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有名的禁书《商君书》第一章:商鞅怎么看改革?

历史有名的禁书《商君书》第一章:商鞅怎么看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4/6/7 0:06:34

秦孝公说:"接替先君位置做国君后不能忘记国家,这是国君应当奉行的原则。实施变法务必显示出国君的权威,这是做臣子的行动原则。现在我想要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用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的人非议我。"

公孙鞅说:"我听过这样一句话: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国君应当尽快下定变法的决心,不要顾用天下人怎么议论您。何况具有超出普通人的高明人,本来就会被世俗社会所非议,独一无二见识思考的人也一定遭到平常人的嘲笑。俗语说:'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预测到。'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讨论开始创新,却能够同他们一起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民众商量。'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办事的。所以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就的礼制。"

[var1]

秦孝公(图片来源于网络)

孝公说:"好!"

甘龙说:"不对,臣也听说这样一句话:'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百姓旧有的习俗来实施教化的,不用费什么辛苦就能成就功业;根据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的人,官吏熟悉礼法,百姓也安乐。现在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臣担心天下人要非议国君了。希望国君认真考虑这样的事。"

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这些话,正是社会上俗人说的话。平庸的人守旧的习俗,读死书的人局限在他们听说过的事情上。这两种人,只能用来安置在官位上守法,却不能同他们在旧有法度之外讨论变革法制的事。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礼制不相同却都能称王于天下,春秋五霸各自的法制不同,却能先后称霸诸候。所以有智慧的人能创制法度,而愚蠢的人只能受法度的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而没有才能的只能受礼制的束缚。受旧的礼制制约的人,不能够同他商讨国家大事。被旧法限制的人,不能同他讨论变法。国君不要迟疑不定了。"

[var1]

商鞅变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杜挚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变法度,如果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换使用工具。臣听说效法古代法制没有什么过错,遵循旧的礼制不会有偏差。国君应该对这件事仔细思考。"

公孙鞅说:"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古法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又有什么礼制可以遵循呢?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法制、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器具、装备的制造都要方便使用。所以臣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法度才兴旺,殷朝和夏朝的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覆亡的。既然如此,违反旧的法度的人,不一定就应当遭责难;遵循旧的礼制的人,不一定值得肯定。国君对变法的事就不要迟疑了。"

[var1]

商鞅(图片来源于网络)

孝公说:"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愚昧的人所讥笑的事,正是聪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兴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担忧的。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

于是,孝公颁布了关于开垦荒地的命令。

[var1]

更多文章

  • 三国志11献帝捅刀:既然曹操被杀得虎落平阳,就让他也做一回傀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志11十大谋士,三国志11汉献帝驾崩,三国志11曹操能劝降哪些势力

    如此这般变化,令整个天下的局势变得相当有意思。曹操被打成了小微企,洛阳在献帝的领衔下坐拥中州腹地。尽管曹贼颓了,然而整个华夏大地依旧是军阀横行,献帝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打倒曹操,而是亲手匡扶刘氏江山。那么以洛阳为起始地的献帝要怎么做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是本期要演示的内容了。倒霉的曹老板开局就丢失了整片

  • 为什么晋国会不惜一切代价抢士会回国?-一起学习历史知识之春秋争霸(58)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晋国的失败一方面是赵穿的自大,盲目,另外就是当时逃亡秦国的士会对于晋国的内部了解的太清楚了,所以他知道晋国的优点和弱点都在什么地方,针对性的给秦国人出了主意,才导致晋国的败局。当然在春秋时代,那时还没有所谓的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还属于城邦制的社会,实际上各个国家的君主之间也都是亲属关系

  • 曹冲因少年“称象”成名,世人皆夸他聪慧,为何司马懿却说他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冲一生简介,司马懿评论曹冲,司马懿评价曹冲不是聪明的公子

    天资过人、仁爱有谋的曹冲曾数度被父亲曹操当着众人的面儿称许夸赞,而且因为曹操为培养曹冲倾注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故很多人认为曹操其实很早就将曹冲当成接班人来培养了。可是别忘了“王权面前既无父子之情,亦无兄弟之谊”,曹操的“偏爱之举”无疑对曹冲的成长和得势带来了负面效应。曹冲年少成名后却于13岁的青葱

  • 长平之战损兵40余万的赵国,为何还能在邯郸保卫战,大败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赵国长平之战的真实原因,长平之战赵国败了多少人

    [var1]上图_ 长平之战遗址 山西晋城高平市永录乡从长平惨败到邯郸大胜长平惨败后,秦军在做过短期休整后,开始了下一步行动,准备一举攻破赵国国都邯郸,彻底灭亡赵国。于是公元前259年,赵国的首都保卫战打响。然而,长平惨败后的赵军却一改颓势,在魏国、楚国等军队的援助下,成功击败了秦军,不仅歼灭了秦军

  • 周亚夫保卫汉室,是汉景帝的股肱之臣,却因私藏盔甲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景帝抓周亚夫,汉景帝三次启用周亚夫,汉武大帝周亚夫带太子入军营

    汉代虽然也有随葬盔甲的习俗,但是就算是齐王、楚王这些大王爷的墓葬中也只有几件盔甲,汉墓那么多,全中国发掘出来的保存完整的汉代铁甲加起来也不到十件,周亚夫倒好,一下要随葬五百套盔甲,皇帝的墓葬都没这么多铠甲,汉文帝的霸陵都没这么多铠甲貌似,还都是从武库拿出来的制式盔甲,不是古代那种专门用来随葬用的作为

  • 41.《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嬴政大传「童年阴影与少年压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史记之秦始皇,史记关于秦始皇的文章,白话详解史记秦始皇本纪

    [var1]秦始皇的出生我们分析完了,结论就是,始皇帝嬴政,实实在在就是嬴氏血脉,秦庄襄王的亲生儿子。这一节,我们来聊聊秦始皇的童年与少年时期。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把秦始皇的成长环境分为五段。第一段:两岁以前,秦始皇和父母一起,居住在赵国邯郸。第二段:三岁到八岁,父亲已经回秦国,他和母亲流落在赵国,相依

  • 三国被高估的五大水货名将,一人生擒关羽,一人秒杀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五大水货名将,他们虽然有不错的战绩,比如生擒关羽、秒杀魏延,但本质上来说,他们的战力也就一般般,根本当不起名将之称!你知道这五大水货名将都是谁吗?一、马忠在三国演义中,马忠被众人戏称为神将杀手,因为五虎上将中的两人,都栽在了马忠之手!襄樊之战中,关羽把曹军给痛揍了一番,

  • 贵州人文 | 韩中州:遵义,红色记忆(组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1 在寒梅凝血的霜晨,一盏油灯,耀亮雨加雪的中国。在西风凛冽的星夜,一盆炭火,温暖黑夜中的期盼。在马蹄声碎的寒冬,一位伟人,点燃星星之火的燎原神话。拨云见日,遵义,让真理的火炬薪火相传。山重水复,遵义,将革命的种子带出死寂的荒原。柳暗花明,遵义,在历史的拐点起承转合。中国革命,在一月的遵义起死回生。

  • 课程预告 | 学管仲,看如何“招商、稳商、强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管子·霸言》“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齐地临海,农田不多,管仲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海洋和盐业,成就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霸业”。看春秋五霸,中国招商鼻祖管仲助力齐桓公,提出:居有所归、居有所乐、居有所安、居有所补.....齐国的政策一度引得商人们都高呼,“到齐国去,那里在招商引资”,本期课程由

  • 汉朝对匈奴的第四场反击大战,由霍去病主导指挥的:河西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次河西之战,与战国时的秦国与魏国之间河西之战的地点不同,秦魏之间的河西是指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而这次汉匈之间的河西,则是张骞出使西域所到的那个大月氏的旧地,它主要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河西走廊与湟水水域,主要包括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因为位于黄河以西,自古以来被称为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