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地会暗号被破译,创始人是明朝著名叛臣,最初目标并非反清复明

天地会暗号被破译,创始人是明朝著名叛臣,最初目标并非反清复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4/2/6 18:59:46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在古代存在着很多民间的秘密组织,比如白莲教、红莲教、天地会等。他们随着战乱应运而生,有着自己的教会章程以及行事道义,要么是劫富济贫、诛杀贪官污吏;要么是驱除鞑虏、夺回汉人的天下。

但不管是什么目的,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跟当今朝廷作斗争、对着干。天地会是一直活跃于清朝年间的神秘组织,他们的口号是“反清复明”,因此在汉人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们几乎都是通过金庸的《鹿鼎记》了解到天地会的情况,对于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秘密组织,他们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他们的创始人也是众说纷纭,恐怕也只有破译其中的暗号才能得知真相。

创始人的多种说法

作为民间的一个神秘组织,现在天地会已经彻底销声匿迹了,不过他们存在过的这个事实依旧能在史书当中找到痕迹。

据说天地会的成员大多数都是农民或者手工业者、商贩或者工人等。总之他们都是活跃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在每个地方都有个舵主,他们就由当地的舵主进行统领。

这些贩夫走卒隐藏在市井生活中打探消息,为天地会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有效的线索。由于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所以天地会一直都是神秘的存在。

如果想要入会的话也是非常艰难的,由于是跟朝廷作对的组织,所以行事都要小心谨慎,会员几乎都是以“老带新”的模式发展起来的,这样对每个成员几乎都知根知底。

随着天地会的发展,他的神秘感也越来越大,民间对于该会的创始人也有着诸多的猜测。不过有关于是郑成功为创始人的说法最为广泛。

相传当年康熙想征调南少林高僧为军官前往西藏去征伐鞑虏,待高僧们凯旋回来之后,却被人诬告要谋反,因此康熙派出八旗兵去火烧少林寺,将他们悉数歼灭。

有五名少林俗家弟子得以逃脱,此后他们决定为了少林寺报仇雪恨。其中有一名僧人叫郑洪二的,他化名万云龙在福建创立了天地会,并聚集了高手数百人与大清分庭抗礼。

在民间有提到过“洪门五祖”的说法,所指的应该就是这五名高僧。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天地会乃郑成功所创立,他当天退居台湾之后创立了天地会,并在大陆设立诸多据点。

“洪门五祖”刚开始是史可法手下抗清的将领,然后转投到郑成功的天地会之下。他们就是大陆据点的领头人,专门帮天地会广招反清义士,他们服从的是参军陈永华的命令。

陈永华每次发布命令用的都不是真名,而是化名“陈近南”。这个名字在《鹿鼎记》当中也被沿用,陈近南也被称为是天地会的总舵主。

所以结合这些说法,天地会的创始人是郑成功无疑。而且郑成功与清朝廷一直都是敌对的状态,他对明朝那是忠心耿耿,因此他成立的组织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也说得过去。

每个教会都有属于自己的暗号,这样便于成员之间隐秘联系,天地会也是如此。不过从天地会的一些暗号当中却发现一些端倪,那就是郑成功创立之说似乎有点对不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暗号背后的秘密

在天地会中,《会簿》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这是一种传会的“资格证书”,相当于丐帮的“打狗棒”。因此谁拿到这本《会簿》就相当于拥有绝对的权威优势。

《会簿》中记载了天地会创立的传说故事,还有会员们的姓名、入会时间等。《西鲁故事》就是比较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就是以上提到的“洪门五祖”的经历。

现在这本《会簿》被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之中,对研究清朝时期这个民间神秘组织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因此里面也隐藏着天地会创始人的信息,这不过表述得极为隐秘,需要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在《会簿》中有这么一句话叫“祖本大明臣”,说的是天地会的始祖乃是大明的臣子。这个跟郑成功创立说似乎能对得上号,因为郑成功确实是明朝的肱股之臣,而他也痛恨大清。

然而他的手下陈永华的信息却对不上,因为他生前主要在台湾活动,然而当地却没有他建立秘密组织传言,所以他的身份也一直存疑。

在“祖本大明城”后面还有一句话叫“公主骑马路上过,松柏林中是我家”,这句又如何解释呢?这跟郑成功似乎毫无关联,显然指的不是他,但若不是郑成功,那又是谁呢?

当然要寻找蛛丝马迹,还得从其他地方入手,在《天地会文书》中曾记载一句暗号,看起来比之前那句更加的直白一点,那就是“世有吴公,生三子”。

这直接将创始人的姓氏告知世人了,他姓吴并且还有三个儿子,同时又是明朝的重臣,还跟公主扯上关系,家里种有松柏林。这所有的暗号串联起来,只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的创始人说法

有人把天地会的创始人定义为吴三桂并非子虚乌有的,在《平吴录》当中曾提到过,吴三桂六十大寿的时候,说他王府中的松柏树长高了三丈。

他确实有三个儿子在史册上留有姓名的,分别是吴应熊、吴世霖和吴应麒。而吴应熊在顺治时期迎娶了建宁公主。这样回头看那句话,说的应该是公主与额驸回云南参加吴三桂六十大寿。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口号跟吴三桂的行为方式很不符。吴三桂本来就是投降了清朝的,而且他还参与了诛杀南明皇帝的任务,怎么可能想过要复明呢?

从吴三桂后期的经历来看,如果天地会是他创立的,那么目的并非“反清复明”,而是反抗大清建立自己的政权。这也解释了,为何三藩之乱的时候,吴三桂的反抗情绪最为激烈。

不过当时吴三桂为了争取更多社会支持,确实提出过“兴明”的口号,然而后来他又自称为帝,并打出“除不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的口号来煽动情绪。

因此除了郑成功以外,只有吴三桂曾想团结一切心中还有大明的义士和官吏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想必他成立天地会也就是这个原因,这其中是夹杂有他个人私心的,只不过后期传来传去变成了“反清复明”。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精神

团结全球华人

支持平台发展赞赏码

在线官方商城二维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宰相的28字古诗,让我们读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人位居高官,在历史上都是卓有成就的人物,他们真正做到了古代知识分子古代士大夫的终极梦想。古代士大夫就是这样,想要的是学而优则仕。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光是政治才能,诗词文学史上也卓有成绩。同时也很狠的打了现实一巴掌。那些终日抱怨,壮志未酬的士子们不必再如此抱怨,之所以没有当上官,还是由于自身的

  • 拍卖前瞻:光绪御窑瓷器甄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Lot 12清光绪 青花双龙赶珠纹大碗一对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20 cm Diam.×2RMB: 100,000-200,000拍品形制硕大,端庄典雅,施釉莹润。圈足外矮浅内深挖,颇为别致,于同类器中不为多见。外壁以青花绘双龙赶珠纹,二龙一前行、一回望,龙体矫健,雄浑有力,尖牙利爪,

  •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唐太宗为什么也要和高句丽死磕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远征高句丽的失败绝对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唐太宗李世民对隋朝的灭亡有感而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唐太宗也掀起数次东征,远征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期才结束。那么我们不禁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隋唐与高句丽

  • 拍卖征集:民国官窑 | 一颗蒙尘的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时任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开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建议“官方筹银10万两,余由该道自行集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改商办:“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原拟官商合办,至今未有切实办法,该公司不如改归商办较有把握。”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经

  • 此人梁山排名十二,没有背景却官至节度使,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水浒的最后,征讨方腊的梁山好汉们所剩无几,接受朝廷封赏的人更少,只有二三十人。在这些做官者中,宋江、卢俊义被害,吴用、花荣自缢,阮小七、柴进等人辞官回乡。蒋敬、朱武等人不是修道,就是为民,做官的只有孙立、呼延灼、关胜、朱仝等人。当时的局势,能留下做官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孙立,只是小小的提辖,无

  • 赵舒翘:曾经的好官,为效忠慈禧背弃良知操守,下场悲惨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五年,河南发生了一起冤案。此案原本并不复杂,但禁不住官场黑手的层层叠加,最终演变成惊动慈禧的晚清著名冤案。晚清时节的河南,尽是末世的景象,民不聊生,盗贼猖獗。官府为了控制地面,鱼龙不分,大量招募衙役捕快。盗贼们从中窥见了空子,恶狼披上羊皮,纷纷蒙混进来,干那白皮黑心的勾当。这其中,河南南阳府镇平

  • 高句丽国隋炀帝李世民攻打几次而不果,最后被谁征服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公元612年——614年,隋炀帝杨广和高句丽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 这三次均为御驾亲征。当时看起来兴师动众,但结果却与隋炀帝的愿望背道而驰。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也造成了国内百姓的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后来隋朝就在这滚滚洪流中寿终正寝了

  • 【玉融史话】叶向高、林则徐:福清“一邑两文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谥号,是指古代皇帝、皇后、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的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谥号,可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功过。《逸周书·谥法解》言,“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

  • 浅谈隋朝:30年辉煌?30年荒唐?为堪比秦皇汉武的帝王正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秦隋短命,而汉唐则长寿,这一短一长之间,几乎就形成了中国历史的断代分水岭和政治制度之变革。短命之秦朝,上承三代春秋战国,下启两汉魏晋南北朝。短命之隋朝,上承南北朝之动乱,下启唐宋元明清。(中国朝代表)秦始皇创立的秦制,为后续的汉朝及各个朝代所沿袭,郡县制的影子几乎贯穿中国历史。而隋文帝创造的隋制,也

  • 【福清头条】福清发现康熙四十九年立石墓志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系清代早期福建对日文化传播重要文物康熙四十九年立石的墓志铭。近日,黄檗书院研究员王赞成在进行黄檗遗迹考察时,发现一块康熙四十九年立石的墓志铭。这块墓志铭记载了墓志铭主人何葵在日本传播五经大义的经历。墓志铭还记载了清代早期福建对外海上交往的历史,是福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文物。墓志铭主人何葵,福清龙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