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应了一句话,伴君如伴虎,你不知道啥时候老虎会吃人。
接下来,我们一一盘点一番。
1、“四爷党”之十三爷:正直、义气、能干
十三爷剧照
说起十三爷,那是雍正绝对信得过的左膀右臂,此人文武双全,满腔热血,而且心无杂念,一心扶着哥哥上皇位,因为他知道,只有四哥才是国之栋梁,才是大清延续的重要所在。
这就像在现代职场中,你要有格局,要有眼光,跟对一个老板,可以让你前程无量,跟错一个老板,不仅不会前进,还会让你后退。
你一定得知道,你跟的老板必须是想干事,志向高远的人。玩弄权术,偷奸耍滑,毫无诚信的,还是早早离开吧!
十三爷对老四可以,老四对十三爷也不赖。
老四上位的关键时刻,正是老十三的力挺,让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牢牢掌控在四爷这边,再加上隆科多等人的帮助,四爷平稳上位。
雍正一上位,马上开始重用十三爷。
曾经的十三爷被幽禁多年,连贝勒都不是,是老四直接封了和硕怡亲王,这可是铁帽子王,是可以世袭罔替的。
老十三爱戴老四,老四欣赏老十三,从此之后,老十三就成为四爷的顶梁柱了。
有一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怡亲王整个就是“997”,一周干七天,从早干到晚,水利、农业、兵部,老十三样样干得不赖,他努力为四哥分担忧愁。
本来身子骨就弱了(幽禁期间弱了),如此,日复一日的劳累,终于扛不住了。
1730年农历六月十八,十三爷病逝,年仅45岁,非常可惜。
这是绝对的过劳死啊!
就这么一个人,雍正曾让他将坟墓建在自己的陵墓跟前,生时是兄弟,死了也是兄弟,但老十三还是拒绝了,他分得很清,除了是兄弟,还是君臣,不可造次!
十三爷这个人,可以用这么几个字来形容:正直、义气、能干!
2、“四爷党”中的老十七:直率、忠义、聪明
说实话,支持四爷上位的王子不多,如果不是老康熙看中了雍正,他的机会其实是不多的。
像八阿哥,一堆支持者;太子党,更不用说,朝廷内外都有不少拥趸。
只有老四,“帮派实力”实在一般,他知道除了自己多干实事,引得家里的老头赏识,再没有太多的逆袭之路。
恰好,老康熙喜欢的就是这样,这就没办法了,王八瞅绿豆---愁对眼了!
在不多的支持者中,老十七胤礼算是一个。老十七就是《甄嬛传》中和嫂嫂相恋的果郡王。
老十七在最火热的九子夺嫡时年龄尚小,但还是对四哥很有好感。在雍正上位时,老十七胤礼已经是25岁了,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成年人了,为了帮助新登基的哥哥,也是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七的表现可谓是直率、机灵。但在《甄嬛传》中,老十七是非常的书卷气,一副聪明帅气的样子。
当然,历史剧要比戏说剧靠谱一些。
雍正上位后,老十七被封为果郡王,管理理藩院诸事。
在和雍正的接触过程中,老十七的距离把握很好,先后管过工部、户部、刑部等,为雍正出力不少。
雍正死后,乾隆继续重用这位能干的小叔叔。
1738年,老十七胤礼去世,年仅41岁,这算是英年早逝啊!(此时,雍正死去仅仅三年)
对老十七,我们可以给这么几个字的评语:聪明、直率、忠义。
3、“四爷党”之年羹尧:出过大力,立过大功,但太狂了!
年羹尧是雍正顺利上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是雍正最为得力的外线人员。
年羹尧是个文武双全的人,谁也没有想到他后来会变成那样。
从关系来说,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哥,毕竟,年妃在那放着呢!从位置来看,年羹尧在雍正上位前已经是陕甘总督了,雍正上位后,年又成了抚远大将军,去平定西北青海的罗卜藏丹津之乱了。
平定叛乱之后,年羹尧一时风头无两,做事嚣张至极,连王公贵族见了都要行大礼,朝廷的一半人事调配,被年羹尧影响着,关键是,年羹尧对雍正的敬畏感低了很多,把自己的位置抬高了许多。
就算是皇帝待你如兄弟,你也得知道,你和皇帝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都是人,阶层无法跨越。
就连十三爷都老老实实做人,不敢逾矩半步,年羹尧却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要知道,年羹尧是读了不少书的,是1700年的进士。可能是读书读傻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最终犯错多次。
雍正不能忍了,在1725年4月,将年羹尧一降再降,最后降到了白身。
墙倒众人推,年羹尧失势了,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来。雍正看影响挺大,就在1725年的9月,命人将年羹尧押入大牢。
经过刑部审理:年羹尧的92项大罪出炉了,就那些罪,杀年羹尧十次都不算多。
雍正当年没有处理年羹尧,应该是多少看了年妃的面子。
当年年底,年妃死了。
1726年1月13,年羹尧被雍正赐予自尽,和他一起死去的还有儿子年富。年羹尧的父亲和哥哥都被罢了官,15岁以上的儿子统统发配边疆,两个幕僚也被杀了。
从雍正登基算,仅仅三年,年羹尧就到阎王殿报到去了。这让人不胜唏嘘!
看来,人不可太狂,正所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4、“四爷党”之隆科多:被幽禁至死的大族子弟
隆科多身份非常显赫,是大族钮钴禄氏,正红旗。
姑妈是康熙的母亲,两个姐姐都是康熙的老婆。对于隆科多,雍正得客客气气地叫声舅舅。
雍正上位时,隆科多是九门提督,这职位有多重要,不用我说了吧!如果隆科多心有所偏,那么雍正上位就会不容易了。
康熙死时,万千嘱咐隆科多,要全力支持胤正。因此,隆科多老老实实做了雍正的四爷党一员,之后,稳稳地扶四爷上马,了却了雍正的一些烦心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官当大了权欲强。
隆科多在扶雍正上位之后,先后做了九门提督、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职。特别是吏部尚书,那可是管着朝廷用人啊,这油水太大了!
隆科多利用职务之便,大肆受贿,搞得朝廷乌烟瘴气,一副乱哄哄的样子。
终究事情败露,惹火了雍正,于1727年被弹劾,大罪41条,判禁锢罪。
过了不到一年,1728年,隆科多死在幽禁之所。
对于隆科多,怎么说呢,有点对不起家族的培养啊!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硬要入!
5、“四爷党”之李卫:“四爷党”中命运最好的人
李为,雍正长期的随从,和雍正一起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雍正上位前,李为已经是个小官了。
雍正上位后,李为发挥得不错,先后担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
在这些任上,李为突出的行政管理才能展露无疑,看来是得到了四爷“真传”啊!反正,这小子天赋很高,能上能下,能伸能缩,大事从来不糊涂,小错偶尔也会有!
做这些官职的人,很难“出淤泥而不染”!唯独李为,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做任何官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非常受百姓爱戴。
这样一个人,不就是很多团队需要的那种人吗?这种人才,能干,而且知道自己是谁,很难得!
乾隆三年,也就是1738年,李为病逝,年51岁!
看四爷党这五位成员,有过得好的,也有过得不好的,有早死的,也有正常病逝的。他们中的有些人完全懂了和皇帝打交道的规则,比如李为、十三爷、老十七;有的确实浑了点,懵懵懂懂,又张狂无比,比如年羹尧和隆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