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58年!大清掌舵人李鸿章坟墓被挖

1958年!大清掌舵人李鸿章坟墓被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4/1/17 10:58:28

谤满天下

1901年,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去世了。其时,正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清廷与其签订辛丑条约的沉重时刻。李鸿章被任命为议和大臣,在辛丑条约上签完了字,又在俄国进一步想要与他签订《中俄密约》的时候,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大口吐血,溘然长逝。

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得知,非常震惊。很快,清廷就下令厚葬李鸿章,恩荫其子孙,极尽死后哀荣。

虽然清朝统治者对李鸿章的逝世无比惋惜,但当时舆论却与清廷相反。许多人对李鸿章去世拍手称快,纷纷奔走相告。李鸿章年近八十,辛劳一生,留下的却大多是恶名。

李鸿章之墓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李鸿章的老家安徽合肥。他的老乡们对这一位名声在外的卖国贼更是痛恨不已,多次想掘开他的坟墓。

1958年,当地群众为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到来,兴办钢铁厂,终于挖了李鸿章的墓。其实,不少人对他的墓觊觎已久。因为李鸿章的官位很高,其墓也非常大,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屋有99间,故很多人认为李鸿章墓有不少好东西。

当地抽调了32个生产队的队长,负责发掘李鸿章墓。奈何墓室非常坚固,一铁锤下去,没有反应。有人提议用炸药炸开墓室,但炸药对墓室也没什么用。后有一个人说在离墓几十米的地方,挖一条地道,从而进入墓室。就这样,李鸿章的墓被挖开。

墓室中并排着两个棺材,墓主人是李鸿章和其夫人赵小莲。李鸿章的尸体由于包扎着层层棉絮,故遗体保存完好,身上还穿着黄马褂。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卖国贼”,单单掘了他的墓不足以泄愤,于是把他的尸体用绳子拴着,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示众。

李鸿章之墓

很快,这具老人的遗体就化为了飞灰,散作尘土,百多年的历史恩怨,这日了结。

李鸿章死后骂名无数,生前亦然。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国人舆论哗然,签订条约的李鸿章一时成了众矢之的。

他在家中排名第二,民间呼作李二先生。于是,有这样一副对联出现: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汉奸之名,就是当时绝大多数人对李鸿章的定性。

李鸿章

同时代的梁超为李鸿章立传,他认为李鸿章已经算是清朝政府中比较杰出的人物,但李鸿章没有学识,没有血性,只能苟且偷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梁启超看来,李鸿章这样的人可谓误国。

李鸿章墓

一万年来谁著史

时间追溯到1843年,二十岁的李鸿章从合肥老家前往北京准备参加顺天府的乡试。途中,意气风发的李鸿章慨然作歌,以抒胸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豪情壮志,溢于言表。这时的李鸿章,少年得意,才高志盛,胸怀自信,自谓定可名留青史,建功立业。

李鸿章最初的名声并不差。他二十五岁中进士,随后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散馆后任编修。如果这不是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换了任何一个其它年代,这个资历都代表着这个年轻人大概率有着光明的未来,只需按部就班,前途便贵不可言。

李鸿章

可惜的是,李鸿章生在了十九世纪的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在短短两年内便势不可挡,夺得了大半江山。清廷慌乱惶恐,八旗军队战力低下,曾国藩的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

李鸿章未中进士前便曾经拜曾国藩为师。他在太平天国起义后便回到安徽老家担任团练。团练的职责便是负责招募当地的民兵,保卫家乡。李鸿章可以说是以军功起家,他最初的军事经验就来源于这一段的团练职务。

1858年,李鸿章来到曾国藩的湘军中担任幕僚。这时他已年近四十了。蹉跎半生怀才不遇的李鸿章感叹自己命运实在不好,然而,在曾国藩军中担任幕僚的日子,可以说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在那里,他学习了很多很多。

右三:李鸿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颠沛流离十多年的日子,磨砺了李鸿章,让他的气度、思想都更加的成熟老练。

后来,李鸿章更是一力组建淮军,与湘军一起两处夹击,彼此呼应,大破太平天国,淮军名震天下。

李鸿章任劳任怨,坚韧不拔。在军中十五年,南征北战,大破敌军,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挫折。他的这番经历,可谓平顺无比。其实,所谓的运气好,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他爱军如子,部下也不会为他如此卖命。

从个人品性来说,李鸿章无可指责。放在其他的年代,甚至哪怕清朝的中期,他都能得到一个德高望重的评价。

李鸿章

失败的外交家

李鸿章的所有毁誉,源于甲午中日战争。那一年他已七十多了。一生心血,毁于一旦;半生功勋,化为乌有。假使李鸿章的寿命只有五六十年,或许还能在后世博个美名。

但这并不能仅仅归咎于李鸿章运气不好,应该说艰难的时局将他身上短视无能的缺点放大了。

甲午战争的起因,源于李鸿章有关朝鲜事务上极其失败的外交举动。李鸿章不熟悉“藩属国没有外交资格”的国际公法,先是放弃了主持朝鲜外交事务的权力,承认朝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然后又暗地干涉朝鲜事务,并派兵出往朝鲜。这一举动理所当然地与日本产生了冲突。

中:李鸿章

此时,李鸿章竟然寄希望与俄国、英国出面斡旋中日双方的关系。此举让俄英这两国能够插手进来中国事务,同时又拖延了战机,白白让日本有时间调兵到朝鲜境内,可谓大不智。

至于甲午海战,疏于操练、军纪不严的北洋水师的最终结局,令人喟叹不已,扼腕长惜。应该说,李鸿章应该负最大的责任。

李鸿章主导的清廷外交,大多以和稀泥为主,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一味忍让。李鸿章为自己辩解说有难处,然而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谁又没有难处呢?不同的是,或许李鸿章的能力比较小,或许李鸿章的难处比较大,总之,他被难倒了。

更让人诟病的是,李鸿章私下与俄国的议和。其时,俄国对我国虎视眈眈,李鸿章却与虎谋皮,想要通过借助俄国的力量来保全清朝,向俄国让渡了大量的利益,可谓误国之甚。

其后,英国、法国又纷纷提出要在中国境内与俄国保持”势均力敌“的说法,李鸿章的外交策略只得变为不断地割让国家利益,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一时,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大坏。

李鸿章

李鸿章的生命也是在最后一次的签订议和条约中终结。他临终前写下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那么李鸿章就是时势所造的卖国贼。当我们将目光仅仅投向清朝的大小臣工,我们会惊叹居然还会有李鸿章这样卓尔不群,敏锐超凡的大臣。

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后数十年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投向无数仁人志士英雄伟人,我们又会感觉李鸿章是如此的平庸误国,缺乏胆魄。

中国的前途就是由这样戏剧性的人物们推动的。当我们回首往事,对过去的历史不由多了敬畏。当我们想起但凡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无一不是当时人杰,包括李鸿章,又不禁多了丝释然。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88]“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

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抚远大将军非常设官职,可节制督抚,年羹尧任此职时风光无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常设的武官官职,以京城中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以及京城及地方上从一品的将军、都统、提督,品阶最高,权力最大,地位也是最为高贵的。如果有战事爆发,皇帝会册封统兵的将领为大将军,统御兵马,并且有权节制地方事务。这其中,抚远大将军无疑是权势最大、地位最高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首先,抚远大将军

  • 慈禧的手段和能力以及诞育皇子是得到清文宗宠爱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其中,政治联姻更看中的女人娘家绝对强势的实力和背景,对于容貌的要求便不会那么高;而进贡来的女人那绝对的百里挑一的美人,可是本身的出身太低,在宫里的地位也不会太高。不同于政治联姻和进贡而来的女人,选秀入宫的后妃除了根正苗红外,也会对容貌有着一定的要求,毕竟,如果相貌不好也不会被皇帝所选中,至少相貌是

  • 慈禧太后在出身、威望等多方面均逊色于慈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慈禧太后斗不过慈安太后,还有情可原,毕竟慈安是正宫皇后,慈禧只是妃嫔出身,“慑于嫡庶之分,恂恂不敢失礼”。可就算在咸丰朝时期,深得咸丰皇帝恩宠,又为咸丰皇帝诞下唯一一位皇子的慈禧,为何还是斗不过未曾有过生育的慈安呢?只是因为慈安是“皇后”,慈禧最高只做到了“贵妃”,嫡庶有别、尊卑有

  • 慈禧在慈安面前始终处于弱势,慈安崩逝甲申易枢后慈禧方才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是清文宗活着的时候慈禧斗不过慈安,哪怕是清文宗驾崩后,慈禧权倾朝野,把一众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她依然压不倒慈安。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慈禧太后并不是天生自带威严光环,她后来能够权倾朝野,实际上也是有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位十一年的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他

  • 慈禧以帝室宗法约束皇室并对汉臣强调君君臣臣观念使其长期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从根本上讲,她是个狭隘、自私的女人,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却不理会对王朝和国家的影响。她必须对未能振兴王朝、创新国家负很大责任。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违反朝纲祖规,掌握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在权力巅峰稳居这么长的时间。答案可能部分地在于她炉火纯青的权术伎俩。惩戒恭亲王慈禧太后和

  • 代因扎对努尔哈赤告密称代善与阿巴亥有染是皇太极为夺权使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各个旗主政治上平等,经济上独立,而且每个人都拥有很大的特权,他们都“各置官属,各有人民”,旗下人奉旗主为主,这使后金政权内部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八个独立的军政集团。八旗制的这些弊病,正好为以后八旗内部各旗旗主争夺汗位的斗争留下了隐患。储君从褚英到代善长期以来,对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问题,努尔哈赤是有

  • 晚清老照片:熬制膏药现场,最后一张是张之洞与八国联军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年轻貌美的女子这位女子打扮很时尚,尤其是她的短刘海发型,体现出晚清新的审美趣味。裙子下的小脚若隐若现,支撑着瘦弱的身体,为她打上了深深的传统烙印。奉天巡防营官兵说到奉天巡防营,首先让人想到这支队伍的“红人”张作霖。他从绿林走上仕途,就是由此开始的,1907年因剿匪有功被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奉天巡

  • 岳钟琪罪不至死,为何被判“斩决”?雍正:手握大权,能力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岳钟琪由于生于将门世家,加上家族世代传承的将门之血,所以无法避免的对军事极为感兴趣,他年幼时的游戏都是与同伴用石头布阵打仗,而且在读书之余,常常和军士们说剑论兵,所出奇招,连大人们也很佩服。所以岳钟琪终究还是走上了武将这条路。他由文转武,成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自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当时准噶尔汗国

  • 雍正的高级审美|清宫用器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清宫皇家用器,每一件文物的产造,皆需经由造办处承造,充分地反映出皇帝的艺术品味。其中精品,包含瓷器、珐琅、玛瑙、漆器、玻璃器与松花石砚等,从皇权象征、吉祥寓意、文人雅趣、仿古创新和东西洋异趣等五个面向切入,归纳雍正时期皇家用器的特色。清雍正铜胎画珐琅黄地牡丹纹蟠龙瓶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堆花纹六角形瓶

  • 一张清朝肌肉照刷爆网络,网友:这身材竟然练得比我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好像很难见到肌肉轮廓清晰的肌肉男。然而,最近 一张清朝时期的老照片刷爆网络,让网友惊叹不已。 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4个身材较为强壮的汉子; 他们有的 赤裸上身,有的光着膀子,露出轮廓清晰的肌肉。 看完这样的身材,网友开始议论纷纷:“这身材竟然练得比我都好!”“原来清朝也有肌肉男啊~” “难道清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