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共有十个大臣参加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一共有十个大臣参加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4/1/23 20:17:36

政变成功后,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秦王李世民得到了太子之位,不久在李渊的禅让下,又顺利地登基继位。那么,参与政变的10个人,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很不一般,一是他自幼便和李世民要好,二是他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郎舅。这也是为何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他便一直极力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原因。可以说,在李世民的身边,没有谁能比长孙无忌更懂他了。

长孙无忌不仅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亲自率兵把守玄武门。最重要的是,他还拉上妹妹长孙氏为政变的士兵鼓劲。可以说他是铁了心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李世民身上的。

李世民政变成功后,当然忘不了长孙无忌为他做的这一切。所以将长孙无忌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其封邑多达1300户,并有具有出入李世民寝宫的特权。至于官位嘛,由于他是功臣,又是国戚,再加上他能力卓越,在朝中自然位高权重。

李世民去世前,又任命长孙无忌为托孤大臣,辅佐李治。

李治能成为皇帝,脱不了长孙无忌的扶持之功,所以李治对长孙无忌尊崇有加,在许多事情上都听从他的建议。这样一来,长孙无忌不像过去那么谦逊了,反而指手画脚,独断朝纲。

然而,长孙无忌却因为废立皇后的事情,得罪了武则天,最终落了个“谋反”的罪名。有意思的是,李治也不与他对质,便把他革职削爵,流放黔州。

不久,长孙无忌在武则天的逼迫下自尽,他的家产悉数被抄没,家人充为奴婢。

二、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降将。他作战勇猛,数次救李世民性命,尤以“忠直”的特性,被李世民器重。

当年李世民势大,太子李建成想要瓦解他的势力,第一个策反的,就是尉迟敬德。只是面对满车的金银珠宝,尉迟敬德拒绝了李建成的拉拢。

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件事上,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一样积极。

在政变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在杀齐王李元吉时,不小心跌下马来,被李元吉反杀。就在危急时刻,尉迟敬德赶到,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再救李世民一命。

随后又是尉迟敬德阻止了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并提着武器找到李渊。不光告之实情,还美其名曰,是李世民安排他来护驾。其实就是来控制李渊,“逼迫”他封李世民做太子。

李渊见大势已去,知道李世民已得势,若是再不能审时度势,那父子之间想必也就难堪了。所以,先封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又将帝位禅让给他,从此做起了太上皇。

尉迟敬德在政变中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李世民把他和长孙无忌并列首功,进封他为鄂国公,食邑1300户,另外还把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他。

尉迟敬德自负功高,不光对长孙无忌等人多有嘲讽,还因在宴会上有人坐在他上位而不服,把人家差点打瞎了一只眼。

种种行为,让李世民好生不满,给他敲了敲边鼓。

尉迟敬德何等聪明,马上就收敛起行为,并辞了官。从此做起了不问世事的逍遥翁,直到74岁平安去世。死后尽享哀荣,荫泽子孙。

三、侯君集

草根出身的侯君集也是李世民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一生干过几件可圈可点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侯君集和尉迟敬德一样,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事,没少磨嘴皮子。

政变过程中,他一直不离李世民左右,替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身边不多的随从,为李世民的政变,节省了不少时间。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他被进封为潞国公,并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后来,又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议事。

可以说,一个草根混成这样,理当知足。但侯君集本是草根里的混混出身,他身上的毛病很多,比如他在攻灭高昌后,不光把没有罪的人流放,还心生贪念把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

所以,他虽然立了战功,却被李世民囚禁起来。后来有人为他说情,李世民顺势才把他释放了出来。

但侯君集自恃功高,不光认识不到错误,反而还对李世民心生满,在朝中拉帮结派,四处鼓动人谋反,太子李成乾受他蛊惑和他共谋造反之事。

事泄后,李世民想着侯君集有定国安邦的功劳,所以迟迟下不了杀他的决心。还是在群臣的谏言下,才诛杀了侯君集,于是侯君集成了第一个被诛杀的功臣。

四、张公谨。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功:一是李世民在举事前磨磨叽叽,搞什么龟壳占卜问吉凶,他把龟壳一把扔了,并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信心;二是在政变时,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冲到玄武门时,他把玄武门大门给关上了,这样阻断了精兵的进攻,为李世民政变成功创造了条件。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把他进封为定远郡公,并升为左武侯将军。

后来,张公谨在平定东突厥的战争中屡有表现。

公元632年,张公谨因病死在任上,卒年39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本是李世民身边的侍卫,由于他在政变中协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有功,因此进封为襄武郡公,并被封为大将军。

在李世民执政时,曾被怀疑谋反,查实纯属子虚乌有后,对刘师立更为信任。

刘师立一直做守卫京城的工作,也曾参与过攻打吐谷浑和小莫门川的战斗。

后寿终正寝。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颇有豪侠之名,早在李渊起兵时,便投靠了李世民。

在数次征战中,立下战功无数,因此深得李世民器重。

玄武门政变成功后,被封为监门将军,随后出任肃州刺史。

在平定突厥的战争中,公孙武达有不凡表现。后来他死在任上,死后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是鲜卑人,早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政变后,封为幽州都督,进封历阳郡公。后在平定突厥时战死,死后陪葬昭陵。

八、杜君绰

杜君绰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李渊父子起兵后,追随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等军阀时立过大功。

玄武门政变后,杜君绰被进封开国县侯,食邑400户。

后来率35万大军攻打高句丽,斩首3万班师回朝。

戎马一生的杜君绰,死后陪葬昭陵。

九、郑仁泰

作为玄武门政变先锋之一的郑仁泰,由于地位不高,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录。

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游击将军,食邑200户。

郑仁泰在讨平铁勒的过程中,由于出师不利,他率领的一万四千人在还京时,只剩800人,因此被人弹劾降职。

后来,郑仁泰二次讨伐铁勒叛乱。虽说洗刷了第一次的耻辱,但在当年他便病逝了,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早年为盗匪,在他归附李渊后,被李世民收为麾下为将。

玄武门之变后,进封县侯,后因平定突厥有功,进封郡公。

高宗年间,74岁的李孟尝暴死在府中,陪葬昭陵。

看完这10个参与政变的人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李世民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还是非常温情的。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推翻武则天、复辟李唐江山的张柬之5人为何惨死?李显过于凉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剧照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已经82岁了,随着一代雄主的老迈,为了争夺皇位拥李派和拥武派斗争日趋激烈。但是因为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阻挠,太子李显地位岌岌可危,随时面临死亡威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神龙政变”发生了。“神龙政变”的带头人共有五位,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

  • 武则天离世时,为何没有保留皇帝身份,而把江山还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武则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武则天是一代女皇,我国古代经历过那么多的王朝,那么多的皇帝,统治者一直都是男人,除了武则天这个例外。武则天虽然是一件女流,但是她却有着聪明的政治头脑,有着很好的大局观。武则天小的时候就很美,十四岁时的武则天,长相优雅,面容姣好。唐太宗听人说,武则天长得特别的美,所以就派

  • 武则天守陵石像之谜:61尊石像变成“无头怪”,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位于陕西省的乾陵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值得注意的是朱雀门外有六十一个石像。它们分别布局在东侧29尊,西侧32尊,其模样与真人高度相似,并身穿各国异服。这些石像的形成,根据传说是在唐高宗入葬之时,唐朝的一些少数官员与邻国的王子、使节前来参加葬礼。而武则天为了纪念此事,同时也为了炫耀大唐的威势

  • 唐高祖李渊儿子众多,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三兄弟斗得最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其实挺简单的,简单到有点让人尴尬,因为李渊这个人以前是隋朝的唐国公,算得上世家子弟了,而李渊在正式造反成功成为皇帝之前,他一共就生了五个儿子。这种情况下,获得建国大功劳和臣子站队的资格自然就不可能轮得到从老六李元景开始到老二十二李元缨,毕竟从老五之后的皇子,都是李渊这个糟老头子在当皇帝之后生的

  • 李世民想给自己挂上一件正义的马甲-《大唐上阳》026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李世民想给自己挂上一件正义的马甲-《大唐上阳》026 第七章 贞观其始李渊见尉迟敬德带甲持兵闯进宫来,极为震惊,不由问道:“何故如此进宫?难道有人作乱?”尉迟敬德答道:“启禀陛下,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已诛灭他们。担心惊动陛下,秦王派臣前来护驾。”026心细如发的长孙妃,平静了榻上的喘息,却无论

  • 安史之乱时回纥为什么帮唐朝平叛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回纥大唐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巅峰的时期,尤其在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但是开元盛世过后,天宝年间。社会矛盾严重,而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洛阳,后来又攻下了长安。 唐玄宗仓皇出逃,留下太子李亨平定叛乱,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唐肃宗就任用了两员大将,就是著名的郭子仪和

  • 李世民杀兄逼父,本是乱臣贼子行为,如何后来成了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整个封建历史,李世民的口碑,绝对也是进去前几的,一起来看看,他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吧。首先就是杀人的范围,政变一定是会死人的,不过李世民在政变的过程中,杀了和自己敌对的李建成、李元吉两人,以及他们的儿子,对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以及其他的家人,都很宽容,从战争层面上来说,他杀的人不算多。他选择在玄武门

  • 为什么唐代以前皇帝都称帝,自唐代以后皇帝都称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到元朝的皇帝,人们一般习惯叫什么什么“宗”,比如唐太宗、宗真宗等。明、清两朝的皇帝,人们一般习惯叫什么什么皇帝,比如万历皇帝、康熙皇帝等。都是皇帝,怎么“格式”都不同呢?三种称号古代的帝王是神圣的,所以直呼其名肯定不合适。所以,人们自然要给他们尊称。皇帝活着的时候,叫“陛下”、“圣人”之类的称呼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都,令各个阶层向往,为何却留不住武则天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的大都市就如今天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样,自然是令人向往的,比如剧中的旅贲军统帅崔器,为了从陇右回到长安,牺牲了家兄、放走了狼卫;狼卫首领右刹为了在长安过上舒服的生活,将曹破延等狼卫出卖给龙波。就是这样一个繁花似锦,让人如痴如醉,仿佛中了毒一样让人沉迷的地方,却留不住武媚娘的心。长安在隋

  • 这支地方军与大唐天子齐名,多次废杀节度使,最终被主帅阴谋铲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事情要从魏博牙兵说起。牙兵即“衙兵”,古时地方镇将的官署称“衙”,所信任的亲兵即被称为“衙兵”。牙兵本质上就是将领亲兵,虽然历朝历代都有,但中唐五代的牙兵,却往往成为将领权力来源。牙兵最早见诸历史的记载,发生在中唐时期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承嗣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设牙兵,随后他的侄子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