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0岁的杜甫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获唐玄宗赞赏并得以“参列选序”

40岁的杜甫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获唐玄宗赞赏并得以“参列选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06 更新时间:2024/1/19 12:14:25

今年是杜甫诞辰1310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在河南巩县的一个村庄,杜甫出生了。这一年,本是唐睿宗景云三年,但正月十九日改为太极元年,五月改为延和元年;八月,李隆基继位,改元先天。这争斗、纷乱的一年,似乎预示着杜甫不凡且波折的一生。

「七龄思即壮 九龄书大字」

杜甫对自己的家世一直津津乐道: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虽然杜预远在西晋,是杜甫的十三世祖,但他一直引以为自豪,还撰写《祭远祖当阳君文》,颂扬其灭吴的赫赫战功,以及兴修水利、著《春秋左传集解》等,彰显了传统文人士大夫所能到达的至高境界。

其实,对杜甫影响更直接的是其父杜闲。某种程度上,杜闲决定了杜甫的人生走向,即诗歌道路,也即杜甫所宣称的“诗是吾家事”。

杜甫的幼年也确实非同一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甚至时人“以我似班、扬”。

只不过,杜闲的生平资料实在有限,且只是一个较模糊的背影。透过杜甫撰写的《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可知,其父曾官至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据《旧唐书》记载,朝议大夫与兖州司马均为正五品下。

按照唐朝的门荫制度,凡“五品以上荫及孙辈”,可直接出仕、全家免赋役等。但门荫入仕,通常需在宫廷中任卫官、斋郎或挽郎等职,且6年后方能参选。不过,杜甫没有选择这一看似捷径的方式,而是毅然走上竞争极为激烈的进士路径。

「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漫游、读书山林,是唐时的一种风尚。开元二十三年,杜甫结束了长达4年的吴越游历,即姑苏、剑池、镜湖、剡溪等。回洛阳参加乡试后未中,又漫游齐、赵、梁、宋地,一直到开元二十八年结束。这是杜甫十年的漫游经历。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杜甫之所以能如此悠闲、自得,主要因为其父能够提供较为优越的经济条件。五品在唐代是一个中层官阶(再进一步,就可入高层了),其生活水准自是比一般人来得优渥,更何况还是在帝京及其附近任职。而且,置身于一个流溢勃勃生机、万千光影的盛唐时期,想来会更加惬意。对此,杜甫有诗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不过,意外的打击相伴而至:杜闲病逝了。失去了强力依靠,杜甫只得如芸芸士子般开始在长安奔波,四处干谒权贵。杜甫一开始很自信,“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也确实很快就来了一次机遇——天宝六载,玄宗下诏“征天下有一艺者”。这显然比进士科容易多了。但意料不到的是,宰相李林甫以“野无遗贤”为由关上了仕进的大门。

杜甫并未沉沦,而是继续奋起。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干谒诗,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敬赠郑谏议十韵》等。其内心境况可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天宝十载,杜甫上《三大礼赋》,获玄宗赞赏,命宰相单独测试,最终得以“参列选序”。这一年,杜甫40岁。3年后,吏部铨选,杜甫被授为右卫率府参军。“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的背后,是满朝的认可、赞誉。

「白日放歌纵酒 青春作伴还乡」

就在杜甫任职的那年年底,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切都卷入了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本来,杜甫是向北逃至白水、彭衙、三川、鄜州,绕过双方交战区,再抵达灵武,拜谒唐肃宗。但不知为何,他又一个人折回了长安,把妻儿留在鄜州。

至德二载,肃宗将行在向前推进到凤翔,距长安仅300里。杜甫决意只身前往,硬是从长安西面的金光门逃离叛军掌控,一路艰难跋涉,终于“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当一衣衫褴褛、又黑又瘦的杜甫站在肃宗以及房琯、严武等人面前时,众人惊呆了。这动荡下的气节、忠贞让帝王深为感动,直接授予杜甫左拾遗的官职。这是一个亲幸、贵重的官职。

然而,好景不长。这年五月,杜甫因疏救房琯而惹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省亲,即把杜甫赶回了家。十一月,长安收复,杜甫回京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但因肃宗对玄宗旧人的忌惮与清除,杜甫被借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六月,杜甫到华州赴任。这一时期,他写下了“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倾心关注时事。乾元二年,从初春直到夏末,关中地区大旱,赤地千里,物价飞涨;立秋,杜甫携妻子弃官西去,远客秦州。

秋风萧瑟,羌笛凄怨。秦州虽然远离战乱频仍、满目疮痍的关辅地区,却曲折险阻、物资匮乏,生存极为不易。不久,杜甫决定入蜀。昔日的同事裴冕任成都尹、老朋友高适任彭州刺史以及表弟王司马等都在成都,足以投奔依靠。

在一个寒风呼啸、冰雪凛冽的时节,杜甫一家翻越木皮岭,踏上龙门阁等栈道,过剑门关,奔波1000多里,最终来到成都。经过一番乞索、经营,浣花溪畔整饬一新的草堂落成,杜甫有了一个暂且安稳、温馨的家。

此时的杜甫依旧关心时局安危,“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对李光弼河阳大破史思明,作《恨别》一吐心中郁积的块垒;也有不尽的暮年感伤,“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更有“生平第一快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设想,渡过湍急的三峡,穿越重镇襄阳,再折而向北,就能到达念念不忘的老家。

总之,后人之所以敬仰、尊崇杜甫,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时刻关注现实、始终迎难而上。这种对苦难、坎坷的超越,对人生境界的磨砺,确实是一个千古不变的人生主题。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研究员 丁红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庆皇帝,一生刀光剑影,在位25年,两次紫禁城“陷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最大的特点是:祖训“复读机”,而且“复读”的特执着。想干好,一直干不好。属于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无奈之下,除了整天唠叨,也只能照着祖宗处理事情的模板来处理他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时候,嘉庆顾不上自己是否反复无常,一旦发现处理过的事情和祖宗处理得不一样,便马上更改。纵观其二十五年的执政生涯

  • 北周皇室丧失人心而杨坚的能力与影响力得到认可故能成功建立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换帝如换刀,盛极一时的北周皇室没用几年人心尽失太建九年(577年),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吞并北齐,华夏北方再度统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三年之后,强盛一时的北周政权就人心涣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接班人——周宣帝宇文赟。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宇文邕平时对宇文赟管得特别严格,一犯错误就暴揍,可惜并

  • 康熙的亲姐姐:为擒鳌拜赔上了一生的幸福,死后无奈葬入鳌拜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只不过,当时由于和吴三桂激战正酣的局面已经结束,清朝能够抽出太多的精力与沙俄进行纠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尼布楚条约算是一项平等且主动的条约。条约签订之后,清王朝确保了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并且有机会联络蒙古各部,共同绞杀准噶尔汗国。康熙作为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与开创者,其中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正是因为

  •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为何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太平公主收殓了上官婉儿的尸骨,可是,2013年在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里面却没有找到她的尸骨。一代才女,究竟做了什么,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呢?出生不久就被投入掖廷公元655年,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权利变大了,权欲也跟着变大了,因为高宗李治体弱经常生病的缘故,经常是

  • 康熙口误念错一水果名字,后人也跟着叫错三百年,至今仍没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作为清朝时期的明君,执政期间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平定匈奴战乱;大力发展农业,完善土地制度,兴修水利;治吏亲民,恢复官吏考核制度,允许百姓觐见,下令不允许士兵阻止百姓靠近皇上,康熙的开明治国理念,一直被后人所称赞。但其实在康熙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少有人熟知的趣事,那就是康熙曾在品尝水果时,将水果的名

  • 不论后梁、后唐,都尽一切机会瓦解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同为割据时代,五代与东晋南朝有一个特别不同之处。东晋南朝特别重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北府兵等就是明证,五代则特别仇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无论后梁、后唐,都找一切机会摧毁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而且手段也极其暴烈,这就是五代乱世集权胜于分权的原因。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李存勖专题:后梁VS后唐中

  • 康熙王朝:赫舍里永远都不知道,男人的本性,才是让她难产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赫舍里与康熙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洞房花烛夜。宫中早有传言,说未来皇后赫舍里长着一张又扁又肥的柿饼脸。康熙很是忐忑与不安,他甚至不敢去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这时的赫舍里有点等不及了,她察觉出了康熙的犹豫与担心,联想到之前的传言,于是她赌气般地把红盖头自己扯了下来。皇上,你看我,是长了一张柿饼脸吗?出现在康

  • 武照安排夫皇李治视察和赏赐西明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武照安排夫皇李治视察和赏赐西明寺-《大唐上阳》184 第四十六章 借礼攻讦郭行真一边饮茶,一边还在向武照灌输双修大法。说真正的大师,在人迹罕至的山洞里双修,至少七日七夜,修到最后,无比奇妙的非凡境界就出现了,洞外的野猪、猿猴都感动得诵符念咒,鲜花开放不绝,源源不断地朝山洞内供养香气。184李治

  • 和珅真正的靠山不是乾隆而是他,此人若不死,嘉庆根本杀不了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乾隆掌权期间还诞生了一个大贪官,此人就是和珅,作为乾隆的左膀右臂,和珅有权有钱有头脑。和珅的罪足以致死,但乾隆却视而不见,他当官期间结党营私、买官卖官、聚敛钱财欺上瞒下,乾隆这么谨慎的人竟然不防着这个大贪官,甚至还维护他?和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乾隆这么袒护。而嘉庆帝却对和珅恨之入骨,登基后第一件事

  • 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却成为经典绝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看似简单的对联,其实饱含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深受人们的喜欢的,尤其在古代,许多的文人墨客在会亲朋好友之时就会以对对子来喝酒解闷,这也是一种乐趣。而许多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绝世佳句,和珅和纪晓岚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不陌生的。在当时,和珅曾经出了一个上联,而纪晓岚的对联也颇为有意思,那么这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