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大都市就如今天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样,自然是令人向往的,比如剧中的旅贲军统帅崔器,为了从陇右回到长安,牺牲了家兄、放走了狼卫;狼卫首领右刹为了在长安过上舒服的生活,将曹破延等狼卫出卖给龙波。
就是这样一个繁花似锦,让人如痴如醉,仿佛中了毒一样让人沉迷的地方,却留不住武媚娘的心。
长安在隋朝时期称为大兴,是隋朝东西两都中的一都。唐朝建立后都城依旧设在大兴,并改名为长安,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不顾群臣反对,花巨资重建了洛阳都城,洛阳再次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二行政中心。
但到了高宗时期,特别是高宗后期,武媚娘做了皇后后,随着高宗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武后逐渐成为了大唐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从高宗中期开始,在武后的主导下,唐帝国至少开展了七次规模庞大的迁都工作,这些迁都,每次涉及人员在千人以上,如果算上仆从,人数将在万人以上,加上为安顿这些东迁的人,洛阳需要修建大量的宫殿和官署供这些原本在长安的贵族与衙门使用。
这不仅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庞大工程,也是一种对繁华长安的逆向行为,就如今日社会上的逃离北上广一样,但年轻人们不堪一线城市重负,而逃离北上广的原因绝不可能成为武后逃离长安城的原因。
身为整个帝国的执掌者,从其出生时候的贵族身份开始,就注定了她不用为这些生活琐事所困扰,那么令她放弃长安的繁华,逃向洛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武后之所以能够成为武后,除了她自身的聪慧与善斗以外,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得到了黄淮平原的将官的支持,让她一举打败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西北的贵族集团,迁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那些支持她的官员的一种回报,迁都后,那些依靠科举而上来的黄淮平原的官员都得到了重用。
从经济上而言,农业社会的长安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那里除了大都会长安城以外,周边贫穷、生产落后,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干旱的威胁,加之交通不便,从关东平原运过来的粮食距离远、耗费大。
而洛阳则完全不一样,一方面洛阳自身位于富饶的中原平原,物产丰富,吃穿基本不成问题;另一方面,当时的洛阳交通发达,水运通畅,从鱼米之乡的江南运来的物资可以直达洛阳城内。
无论是从政治还是从经济角度考量,迁都洛阳无疑是正确的,但却不一定是必须的,因为以当时唐朝的国力而言,迁都所耗费的财政与民力是远大于其迁都后所取得的收益的。
那么根本的原因就一定是武后的个人原因了。常年的宫斗让武后在长安后宫里从人间到阴间都充满了敌人,特别是在除掉王皇后和萧淑妃以后,按照历史记载,武后常常出现关于此二人的幻听与精神障碍,对于迷信的武后,这让她难以忍受继续住在长安。
这种说法虽然有待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武后此后对于宗教的沉迷,特别是对于符咒等方面的沉迷完全玩出了所有帝王的新高度。
公元662年,以唐帝国在洛阳办起国子监为标志,整个朝廷几乎全部迁往东都洛阳,原先繁花似锦的长安城只保留了一个小小的留守政府,此时的洛阳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唐帝国的实质的政治中心。
683年高宗死后,武后正式将都城永久迁往洛阳,直到20余年后,长安在另一位李唐帝王的治理下,成为我们今日在影视剧中所看到的大唐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