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为何与缅甸开战?清朝明明国力远超缅甸,为何又铩羽而归?

乾隆为何与缅甸开战?清朝明明国力远超缅甸,为何又铩羽而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59 更新时间:2024/1/21 4:36:49

最终,这场战争于乾隆三十四年以议借口停战,实力强盛的清军竟然惨遭战败。其实在战争爆发之前,清朝廷与缅甸的邦交关系处于缓和状态,那么,乾隆为会在1762年选择对缅甸开战?实力强大的清朝为何又在这场战争中落得一个铩羽而归的下场呢?

乾隆对缅甸发动战争,其原因在于军机大臣藻的奏章,刘藻在奏章中写道,西南边境有缅甸莽匪入侵,这些人野性难驯、扰害边境,不是清朝廷法则。所以,乾隆便下令,让刘藻调兵剿匪,务必要让这些匪徒根株尽绝。但是清朝边境官吏在上报边境莽匪一事上,其实对皇帝有的刻意隐瞒之举。当时缅军所骚扰的主要是一些边吏土司,这些土司被缅军侵扰追索“花马礼”,他们敢怒不敢言,一直在私下里秉持着“以清为父,以为母”的政治态度。

所以,这些土司在成为清朝内地土司的同时,又无法彻底摆脱缅甸控制。因此,他们在上报劫掠事件时,只能故意隐去缅军索要花马礼这种涉及政治问题的信息,以免清朝廷追究自己归属于两国的问题。这种错误的奏章,让乾隆误以为是缅甸境外的贼匪一直在侵扰边境,而非缅甸新朝的军队。由于上奏信息偏失,让乾隆对于局势作出了误判,起初,乾隆只是当初将此事当成了一场普通的剿匪,而非两国之间的战争。

正因如此,乾隆才派出了一介书生、并不知兵的刘藻负责此次征剿事宜,这也为后来清军战败埋下隐患。刘藻虽担任云贵总督一职,但是他只是一个书生将兵,根本不懂得如何作战。除此之外,当时与缅军交战的云南军队组成,是军纪松弛、欺瞒蒙混习气严重的云南地方绿营兵。这支军队在清军战斗力中相对较弱,再加上当时的统帅又不懂兵法,这让清军与缅军交手之时处处败绩。不仅如此,为了粉饰太平,不遭受朝廷怪罪,上报乾隆的奏章又处处言胜,这让清军在这场战事中一直处于非被动的状态。

后来,战败的刘藻革职自杀以后,陕甘总督应距、云贵总督明瑞,以及乾隆的心腹重臣傅恒都接手了此次战争,清王朝三次出击,动用精锐部队6万多人,那么,清军为何还是落得一个铩羽而归的下场呢?造成这种惨烈局面的根本因素,就在于当时缅甸所使用的大量西方洋枪洋炮。

当时清军实力确实不弱,但是从武器装备而言,缅军绝对要胜于清军一头。缅甸新王朝的军队在统一缅甸的过程中,得到了欧洲国家的武器支持,这些装备着西洋枪炮的缅甸军队,让清军遭受了极大的伤亡。而乾隆年间清军手中所使用的武器,仍然是一些老式火器,清朝在装备上吃了血亏,又不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赶上西方的军火器发展,所以,清军也只能选择铩羽而归这条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灭亡,官员辞职回乡,谁知在半路上被拦截,改变后半生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高季昌并不是想找梁才子的麻烦,他看中的是此人的本领。江陵处在四战之地,当时天下战乱频仍,周边的几大藩镇都有吃掉高季昌的能力。要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除了招兵买马之外,下大力气去收罗智囊也是必须的。梁才子此刻从天而降,可把高季昌乐坏了!高季昌对梁震施展起了软磨硬泡的功夫,参照当年曹操款待关羽和刘备

  • 清朝皇子一岁时抓周,用毛笔胡写1个字,皇帝看到后脸色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从继位到死亡,无论民间还是学术界都对他有诸多议论,后世文学称呼他为最能隐忍的狼王。然而这位皇帝一岁抓周时用毛笔胡乱写得一个字,为何会让康熙脸色大变?雍正是否从小就让人刮目相看呢?哥哥和弟弟1679年的冬日里,清朝后宫传来阵阵大笑声。在他们的面前放着玉陈、玉扇坠、金匙、银盒、犀钟、文房、果筵等物,一个

  • 西晋官员嘴巴毒,连皇帝也不放过,但在这件事上却获赞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程序,第一次被推为皇帝是不能同意的,一般要谦让三次才行,这是固定套路,谁也不会当真。偏偏周嵩上疏夸赞司马睿谦让得对,因为正值国家动荡,应先收复故土,现在称帝太没责任心了。这显然有点指桑骂槐,司马睿勃然大怒,将他贬出京城。周嵩很郁闷,好友张嶷将他带到戴邈家中做客,打算帮他排遣积郁。可没想到,高谈阔

  • 他是东晋大孝子,为给老爸煎药熏瞎了眼,皇帝召他做官却被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他还是个大孝子,他老爸有病常年卧床不起,他便时时照顾,甚至钻研医学为老爸治病,流泪给老爸煎药,导致一只眼睛被熏瞎。晋孝武帝欣赏他的孝顺,将其征召来做官。孝武帝听说有个姓殷的人病重时听到床下蚂蚁走动就觉得是牛在打架,随口问殷仲堪听说没。谁知这个人正是殷仲堪病故的老爸。于是,殷仲堪当场眼泪流成小河,站起

  • 乾隆是自诩十全武功,却是中国千古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乾隆,以往人们对于他都是赞叹不已,主要就是康乾盛世中有他。而乾隆也是当仁不让的自诩十全武功。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就是他在为期间的战功了,而且都是胜战,让国家更为强盛。可实际上这些战争以当时的国力而言,这些战役都是非常简单的,要么是平叛要么是一些一些小国,自然是轻松无比。不过也能看出他的自大思想,承

  • 康熙诸子为何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王爷,享清福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子夺位之战更加精彩,那么这些皇子为何非要争皇位呢?荣华富贵,非易事康熙皇帝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帝王,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出现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谁能接手这个盛世,并且将它治理得更好,在后世,想必也能名垂青史,当然皇子们为的不仅仅于此。康熙一生有二十四个皇子,几乎所有皇

  •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问价格却先问这句话,实在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生于1823年,他从小聪慧过人,在24岁时就高中进士,随后入京当官。他的一生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不可复制的,其成就主要在于领导了洋务运动,率领国人向西方学习技术,而后又组建了北洋水师,致力于推动清朝的崛起。可惜李鸿章生不逢时,清朝自诩天朝大国,封闭而不思进取,到了晚清时期朝政更是腐败不堪。当权

  • 武则天死前为何留遗诏把江山还给李家?两百年后才发现她有多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死后,尸体被葬在乾陵,没留下什么贵重东西,单单留下一块无字碑。对于这块墓碑,很多人都认为,武则天生前极具远见和智慧,死前作下的决策也必然是具备前瞻性的。武则天非常狡猾地用了皇后的身份写下了一封遗诏。她深知,自己一旦死亡,李氏掌权后,必然会重翻旧账,给她打入黑名单。武则天生前那么辉煌,死后肯定不

  • 李鸿章恳请扩大北洋水师规模,并与刘铭传争夺四艘军舰归属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凤苞(摄于奥地利维也纳)海军衙门很快奏复,称李凤苞办理交涉尚称熟悉,惟识力未定,不免轻率任意,现在出使任期将满,经办各船,需要数月方可完成,应待其如期验收各船完毕后,再行饬令交卸回华,依议行。1886年1月3日,旧历十一月二十九。李鸿章致函醇亲王奕譞,反复恳请扩大北洋水师规模及筹办旅顺船坞。并报告

  • 唐朝科举舞弊,安禄山将此情况报告皇帝,结果皇帝的做法引发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只是参选人员互相议论,可能这件事就会被吏部压下去,就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偏巧,这件事被一个叫做苏孝愠的人知道了。苏孝愠曾经做过范阳郡的蓟县县令,他在政治上依附于当地的军事将领安禄山,安禄山对苏孝愠也非常信任,把他视为自己人。朝廷上出了这样的事情,苏孝愠自然将此事汇报给了安禄山。安禄山觉得事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