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为千古一帝,康熙作为征服者,为何在朱元璋的明孝陵前三跪九叩

同为千古一帝,康熙作为征服者,为何在朱元璋的明孝陵前三跪九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36 更新时间:2024/2/28 12:52:16

北京城确实是李自成打下来的,崇祯帝也是李自成的农民军逼死的。那么最终一路南下,逼死南明永历帝的,不还是清朝吗?

明孝陵的特殊意义

清朝作为承接明朝的继任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古人有句预言:“胡虏无百年之运。”康熙为了打破这个魔咒,煞费苦心。

明朝灭亡之后,明朝遗民为了寄托对故国的哀思,常有拜谒明孝陵的习俗。大儒顾炎武一生中七次拜谒明孝陵。

明亡清兴之际,明孝陵已经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意义非常特殊。那么作为清朝的统治者,康熙也可以对明孝陵进行废弃或者冷落。反正如今明朝已亡,前朝皇帝的陵寝,还不是任由康熙处置?

前车之鉴

北宋被金人消灭以后,北宋皇帝的陵寝被金人毁坏严重。南宋的大臣方庭硕出使金国,路过北宋皇陵,发现宋哲宗的陵寝被掘开,尸骨已经暴晒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位期间曾经暴打西夏的宋哲宗,死后竟然遭到金人如此羞辱。方庭硕心生悲愤之情,亦是无可奈何,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来。金人对前朝皇帝的陵寝,尚且如此对待,何况普通百姓的坟墓?

金人在民族融合的处理方式上显然比较拙劣,元朝时的汉人地位非常低下,因此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都是没能长久。

康熙祭拜明孝陵的意义

康熙皇帝吸取了金人和元朝在民族政策上的失败,毅然决定开辟自己的处理方式。康熙祭拜明孝陵,主要目的是强调满汉融合,是做给汉人士大夫看的政治安排。这一做法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康熙祭拜的现场,有几万人围观,不少人感动得落泪。此情此景,只有亡国之后的明朝遗民可以体会,如今的你我,可能无法感受到他们的激动。

在祭文中,康熙再次强调了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明朝国运已尽,因此如今由清朝统治者来治理天下。康熙巧妙地把遗民的亡国之恨引到李自成身上,成功地缓解了满汉矛盾。

康熙给明孝陵题写了一块匾,上书“治隆唐宋”,意思就是称赞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和宋朝还要好。明朝比唐宋更强,那么取代明朝的清朝,岂不是更强大?康熙此举,既是在夸赞朱元璋,更是在展现自己的实力。

康熙和朱元璋,都是伟大的帝王。康熙的祭拜,既是一种政治目的,同样也是伟大帝王之间的欣赏与敬佩。

结语

清朝统治者的民族政策,非常成功。满清在对待蒙古的政策上,反复进行联姻政策,使得蒙古人用血肉铸成了拱卫满清的“长城”。直到清朝末年,英法联军侵华,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依然率领骑兵向敌人冲锋。

以前的汉人统一王朝,用砖石铸造长城,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而满清统治者,却是深谙“攻心为上”的汉人谋略精髓,采取怀柔和联合的策略,把蒙古人拉拢到自己的阵营。

满清在对待汉人的民族政策上同样高明。康熙的亲力亲为,让汉臣和汉人大众看到了满清的亲善,瓦解了汉人的抵抗意志,争取了汉臣的忠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懿传》原著:远嫁蒙古的大清公主,有人悲伤,有人欢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至少对太后来讲是摧心肝之事。当年皇帝初初登基,为边疆稳定,高斌提出将端淑公主嫁去蒙古准葛尔,太后万般不舍也只得舍了,心里头却恨上了高斌——你让哀家母女分离,你的女儿,也就别想有母子缘分了。就此一张“高冷药方”,绝了高晞月一生子嗣。后来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向大清求娶嫡公主,这位欲迎娶嫡公主的辅国公色

  • 存世量仅10余枚的河南省造光绪元宝,你见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省造光绪元宝中心阴太极十文黄铜试铸样币,属美国制作试样性质。据可靠资料显示,目前存世约十余枚。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河南巡抚陈夔龙奏准在省城南门外机器局内建造铜元厂,名曰开封局,遂向美国新泽西州的汉立克纳浦机械厂订购造币机器,同年十月二十日开机试制。据美国收藏家包克(Howard F.B

  • 潭柘寺传说 | 20 流杯亭前 和珅出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 清朝妃子为何要戴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那些播出清宫剧中,除了权谋斗争与后宫风云外,我们不难发现满清宫廷的服饰搭配也是独具民族特色,尤其是后宫妃嫔们手指上佩戴的长指甲套是以往历代都不曾有过的,而这些甲套除了好看之外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 长指甲套的功效最直接是保护指甲 论起满清王朝时期后宫妃嫔们人均佩戴长指甲套的原因,首当其冲的一点

  • 清朝幼女被拐14年,父亲找到时已怀孕三月,这个案子怎么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清末老照片中的官员审案清代龙溪知县章某,遇到了一个泉州来的士绅,越境打官司。一般来说,案件都是本地审理,越境的非常少。这个案子是这样的,泉州士绅林某,女儿三岁的时候,被乳母带出去游玩,拐走了。这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林某从未放弃寻找女儿,近期有了结果。原来林某的仆人近期赶庙会,在人群中发现了失踪多年的乳

  • 卡尔·克劳的民国上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谈炯程/文关于1930年代,大部分中国读者的认知是含混的。历史爱好者可能会对时代大事件:战争、饥荒、政变及各种天灾人祸如数家珍,它们被结构在国族的宏大叙事中,就像脱籽机一样抛光陷入历史的个体,我们遂读到秸秆一样光秃秃的事件轴,但在微观层面上,我们对那些沦为籽粒散落于历史现场的一般人生活状态的知识,更

  • 乾隆88岁,嘉庆进献一13岁妙龄少女,乾隆笑纳之,半年后便守寡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样的制度下,最可怜的就是那些青春年少的女子,她们本应该有自由快乐的一生,可就因为皇帝的一己私欲,她们就不得不抛下父母,远赴深宫,成为一只笼中之鸟,从此只能在漫长的黑夜中等待皇帝的宠幸。这些女子中,幸运的或许能够得到年轻的皇帝的宠幸,谱写一出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可不幸的呢?她们得不到宠幸,终身只能

  • 《曾国藩家书》:如何专治躺平、如何“修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曾国藩是以极其平庸、近乎愚钝的资质,经过后天屡败屡战的努力,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但实际上,曾国藩27岁就考中进士。当时俗语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50岁考上进士已经算年纪小的,更何况27岁。被誉为“一代神童

  • 雍正登基后八爷党基本被处死,为何十阿哥幸免于难,雍正:不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皇权都是一个香饽饽,太子胤礽被废诸多的阿哥开始了储君争夺战。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这一场政治战争以四阿哥雍正胜利而告终,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对手八阿哥一派,雍正皇帝的手段很强硬,诸多的皇子结局凄凉,甚至连亲兄弟十四阿哥都没逃过劫难。然而,有一个人雍正皇帝却放过了他,亦或者说制裁的

  • 他是大清状元,康熙欲提拔为内阁大学士,为何后来却失宠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就有这么一位状元,康熙一直很欣赏他,甚至欲提拔他为内阁大学士。然而就这仅仅一步之遥,他却错过了。既然康熙很看重他,为何后来此人却失宠了呢?此人名叫韩菼,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今苏州)人。他是康熙十二年的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