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藩镇势力日益强大,为何朝廷不发兵镇压?只怪遗憾错失良机

唐朝藩镇势力日益强大,为何朝廷不发兵镇压?只怪遗憾错失良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28 更新时间:2024/1/24 15:45:45

众所周知,唐朝政权实亡于藩镇割据,中央及地方矛盾尖锐,各地节度使独揽军、政、财权,职位又由其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随着时间推移,唐朝统治者无力镇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的藩镇节度使,各地藩镇却有实力攻打京城,逼迫皇帝出逃,使得唐帝权威扫地。事实上,“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这种中央集权程度削弱、藩镇强大且互相争战的割据局面,有着明确的发展阶段,观察分析各个阶段的藩镇割据发展形势,便能深刻理解唐朝的衰落过程。

▲唐平“安史之乱”形势图

第一阶段——割据形成发展时期

该阶段大致处于唐代宗初年至唐德宗末年。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史思明长子史朝义自缢身亡,其麾下党羽纷纷投降,“安史之乱”至此结束。奈何朝廷实力有限,既不能派心腹将其架空,也无法彻底将其打散拉拢,所以最后只能以赏功为名授以藩镇节度使称号,并命其分统原安史逆贼所占各地。朝廷共设四镇节度使,即李怀仙为卢龙(又名幽州或范阳,今北京)节度使,辖今河北及东北地区﹔李宝臣为成德(又名镇冀或恒冀,今河北正定)节度使,辖今河北中部地区﹔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大名北)节度使,辖制今河北南部及山东北部地区﹔薛嵩为相卫(今河南安阳)节度使,辖制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河南部分地区。不久,相卫辖区为田承嗣所并,四镇遂变成三镇,三镇名服唐廷,实则独立,或父子相承或由大将代立,朝廷无法过问和干涉节度使的继承事宜。

▲唐代藩镇分布图

除去这大名鼎鼎的河朔三镇外,另有淄青(又名平卢,今山东益者)镇节度使李正己,本来淄青节度使为侯希逸,李正己将其击败后,唐朝中央无力收回,只能授以其节度使称号, 李正己一家也由此统治山东地区长达三代四人;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梁崇义则实行割据封闭统治长达十九年。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梁崇义被灭,次年淮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据镇反叛,自称建兴王,并联合已称王的淄青﹑魏博﹑成德﹑卢龙四镇节度共同抗拒中央,不遵唐帝号令。唐德宗连忙调集淮西邻道集攻李希烈,其余诸道皆观望不前。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德宗调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兵东援,十月, 泾原军于长安发动叛乱兵变,拥立留居长安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秦帝,德宗无奈出奔奉天(今陕西干县)。

▲唐德宗李适剧照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正月,李希烈称楚帝,改元武成。二月,奉命驰援德宗的朔方(今宁夏灵武)节度使李怀光追随叛军反抗唐朝,德宗再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唐朝政权此时危在旦夕,随时都可能覆灭。好在名将李晟率军收复长安,同年六月平定“朱泚之乱”。贞元元年(公元785)八月,李怀光之乱平定,二年(公元786年)四月,李希烈为部将所杀,冀鲁四镇暂时表示重新尊奉唐帝,大唐表面上又重归统一。唐德宗李适经过这场史无前例的反叛后,几乎吓破了胆,决定对各地藩镇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当然,李适也采取了一些保障自身安全的措施,比如加强禁军(神策军)、充实府库等。不过这些举措却引发了另一个极具威胁的后果,即宦官掌权乱政。

▲唐代宦官剧照

第二阶段——中央讨伐叛镇时期

该阶段大致处于唐宪宗李纯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至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即位后,经过其父唐顺宗李诵十余年的治理,唐朝中央军力与财力积累了一定基础,唐宪宗开始着手削藩。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上书求兼领三川不得,发兵进犯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今四川三台),宪宗遣高崇文率神策军出征平定。同年,宪宗又平定夏绥节度使杨惠琳叛乱。次年,镇海(今江苏镇江)节度使李锜叛变,宪宗调邻道兵征讨,李锜为部将所杀。

▲唐代出征场景壁画

唐宪宗数次平叛藩镇均取得胜利,增强了朝廷主战派的信心。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逝世,其子承宗自为藩镇,宪宗遣宦官吐突承璀征讨,结果无法取胜,只得暂时妥协,下旨由王承宗继位。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逝世,其子从谏继位,从谏年幼,军中遂推大将田兴(后改名弘正)为主。田兴上书表示愿服从宪宗统治,遵守中央法令,申报魏博地区户籍,还向唐廷请命刺史督抚等地方官,并遣使送从谏入京为质,河朔三镇由此出现突破口。

▲唐宪宗李纯画像

另一方面,淮西自李希烈为部将陈仙奇所杀后,吴少诚又杀陈仙奇,其义弟吴少阳继位后仍旧割据一方。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自领父位,对于淮西镇如何处置,唐朝群臣分为主战﹑主抚两派,宪宗本人的立场是主战。于是唐廷征集邻道军队围攻淮西之时,淄青﹑成德两镇暗中支持淮西,河阴转运仓被焚毁,主战派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先后被刺杀,但这些风浪都没令宪宗动摇,他任命裴度为相,坚持平定藩镇割据叛乱,这也成为藩镇势力与唐朝中央的一次大决战。

▲唐朝军队剧照

由于各地平叛军队中,不少将领迁延观望,故意作战不力,所以战事一度陷入胶着。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十月,宰相裴度亲临前线督师,唐邓节度使李愬雪夜袭克蔡州,擒吴元济,取得最后胜利。同年,宪宗发兵淄青,次年二月,淄青将刘悟杀节度使李师道降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卢龙节度使刘总见此,相继自请离镇入朝,请朝廷另委节度使,唐中期以来藩镇长期割据的局面至此似乎得到了解决。然而由于朝廷平叛过程中消耗太多人力物力,致使和平局面之下暗流涌动。

▲唐代长安城(现代数字化复原)

第三阶段——藩镇复兴延续时期

该阶段大致处于唐穆宗初年至唐懿宗末年。唐宪宗长年平叛,耗光了中央府库积蓄,地方的平和稳定又使朝臣思想麻痹,这就为野心家们暗中蝇营狗苟提供便利。宪宗晚年大举修行炼丹以求长生,加之任用聚敛之臣,赋税极高,百姓对此怨恨不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宪宗驾崩,唐穆宗即位后为平复百姓,着手裁减兵员,此举虽大幅节省财政开支,然而被裁士卒没有合适去除,于是在各地作乱,而河朔三镇将士也因与朝廷委派的昏庸官吏产生矛盾,最终双方汇聚在一起,准备发动新的叛乱。

▲唐穆宗李恒剧照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卢龙兵乱,将士囚禁朝廷委任的新节度使张弘靖,尽杀其幕僚。随后,成德军擅杀自魏博移镇成德的节度使田弘正(即田兴)。穆宗命裴度统兵讨伐,并下令魏博节度使田布(田弘正之子)出兵助讨成德,由于将士不肯出力,还要求田布行河朔故事(即恢复当初独立状态),田布不肯只能自杀谢罪。河朔三镇再次脱离中央控制,此前被朝廷裁撤的士卒纷纷投奔新割据者朱克融﹑王廷凑﹑史宪诚等人。

▲裴度画像(局部)

裴度征讨无功而还,徒劳靡费国帑,唐朝中央亦无法支撑长期作战,只好承认现实,放任河朔三镇自立。见唐帝无法镇压反叛,各地人心思变,许多小型割据势力纷纷涌现,如徐州大将王智兴逐节度使崔群并自领军务,朝廷无奈授以节镇。泽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刘悟擅囚监军使刘承偕,朝廷无奈宣布流放刘承偕,刘悟子孙三代之后占据泽潞十余载。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李德裕率军发动“会昌伐叛”,一举平定泽潞,这才稳定住了中央对各地的基本控制。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藩镇割据虽有所复兴和发展,但危害性并没有之前那么严重,各地藩镇节度使也只是经常发生牙将逐帅等“以下克上”之事,没有各自大打出手,此外多地还出现权力下移的趋势。

▲唐昭宗李晔剧照

第四阶段——藩镇相互兼并时期

该阶段大概处于唐僖宗乾符二年至唐朝灭亡(公元875年~公元907年)。乾符二年(公元875),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爆发,朝廷虽征集各地藩镇围剿,但由于大军指挥并不统一,加上各地节镇利用机会扩充实力,唐朝的灭亡速度反而因此加快。广明元年(公元881年)十二月,黄巢攻入长安,僖宗仓皇出逃,唐朝统治名存实亡,各地割据势力趁势兴起,割据藩镇空前增多。

▲后梁太祖朱温剧照

农民起义军被剿灭后,藩镇完全无视唐朝皇帝权威,开始进行规模浩大的兼并战争。此后数十年,各地割据兼并不断,唐帝也屡次被人挟持充当傀儡。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弑杀唐哀帝李柷,唐朝正式宣告灭亡。由于朱温本人缺乏足够的威望与能力,无法真正统一全国,各地节度使又纷纷变回“大唐忠臣”,打着兴复唐朝的旗号反对其统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由此产生,而这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直至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统一大部分中国,重新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统治,藩镇割据才彻底宣告结束。

参考资料:

《新唐书》《失控的藩镇(唐末群雄崛起与唐王朝的灭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原是红楼梦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章士钊早年存照 《原是红楼梦里人》 (记述章太炎为章士钊改笔名事迹) 《章士钊笔名记趣》 (提及章太炎指点章士钊改署笔名之事) 《章士钊之三桐》 (提及章士钊自己有感改署笔名) 1949年4月23日的上海《东南日报》之上,刊发了一篇看似有些调侃章士钊的,类似趣说“掌故”的小文章,题为《原是红楼梦里人

  • 李世民姐姐平阳公主引发了大唐首次“女权之战”:以军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巾帼征战于沙场,创造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佳话。大唐开国公主,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是这样一位女中豪杰,她的才干与韬略丝毫不输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她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真

  • 乾隆为何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享年89岁、在位60年、执政63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乾隆皇帝长寿究竟有什么秘诀? 据悉,其长寿的根源与雪峰山脉百年古树山茶油密切相关。 雪峰山脉百年古树山茶油乃山茶油中极品,其能进入大清宫廷为乾隆皇帝长寿助力加油,与一个重要人物脱不

  • 明明是两个朝代,可李渊和隋炀帝关系很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隋文帝杨坚是北周的大将,后来当了丞相。而李渊的爷爷李虎是西魏的太尉,西魏后来变成北周,于是李虎就被追封为唐国公。而李渊的爸爸李昞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还兼任北周的御史大夫和柱国大将军。可以说杨、李两家是北周王朝的两大权臣。这两家可谓是门当户对,于是就来了个强强联合。李渊的父亲和隋炀帝的父亲,

  • 知识越多越难嫁?看看民国知名才女都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许多高学历的知识女性面临着单身未嫁的问题,节假日更是成了大型催婚现场。要知道,对于女性在个人发展与婚姻家庭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早就不是新鲜事。1945年3月的《杂志》月刊上有一篇题为《女大不嫁》的文章,其中谈到女性知识越多、学历越高越难以结婚,因为一般社会上“低娶高嫁”的观念,女性越优秀越难

  • 唐朝冷知识17则:玄武门之变,发生过四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配图 贵妃上马图 局部别猜了,这是在踩长安十二时辰的热点呢。01据《唐律疏议·卷二十六》,唐朝的陪酒女是一种合法、正当职业,并受法律保护。如果陪酒女遭侵犯,凶徒至少将被杖则一百,基本会被打残。02据《酉阳杂俎》,唐朝人是不吃鲤鱼的,因为李姓是国姓,若有人不小心抓到鲤鱼,必须立即放掉,若有人胆敢将鲤鱼

  • 明代这支特种部队,把努尔哈赤气得直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明亡清兴的那段历史,关注和感兴趣的人很多。似乎明军在后金军面前不堪一击,后金军则如高达一般刀枪不入,枪炮不伤。那么,事情真是如此吗?这里我们要说一支明军特种部队的故事。1620年五月某一天,已经61岁的后金汗努尔哈赤正在暴怒中,他正在怒斥,然后处死了一个叫顿巴希的“卡伦额真”:尼堪大军来的前日,别

  • 名将李陵之后北周到隋朝辉煌一时,忠君报主无一人有篡权称帝之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李陵是当户的遗腹子。李广殉职后,李陵以长孙身份继承遗职,也成长为一名战将。在汉武帝组织汉军抗击匈奴的一次战斗中,李陵孤军深入,身陷重围,在血战九昼夜之后,因粮尽矢绝,寡不敌众,被迫投降匈奴,从此与子孙们都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汗国中为官。到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间,北方鲜卑族拓跋部日益强大起来,并完成了统一北

  • 宾川杨柳村发现清朝八品“寿官”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碑文正中镌刻“漠赠逸哀前清恩贡八品寿员乡评敏达德配宜人吉年百有余岁董公讳槐董母张氏之寿墓”。碑文左侧“前清岁贡进士杨洪元击首拜题,前清小学廪员杨鱣耀书丹”。碑文右侧刻有子孙名字(略)。碑文两侧线刻云龙纹图案。落款“一九一八年岁在丁巳仲冬月中澣榖旦”。碑框两侧刻有序文。【序文】从来男子秉乾之刚,贻燕翼

  • 此人是隋唐好汉中的“棍王”,仁义赛秦琼,以一己之力救天下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隶属于隋唐时期的人:雄阔海,但于其他人不同,他只是一位被世人所虚构出来的人物,他所使用的武器便是一条重量达到300斤的棍子。他在隋唐时期可谓是一位英豪人物,虽然占据了一座山创立了自己的组织,但是根本不服从当时绿林好汉的老大单雄信的调遣,而且他对于武学方面的造诣比武松更甚。根据相关的资料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