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110年后,为什么还会有皇陵的守陵人?谁给他们发工资?

清朝灭亡110年后,为什么还会有皇陵的守陵人?谁给他们发工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3/11 1:37:40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溥仪正式颁布了退位诏书,将权力移交给了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袁世凯政府。至此,清王朝结束了她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的296年国祚,正式宣告灭亡。

如今,清王朝已经灭亡了110多年,封建特权王朝也早已是历史长河里的过往云烟,如果非要说还遗留着什么,那一定得是清王朝的守陵人。

守陵人制度始创于清王朝建立之初。当时清朝统治者为了皇家陵寝,不管是选址还是建造,都可以说是大费周章,花费了重金打造而成,而且为了皇帝妃子在死后能够不被人打扰,清王朝还专门组建了一支守陵人队伍来保护陵寝。

最开始守陵人的选拔条件非常苛刻,清王室优先考虑的都是上三旗的优秀贵族子弟,一般人还入不了清王朝统治者的法眼。

守陵人的主要职位包括每天打扫和清理陵寝中的生活垃圾,保证陵寝干净整洁,除此之外更无其他。另外,守陵人的领头羊则是清政府正儿八经的七品芝麻官,隶属于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而且能够世袭。

雍正时期,守陵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最鼎盛时期光是守陵人就有将近三千多人。这些人中除了八旗子弟之外,还有不少的王公贵族也夹杂其中,像雍正皇帝的兄弟爱新觉罗·胤禵就在1723年被派遣到康熙陵寝景陵担任守陵人。

事实上,守陵人听起来不像个什么好差事,实质上却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首先,守陵人大部分都是皇室子弟,被委派前往守护自己的祖宗陵寝,这在封建社会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其次,守陵人常年居住在陵寝地带,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也将自己置身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之外,这对于喜欢清静无为的人来说,也是莫大的幸运。

最后一点,守陵人的特殊职位让清王室不敢有所疏忽,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钱财让其保障生活支出,而且清朝政府还会给守陵人修建宅院,让其安然度日。(拿着高工资,还有别墅分配,日子又过得清闲,谁能拒绝这种诱惑?)

所以对于这群守陵人来说,纵使外界风起云涌、惊涛骇浪,他们心中却依旧风平浪静,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卫着这片净土,这座辉煌的中国古建筑遗存。

二、清王朝灭亡后,守陵人去了哪里?

清王朝灭亡后,皇室成员分崩离析,部分远走关外,部分留在了北京,但清朝陵寝的守陵人并没有变化,民国政府乃至如今的我国,都保留着这一职位的存在。

1912年,清王朝灭亡前夕,南京临时政府曾经向清政府提交了一系列皇室优待政策,并得到了以隆裕太后为首地清王室的认可。

所以在清朝灭亡后,王室成员的待遇并不差,临时政府允许宣统帝溥仪在故宫外的宅院居住,享受临时政府的尊重和礼遇。主要优待政策如下:

临时政府不仅给予溥仪每月400万元的日常开支费用,而且紫禁城里的宫女太监能够全部留用,照顾皇室成员,只是不能再重新招纳。

对于皇家的固有资产,共和国政府会大力给予保护,皇家典礼等事项共和国不会干预,而且对于清王朝的皇室宗庙、陵墓,临时政府也会派人着重保护。

这是民国政府给予清王室优待政策的最初版本,其中对于清王室的陵寝,民国政府强调要派国家军队着重保护。

民国政府一方面答应清政府,可以留下400多名八旗子弟继续担任清王室陵寝守墓人,而且民国政府会照旧给予这些人经济上的帮助,包括工资待遇和其他方面的扶持。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再一次修改了对清王室的优待政策,其中在保护政策、经济补贴等方面可以说是缩水不少,而且清王室的部分优待特权也被再一次缩减,已经不复当初。

冯玉祥虽然在经济方面进一步缩减了对清王室的优待政策,但对于清王室的陵寝保护政策并没有改动,文件中也注明要永远奉祀,由民国政府酌设卫兵妥善保护。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民国政府在文件上一再强调要落实守陵人的工资待遇,但在当时那个混乱无比的年代里,民国政府自己的军饷都动不动捉襟见肘,还哪里顾得上这帮满清王朝的遗老遗少,所以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冯玉祥,都仅仅是对守陵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民国政府不发工资,自身又没有个一技之长,这些清王室的守陵人终于在生活的压力下崩溃了。为了生活,一部分人开始自谋生路,离开了他们的列祖列宗;另一部分则是贼喊捉贼,干起了监守自盗的营生。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守陵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将保护清王室陵寝的事件提上日程,这样一片美丽的古建筑遗存,能够在数十年的战争乱世中完好无存的保留下来,无疑是一大幸事。

当我们国家的工作人员来到清东陵时,里面早已经杂草丛生,一片苍凉破败的景象浮现在眼前,虽然还有三三两两的守陵人存在,但也早已是垂垂老矣,生活举步维艰,即将要走向生命的尽头。

为了能够保护这片古老的建筑群,让这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存永远保留下去。新中国一方面派文物工作者前往清王室陵寝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则开始从周边村庄招聘村民担任守陵人,由国家财政发放工资,成为了国家正式工作人员。

从清王朝到民国政府,再到如今的新中国,清王室的守陵人似乎从未变过,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拿着同样的钱,过着不一样的清闲日子,是一个让人非常羡慕的职位。

事实上,守陵人从旧社会到新中国,一直没有改变的可能只是大众眼中的这个名称,他的工作意义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清王室陵寝守陵人,守卫的是他们的列祖列宗,而如今的“守陵人”,却是守着国家的文化遗存和拥有高度历史意义的国家文化宝藏。

守陵人,不仅仅是清王室陵寝的守护人,更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人唐朝影视解析:到底什么样的剧,才有资格热度值破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国产剧市场最近又热闹了起来。《罚罪》热度破万,全民玩起“猜大王”的游戏;《苍兰诀》VIP专享见面会热度空前,又将“诀人”拉回了快乐的限定夏天;《请君》上线一天热度破9000,打破爱奇艺24小时热度记录,年轻观众又嗑起“登陆夫妇”的糖。从第三方数据来看,爱奇艺多部作品表现抢眼,市占率累计超过40%,掀

  • 世界食疗营养学的鼻祖,出现在1400年前的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食疗本草/孟诜传说/孟诜孟余堂/孟余堂松元集/九香平/桃桂引《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孟诜(shēn)也是中医历史上系统论述“药食同源”的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个人。其他的古籍有一些相关论述,但都只言片言只字,或者并非以“食疗”为主题。但孟诜(shēn)在中医历史上的地位并不算高,他的师

  • 民国“神算子”林庚白,能够算尽天下人,却破不了自己的死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往往这种时代会涌现许许多多能人异士,比如思想先进,决心改变中国的革命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祖国的将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可是除此之外,在民间和社会上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人,他们号称可以通晓古往今来,能够算尽天下任何人的旦夕祸福,俗称“算命先生”。这两种人似乎是对立的,可是我们今天要说

  • 安史之乱是如何让强盛的大唐王朝走向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早期是一个积极进取,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大唐王朝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走上盛世,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巅峰盛世。但后期的唐玄宗贪图享乐,纵情声色,朝政荒废,土地兼并严重,社会民生凋敝,大唐王朝出现了危机,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史之乱是大唐从强盛走向衰弱的转折点,大唐从由此走上了衰

  • 清朝历史上最大的权臣鳌拜,为何不谋反,甘愿被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身边有一侍卫,只是在御前对鳌拜表现出一点不礼貌之意,鳌拜就找机会,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将其处死,甚至倭赫一家也因鳌拜而家破人亡。皇帝身边的近侍,就这样被一个臣子直接处死,很明显没有给康熙一点点面子。再后来,鳌拜又要求两黄旗和两白旗置换土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

  • 独孤氏、杨坚、李世民、兰陵王高长恭都是什么亲戚?感觉怎么那么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北朝的历史传承关系,否则就是一头浆糊。西晋灭亡后,中国进入大分裂期,即“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五胡十六国时间很短,北方很快被拓跋氏的鲜卑政权所统一,而南方则是衣冠南渡后的东晋政权。再以后,北魏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被高氏建立的“北齐”所取代,西魏被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所取代。

  • 民国一人,在外国花上百万买了一块土地,多年过去土地还是他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来讲一个民国时期的人物,此人已经不是简单购买房产那么简单了,他直接购买了一块土地,而且还是一个小岛,可见此人的财富确实是比较多的。那么,上百年过去了,这块土地还是他的吗?这个人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发起百日维新的人物之一康有为。在中学课本上,我们都学习过康有为的故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康有为

  • 唐朝的公荐制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说这在处在完善科举制度时出现的公荐制度到底是什么,它在当时的唐朝又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公荐制度是唐朝科举制度中的特有现象,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它在对人才的选拔,中央的强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科举考试盛行“公荐”制度,或称“通榜”,即主考官不以老师身份成绩为唯一依据,可以兼采

  • 林则徐留给伊犁的财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是今天?因为180年前的12月10日,林则徐到达伊犁惠远戍所,开始了他在这里为期两年有余的流放生活。两年有余?万千历史弹指一瞬,这点时间听起来实在有些短暂。但其可贵,也恰在于它如此短暂,影响却又如此深远。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问采访对象:您认为,林则徐留给伊犁的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伊犁史地文化学者

  • 山西出土一古墓,揭示狄仁杰真实身世,专家:他不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2000年,山西太原一个砖厂在扩建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当然,对于这种情况,考古队也算是见怪不怪了,毕竟太原可是个有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