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增见识丨和他比盖章,乾隆同学还嫩了点

增见识丨和他比盖章,乾隆同学还嫩了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10 更新时间:2024/1/22 15:59:02

在《国家宝藏》第一季中,乾隆同学的农家乐审美引起了众人狂欢式的吐槽。而之前大热的《延禧攻略》,又让他以「大猪蹄子」的身份涨了一波话题量。

这位在互联网上热度极高的皇帝,早已转型成为网红,一提到他,好像总有吃不完的瓜。

除了审美与佳人以外,网红历历的另一爱好也经常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在书画上疯狂发弹幕盖章。

但要说盖章,乾隆同学的功力再高,也比不过接下来咱们要说的这位朋友——

项 元 汴

没错,就是大佬坐姿

就拿唐代褚遂良临摹的《兰亭序》来说,曾有人统计过上面的钤印,大概一共有鉴藏印215方,又半印4方。其中明朝项元汴印章占98枚,北宋2方、南宋7方、米芾一人7方,而大家熟悉的网红历历有十几方。

《兰亭序褚遂良本》(局部)

是的,乾隆盖了十几方,而项元汴盖了98枚

虽然不知道是否真的有98枚这么多,但小编截取标注了一小部分,发现…还真是刷了屏。

黄色高光部分都是项元汴的钤印

乍一看项元汴好像也就出现了2次,但天籁阁、神品、墨林、子京、香严居士、蘧庐、檇李……其实都是他。

看一下这位项先生的名字号:

项元汴 (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

果然,别号跟印章一样多。

项元汴的鉴藏印大约有一百枚左右,常用印有「项元汴印」、「项氏元汴」、 「项氏子京」、「子京」、「项子京家珍藏」、「墨林」、「墨林山人」、「墨林项季子章」、「墨林秘玩」、「项墨林鉴赏章」、「天籁阁」、「项叔子」、「神品」等。

小编在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上找了一部分项先生盖的章子,大家来品一品。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项元汴的部分钤印

在他面前,乾隆的战斗力简直就是渣渣。也难怪皇阿玛要把印章盖到正文上去了,实在是没有地方可以盖了。

其实项先生并不是只会盖章,他的兴趣爱好跟大多数当时的文人没什么区别,非常擅长绘画、书法。山水画学的是元代黄公望、倪瓒,尤其醉心于倪瓒,笔致疏秀,神合处辄臻胜境,亦擅长梅兰竹石。董其昌曾称赞其画「遐思闲情,独饶宋意」。

他自己画完一幅画后定会先欣赏一番,再题首诗,但他作诗的文采似乎不太受人待见,辞句十分累赘,和钤印繁多的习惯一样。因此有些来找他求画的人便会多出一些银两来贿赂他身边的书童,让书童等项先生画完以后马上拿走,防止他写诗。久了人们便称这笔钱为「免题钱」。

明 / 项元汴《山水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当然,他和其他的文人朋友们也有一点点不同,就是他特别有钱。看到什么喜欢的画,买!

同时代的笔记著作《五杂俎》有这样的记载:

项氏所藏如顾恺之《女史箴图》等,不知其数,观者累月不能尽也。其他墨迹及古彝器尤多。其家累世富厚,不惜重赀以购,故江南故家宝藏皆入其手。

就是说他的藏品非常丰富,家里很有钱,常常不惜花重金去收购书法古画。

买的书画多了,就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件件精品的收藏。项元汴为自己的藏品建了库房,当时他正好获得一把晋代古琴「天籁」,便将此楼起名为「天籁阁」。

随着天籁阁藏品不断丰富,无数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拜访,希望有机会欣赏这些难得的古玩书画。而项元汴也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

比如我们熟知的仇英,曾在他家住了好几年,遍临古画,揣摩鉴赏,画技日益精进。董其昌年轻时也曾受他的照顾,饱览天籁阁收藏,大获古人发。与文徵明交好,其子文彭、文嘉和他关系也非常好,项元汴在收购书画时,常常会请他们来帮忙一起鉴画。

明 / 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留心,大家就会发现,在一些经项元汴收藏的作品中,会出现一个与作品内容毫不相关的字。比如韩滉的《五牛图》,画面的右下角就有一个「此」字;王蒙《葛稚川移居图》中则有「圣」字;米友仁的《云山图》是「龙」;倪瓒的《虞山林壑图》是「岂」。

韩滉《五牛图》(局部)

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米友仁《云山图》

(局部)

倪瓒《虞山林壑图》

(局部)

这就是项元汴独创的「千字文防伪系统」

他将自己收藏的所有作品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的顺序,进行编号,一幅作品对应一个汉字。

这样,每幅经藏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成为风格独特的个人标记,也可以防止他人作伪。

后人统计的项元汴千字文编号表 ①

› 向上滑动浏览 ‹

民国时期,翁同文在整理故宫博物院的库房时,发现在许多书画上都有这些千字文编号,他通过千字文的序号推算出了项元汴的书画藏品总数,大约为 2190 余件,接近当时故宫书画收藏的一半

而项元汴的收藏不仅数量多,质量还很高,随随便便拿几幅出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书画界的扛把子。

比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韩滉《五牛图》、唐代韩幹《照夜白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本)、唐代李白《上阳台帖》、唐代欧阳询《梦奠帖》、唐代怀素《自叙帖》、五代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北宋米芾《蜀素贴》等。②

唐 / 韩幹《照夜白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可见,在收藏之风重元贬宋的明代,项元汴除了收藏当时受欢迎的元明书画作品以外,也抱着一颗尚古之心,收藏了大量宋代、隋唐甚至魏晋的书法和古画。

这些书画都曾藏于他的天籁阁之中,可以说是撑起了书画史的半壁江山。而项元汴本人,也成了我国书画史上最大的私人鉴藏家。

你一定很好奇,收藏了这么多画,项元汴项老板到底有多有钱呢?

就…特别…特别特别有钱。

有钱人到底有多有钱,难道你我穷人还想象得到吗?

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富甲江南

当时的一位戏曲理论家何良俊在写笔记《四友斋丛说》时,曾描述了自己去嘉兴拜访友人项元汴的经历:

尝访嘉兴一友人,见其家设客,用银水火炉金滴嗉。是日客有二十余人,每客皆金台盘一副,是双螭虎大金杯,每副约有十五六两。留宿离中。次早用梅花银沙锣洗面,其帷帐衾裯皆用锦绮。余终夕不能交睫,此是所目击者。闻其家亦有金香炉,此其富可甲于江南,而僭侈之极,几于不逊矣。

项家宴请宾客,用银水火炉来热酒菜,用金酒壶来装酒。当时来了二十几位客人,每位客人都配了一套金餐具,而且杯子还是双螭虎大金杯,每套大约十五六两。

宾客们饮酒尽兴后直接留宿项家,客房的帷帐被子等床品全部都是绫罗绸缎,第二天早上起床用梅花银沙锣来洗脸。听说他们家还有金香炉。

何良俊也许是受了刺激,躺在布置奢华的床上一整晚都没有合眼,不禁感叹有钱人实在是太过分了。

当然,项元汴这么有钱,与他祖辈的积累和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项氏是嘉兴当地的望族,达官显贵辈出。家族里的人要么是地位显赫的官员,要么就是才华横溢的文人,都十分有钱,而且品德高尚。

而项老板的父亲则颇具商业头脑,善于经营,为人节俭,累积起了十分可观的财富留给三位儿子。

项老板自己从小英敏,博雅好古,研读文史,醉心翰墨,是一位鄙夷官场的风流人物。明代万历年间,神宗曾特赐玺书征他出来做官,他却不愿赴任。

因为他要继承父亲的家业,这样就可以一边赚钱,一边放舟欢歌于历代水墨之中了。

项老板的确非常擅长经营,家业在父辈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同时还通过买卖书画,赚了很多外快。他虽然有钱,但从来不胡乱挥霍,十分节俭朴素,甚至偶尔还被人吐槽「为人鄙吝」。

每次收购书法名画时,他都会在卷末记个帐,题一笔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向谁买了这幅画,花了多少钱。

比如他在《烟江叠嶂图诗卷》后面写:1555年2月,从杭州小丁那里花了四十两买下来了,开心。

明嘉靖三十八年春二月,购于钱塘丁氏,墨林项元汴真赏。原价肆十两。(其千字文编号为「宠」)

赵孟頫

《烟江叠嶂图诗卷》

(四十两)

张渥

《竹西草堂图》

(二十两)

文徵明

《漪兰竹石图》

(十二金)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五百五十金)

杨凝式《韭花帖》

(三百金)

万历丁丑(万历五年)七月,项元汴花了五百五十金买下了《兰亭序》神龙本。明清时称白银为金。根据《宛署杂记》的记载,万历五年白米的价格是:

……大廪给每分白米六升,银四分八厘……小廪给每分白米一斗,银八分……

换算一下可知,在当时购买1石白米,需要0.8两银(1石=10斗=100升=1000合;1两=10钱=100分=1000厘)。也就是说,买这本帖子的钱可以买到688石左右的白米。

明末清初的一位藏书家姜绍书,在他的《韵石斋笔谈》中这样解释项元汴记账的目的:

不过欲子孙长守,纵或求售,以期照原值而请益焉,贻谋既周矣。

项老板不仅是自己记录,也是希望告示子孙后人:

你们老爷子我当年花这么多钱买的,卖出去的时候要是敢低于这个价格,我就从坟堆堆里爬出来敲掉你这个败家子的脑袋!

回过头去看,项元汴十六岁左右开始进行收藏活动;到三十岁左右收藏已初具规模,大部分元代佳作收入囊中;五十多岁已收集大量高古名画,入手晋唐及两宋精品。

他有一枚印,叫「子孙永保」

项元汴「子孙永保」印

我们不知道他是希望子孙保住这幅画的价格,还是希望这些珍藏之物能够被子孙长守。

但无论是哪种目的,似乎都实现不了了。

随着清兵南下,天籁阁的珍藏或被兵匪劫掠,或被战火销毁,或辗转成灰。

项氏几世累积之财富,墨林一生经营之收藏,自此轰然倒塌。

他的孙子项圣谟在《三招隐图》的题跋中曾这样描述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禾城既陷,劫灰熏天,余仅孑身负母并妻子远窜,而家破矣。凡余兄弟所藏祖君之遗法书名画,与散落人间者,半为践踏,半为灰烬。

而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里感慨:

百余年来,嘉禾被燹,项氏累世之藏尽为千夫长王六水所掠,荡然无遗。讵非枉作千年计乎?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观可也。

物之尤者,应如烟云过眼观可也。

天籁阁光景不再。这些纸张绢帛在战火中损毁了大半,但仍留下来许多。有些被收入清宫,成为重要的宫廷收藏;也有些流散世间,辗转于不同藏家的手中。

如今,我们可以在博物馆里欣赏这些珍贵的古代书法绘画作品,甚至打开电脑就能在屏幕上看到高清大图,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注:

①千字文编号表来自:李万康.项元汴旧藏书画之千字文编号统计[J].荣宝斋,2013(05):230-245.

②作品信息目录来自:陈行一.嘉兴项元汴及其天籁阁传世书画考略[J].南方文物,2003(03):63-68.

参考文献:

清 姜绍书《韵石斋笔谈》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明 沈榜《宛署杂记》

明 谢肇淛《五杂俎》

陈行一《嘉兴项元汴及其天籁阁传世书画考略》

李万康《项元汴旧藏书画之千字文编号统计》

李万康《<汉宫春晓图>二百两及相关问题》

李勇华《明代项元汴私人收藏研究》

叶梅《晚明嘉兴项氏鉴藏家族研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梁山泊起义失败37人被凌迟,比太平天国更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他们却在历史的扉页占据一席之地,从某个层面上来看,他们无疑是成功的。洪秀全从几百人发展到上百万人,这规模足以撼动整个大清国本。同样是农民运动,梁山泊起义就没那么浓墨重彩了。而大多数人了解到历史上曾有过这个起义是因为《水浒传》,其实真实的梁山泊并没有那么豪气和宏大,结局也相

  • 清朝奇人潘伦恩,记述的2则奇闻异事,让人不得不相信劫数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揭示了命运劫数并非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实际上,在历史上有无数侠客文人记载了无数怪力乱神的故事,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记载了无数奇幻的故事。不过与蒲松龄同时代的另外一个文人潘伦恩在他的文学著作《道听途说》中记述的两则奇闻

  • 清朝奇事:舅舅拆散侄女婚配,串通富少半夜抢娶,不料新娘成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让这李翁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他膝下无儿郎。只有一个女儿。然而,李翁对这无儿之事似乎也不过分看重,因为女儿给她带来的欢乐和安慰极多。女儿名叫婉贞,相貌长得极为漂亮。那眼睛如同秋水漾波,口似樱桃,满头油亮漆黑的头发。肌肤雪白如脂,虽然时常穿着荆钗布裙到田间劳作,装束成农家女样,可却总也掩盖不住她那花容月貌

  • 清朝奇事:丧妻举人进京科考被拐子盯上,用妻行骗却丢妻丢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若望到家后,装殓、守灵那些天里,他痛哭不止,精神恍惚。恰在这时,同去考试的好友来信相告:他和另外四位好友都中了举人,约他一起进京会试进士。这时他已心灰意冷:“我们夫妻恩爱,突然绝别,我只为科考,连她最后一面也没见;现今就是一个进士扔在地下,我也无心弯腰去拾。”好友和亲邻都劝他:“人死不能复生,你总

  • 清朝冤死案:贞妇遇强暴拼命反抗,却因裤带未断被愚夫活活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少女嫁到聂家,家里就更加贫困了,采野菜、拾柴草的活计,都得此女承担。老婆婆又卧病在床,成了废人,不能同儿媳妇一起去。此女凭着如花似玉的容貌,独自到树林中去活动,怎能保证没人进行引诱呢?幸而她为人贞静贤淑,不苟言笑,再加上当地风俗比较古朴淳厚,王法也很严厉,所以就没有人去侵犯她,同时也没有人敢侵犯

  • 苏妲己睡觉前有一个小习惯,史书记载:纣王甚爱之!她的习惯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凤鸾宝帐景非常 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 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 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 取回长乐侍君王 其实客观的说,这首诗很生动的描绘了女娲的美貌,但错就错在最后一句惹得女娲大怒,于是她便举起了反殷反纣王的大旗。如果抛开这首诗不谈,纣王帝辛并非像封神

  • 独家揭秘:周幽王昏庸无道,西周灭亡,却让褒姒背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早年任用一批贤才,借助各方封国的势力和帮助,使国力得到一定恢复,一度有中兴可能,但晚年后开始独断专行,滥杀忠臣,在与姜戎的战争中全军覆没,国家的问题凸显,社会矛盾开始出现,为幽王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周幽王即位后,对国家朝政一概不理,史书上称其为:信用小人,摒弃贤人,荒废朝政。政

  • 周武王姬发经历了何事,怎么在位两年就忧郁而终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王姬发与康叔关系,武王姬发高清图片,历史上周武王的真实结局

    周武王何等睿智,怎么能看不到强大的殷商势力的存在?所以一进朝歌城,他首先命令弟弟周公把已经自焚的纣王的头颅斩了下来,游街示众,决断殷商势力的念想。随后,周武王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讨论如何处理这些移民。全部杀掉是不现实的,殷商势力很多,不可能一下子铲除干净,而且周边封国也有殷商的拥护者,为了怀柔他们,

  • 周朝时期规定贵族在生活方面都要遵循礼仪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朝十大礼仪,周朝贵族宴席,礼乐制度对周朝有多重要

    当时孔子这些儒家的代表人物就对礼乐制度提出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因为这些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形成的礼乐制度,用以区分不同贵族等级的人,比如天子舞可8排,8排的意思就是8人一排,8排64人的,五阵可以有64个人头一块为他跳舞,这是他尊贵身份的象征。然后到了诸侯那个等级的就是48个人就只能用6排,不能用8排,

  • 周朝是怎么灭亡的?对后来有哪些影响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周朝建立和灭亡时间,周朝是怎么衰败的

    商纣王更过分的是他把自己的情绪摄入制度中,让商纣王这个人继承江山,真是老天瞎了眼,商纣王尤其喜欢吃喝,他在王宫里设了酒池肉林,酒池挖个特别大的坑耗费全国上下的民力,肉林就是在酒池边上树立许多木桩,上面挂不少肉,纣王和贵族在酒池边上尽清地酗酒,到肉林随便一张嘴就能吃到肉,全国上下的人们都吃不上饭,最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