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话说世界系列:朝花夕拾——戊戌变法的灵魂人物康有为

话说世界系列:朝花夕拾——戊戌变法的灵魂人物康有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4/1/4 16:52:46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青壮年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中国现代政治的开者;

晚年却成了政治革命的反对者。

激进和保守集于一身,正是这位大变革时代风云人物的特征。

康有为

德国传教士卫理贤曾这样形容康有为:“一个非常和气的老头……由于他提倡孔教会,人们谈起他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丝微笑,称他为“新圣人”。但是却没有人去猜想,在这个白发圣人和蔼的笑容背后,燃烧着一种多么火热的激情。”这是一位精通汉学的德国人对康有为透彻的评价,虽然这时康有为已是风烛残年,并超脱地自称为“天游化人”。

1858年3月19日,广东南海(今广州)苏村一户康姓老宅中诞生了一名新生儿,当时没有人能料到,这个小婴儿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竟产生了划时代的作用。这个康姓宗族在南海并非等闲人家,而是一个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士大夫家庭,世代书香,诗礼传家。

康有为出生地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

康有为生长在这样的书香之家,透过科举取得功名是他的传统人生之路。但康有为并不特别热衷功名,倒是对西学很感兴趣。21岁时,他到香港,敏锐的察觉到今天的西方人已经不是古代那种没有开化的夷狄,而是“治国有法度”的文明人。这个认识成为康有为思想的转折点,后来他一边走科举功名之路,光绪年间中进士;一边研读西学。1888年,他开始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从此踏上了维新变法之路。1895年“公车上书”时,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已经完全成熟。

康有为的一生最辉煌的功绩无疑是戊戌变法,实际上,在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已经为变法做了很多准备。万木草堂办学,使变法思想得到了传播,培育了包括梁启超在内的变法人才;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使变法有了理论根据。“公车上书”事件突显了康有为的领导才能,使他在戊戌变法期间成为维新派当仁不让的领袖。

康有为以日本明治维新为参考样本的变法思想,对于主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有决定性影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变法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方向。康有为要求成立开议会、制定宪法制度局来改变专制政体的构想和实践,成为戊戌变法中最具爆炸性的内容,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从此进入政治层面,成为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的起点。戊戌政变与光绪皇帝热心设立制度局(后改名为懋勤殿)有密切关系。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变法前后,变法思想和政治改革的思潮随着各种学会、报刊、学堂的传播,为后来清政府的“新政”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康有为书法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流亡生涯。在此期间,康有为组织了保皇会,游历欧美诸国。但随着戊戌变法后的革命思潮日益高涨,康有为渐渐落在时代后面。他仍然抱着“虚君共和”即君主立宪的的思想,“保皇”和“保教”成了他余生坚定努力的目标。

康有为的“保皇”保的是清朝的皇帝,所以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清朝皇帝,得到康有为的全力支持。张勋复辟失败,康有为真正成了他自诩的“亡国臣民”。“保教”也是康有为晚年最关心投入的事业之一,相继成立了多个尊孔的孔教会组织,并频繁进行祭孔活动。

康有为一生大起大落,在戊戌变法之前,无论思想或行动,他都是时代的先行者,一位具有号召力和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但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却抱残守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成为时代的弃儿。

梁启超从思想、性格及思维方式上找寻原因,认为此与康有为极其主观,并且极端自信、固执有关。这可以从康有为一生轨迹中得到验证,例如他在变法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变法中不畏后党,保护变法的决心都可见一斑。但变法失败后,他对于光绪皇帝的感情和为之生死与共的变法,很难割舍,因此不顾面对现实,甚至还蔑视现实。

《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1917年徐悲鸿绘,作为康有为六十大寿的贺礼。

然而,即使是梁启超,对于一代伟人康有为的心境,也未必完全了解。也许1914年康有为流亡回国后,为新落成的湖南省浏阳谭嗣同(字复生)烈士祠写的对联,最能反映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心中的块垒。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1927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的住所——天游居,享年69岁。今天,天游居已辟为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缅怀追思者络绎不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报恩院方丈请咸丰题词,他故意写错1字,160年后还挂在门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打量这块牌匾的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块牌匾上的“院”字少了一横。按理来说,咸丰皇帝的文学素养还是非常高的,为什么会写错这个“院”字呢?是他故意为之,还是说当时有特殊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原来在咸丰八年(1859年),咸丰皇帝亲自光临独乐寺礼佛,当地的方丈趁机让

  • 八旗弟子一生能领多少钱?没有100万养不起,怪不得大清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为了对抗明朝军队,因此在开国初期设立了“八旗”制度。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八旗弟子们都能征善战,为大清入主中原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为了表彰英勇善战的八旗弟子们,清朝皇帝设立了很多奖赏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这些人升官,比如和皇室有关的人都被皇帝封为亲王、贝勒等荣誉职位,用来彰显他们

  • 清朝本有一个机会崛起,然而被他们糟蹋了,最终亡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在这期间,其实是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发展时期,同光中兴,这也是最后一次,就像是人死前的回光返照一般,看似正常平稳,其实已经是暴风前的短暂安宁。同治帝和光绪帝期间涌现出了许多的思想进步人士,他们为国家的兴亡而付出努力,让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程度的进步,但可惜清朝实在是落后世界太多了,这些复苏都

  • 赓续红色血脉 担当时代新人|苏家坨镇温馨家园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先辈们的牺牲与奉献让我们热血澎湃,顽强不息的抗战精神深深铭记在了众人心头。抗日战争纪念馆里,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坚的初心使命,所凝结的历史、蕴含的精神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随后,一行人来到了卢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地点,勿忘血溅卢

  • 雍正登上皇位后,那些支持雍正的“四爷党”成员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关于皇位的争夺,不是仅仅是皇子之间能力与权谋的角逐,同时以众位皇子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和政治势力之间的争斗,更是增加了这场夺位大战的激烈的程度,上至中央朝廷,下至地方官吏,纷纷卷入其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在这其中,也就此形成了两个势力最为庞大且矛盾最为尖锐的政治势力集团,即“太子党”集团以及“八爷党

  • “流浪”336年 康熙《荣县志》回归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荣县志》重回故乡了!”近日,这则消息在四川自贡文史界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记者采访了解到,康熙《荣县志》编纂出版于康熙二十五年,即1686年,距今已336年。此前,该书册在众多地方志目录文献里均未被记载,因此被业内研究者们认为是“佚志”。然而,没想到的是,这本“佚志”竟然重见天日,中国旧志目录

  • 慈禧晚年娱乐:爱上“洋玩意儿”,常拍照看电影,见到灯泡出洋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维护高高在上的皇权以及保障清朝宗室王公阶层的实际利益,清末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迟迟不肯进行彻底的革新,亦因此而固步自封、甚至出尽洋相。20世纪之初,内心异常排斥“西洋玩意”的慈禧太后,逐渐开始接纳了一些在她看来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并且完全不会伤害到健康、威势以及皇权的西方科技产物。当时很多出访大清的外

  •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败家却还剩了7000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物极必衰,晚年的乾隆好大喜功,喜爱奢靡,在他的无度挥霍下,大清帝国表面上繁荣昌盛,实际上已经祸根深埋。雍正治腐改革康熙八岁登基,在位61年,他励精图治,造福百姓,在他去世时,清朝国库中还有2716万两白银。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位,年号雍正。雍正是一个以改革著称的皇帝,他接手父亲的帝国事业后

  • 年羹尧死后被抄家,官员在他家找到一本书,雍正看后口吐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人世间的大多数事物和情感都抵不过时间的摧残,很多时候,感情浓烈时,以为自己的情谊是特别的,是可以长长久久的。然而,很多年后这段情感分崩离析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情谊同别人的也没什么不同,也是会遭遇背叛和分道扬镳的。这样的教训适用于爱情,适用于友情,也适用于君臣之情。落魄皇子 风光人臣雍正帝爱新觉

  •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洪秀全的88位娘娘和众女兵都到哪里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你可曾看到过一群满身是血、手持刀剑的女人在南京城的城楼上与男子士兵浴血奋战吗?她们一个个都没有了普通女子的娇滴滴,变得如同猛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