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第一恶婆婆:执意与儿媳同时产子,出生后要求儿媳替她喂奶

民国第一恶婆婆:执意与儿媳同时产子,出生后要求儿媳替她喂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42 更新时间:2024/1/20 13:03:34

婆婆作为长辈,在讲究孝道的大背景下,天然就拥有了远比儿媳更大的“权力”。在很少涉及到人权的封建时期,婆婆更是能够直接决定儿媳在家里的地位和待遇,对她的人生起到绝对的掌控。因此,那段时期也冒出过不少婆婆逼死儿媳的恶性事件。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民众受到一定蒙,这种可怕的“掌控”的力度也在逐渐削弱。但即便如此,在一些“传统”的家庭里,这种现象还在以一定的程度继续呈现。

比如,著名女作家苏雪林的母亲就时受到苏雪林祖母的磋磨,后者因此被称为“民国第一恶婆婆”。

而“民国第一恶婆婆”犯下的一个比较大的过错就是执意与儿媳一同产子,等到孩子出生后又要求儿媳替她喂奶,硬生生饿死了孙子

苏雪林的祖母

苏雪林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其执笔时间之长,在中国新学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而造成她如此勤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机会难得”。

苏雪林尽管出生在清末一个士宦之家,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父亲,还有一个出生名门、以贤惠著称的母亲,却也因为女子之身,在求学、求知、发展事业的事情上一再受到了祖母的阻拦。她的母亲也因接连生下四个女儿,一直遭受着她的祖母的苛责。

苏雪林的祖母是一位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传统女性。从嫁入苏家以来,她就把生育孩子当做了自己毕生的任务,又把接连生下十几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功绩,在后来入门的儿媳面前更是摆出了一副“苏家大功臣”的姿态。

苏雪林的母亲杜氏

苏雪林的母亲名为“杜氏”,出身名门,从小就受着三从四德的教育,被养得温惠孝顺,等来到苏家之后,她就把丈夫和婆婆都“奉上了高位”。

然而,即便如此,她也难以从婆婆身上换来善意。

苏雪林的祖母认为,儿媳就是用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工具,因此,等到杜氏嫁入苏家之后,她就一边给她立规矩,一边盯着她的肚子。

苏雪林的祖母不愿意儿子与儿媳太过亲近,自杜氏入门之后,她就要求杜氏到自己身边伺候起居。

杜氏不仅被要求着给她做按摩,还要被督促着在寒冬腊月里给她洗衣服。苏雪林的祖母几乎把所有原本能安排下人的粗活、累活都让杜氏做了一遍。

而这些哪里是一个大家闺秀能够一下子承受的事情?很快,原本还娇艳如鲜花的杜氏就如花败一样变得憔悴不已。

杜氏更加受到苏雪林祖母的磋磨,是在苏雪林等姐妹相继出生之后。从那之后,苏雪林的祖母每见到杜氏,总要阴阳怪气一番。然而,她忘了,杜氏也曾生下过她想要的孙儿,而这个孙儿还是因她而半途夭折。

一同产子,一活一死

在杜氏入门之前,苏雪林的祖母就已经先后生下了许多孩子。

在一直信奉“多子多福”、又将生育孩子视为自己的唯一价值的她眼里,苏家的孩子是更多更多。然而,随着年纪渐长,她也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身体情况,在意识到自己基本没有奶水之后,停下了“生孩子”的步伐。

只是,当杜氏嫁入苏家、成为她的儿媳之后,她就重新生出了“希望”,认为可以和儿媳一同产子,然后再让儿媳帮她喂奶。

在她的执意追求下,最终,婆媳二人先后确诊怀孕,八九个月后,两人又前后脚生下了各自的儿子。

尽管两个新生儿都是还未知事的小婴儿,但他们之间却不是同一个辈分。苏雪林祖母生下的儿子,自然是杜氏所生之子的叔叔,也是杜氏的小叔子。

因此,当得知苏雪林的祖母想要自己给小叔子喂奶的时候,杜氏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然而,苏雪林的祖母强势惯了,哪里又会考虑杜氏的想法。苏雪林的祖母丝毫不担心杜氏的名誉因此受损,因为她完全不在意杜氏的声名如。因此,哪怕这是聘请一位奶妈就能解决的小事,她也要让杜氏在里边吃了亏。

更过分的是,苏雪林的祖母还要求杜氏必须先喂饱小叔子才能喂儿子,一旦杜氏没有照做,就会被她又打又骂。而哪怕杜氏已经喂饱了小叔子,再抱起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也会被苏雪林的祖母破口大骂,被指责是苛待了小叔子。

苏雪林的祖母找到“理由”,就可以肆意对着杜氏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杜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不仅思想上极力忍耐苏雪林祖母的指责,行动上也配合着苏雪林祖母的要求。

这样一来,她自己的孩子就只能进食没有什么营养的米来充饥,后来早早因为营养不良、体质弱而夭折了。

但一直到这个时候,苏雪林的祖母也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相反,她把“克死亲儿子”这个罪名套到了杜氏的头上,后来更加重了对杜氏的磋磨。

等到日后杜氏接连生下女儿之后,她又在人前阴阳怪气地嘲讽道,“我们家儿子娶了个好媳妇,生儿子都不会生”。这样的人,的确能够坐稳“民国第一恶婆婆”的“宝座”。

小结:

嫁入苏家,是杜氏一生不幸的开端。她原本就被养得温厚孝顺,没有主见,柔弱不堪,再遇上不维护妻子、孩子的丈夫和喜欢苛待、磋磨儿媳的婆婆之后,日子就变得更加糟糕起来。

甚至,在她被逼迫着为婆婆喂养小叔子的时候,她的长子却因为营养不良而早早夭折。这实在是一件可悲又可笑的事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高官是“大老虎”,却无人能抓到他的把柄,最后栽在仆人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年,四川剑南县的纪县令因手脚不太干净被举报,之后被纪检部门“双规”,负责审案的就是王旭。纪县令虽然贪污受贿了,但经核查,数目不是很大,按照当时的律法,判他坐几年牢就完事了。但是,王旭在调查这起案件时,纪县令的老婆找到了他,想为自己丈夫求情。纪县令的老婆长得特别漂亮,王旭一见色心顿起,想趁机渔色。

  • 历史上的魏璎珞:10年接连生6胎,尸骨被挖出后,才知乾隆对她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乾隆朝上最大的悬案,无非就是两个。一是乾隆的继后那拉氏究竟因何决意断发,二则是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何尸身不腐,甚至在魏佳氏尸骨当中检测出含有大量的砷。古代砷的来源主要就是砒霜,砒霜的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清朝死于砒霜中毒的光绪皇帝,多年后也同样在尸骨中发现了砷的存在。有人曾表明,人死后身体腐化,主

  • 唐朝发生一场小叛乱,武则天欲借此提拔武三思,却改变大唐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紧接着,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任命孙万荣为主帅,策马东进。短短10日,契丹军迅速壮大至10万,随后长驱直入,进攻崇州,将龙山军揍得落花流水。糟心的军报频频传回京师,武则天又惊又恨。堂堂武周,人马齐备,居然连吃败仗,这个脸必须找回来。于是,她派大军前去平叛,还专门下诏,如小儿对骂般给李尽忠改名李尽灭

  • 乾隆为何与缅甸开战?清朝明明国力远超缅甸,为何又铩羽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最终,这场战争于乾隆三十四年以议和借口停战,实力强盛的清军竟然惨遭战败。其实在战争爆发之前,清朝廷与缅甸的邦交关系处于缓和状态,那么,乾隆为何会在1762年选择对缅甸开战?实力强大的清朝为何又在这场战争中落得一个铩羽而归的下场呢?乾隆对缅甸发动战争,其原因在于军机大臣刘藻的奏章,刘藻在奏章中写道,西

  • 唐朝灭亡,官员辞职回乡,谁知在半路上被拦截,改变后半生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高季昌并不是想找梁才子的麻烦,他看中的是此人的本领。江陵处在四战之地,当时天下战乱频仍,周边的几大藩镇都有吃掉高季昌的能力。要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除了招兵买马之外,下大力气去收罗智囊也是必须的。梁才子此刻从天而降,可把高季昌乐坏了!高季昌对梁震施展起了软磨硬泡的功夫,参照当年曹操款待关羽和刘备

  • 清朝皇子一岁时抓周,用毛笔胡写1个字,皇帝看到后脸色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从继位到死亡,无论民间还是学术界都对他有诸多议论,后世文学称呼他为最能隐忍的狼王。然而这位皇帝一岁抓周时用毛笔胡乱写得一个字,为何会让康熙脸色大变?雍正是否从小就让人刮目相看呢?哥哥和弟弟1679年的冬日里,清朝后宫传来阵阵大笑声。在他们的面前放着玉陈、玉扇坠、金匙、银盒、犀钟、文房、果筵等物,一个

  • 西晋官员嘴巴毒,连皇帝也不放过,但在这件事上却获赞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程序,第一次被推为皇帝是不能同意的,一般要谦让三次才行,这是固定套路,谁也不会当真。偏偏周嵩上疏夸赞司马睿谦让得对,因为正值国家动荡,应先收复故土,现在称帝太没责任心了。这显然有点指桑骂槐,司马睿勃然大怒,将他贬出京城。周嵩很郁闷,好友张嶷将他带到戴邈家中做客,打算帮他排遣积郁。可没想到,高谈阔

  • 他是东晋大孝子,为给老爸煎药熏瞎了眼,皇帝召他做官却被逼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他还是个大孝子,他老爸有病常年卧床不起,他便时时照顾,甚至钻研医学为老爸治病,流泪给老爸煎药,导致一只眼睛被熏瞎。晋孝武帝欣赏他的孝顺,将其征召来做官。孝武帝听说有个姓殷的人病重时听到床下蚂蚁走动就觉得是牛在打架,随口问殷仲堪听说没。谁知这个人正是殷仲堪病故的老爸。于是,殷仲堪当场眼泪流成小河,站起

  • 乾隆是自诩十全武功,却是中国千古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乾隆,以往人们对于他都是赞叹不已,主要就是康乾盛世中有他。而乾隆也是当仁不让的自诩十全武功。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就是他在为期间的战功了,而且都是胜战,让国家更为强盛。可实际上这些战争以当时的国力而言,这些战役都是非常简单的,要么是平叛要么是一些一些小国,自然是轻松无比。不过也能看出他的自大思想,承

  • 康熙诸子为何非要争皇位,以他们的身份当个王爷,享清福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皇子夺位之战更加精彩,那么这些皇子为何非要争皇位呢?荣华富贵,非易事康熙皇帝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帝王,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出现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谁能接手这个盛世,并且将它治理得更好,在后世,想必也能名垂青史,当然皇子们为的不仅仅于此。康熙一生有二十四个皇子,几乎所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