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西出土一古墓,揭示狄仁杰真实身世,专家:他不是汉人?

山西出土一古墓,揭示狄仁杰真实身世,专家:他不是汉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2 更新时间:2024/3/11 0:59:35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2000年,山西太原一个砖厂在扩建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当然,对于这种情况,考古队也算是见怪不怪了,毕竟太原可是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名城,挖出什么古墓也不稀罕啊?但事实证明, 这个古墓的确不一般。

其实一开始考古队下到古墓里的时候,还是有一点失落的。原因无他,这古墓早已被盗墓贼光顾过了,没有什么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文物。七找八找之下, 考古队终于发现了一座墓志铭。大家如获至宝,至少它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

墓主人的名字叫狄湛。他的四世孙,正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而在狄湛的墓志铭中,学者们还有着另一个发现, 这个发现颠覆了人们对于狄仁杰的传统认知。那么,这个发现是什么呢?

说到狄仁杰,想必对古代史和文艺作品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在历史中,狄仁杰是武周名相,曾经达成过一项惊人的成就,那就是 武周时期的满朝大臣,基本都是他的学生。这一成就完全可以体现出,狄仁杰在武周逆天的影响力。甚至后来“神龙政变”,武则天将皇位交还给李唐,发起人也基本都是狄仁杰的得意门生。

而在各大小说和影视题材中, 狄仁杰不但是一个治国奇才,还是一名断案大师,在侦查断案方面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

当然,这种印象也是很有说法的,毕竟狄仁杰曾经担任过大理寺卿,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他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积压下来的1万7千多个案件全部清空,而且没有一个冤假错案,可见其断案如神。毫无疑问, 狄仁杰的形象,必将能永久存在于中华文化宝库之中。

不过,狄仁杰虽然名声显赫,但如果问起他的身世,比如 “唐朝胡人多,那么狄仁杰是汉人还是胡人?”想必有不少人都会一头雾水,然后凭感觉认为狄仁杰应该是汉人。但 狄湛的墓志铭里的一句话,却颠覆了这个观点。

在介绍狄湛的官职时,墓志铭表示,他曾经担任过 “白马领民都督”。正是这个官职,让大家开始好奇起了狄湛的身世。因为要知道, “领民都督”不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职位,想当上这个官,是需要靠血统的。

那么, 这个领民都督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简单来说,领民都督这个位置的前身,叫做领民酋长。 领民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政权所创立的制度。北魏由草原的鲜卑拓跋氏所创建,属于是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凶悍,但是松散和无序也是渗透在它们骨子里的。

事实上,北魏在北方建立政权之后,就有相当一部分的草原部族不愿意南下中原,去过种地的日子,更愿意在草原上放牧。况且,当时的北方不只有鲜卑一个部族,更北方的柔然对于中原仍然是虎视眈眈,边防压力实在不小。 有这么一群人愿意镇守边境,保家卫国,北魏高层也不好说什么。

而 为了将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管理起来,北魏特地设立了“领民酋长”制度。北魏将草原上的各个部族首领封为领民酋长,要他们宣誓对自己效忠,服从北魏的统治,在必要时抵御柔然的进攻。但作为回报,北魏允许领民酋长世袭,而且还会给予这些酋长以高度的自治权。

比如后来北魏的“曹操尔朱荣,他在担任领民酋长时,非常喜欢打猎。既然打猎就肯定需要助手,可是 配合尔朱荣打猎的,不是他的家臣,而是彻头彻尾的军队,他们结阵出击,下的命令也都是军令, 不明真相的人第一眼看上去,还以为尔朱荣是在搞军事演习。

而对于任何王朝来说,一支军队没有经过请示,就私自出击,大动干戈,这实在有些嚣张跋扈,今天能进山林里打老虎,没准明天就能开进首都打皇帝了。 但是北魏朝廷对于尔朱荣的放肆行为,却丝毫无法干预。

后来尔朱荣发起“河阴之变”,杀死北魏皇室和大臣,掌控朝政,也多亏了这些“私兵”的力量,可见 尔朱荣的部下对于皇帝毫无效忠之心,只听尔朱荣一人的差遣。

而且, 领民酋长也有独立的司法权。尔朱荣的祖先尔朱羽健在一次打猎时,一名侍从想射一只老虎,结果手抖了,射中了尔朱羽健的大腿。

伤害长官这个罪名,放到任何一个政权,都是实打实的重罪,拉下去杀头都不为过。因此,侍从瞬间就吓得面无人色。但尔朱羽健却咬着牙表示,打猎的时候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他这属于无意之举,然后不顾众人反对, 没有把这个侍从走司法程序定罪,而是直接把此人给放了。

从此可见,虽然草原部落在名义上归北魏管辖,但是北魏法律对他们来说算是一纸空文,领民酋长可以随意干涉和影响法律判决。

当然,领民酋长只是一个身份,并不是北魏的一个正式官职,但北魏也不可能看着酋长们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因此也会让各个领民酋长兼任朝廷的重要官职,并且把他们的子孙接来首都抚育。 这些孩子虽然可以接受首都的优质教育,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人质了。

北魏就这样平静地度过了数十年。但是北魏孝文帝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却把这种平衡的情况搞出了不小的危机。

简单来说, 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地统治,所以开始了汉化改革,而且改革的极为彻底,甚至连自己的“拓跋”这个胡姓,都改成了“元”这个汉姓。朝廷上的官员也必须读四书五经,日常生活中不说汉语还要罚钱。此外,孝文帝也把北魏的首都从草原上的平城,迁移到了中原的洛阳。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确实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但是凡是改革都肯定会有利益受损者。而这一次改革, 仍然坚守草原的部族首领就成了最大的输家。

毕竟 在改革以前,北魏朝廷和领民酋长可以说是一家亲。平城到草原也不远,柔然来犯时,北魏时常会派遣精兵良将,帮领民酋长们协防,和平时期也有不少大臣前来视察,给草原带来优惠的政策。

但是现在孝文帝一改革,不但朝廷里的人说的话也听不懂了,而且都城也迁进了内地。汉化了的胡人, 跟这些留守在草原上的胡人也开始不对付了起来。

总而言之,北魏朝廷自从全面汉化之后,就对北方越来越不重视,不但不给政策,派过去的也基本都是混资历就走人的官僚,跟柔然打起来更是要钱没有,要兵更是没有,您自己处理去吧。

就这样, 北魏北方边境普遍都感到被抛弃,最终人心浮动,引发了“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如同东汉的“黄巾起义”一样,虽然最终被平定,但此事变之后,北魏已经实质性分裂。北魏权臣高欢拥立元善见,在邺城登基为帝,是为东魏政权,而 高欢所倚仗的武装力量,正是原来六镇的军户和草原上的领民酋长,可谓是不折不扣的胡人班底。

但是东魏毕竟是从北魏分裂出去的,领民酋长虽然仍然掌控草原部族,但他们大多数都跟随高欢跑到邺城打仗去了,在草原上放牧的日子实在是有限,因此,“酋长”这个称呼就显得过时了。 东魏朝廷也就把“领民酋长”改为了“领民都督”。

而狄仁杰的四世祖狄湛,就曾经在末代的北魏朝廷任职,随后跟随高欢跑到了邺城,在东魏做起了官 。这个“白马领民都督”的身份,似乎就从某种程度上表示,狄湛应该是一名胡人,不然不可能做得了这个官职。因此, 狄仁杰也很有可能有着胡人的血统。

当然,中华民族向来以文明为凝聚力。当年的鲜卑、柔然今日何在?不也都是融入了汉族之中吗?况且,即使是隋唐帝国的皇室,在血统这块都有点不明不白。狄仁杰的血统是胡是汉,在当时又算得了什么大事呢?

匠心手工姓氏杯!姓氏杯--捧在你手心里的“姓福”!同学聚会、亲友生日、情侣信物、伴手礼不二选择。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总有一款适合您

与古为徒 厚重华滋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精神

团结全球华人

支持赵氏宗亲发展赞赏码

官方商城二维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驾崩之后,嘉庆随后将和珅拿下,他多年经营的党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办了和珅很快也很简单,至于和珅的那些党羽,其实没什么大的作为,都是利益关系,到了关键时刻没人愿意与和珅同生共死,随着和珅的倒台,树倒猢狲散,嘉庆也没遇到什么阻碍。嘉庆为啥讨厌和珅嘉庆小时候就与和珅有过接触,刚开始的时候和珅和嘉庆还有十格格处的关系都不错,和珅也经常帮助嘉庆。这么一来二去的时间久了

  • 千家诗 ‖ 杨广诗词作品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品饮马长城窟行杨广〔隋代〕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

  • 雍正临死前除掉一人,让乾隆稳坐60年江山,自己却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1636年到1912年,清朝总共出现了12位皇帝,但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繁荣的康乾盛世中的三位皇帝。 1618年2月,六岁的康熙帝来到太和宫殿,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早年,康熙皇帝因为皇权不稳,在孝庄太后的教导下韬光养晦,直到十四岁亲政,举拿下鳌拜和平定三藩。雍正的兢兢业业我们也都知道,不仅

  • 雍正皇帝的抉择:选择弘时而不是选择弘历,清朝历史会不会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雍正帝所执行的即位策略,完全是康熙帝早就计划好的。康熙帝对弘历十分满意,为清朝定下了将来两代帝王的传承,雍正自己对这一点也是相当熟悉的,所以传位给弘历,这是清王朝的既定路线。历史不允许假设,我们无法想象弘时如果登基为帝的话,他的统治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乾隆这个人的品德是很高的,否则

  • 唐文宗未分清主次要矛盾而想铲除宦官势力,却使宦官更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文宗即位之时,宦官势力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不少宰相级大臣成了宦官势力的代言人,这也是这段时期文官党争的根源。宦官势力如此兴盛,唐文宗的爷爷唐宪宗是被宦官杀死的,他的哥哥唐敬宗死亡过程也有宦官参与,唐文宗更是宦官直接从十六王宅中随便挑选出来的,他之后的唐武宗、唐宣宗也是如此。唐文宗作为一个喜欢读李世

  • 雍正生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雍正登基后,就将皇四子弘历秘密立为了储君。雍正十分担心,其他皇子得知这件事后会对皇储不利,于是就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是皇子们个个都是“人精”,经过一番揣测,很多人都猜想到了皇储的身份,所以就发生了不少事端。雍正在生前的时候,赐死了一个人,帮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背负了千古的骂名。

  • 唐朝诗人小传(14)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人。大和进士,历任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简州刺史。曾多次越秦岭,穿三峡,远游塞北及今山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与张籍、王建、贾岛、姚合、殷尧藩等过从甚密。其诗多旅游之作,律诗语言精炼,工于对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李忱】(810——859)即唐宣宗。在位时(

  • 著名奸臣和珅,却做了一件大好事,让我们后世受益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的和珅一开始做官也是个正人君子,天天想的也不是腰缠万贯,而是好好为国效力。乾隆皇帝看到这和珅这么努力又这么富有才气,也觉得好好培养肯定是个心腹人才,所以他不仅将自己女儿嫁给了和珅,还对其宠幸有加。但谁知道这和珅身上散发的不是“才气”而是“财气”!有了权力的和珅慢慢开始飘了,他忘记了自己做官的

  • 现实生活中,清朝皇室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溥仪尴尬一笑:都不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其实回答过。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中科院植物园工作了几年后,溥仪又被调到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负责研究清朝的历史。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头脑里的记忆就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当时便有人问了溥仪这个问题:清朝皇室到底

  • 唐朝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从贞观十八年( 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不久,唐太宗亲征高丽,张士贵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