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火烧圆明园背后的真相

火烧圆明园背后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329 更新时间:2024/2/2 17:07:31

马勇《百科知识》

在北京西北角有一组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圆明园与附近相连的长春园、绮春园(又称万春园)组成“圆明三园”,占地5000亩,规模庞大,气势辉煌,融合了东西方各式园林风格,被中外园林学家一致判定为世界园林艺术巅峰之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的典范,为“万园之园”。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园林已不复存在。人们对圆明园的记忆,主要来源于历史献。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这是历史事实;只是细节、缘由,可能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圆明园复原图

劫掠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兵临城下,要求清政府立即无条件释放巴夏礼(英国外交官)等被囚外国人。清政府拒绝,僧格林沁、瑞麟指挥清军在德胜门、安定门外与联军交战。清军久战不敌,退至彰仪门、右安门一带。联军随即由黄寺、黑寺直趋西北,进占圆明园。

圆明园为清廷夏宫,在此之前并不被一般中国老百姓知晓。圆明园藏有无数稀世珍宝,有中国古典文明精华,有通过各种方式收藏的西方文物……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园内的无数珍藏使联军官兵垂涎不已,而刚占领时的混乱也让一些贪心的官兵有了顺手牵羊的机会。联军在圆明园内毫无忌惮地大肆抢掠。这只是联军先遣部队,圆明园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两天后,即10月8日,联军再扰圆明园。作为东方艺术结晶的圆明园已面目全非,无数珍宝不见踪影。

海晏堂复原图

海晏堂遗址

圆明园劫难伴随着清军与联军的争夺。当清政府还没有同意联军进入北京城时,联军将领一再要求恭亲交出安定门或德胜门。恭亲王当然不会轻易就范,于是在北京城外的圆明园一再成为联军囊中之物,随意伸手。

10月9日,原本晴朗的北京突然下起了大雨,寒冷的东北风卷地而来。英军司令格兰特来到法军司令拿皮耳住处,谈话间拿皮耳告诉格兰特,他的副官从圆明园带走了一大块黄金,拿皮耳想将黄金分给他的部下,问格兰特是否反对。为了表示对别的部队公平起见,格兰特无法同意拿皮耳的请求,他决定发布一道命令,请官兵将从圆明园拿来的所有财宝一律交出来,随后平均分配。

许多英国官兵看到法国人对圆明园财宝进行抢劫,认为自己拿点也没有什么问题。现在命令下去了,官兵们把财宝拿回来了,这让格兰特很高兴,于是他决定甘冒不韪,承担责任,当即把战利品分发给英国官兵。遵照格兰特的安排,英国官兵将那些战利品先在德胜门外英军驻地进行拍卖,把拍卖所得和法国人交给他们的合在一起,然后成立战利品委员会,负责分发:所得三分之二归士兵,三分之一归将领。

格兰特后来承认,从严格意义上讲,他并没有权力这样做,但考虑到法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宽松政策,格兰特只好尽最大力量制止官兵肆意抢劫。

巴夏礼目睹了全程,他认为法军纪律太坏,当军队进入圆明园后很快抢完了、毁坏了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法国人甚至对皇帝私人寓所放火。后来大多数运到英格兰的文物,都是英国人从法国士兵手中买来的。英国军事当局不允许他们的官兵进行抢掠,尽管也发生极少数这样的行为,但就本意来说,英国人确实没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对于圆明园惨剧,恭亲王英法公使表示强烈抗议。为避免更大灾难,恭亲王同意将安定门交给联军。咸丰帝也对圆明园被洗劫感到十分痛心,10月12日,他下令革僧格林沁、瑞麟爵职,理由是他们在联军抢劫圆明园时没有及时前往救护。

人质事件不断发酵

联军在圆明园的抢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看应该是其军事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威慑力。在这种压力下,清政府于10月13日中午将安定门向联军开放。联军将领、外交官认为这是一个巨大收获,以为双方的对抗大致可以结束。然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清政府向联军移交先前被囚禁的那些外国人,联军发现短短几十天,竟然有很多人命归黄泉了。

据巴夏礼当时写给他妻子的信中描述,联军获知被囚同胞的遭遇后引起普遍性恐慌,死难同胞所受到的非人待遇无法用言语描述,令人发指:手脚被捆绑着,在空旷的庭院里暴晒了三天三夜,只有少量的食物和水,受尽拳打脚踢,绳子在他们身上勒出了血印。

悲惨的描述、不堪目睹的惨状,引发联军官兵复仇的欲望。联军将领还有两国外交官不得不设法采取重大行动,以惩罚中国皇帝和清政府。

惩罚是必然要发生的,只是联军将领、外交官对如惩罚还有争议。有人提议让中国支付巨额赔偿,其他人则提出焚烧北京城,或者火烧紫禁城。

英国公使额尔金经过审慎考虑,决定火烧圆明园。至于火烧圆明园的理由,据巴夏礼10月27日的家信可知,英国人是这样认识的:我想额尔金勋爵的决定是正确的。圆明园是皇帝的夏宫,离北京城只有5英里,皇帝和他的朝廷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这里也是我们可怜的国人最初受到拷问和虐待的地方。联军已将这些地方收入囊中,虽然有人说这样的复仇行为是不高尚的,但是看来除了毁坏城市里的宫殿,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既然圆明园是我们的同胞受难的地方,我认为毁掉它是非常合适的。把整座北京城烧掉太过残忍,毕竟这城里的人民有很多是无辜的,他们并没有伤害我们。在圆明园,我们针对的只是朝廷。它对中国人而言就像是我们的白金汉宫。如果我们只是要求赔偿金,那无异于用国民的鲜血来换钱。圆明园注定要灭亡。

火烧圆明园

烧掉了圆明园确实可惜,但面对愤怒的英国人、面对死而不能复生的那些被囚禁的英国、法国人,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只是巴夏礼不太清楚中国的社会结构与英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国并不一样,圆明园与白金汉宫依然有差别。白金汉宫或许是英国皇室的私产,但圆明园实际上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与将要让中国人支付的赔偿金一样,最终都必须由百姓“买单”。基于这样的思路,额尔金、葛罗于10月17日向恭亲王提交了一份照会,决定将圆明园中未经毁坏的殿宇全行拆毁。

清政府方面此时竟也觉得理亏,所以北京留守大臣面请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出面调停。伊格纳切夫表示同意,但要求恭亲王正式照会,要求清政府向他介绍与英法两国交涉的内情。当然,伊格纳切夫不忘趁火打劫,要求清政府必须同意他此前提出的领土要求。

但还没有等到俄国公使出面调停,数千名英国骑兵于10月18日奉命到圆明园放火。圆明园以及位于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的宫殿、文物,全部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身处北京城的英军吴士礼中校用日记记录了这个惊人的场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飘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

扩展阅读:

1860年,英军的大火并未把圆明园夷为平地,许多建筑还算完整。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仍为皇家禁园。19世纪70年代,一位德国人拍摄的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圆明园“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

1900年,北京又被八国联军侵占,清政府再次对圆明园失去了控制。八国联军并没有火烧圆明园,圆明园却再次惨遭蹂躏,这次是谁干的呢?原来,当时整个北京城一片混乱,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趁着圆明园没人管理,进入园内滥伐,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不出数月,满园古树杂木便荡然无存。

辛亥革命后,圆明园第3次遭到厄运。横行中国的大小军阀如走马灯般更迭,他们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每天都有几十辆由军人押运的汽车出入园内,拉运园内的太湖石和砖瓦等。园内凡是能够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砖、墙砖、屋瓦、石条到地下的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运走。据说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造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

1940年以后的日军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奖励开荒,当地农民陆续入园平山填湖,耕田种稻。清朝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圆明园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荡然无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国藩: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PART01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处悄悄地观察着。半个时辰过去后,曾国藩发现,那三个人当中,已经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个东张西望,看屋内的摆设;另一个虽规规矩矩地站在庭院里,却神色焦急。只有一个人,神态自然。

  • 西安挖开唐代公主墓,墓中发现超级奢华的凤冠,墓志铭却让人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据考察,这片古墓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是一位女性。要知道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能拥有这样庞大墓群的女主人身份一定不一般,在考古家们长时间的取证下,终于查清了这座古墓的女主人:李倕。她是唐朝的一位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四代孙女。所以这让考古家们十分兴奋,因为这

  • 北洋军阀曾经十分勇猛,为何后来却变得不堪一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北洋军阀在历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当初他们能够击败清军,并且让人闻风丧胆,足以见得在全盛时期,北洋军阀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可即便如此,后来北洋军阀还是被国共两党合作击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北洋军阀,在遇到国共两党的军队之后,立即变得不堪一击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北洋军阀如此不堪一击呢?北

  •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若想当官,不仅得拼爹,还得拼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世族充斥官场,把控朝堂,使得寒门庶族难以出头。在那时若没有一个好出身,除非被人赏识,否则根本没有出头之路。若郭嘉没有荀彧的举荐,也就不会流传青史。但世家子弟就不用如此费心,有事没事的串串门,拜见下长辈的朋友,与同辈的“才俊”交流下,大家互相把名声传出去。然后就等着县郡州的举荐、征召,甚至皇帝的

  • 拍卖征集:嘉庆绿地粉彩海棠瓶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嘉庆 绿地粉彩海棠瓶「大清嘉庆年制」款h 23 cm类似藏品有《故宫博物院珍品全集:景泰蓝粉彩瓷器》中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花瓶装饰》,香港,1999,p. 第141页,第123 页。又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绿底粉红色家瓶两件,货号中瓷004090N000000000,货号中瓷004091N0000000

  • 隋唐中有一高人,隐居后曾三次现身,其中两次救下裴元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靠山王摆下的长蛇阵,瓦岗阵营只能到北平府去搬请罗成前来破阵,就在罗成前往瓦岗寨的途中,正巧与前去隋营帮阵的定彦平在旅店相遇,因为定彦平跟罗成之父罗艺是把兄弟关系,所以双方在互相了解身份后,罗成便倒头就拜并一口一个义父地称呼定彦平,当然,由于定彦平对罗成此行的目的并不清楚,因此没有防备的定彦平,在

  • 看《长安十二时辰》,浅析唐朝间谍活动,军事情报和政治情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扮演的“不良人”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便衣警察”或类似于情报部门人员,小乙是不良人安插在葛老身边的暗桩,相当于警察在黑社会安插的间谍、卧底。如果说,不良人是官府征用的有劣迹的地痞、混混之流帮助破案,维护社会治安;那么在《长安十二时辰》中,陆三、檀棋双重身份,就是间谍行为了;李

  • 乾隆晚年堪称古代社会最腐败的时期,你认为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乾隆因从小才智过人,勤奋好学,所以他在位时,平定缅甸,准格尔,在他的统治下清朝版图大大扩张,到乾隆三十年大清帝国王朝国库充实,百姓生活富裕,史称乾隆盛世。但是乾隆到了晚年的时候就变了。晚年的乾隆最昏聩的时候无疑是太上皇的那三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让出皇位,自为太上皇帝,但此时乾隆却只

  • 李世民不惜金钱美女求和突厥,完全印证了当今的一个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战争和平,虽然纷纷扰扰,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之所以成功和失败的道理却是相通的。今天要探讨和分析的是李世民成功的道理。李世民,在古代帝王中,是最宽仁的皇帝,也是最有手段的皇帝。所以,李世民在帝王中,足够伟大,也足够让人仰慕。在封建君主中,李世民的成功确实不易。宣武门之变

  • 乾隆八年出现的“最热的夏天”,究竟热到什么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乾隆年间,也曾出现过异常炎热的高温天气,仅仅12天,就热死了上万人,被称为”最热的夏天”。酷热的天气,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为何这一时期,会有如此炎热的天气?极端酷热天气的影响乾隆八年,发生了一场载入史册的事件,在那年,清朝出现了极端酷暑的天气,也造成很严重的旱灾。不仅如此,这场灾难还将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