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棺材里的一块“裹尸布”,被孙殿英随手丢弃后,竟卖了1.3亿

乾隆棺材里的一块“裹尸布”,被孙殿英随手丢弃后,竟卖了1.3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4/2/7 23:56:44

但遗憾的是,这件事却在孙殿英的“上下打点”后,竟然得到了平息。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在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奇闻轶事”,而在这些奇闻轶事中,就属在其盗掘乾隆的裕陵时,孙殿英随手丢弃的一块“裹尸布”。那这块“裹尸布”为会如此重要呢?我们下面来仔细说一下!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

话说孙殿英在盗掘乾隆帝的裕陵时,发现里面有很多的字画古玩,但是孙殿英是绿林出身,没有什么化,所以对待那些珍贵的字画就不是很看重,于是便将其破坏殆尽。他所注重的是那些真金白银,对于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字画,却不怎么感冒。

在盗掘完前殿的宝物之后,孙殿英来到安置乾隆和皇后棺椁的内殿,在洗劫完棺椁之外的宝物之后,便叫人叫乾隆的棺椁用斧子劈开,随即盗掘了棺内的宝物,并将乾隆口中的“西藏黄珠”也给盗走了。但就在清理乾隆的尸体时,孙殿英却只顾那些金银财宝,把乾隆身上的“裹尸布”给扔出了棺外。士兵们在这块布上踩来踩去,最终遗留在了棺外。在后来,一些盗墓贼进入到裕陵之后,发现已经无宝可盗,于是便将那块“裹尸布”给盗走了。

没想到的是,也就是这一块“裹尸布”,竟然在后来被拍至7205万,最后甚至高达1.3亿。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裹尸布”呢?

缂丝陀罗尼经被

其实,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裹尸布”,而是大名鼎鼎的“缂丝陀罗尼经被”。

在2005年的时候,一位姓秦的先生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发现一件无人问津的清末黄缎子的袈裟,秦先生觉得这块经被有些不一样,于是便凑近仔细观察,他发现这条黄缎子下面隐约可以看到精美的花纹。第二天,秦先生再次来到这家拍卖公司,最终以9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条黄缎子。回到家后,他将其拆开一看,缎子上布满了梵文。秦先生感觉此物不一般,于是便四处找人鉴赏,辨别一下真伪。

最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杂项收藏鉴定的权威专家张淑芬鉴赏后惊叹到:“这样大的弹丝织物一个人要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它绝不会出自民间,只有宫廷才有。”

后来在经过多位鉴定专家的仔细鉴定之后,确认这件经被确实为清官旧物,更是一件难得的密宗圣物。

2008年1月6日,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作为压轴品上场,以6000万起拍,经过11轮的竞价,最终被意为女士以6550万元拍下,加上佣金,实际成交价位720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历代缂丝艺术品全球拍卖的第二高价。

2010年的时候,这条经被以1.3亿元的高价成交,轰动一时。

缂丝陀罗尼经被

好,在看完乾隆的这条经被的价值以后,我们最后来普及一下“陀罗经被”的相关知识。

首先来说,“缂丝”为何会如此珍贵呢?

缂丝作为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一直以来都有“织中圣品”之美誉。缂丝在织造时,各色的纬丝仅于团花纹需要处理之处与经丝交织,而经丝则纵贯织品全幅,这也就是古书上所说的“通经断纬”,其工艺十分复杂,寸幅难求。可以说是“一寸缚丝一寸金”。所以在历史上,它最多则是用于制作皇帝的龙袍,以及复制名贵书画或者装饰宫廷中的专有物品。能用得起它的人,可以说是非富即贵。

那么,缂丝陀罗尼经被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隆裕陵地宫

缂丝陀罗尼经被实际上是“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的俗称,衾(qin)被是死者在入殓时在棺中用于覆盖尸体的织物。这样的装殓形式早在唐朝就出现了。在佛教密宗认为,人逝世之后以经衾覆盖其尸身,并依仗经衾秘咒加持,可以令死者神识往生极乐世界,立得超脱。到了清代的时候,这种丧葬形式也被定入丧葬礼仪制度。

根据《大清会典事例》对丧礼的规定:

“皇帝、皇后、皇贵妃、皇太子等丧仪,均用梵文陀尼罗衾,大臣死于京师得钦赐陀罗尼经被”

这种经被是皇家御用的丧葬物品,只有王以上的皇族才能使用。部分受朝廷赏识的大臣死后也可得到皇家赏赐,但在材质上有很大区别。而乾隆的这条缂丝陀罗尼经被,其被长为2米,宽1.38米。从幅面上在洋丝品里极为罕见,且经被上共出现四种文字,主体佛塔图案内还绎满了梵文陀罗尼经经文,塔周满是精美繁复的花纹。

参考文献:

青-《藏在架装里的经被》

《清史稿》

《大清会典事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心中的兴安大岭是中华山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故宫博物院官网记述:清时,此图《兴安大岭图轴》藏于避暑山庄。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包括此图在内的二十余万件文物运至紫禁城,其中书画均钤盖该所文物保藏的库房—宝蕴楼为印文的印章以示归属,图上“宝蕴楼书画录”

  • 康熙有一百个孙子,为何一眼看中12岁的乾隆?算命的说了8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年幼便登基,当时他还是只是一个孩子。逐渐长大之后,康熙便擒鳌拜、平三藩、征葛尔丹,稳定了清朝。康熙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清朝在他手中也是强国大国。可是人总有年老而死的时候,清朝需要一个更好的接班人,这样才能让清朝继续的延续下去。康熙晚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诸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儿

  • 清朝灭亡后,后宫里四大太妃和隆裕太后如何度过的,太后过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是光绪的皇后,1888年,20岁的隆裕在慈禧的钦点下成为皇后。不过光绪对这个皇后并不好,一方面是慈禧钦点的没有感情。另一方面隆裕比光绪大,光绪一直都是拿她当姐姐看的。1908年光绪和慈禧去世的时候隆裕成为太后,而且开启了垂帘听政。不过后来因为摄政王载沣的原因,隆裕不干涉政事了,主要就

  • 清朝曾经派遣120个幼童赴美留学,为什么后来却只召回了94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稍微放下了一点身段,粗略地审视了一番自己的缺点——清朝只在军事器械之上输于洋人。于是,经过慈禧的点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诸人主导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目的便在于学习洋人先进的军事方面的技术,同时辅以商务。所以,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对外收购了一艘又一艘的船和

  • 据传,张之洞为从李鸿章手上挖来“财神爷”,不惜使出“美人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按所办洋务实业计,成就最大的无疑是张之洞与李鸿章,故有“南张北李”之说。但“南张北李”这两个洋务大臣的洋务实业,均离不开另一个关键人物:盛宣怀。盛宣怀自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被李鸿章招入幕府后,便深受李的赏识,第二年就官至知府级。之后,在李鸿章的栽培下,历任天津海关道、招商局督办、直隶津海

  • 清朝为何会灭亡?这三点原因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清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如果要细细道来十本书可能都不够,但想要从某些重要的节点来分析还是不会太难。乾隆年间的人口激增我们都知道,乾隆年间中国人口有一次大规模的增长,这是由于清朝历经康雍乾三朝的战争而换来的。每逢战争年代,普通百姓便面临生存的问题,大规模战争会加大人口死亡,减少粮食产出,这是每个朝代

  • 雍正夺嫡成功后,追随他的“四爷党”成员,都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胤禛争夺储君之位过程中,他身边也围绕着不少支持者,其中阿哥就有三位,分别是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大臣则是有张廷玉、隆科多、李卫和年羹尧等人。虽然规模没有呼声最高的“八爷党”庞大,不过这个阵容,从个人能力上面,堪称豪华。特别是那几位大臣,都是才华卓著的人物,对胤禛夺嫡成功助力极大

  • 柳暗花明:民国精品瓷器拍卖精选!征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主要是因为民国瓷器本身就具备较高品质,其艺术表现力也并不逊色于前朝。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已不动声色地将其纳入怀中,等待着"一朝成名天下知"。亮点一 民国早期高层官僚瓷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犹如一出热闹的舞台剧,“你方唱罢,我登场”。1916年,袁世凯恢复旧制,于“居仁堂”举行登基大典,登顶帝位83天,便

  • 2022北京翰海拍卖老师浅谈光绪仿康熙青花瓷器特征 如何去区分真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 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 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 ,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清光绪朝历时34年,期间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这个短暂的兴盛时期,被历史学家称为“

  • 同僚排挤、皇帝猜疑,曾国藩是怎么挺过太平天国战争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他在《挺经》卷五“坚忍”篇中记下了写作背景:“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上联“养活一团春意思”,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柔和,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和谐包容;下联“撑起两根穷骨头”,勉励自己要强硬、倔强,绝不轻易屈服妥协。结合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