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道光的“抠门”只有内务府能“治”?

为什么说道光的“抠门”只有内务府能“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97 更新时间:2024/2/15 2:54:43

众所周知,道光是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皇后过生日,满朝武拜寿赴宴,结果一人只是一碗打卤面;公主出嫁为了节省招待额驸宴席的开支竟免掉了额驸家应进的“九九礼”,后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白白送人,恢复了“九九礼”,但改为象征性的“羊九只”,依然不设宴,把羊收下后赶到御膳房,与客人寒暄几句就端茶送客了。对老婆孩子尚且如此,更别提对满朝的文武百官了。

要说让文武百官在衣食上奉行节俭倒也好办,市井上不少为“应景”卖破衣烂衫的,吃食上大不了少吃些鱼肉,毕竟卖穷比充富容易。但是皇帝的一道命令为难倒了大臣们。是什么呢?

道光元年,皇帝发表了一篇节俭的宣言书——《御制声色货利谕》,表达了节俭的理想,其中有一条是停止各省进贡。道光认为各省进贡的多是些土特产,比如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等,地方官每每谄媚地说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钱。但一点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点儿,百姓就少一点儿负担。而且,不远千里,送到北京,运费太贵,浪费更大。譬如盛京,每年进贡辽阳产的香水梨,梨本身不值多少钱,但要雇50个壮劳力挑到北京,一来一往一个月,挑到北京烂掉一半,浪费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问题来了。道光帝说停止进贡,但各省官员谁也拿不准能不能当真,况进贡本身对地方官来说也是有利可图。于是,心照不宣,宁左勿右,照进贡。当然,进贡不叫进贡,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辞再恳切些,不怕他不收。于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笋、云南的药材、浙江的茶叶、扬州的玉器、景德镇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为难了,处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员?古语说得好,伸手不打送礼的,而且法不责众;如果将这些孝敬退回各省,运费就会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岂不是出尔反尔。

送孝敬品的官员不厌其烦地劝说皇上,这些东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内务府也得到市场上去买。不成想,一提内务府,却立竿见影,道光帝马上下令“赏收”(皇帝给别人东西就赏赐,收别人的东西叫赏收)。各省的差官欢天喜地,忙不迭地叩头谢恩。

为什么一提内务府就立竿见影呢?

内务府是一个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内务府大臣就是皇帝的大管家。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当时官员盘剥百姓,上级官员盘剥下级官员,内务府官员盘剥的对象就是皇上。大家肯定会感到奇怪,内务府连皇上也敢克扣、盘剥?当然敢克扣,内务府主持皇室家务,事涉宫闱,国家监察体制对其不监管,由皇帝直接监管内务府。

但是,皇帝根本管不了内务府,原因有三:

一、离开了内务府,庞大的皇室就玩不转了。所以,皇帝也不得不迁就些;

二、以主子之尊,与奴才们斤斤计较,开不了口。因为这种举动有失身份,而且这种社会经验很不足的皇上也算计不过内务府;

三、内务府大臣都是皇帝较为亲近贴心的人。皇帝因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应了那句话: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安全,内务府就是个“灯下黑”的地方。

内务府官员克扣、盘剥皇帝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工程回扣,二是为皇家购物时报花费,无论买什么东西,一经内务府的手,顿时价码倍增。

道光皇帝(资料图)

道光皇帝厉行节俭,内务府阳奉阴违,所以,一提起内务府就头疼。看来道光皇帝厉行节俭的途径千万种,治内务府的妙计无一个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悔恨、自责,戊戌六君子杨锐被斩,为何张之洞如此心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戊戌变法最具悲剧色彩的一幕,是六君子在菜市口的就义。他们洒下的鲜血,极具象征意义地宣告了这场改革的夭折。这一幕,同样也是张之洞心头的痛。这是因为,六君子中的杨锐,与张之洞的关系非同一般。杨锐,字叔峤,1857年生,四川绵竹人。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他得到张之洞的赏识,成为受业弟子。后来张之洞出任两广

  • 曾国藩的最后六年:纠结两江,吏治无希望;纠结天津,骂声中离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文|胡元在曾国藩的最后六年,他内心也纠结了六年,他曾经成功过,甚至成功到可以政变的地步,却又壮士断腕,明哲保身;他曾经退却过,甚至退却到可以放手的地步,却又宦海涅,备受重用;他从未放弃过为国家奋斗的真诚,却在最后与“爱国”无缘。纠结两江:吏治无希望1866年,被撤掉剿捻钦差的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

  • 历史段子:李鸿章骂人也留情,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靠白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骂人也留情的李鸿章李鸿章好谩骂下属,越是亲近的人越骂得凶。据说,李鸿章晚年曾外放两广总督,当时有一个谙熟李鸿章脾气的人,故意和布政使闹起了矛盾。别人劝他,想得到提拔还和上司过不去?那人说“没关系,前天李中堂已经骂我滚了”。李鸿章手下有个管粮草的小官叫鲁白阳,是淮军名将聂士成的亲戚。鲁在淮军中久不得

  • 看到乾隆临的《圣教序》,书友们笑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爱写字,除了将墨宝题遍大江南北,此君尤爱在古代书画上题字题诗。故宫的藏画们,人家本来清清静静的,意境悠远的,也都被他题的满满当当。不过这样也好,只要看到肉虫子一样的线条,不用仔细看,就知道是清宫出来的宝贝了。当然,尽管乾隆的字不如他爹雍正遒劲,不如他爷爷康熙秀气,但肉肉乎乎,圆圆滚滚,这倒符

  • 太傻太天真!崇祯太子回京归顺,多尔衮“真假”大戏强杀朱慈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清军入关之初,多尔衮就一直密切关注着一个人的下落:崇祯太子朱慈烺。因为崇祯皇帝既死,太子是残明势力最名正言顺的旗帜,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明朝灭亡这一年,十六岁的太子逃出宫中,为农民军俘获。李自成封他为宋王。后来李自成败走,带他出城南下,遂不知所踪。多尔衮深知,崇祯的皇子或者其他男性至亲,都有可能为反

  • 清朝太监地位低,没钱也没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依旧没有设立宰相,但是却取消了司礼监,这样皇帝的工作量就变得非常大。他必须不断批读奏折,必须不断接见军机大臣。制度逼着他们变成了行业里的劳模。清朝的大内总管并不是太监,而是内务府大臣。这个官职有点像汉朝的少府,但实际权力要更大一些。理论上来说,他有对所有太监的管辖权,比如他手里的慎刑司就有对太

  • 增见识丨和他比盖章,乾隆同学还嫩了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国家宝藏》第一季中,乾隆同学的农家乐审美引起了众人狂欢式的吐槽。而之前大热的《延禧攻略》,又让他以「大猪蹄子」的身份涨了一波话题量。这位在互联网上热度极高的皇帝,早已转型成为网红,一提到他,好像总有吃不完的瓜。 除了审美与佳人以外,网红历历的另一爱好也经常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在书画上疯狂发弹幕

  • ​梁山泊起义失败37人被凌迟,比太平天国更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他们却在历史的扉页占据一席之地,从某个层面上来看,他们无疑是成功的。洪秀全从几百人发展到上百万人,这规模足以撼动整个大清国本。同样是农民运动,梁山泊起义就没那么浓墨重彩了。而大多数人了解到历史上曾有过这个起义是因为《水浒传》,其实真实的梁山泊并没有那么豪气和宏大,结局也相

  • 清朝奇人潘伦恩,记述的2则奇闻异事,让人不得不相信劫数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揭示了命运劫数并非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实际上,在历史上有无数侠客文人记载了无数怪力乱神的故事,例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记载了无数奇幻的故事。不过与蒲松龄同时代的另外一个文人潘伦恩在他的文学著作《道听途说》中记述的两则奇闻

  • 清朝奇事:舅舅拆散侄女婚配,串通富少半夜抢娶,不料新娘成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让这李翁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他膝下无儿郎。只有一个女儿。然而,李翁对这无儿之事似乎也不过分看重,因为女儿给她带来的欢乐和安慰极多。女儿名叫婉贞,相貌长得极为漂亮。那眼睛如同秋水漾波,口似樱桃,满头油亮漆黑的头发。肌肤雪白如脂,虽然时常穿着荆钗布裙到田间劳作,装束成农家女样,可却总也掩盖不住她那花容月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