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早已被软禁的光绪皇帝驾崩,根据记载,死于腹部绞痛,疑似长期服用砒霜所致。
11月15日,慈禧在没有太多征兆的情况下,突然离世。
光绪的离世,对于清廷来说,并没有太多影像,无非就是再立一个傀儡皇帝,最大问题就是立谁罢了。但是慈禧的离世,对于清廷来说还是比较致命的,毕竟慈禧驾驭这艘破船已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了近50年,突然换一个船长,突然之间还真无法去驾驭这条破船。这是后话,就不展开了。
按照《慈禧外记》中的记载,慈禧在临终前,留下了三道遗言:
1、立载沣年仅3岁的孩子溥仪为帝,载沣为摄政王监国,重大事件协同隆裕太后协处理。
2、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
3、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关于慈禧这三道遗言,站在正常的角度来说看也没啥问题。
立溥字辈为帝,这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同治和光绪均为载字辈,再立皇帝必然不能再立载字辈,这不符合封建时代父死子继的传统。本来,慈禧为了继续弄权,在同治之后强行立同辈的光绪已经就引发了大臣的不满,还有人为此死谏。所以,光绪之后,立溥字辈没问题。
至于为什么是3岁的溥仪,这也是慈禧权衡之下的选择。在当时的背景下,慈禧与醇亲王一家关系最为密切,从醇亲王一家选择皇嗣,可以避免以后对她的秋后算账。再者,在慈禧眼中,新任的醇亲王载沣是皇族年轻一代中最出色的存在,立载沣儿子为帝,载沣代为掌权最好不过。
而后面这两条遗言,这就是有点问题了。
禁止女人和太监干政 ,在封建时代本就是常规操作,毕竟女人和太监乱政的例子比比皆是,诸如西晋时期的贾南风,明末的魏忠贤。清朝的祖训也是严禁后宫和太监干政。
但是,这两条慈禧自己都违背了。
后宫干政就更不用说了,慈禧自己以太后的身份执掌清朝大权长达47年,先后废立3帝,这个就是典型的后宫干政,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干政,直接把皇帝都变成傀儡了。
太监干政这条罪名慈禧也逃不掉。安德海和李莲英先后作为慈禧身边宠幸的太监,权势滔天,连前朝重臣都得巴结他们。李莲英或许还好一点,安德海那可是嚣张跋扈。慈禧更是违背祖制太监不得私自出宫的规定让安德海前往江南为其采购。
所以,慈禧在临终前这两条遗言,自然是招来了非议,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许百姓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