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官网记述:清时,此图《兴安大岭图轴》藏于避暑山庄。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包括此图在内的二十余万件文物运至紫禁城,其中书画均钤盖该所文物保藏的库房—宝蕴楼为印文的印章以示归属,图上“宝蕴楼书画录”朱文方印即是。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此图转徙院内其他库房收藏。
史载,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七日,乾隆帝行围至都呼岱( 乃木兰围场之都呼岱围,旧时地名也作都呼岱昂阿、 努姑代、 诺郭台等,据云其意“有心眼,有作为”,即今围场县 姜家店乡杜古岱沟)。次日登兴安大岭(即大光顶山,盖古称如此,乃兴安岭山脉之余,海拔平均1772米,主峰高达1940米,山顶上的光顶达5平方公里(盖即巴龙桑苏台) ,但显然这里不是今特指之大兴安岭,乃围场之风貌也。《热河志》等载乃承德北界之形胜,纵索全志涉“兴安”四十余处。其明文载有:都呼岱为围场极北界,其北则兴安大岭拔地际天,广袤不知纪极。其中峰曰巴隆桑阿苏极台,蒙古奉为鄂博者也。《大清一统志》卷二十六中记述“北界围塲三”即有“都呼岱敦围塲,在围塲正北更北为达尔罕赛堪摩敦摩 河源出焉,稍西为都呼岱河源,其北为兴安大岭”。又《滦河濡水源考证》说:滦河源出独石口外,东北一百余里,巴延屯图古尔山;山为兴安正干,自张家口向东,至独石口外为大山折为西北,过上都城入围场之海喇堪,与兴安大岭相连属。又《崖口木兰记》云:北峙兴安大岭,万灵萃集,高接上穹,群山分干,众壑朝宗,物产富饶,牲畜蕃育。),御制长歌以纪之。是图即为张若澄根据此诗诗意绘制而成,钩摹出的山巅行营巧妙点出皇帝亲临兴安大岭的主题,但见山势高峻,重林叠嶂,曲径蜿蜒,烟气散漫,正与诗中对兴安大岭雄伟崇峻的赞美妥帖契合。
画上有嵇璜楷书乾隆帝《御制登兴安大岭歌》。
隆崇乎,兴安之高高极天。蔽亏阴阳日月不得擅其照,变幻寒暑造化不能操其权。溺爱少男或骄纵,人情有之昊乾胡独不然。丰隆列缺供使令,屏翳飞廉相后前。元黄欲判犹未判,神丘卓立郁为万物先。迩来三万六千岁,未许尘世知津源。 腐儒耳食各享帚,浪传宗惟泰岱灵著峨嵋巅。蓬莱三山只培塿,宜居地仙,岂可方此居天仙。谷蠡荒略阙文献,但诧游牧谨避偶过无不膜拜加敬虔。祖龙立界不敢近,却临沧海施神鞭。乃知奥宇异凡世,洞天福地皆虚言。 兴安之高高极天,西来昆都崙,东接长白山。是为二峰之中气,如宗承祖嫡胄绵。千支万派分案衍,为嵩为华相牵连。杭爱(在喀尔喀之比)阿尔台(在准噶尔之东)舒右臂,索岳尔济(在黑龙江之西)凭左肩。向背虽殊条干同,繁星拱北海纳川。特言其小数千里,结为灵囿之木兰。何奇不储物不畜,那能一一徵言诠。云梦上林赤县内,相如扬厉尚尔摛鸿篇。使其知此退三舍,故予不复雕虫焉。皇祖昔年曾一至,即今圣迹苍岩间。我来狝狩近瞻仰,贤王奔走相周旋。朝发行营质明到,金风谡谡高秋寒。时为衡岳之开云,晃以朱鸟温暾暄。时为傅岩之作霖,霏以玉叶铺琼田。浏莅卉歙奏万籁,意谓山中饶管弦。茈虒閜砢舞众木,若示羽卫森缤翻。 木兰形势指诸掌,南临按辔一览全。北顾苍茫乃无际,边防久计心筹㫋。兴安之高高极天,非我作歌其谁传。
巴龙桑阿苏台歌
兴安大岭巍堂堂,千派万绪案衍长。
桑阿苏台居中央,如国宗子承宗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