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积攒下很多战略物资而唐朝指挥体系混乱导致战事绵延八年

安禄山积攒下很多战略物资而唐朝指挥体系混乱导致战事绵延八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4/1/19 23:17:54

安史之乱事实上延续了八年,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尽管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了,但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惊人。

安禄山叛军为什么强大?

勇猛彪悍。实事求是地说,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的较量,前者负多胜少。一则游牧民族整天是马背上的民族,没有固定的家,他们没有顾虑。长此以往,养成了狼性,进攻进攻再进攻是他们的座右铭。

这种精神能战胜一切,摧毁一切,所向无敌。而农耕民族有家有城,做事非常保守,座右铭是防守防守再防守。两个民族较量,高下立现。

安禄山的军队不全是游牧民族,但是他带出的兵,有着游牧民族的风格,战斗力极强,唐军根本不是对手。

战马优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骑兵决定胜负;而骑兵的较量,战马优劣是关键因素。草原上的马是真正的战马,它们生在草原,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它们不但有耐力,还有爆发力。

中原地区的马,受环境限制,就像温室里长大的苗苗,根本就没有野性。

数量宠大。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只有8万,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不仅地域相连,兵力又是各镇之中战斗力最强,规模达到20万,实力强大。

领导人能力超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军队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士兵素质,更取决于将领的指挥能力,安禄山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人。

安禄山具备了中国历史开国皇帝的所有特质:骁勇、心狠手辣、满腹韬略、能屈能伸

安禄山母亲是突厥人,后来他们脱离突厥向南流浪。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安禄山加入唐朝政府军之后,只是幽州节度使手下一名默默无闻大头兵。按说如果在和平年代,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出头之日。但是安禄山勇敢、机智,跟史思明一起去抓俘虏,总是能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安禄山是一名悍将,但不是个莽夫,心思缜密,精通潜规则。他知道升迁不是靠能力而是靠官员推荐,于是不遗余力向朝廷官员采访使张利贞、宰相李林甫行贿,让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为自己说好话。

他还知道,干得好不如跟皇帝搞好关系;因为中国历史上很多战将都是死于奸臣之手,于是他想方设法讨好皇帝,不惜装憨卖傻给皇帝当干儿,让杨贵妃给自己“洗三”。

安禄山

于是,唐玄宗对安禄山有求必应,要什么官都给,还将自己的亲侄女荣义郡主赐给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安禄山起兵后,安庆宗和荣义郡主都被唐玄宗赐死。)安禄山部将英明的唐玄宗哄得团团转,谁要一举报安禄山要造反,唐玄宗立刻会将举报者处死。

安禄山智慧超群,深受皇上宠爱的杨国忠都斗不过他。杨国忠在唐玄宗跟前告状之后,精通六种语言的安禄山却哭着对皇上说:“臣蕃人,不识字,陛下擢臣不次,被杨国忠欲得杀臣。”

安禄山为了造反,早就开始囤积粮食、战马、兵器和其它战略物资,为起兵做好了精心准备

安禄山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任平卢兵马使,不久后便开始在范阳郡城北建造一座雄武城,对外说是防御侵略的,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的,打算以后起兵造反用的。到天宝十四载(755年)起兵造反,安禄山经过了15年的韬光养晦,足见此人非常厉害,将务实、机敏、狡猾、隐忍、毒辣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大奸若忠、大智若愚,安禄山就是这样一个大智者;他为了夺取大唐江山,所做的筹划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叫人细思极恐。如果不出意外,安禄山完全有能力灭亡唐朝,在中原地区建立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安禄山从天宝十四载(755年)起兵反叛,一路所向披靡,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打到洛阳,建立大燕政权。之后叛军又在潼关之外打败唐朝名将哥舒翰,使唐玄宗不得不跟太子从长安仓皇出逃。

安禄山

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唐朝就撑不住了。可是天不绝唐,就在这时候,安禄山死了。安禄山由于身体肥胖,身上长了长疮疖和毒疮,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也渐渐模糊,直至完全失明。加上全身长满块状毒疮。

正常人出现这种情况也会心情狂躁,何况性情残暴的安禄山?疾病让安禄山变得更加暴躁,任意对大臣加以惩罚。于是安禄山次子安庆绪感到迫在眉睫的危机感,联合他身边的侍从在至德二载(757年)杀掉了父亲。安禄山一死,大唐危机彻底解除。

既然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元凶,他死之后这场战乱为何又持续了6年多?其实与唐军指挥混乱失当有直接关系

长安有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政府军严守潼关这个关中的门户,叛军一时半刻难以得手。但是唐玄宗却听信宦官建议,逼迫高仙芝和封常清以及哥舒翰放弃天险主动出击,被叛军打败,天险不复存在。

唐玄宗却还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斩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自毁长城,哥舒翰则在兵败后被叛军所杀。接连折损三名大将,政府军士气也受到沉重打击。而叛乱初期,大唐核心地区没有出色的指挥官,不能有效实施抵抗让叛军得寸进尺。

这时候郭子仪、李光弼在外围进攻叛军,无法影响大局。直到后来李亨改变策略,让郭子仪回师打击叛军,才一举扭转战局。河北各地在郭子仪大军的激励下,纷纷起来抵抗,战局向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安庆绪被打得落花流水,逃至邺城。

李亨

可是这时候登基之后李亨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那就是忙着迎接太上皇李隆基,没有下令乘胜追击,给了叛军喘息机会。而且李亨没有给郭子仪放权,只是让他担任兵马副元帅。

如此一来,大唐政府军就不能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尽管有李嗣业、李光弼等九大节度使共同出击,但是各自为战、群龙无首,难以对叛军构成威胁。更有甚者,李亨却派了一个宦官鱼朝恩来当监军,很难扩大战果。最后还是老天再次眷顾大唐,让叛军又内讧。

乾元二年(759年),曾经杀死老爹安禄山的安庆绪被杀死。两年后,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杀死。从此之后,叛军成为一盘散沙,郭子仪和仆固怀恩不失时机发动攻击,叛军彻底被消灭。在叛军接二连三出现内讧的情况下,政府军用了八年时间才平定叛乱。

由此可见,大唐军队的战斗力真的很差。究其原因,就是天下久无战事,官兵懈怠军纪松弛,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会遇到的问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禄山的欲望使其认杨贵妃为干妈也使其在后期发动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长安三年(703年),安禄山生于西域康国,大概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那一带。此时正是武则天在位后期,唐朝正处于最为强大的时代之一,势力范围也延伸到了中亚这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说安禄山出生时便是唐朝人,其实也不算错。安禄山的父亲,在安禄山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所以安禄山从小时候开始,就是由母亲抚养

  • 康熙出生时有何异象?他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出生于江苏一个农户家里,父亲为刘太公,母亲为刘媪。刘邦未出生前,母亲刘媪曾在一个大湖边休息,梦中与神龙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刘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这不是传说,这是正史中的记载,从这段记载看,刘邦是神龙之子,为了神化自己,竟把老爸给绿了。另

  • 安禄山未及时将安庆绪立为太子且对手下十分暴躁故被安庆绪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安禄山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这天晚上,安禄山正在睡觉的时候,忽然有一伙人闯了进来。为首的正是他的次子安庆绪,以及大臣严庄。此后,安庆绪站在门外把门,禁绝所有人进入。而大臣严庄则带着安禄山的贴身宦官李猪儿,进入营帐,挥刀砍死了安禄山。安禄山被杀后,几人在安禄山的床底下,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将安

  • 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中国封建统治时代有名的三代贤君---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可以说是非常著名的以守成闻名于世的皇帝,清朝统治时期的顶峰就是由这三位皇帝创造的。在治国方面,他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其实这三人中,乾隆与康熙更为相像。两人的治国风格相类似,为人处事也都十分宽和,那么康熙是否认识自己的孙子乾隆呢,他们

  • 康熙如何看待当时的西学?带着大臣亲自试药,派中医给西医看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康熙三十二年开始,曾经身体非常强壮的康熙开始出现病症。曾几何时,这位在手拉弓箭一天就射杀几头老虎、豹子和各种不计其数的禽兽的狩猎者的康熙也终于不得不服老。从年少患天花大难不死后,留下一脸麻子,因此对于疾病的恐惧康熙比其他人要体会的更深。相关画面此外他的祖父皇太极在英年早逝,留下了刚刚建立的清朝撒手

  • 安禄山攀附宰相制造假政绩并尽力赢得皇帝欢心而得以坐拥一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相较于王忠嗣、高仙芝,安禄山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行云流水的文采,他的发迹更加戏剧和偶然。安禄山从小就是孤儿,30岁以前一直以商人的身份混迹在边疆地区。30岁步入军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升到平卢将军,然后开始沉寂,在经历两次死里逃生之后,在40岁那年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

  •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643年,盛京传出消息,52岁的皇太极薨了。突如其来的病故,根本来不及留下遗诏。国不可一日无君,明争暗斗的立新皇也该出结果。当时夺皇位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派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多尔衮。咱们先来说说豪格这个皇太极长子。要想登上皇位,除去皇长子的身份,更多的是个人能力。豪格曾跟随皇

  • 安禄山叛乱初期唐军已对叛军形成包围之势,玄宗的干涉却改变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叛乱初期,安禄山打了李隆基一个措手不及天宝十四载(755年)11月,安禄山率领旗下的15万大军在范阳起兵造反,其中仅有小部分留下镇守范阳、平卢、大同三大基地,其它兵马全部随他浩浩荡荡往南扑向大唐腹地。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安禄山如入无人之境,“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叛军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席卷黄

  • 康熙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其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叶赫纳喇氏,本就是个庞大的家族,从禇孔格一路下来就子孙不少。其中有个名人,苏克萨哈,受遗诏为康熙帝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处绞)。其实,这支从他爷爷拜三开始,就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一见风吹草动就脚底

  • 安史之乱时安庆绪和史思明互相提防,邺城战后史思明成为叛军主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前夕的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即: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李林甫去世后,安禄山自认在朝廷中已经没有了能压制他的对手,于是和杨国忠的夺权逐渐公开化,最终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矫诏讨伐杨国忠,集结15万大军以范阳根据地就起兵了,而当时的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追随者,当然他和别的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