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前吴三桂已通过祖大寿试探清朝对其态度,降清几乎为必然

明朝灭亡前吴三桂已通过祖大寿试探清朝对其态度,降清几乎为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044 更新时间:2024/2/28 12:49:42

早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时,吴三桂就派人给已投降清廷的舅父祖大寿写信,间接试探皇太极对自己的态度。皇太极亲笔回信:“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此机会,殊可惜耳。”

从吴三桂写信这事,以及皇太极对他的赤裸裸的招降之词来看,吴三桂至少在明朝灭亡的前一年就已经跟清廷那边搭上线了。

当然,明朝家大业大,给关宁军的待遇一向优厚,大半国力供养着,但凡能坚持,吴三桂都不会轻易跳槽。但明朝大厦将倾,覆灭是大概率事件,这不是吴三桂凭一己之力能逆转的。所以纵然给的筹码再高,吴三桂也不会把自己以及关宁军的前途与明朝这艘破船捆绑在一起。

此时的吴三桂可以说是一种待价而沽心态。明朝不亡,他就继续为明朝效力。投降清朝是他的第二选择。至于投降李自成,那就算了。让辽西世代将门出身的吴三桂向农民军磕头,他吴三桂丢不起那人。除非李自成给他的筹码足够高。

那么,李自成给吴三桂的筹码是什么呢?封侯,比崇祯皇帝给吴三桂的伯爵高一级。但封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吴三桂和关宁军不能留在山海关。必须整体进京。

吴三桂

如果此时崇祯皇帝还在,是大明朝廷给吴三桂封侯爵,并且允许吴三桂留在辽西。吴三桂可能还会感激涕零。但封侯出自李自成,而且还得让他进京,那吴三桂就不能满足了。

在吴三桂看来,大明灭亡前,自己家族就已经在辽西盘根错节。侵占屯田、奴隶当地的民众和士兵,并对上垄断官职,早就形成常态。这实际上是封王爵才能享受的待遇。李自成只给个侯爵,而且还要求进京。这等于是让吴三桂放弃既有财产和根据地,让他如何能接受这种“苛刻协定”?

如果不是吴襄和家眷没逃出北京,被顺军俘虏了,吴三桂压根不会跟李自成谈。所以面对李自成开出的筹码,吴三桂不仅不心动,心里反而有点想笑。这种没诚意的筹码就想打发自己?李自成想什么呢?

实事求是地说,李自成给吴三桂封侯,其实属于正常操作。因为刘宗敏的爵位也不过是侯爵,吴三桂还没正式投降,无尺寸之功,他的爵位不可能比刘宗敏高。让他与刘宗敏平起平坐,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李自成背后嚼舌头了。嫌李自成给吴三桂开的筹码太高。况且吴三桂对上一向三心二意,当年松锦大战,就数他吴三桂跑得最快,把老上级洪承畴卖了个干干净净。

李自成不信任吴三桂,让他进京,也属于正常操作。换任何人是李自成都会这么干。

李自成从西安称帝到退出北京,只封了两个王。一是封张献忠为秦王(张献忠不稀罕),二是封明太子朱慈烺为宋王。这不是李自成小气,而是新兴王朝必须要从一开始就严控封官许愿。一旦爵位滥封,承诺许得不切实际,必然会给后人带来隐患。这种隐患单从后来的三藩之乱就可以看得很明显。

李自成

李自成只能开出封侯筹码,清廷方面呢?清廷先瞎许愿,然后再翻脸不认账。承诺能不能履行,先不管。反正空头支票先开来再说。

比如对蓟镇中协总兵唐通,多尔衮招揽他的时候,承诺的是定西侯,可世袭十四次,入汉军正黄旗。这可比李自成册封他的伯爵要有诱惑得多。对待吴三桂,多尔衮的承诺是吴三桂封平西王爵,可以“封以故土”。

一个只是封侯,一个竟然是封王。而且还不限制吴三桂的去留。李自成这种正经明码标价的老实人,碰上多尔衮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搅局者,根本毫无价格优势可言。吴三桂可不是就会倾向于投降清朝了。

不过众所周知,清朝开的都是空头支票,很多承诺后来都赖账了。

比如对唐通的承诺,清廷仅履行了四年就翻脸不认账了,唐通的侯爵先是被多尔衮降为一等子爵。后来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康熙皇帝更是下令唐通的曾孙不许袭爵。原先许诺的世袭十四次待遇取消。

对吴三桂也是如此。打败李自成后,多尔衮立马翻脸,不提封以故土承诺。直到顺治十五年(1658年)时,因为需要吴三桂与李定国决战,顺治帝才允许吴三桂分藩开府。

爱新觉罗·多尔衮

其实打败李自成后,多尔衮就已经对吴三桂有卸磨杀驴的打算。当时吴三桂不仅被调回到锦州,闲置了两年之久,而且周围全是监视他的八旗军。他如果稍有异动,八旗军就会围上来把他撕碎。

如果不是顺治五年(1648年),山西、西北的各路反清义军大起,八旗军实在镇压不下去了,需要吴三桂卖命,吴三桂根本不会有后来割据云南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对三顺王,清朝也是一开始根本没打算给他们封地。只是由于两广福建的反清武装和清军死磕到底,清廷认识到对付汉人,还得靠汉人才行,这才把三顺王封到了南方。等到南明覆灭,三顺王和吴三桂再无利用价值,康熙帝彻底撕破脸,这才有了三藩之乱。

除了清朝开出的筹码够高外,以当时三方的实力对比来看,要吴三桂相信他李自成能打败八旗军,也是很困难的。毕竟也就是两年前,洪承畴的十几万明军精锐都被皇太极打得全军覆没了。李自成何德何能?凭何能打赢八旗军?

可能有人信,但反正他吴三桂不相信。

所以总的来说,吴三桂降清,而不是投降同为汉人的李自成,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是大概率事件。

吴三桂

一方面,清朝给的筹码高。虽然我们知道这些筹码都是空头支票,后来大多反悔了。但当时吴三桂并不知道。封侯和封王相比,待遇差距太大了。吴三桂对多尔衮给他的封王加裂土的承诺,不可能不心动。

另一方面,八旗权贵和吴三桂虽然不是同一民族,但大家是同一阶级,也就是所谓的统治阶级。在吴三桂看来,多尔衮比李自成这种原本的被统治阶级要顺眼的多。

况且李自成能不能打得过多尔衮,还两说。

吴三桂可不想先投降李自成,受一次辱。等李自成被多尔衮打败了,再投降清朝,又受一次羞辱。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事实上,吴三桂从没一怒为红颜,只有偏私成军阀。所谓陈圆圆被刘宗敏抢了,导致吴三桂愤而降清,不过是吴三桂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借口罢了。

纵观吴三桂一生,在他身上看不到忠,有的只是“利”字。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吴三桂这种军阀眼里哪有家族利益重要。

不过吴三桂也是够狠,从后面的情况看,他的确谋取到了最大利益,先是平西王当了几乎半辈子,后来还当了段时间的皇帝,好好过了把皇帝瘾。最终也是善终。能如此了结一生,让明思宗、李自成、多尔衮、清世祖和清圣祖都拿他没辙,也算他有本事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权势较重,清朝内阁权力屡有变化,最终成为闲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内阁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立华盖、武英、文华三殿及文渊、东阁二阁,殿阁均设大学士,加之仁宗时所立谨身殿大学士,共有四殿二阁,构成明代殿阁的基本规模。明成祖即位之初,“遂开内阁于东角门内”,令阁臣入直文渊阁(又称“入文渊阁办事”,更有称“学文渊阁事”者),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

  • 咸丰重宝五十图片价格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起清朝的钱币,很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咸丰重宝。最近小编也看见很多论坛上大家对于咸丰重宝的讨论,今天小编也就趁着这个机会来给各位小伙伴们讲一讲这枚钱币,同时也让一些刚入门的小伙伴们心里有个底。咸丰重宝的市场价格大概在多少钱呢?我们又应该收藏怎样的收藏呢?今天小编就主要和大家讲一讲,如果有感兴趣的小

  • 同为千古一帝,康熙作为征服者,为何在朱元璋的明孝陵前三跪九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北京城确实是李自成打下来的,崇祯帝也是李自成的农民军逼死的。那么最终一路南下,逼死南明永历帝的,不还是清朝吗?明孝陵的特殊意义清朝作为承接明朝的继任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古人有句预言:“胡虏无百年之运。”康熙为了打破这个魔咒,煞费苦心。明朝灭亡之后,明朝遗民为了寄托对故国的哀思,常有拜谒明孝陵

  • 《如懿传》原著:远嫁蒙古的大清公主,有人悲伤,有人欢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至少对太后来讲是摧心肝之事。当年皇帝初初登基,为边疆稳定,高斌提出将端淑公主嫁去蒙古准葛尔,太后万般不舍也只得舍了,心里头却恨上了高斌——你让哀家母女分离,你的女儿,也就别想有母子缘分了。就此一张“高冷药方”,绝了高晞月一生子嗣。后来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向大清求娶嫡公主,这位欲迎娶嫡公主的辅国公色

  • 存世量仅10余枚的河南省造光绪元宝,你见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省造光绪元宝中心阴太极十文黄铜试铸样币,属美国制作试样性质。据可靠资料显示,目前存世约十余枚。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河南巡抚陈夔龙奏准在省城南门外机器局内建造铜元厂,名曰开封局,遂向美国新泽西州的汉立克纳浦机械厂订购造币机器,同年十月二十日开机试制。据美国收藏家包克(Howard F.B

  • 潭柘寺传说 | 20 流杯亭前 和珅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 清朝妃子为何要戴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那些播出清宫剧中,除了权谋斗争与后宫风云外,我们不难发现满清宫廷的服饰搭配也是独具民族特色,尤其是后宫妃嫔们手指上佩戴的长指甲套是以往历代都不曾有过的,而这些甲套除了好看之外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 长指甲套的功效最直接是保护指甲 论起满清王朝时期后宫妃嫔们人均佩戴长指甲套的原因,首当其冲的一点

  • 清朝幼女被拐14年,父亲找到时已怀孕三月,这个案子怎么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清末老照片中的官员审案清代龙溪知县章某,遇到了一个泉州来的士绅,越境打官司。一般来说,案件都是本地审理,越境的非常少。这个案子是这样的,泉州士绅林某,女儿三岁的时候,被乳母带出去游玩,拐走了。这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林某从未放弃寻找女儿,近期有了结果。原来林某的仆人近期赶庙会,在人群中发现了失踪多年的乳

  • 卡尔·克劳的民国上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谈炯程/文关于1930年代,大部分中国读者的认知是含混的。历史爱好者可能会对时代大事件:战争、饥荒、政变及各种天灾人祸如数家珍,它们被结构在国族的宏大叙事中,就像脱籽机一样抛光陷入历史的个体,我们遂读到秸秆一样光秃秃的事件轴,但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对那些沦为籽粒散落于历史现场的一般人生活状态的知识,更

  • 乾隆88岁,嘉庆进献一13岁妙龄少女,乾隆笑纳之,半年后便守寡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样的制度下,最可怜的就是那些青春年少的女子,她们本应该有自由快乐的一生,可就因为皇帝的一己私欲,她们就不得不抛下父母,远赴深宫,成为一只笼中之鸟,从此只能在漫长的黑夜中等待皇帝的宠幸。这些女子中,幸运的或许能够得到年轻的皇帝的宠幸,谱写一出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可不幸的呢?她们得不到宠幸,终身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