的幸福,死后无奈葬入鳌拜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只不过,当时由于和吴三桂激战正酣的局面已经结束,清朝能够抽出太多的精力与沙俄进行纠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尼布楚条约算是一项平等且主动的条约。条约签订之后,清王朝确保了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并且有机会联络蒙古各部,共同绞杀准噶尔汗国。康熙作为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与开创者,其中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正是因为

  •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为何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太平公主收殓了上官婉儿的尸骨,可是,2013年在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里面却没有找到她的尸骨。一代才女,究竟做了什么,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呢?出生不久就被投入掖廷公元655年,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权利变大了,权欲也跟着变大了,因为高宗李治体弱经常生病的缘故,经常是

  • 康熙口误念错一水果名字,后人也跟着叫错三百年,至今仍没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作为清朝时期的明君,执政期间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平定匈奴战乱;大力发展农业,完善土地制度,兴修水利;治吏亲民,恢复官吏考核制度,允许百姓觐见,下令不允许士兵阻止百姓靠近皇上,康熙的开明治国理念,一直被后人所称赞。但其实在康熙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少有人熟知的趣事,那就是康熙曾在品尝水果时,将水果的名

  • 不论后梁、后唐,都尽一切机会瓦解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同为割据时代,五代与东晋南朝有一个特别不同之处。东晋南朝特别重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北府兵等就是明证,五代则特别仇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无论后梁、后唐,都找一切机会摧毁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而且手段也极其暴烈,这就是五代乱世集权胜于分权的原因。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李存勖专题:后梁VS后唐中

  • 康熙王朝:赫舍里永远都不知道,男人的本性,才是让她难产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赫舍里与康熙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洞房花烛夜。宫中早有传言,说未来皇后赫舍里长着一张又扁又肥的柿饼脸。康熙很是忐忑与不安,他甚至不敢去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这时的赫舍里有点等不及了,她察觉出了康熙的犹豫与担心,联想到之前的传言,于是她赌气般地把红盖头自己扯了下来。皇上,你看我,是长了一张柿饼脸吗?出现在康

  • 武照安排夫皇李治视察和赏赐西明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武照安排夫皇李治视察和赏赐西明寺-《大唐上阳》184 第四十六章 借礼攻讦郭行真一边饮茶,一边还在向武照灌输双修大法。说真正的大师,在人迹罕至的山洞里双修,至少七日七夜,修到最后,无比奇妙的非凡境界就出现了,洞外的野猪、猿猴都感动得诵符念咒,鲜花开放不绝,源源不断地朝山洞内供养香气。184李治

  • 和珅真正的靠山不是乾隆而是他,此人若不死,嘉庆根本杀不了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乾隆掌权期间还诞生了一个大贪官,此人就是和珅,作为乾隆的左膀右臂,和珅有权有钱有头脑。和珅的罪足以致死,但乾隆却视而不见,他当官期间结党营私、买官卖官、聚敛钱财欺上瞒下,乾隆这么谨慎的人竟然不防着这个大贪官,甚至还维护他?和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乾隆这么袒护。而嘉庆帝却对和珅恨之入骨,登基后第一件事

  • 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却成为经典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看似简单的对联,其实饱含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深受人们的喜欢的,尤其在古代,许多的文人墨客在会亲朋好友之时就会以对对子来喝酒解闷,这也是一种乐趣。而许多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绝世佳句,和珅和纪晓岚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不陌生的。在当时,和珅曾经出了一个上联,而纪晓岚的对联也颇为有意思,那么这两人

  • 安禄山积攒下很多战略物资而唐朝指挥体系混乱导致战事绵延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事实上延续了八年,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尽管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了,但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惊人。安禄山叛军为什么强大?勇猛彪悍。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的较量,前者负多胜少。一则游牧民族整天是马背上的民族,没有固定的家,他们没有顾虑。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