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在位执政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宫女临终前道出真相

朱棣在位执政22年,为何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一宫女临终前道出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644 更新时间:2024/1/7 21:50:37

而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或许只有从那名宫女的临终遗言中寻找到答案。

燕王朱棣,篡位称帝

洪武十二年,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朱元璋无奈之下改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决意要让他继承皇位。可朱元璋膝下子嗣众多,免不了存着不臣之心的皇子,就比如说燕王朱棣。

原本朱棣在其封地太平安居,可继位的新帝朱允炆在还未稳固朝堂局势之际,就下令削藩,削藩手段,操之过急,却又大张旗鼓。

可藩王如朱棣,本就不满其父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一事,现在还要上交手中的权力,又岂会甘心?

最后建文帝丢了皇权,下落不明。

相反,燕王朱棣呢?他瞧准了时机,趁着皇城内乱,一举攻入帝都。于1402年,宣告天下,继位称帝,但朱棣承袭的皇位可不是朱允炆的,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是为明成祖。

在朱棣的统治期间,给国内臣民创造了永乐盛世,给国外异族带去了沉重的打击。

朱棣曾五次亲征蒙古,维护了明朝疆土的完整。史书称其为“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功高汉武,业迈唐宗”。

明成祖朱棣能与汉武帝、唐太宗相提并论,由此可见他的文治武功,显赫辉煌。但朱棣却也有被后人议论的一点,为什么在他漫长的22年帝王生涯中,都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宫女临终,道出真相?

明史有载,一位宫女在临死前说出了这个惊天大秘密,就是关于明成祖为何迟迟都没有诞下子嗣的。她是这样说的,“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这句话在当时肯定是大逆不道之言,小小宫女岂敢妄议帝王,但或许是临死之言,才多了几分可信度。难道朱棣真的因阳衰而无法生育吗?

首先,朱棣并非无子无女,但是他的那些儿女都是在他还是燕王之时生的。

他一共有9个孩子,最小的第四子朱高爔是在洪武二十四年出生的,这就代表着在1392年之前朱棣的身体没什么问题,是具备着生育能力的。

但是在1392年之后,朱棣却再也没有了子嗣,所以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而朝鲜王朝的《李朝实录》中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朱棣登基后的“鱼吕之乱”事件。

公元1421年,由于朱棣宠爱着一名擅长吹奏玉箫的权妃,所以权妃就遭到了来自朝鲜的吕妃的嫉妒。

这位吕妃心狠手辣,下毒害死了权妃。在帝王查明幕后操纵者后,还发现了吕氏与宦官鱼氏私通。天子震怒,将吕妃以及伺候宫女全部处死,这就是明朝的“鱼吕之乱”。

一名宫女临死前却说出了朱棣阳衰,所以吕氏才会和宦官私通,这样惊人的言论

所以,难道真的是朱棣不能生?而不是不想生?

青梅竹马,帝后情深

明朝的老朱家,似乎出情种。前有朱元璋与他的马皇后,后有朱棣和他的徐皇后,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徐氏就嫁予他成为了燕王妃。

两人自少年时就相识,在相处之中也对彼此暗生情愫。所以,在成婚之后,两人形影不离。史书有载,除了皇四子和皇五女之外,其他的孩子都是这位燕王妃诞下的。

在朱棣登基之后,徐氏就被册封为皇后。在徐皇后在世之时,朱棣都没有册封过一名后妃,而在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再也没有另立皇后。朱棣对徐氏有多深情,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

公元1407年,徐皇后病逝。朱棣悲痛欲绝,下令只着素衣,还辍朝一年。《烬宫遗录》有载“惟永乐五年仁孝皇后崩,上追思甚笃,不再立中宫”。

或许是朱棣深爱着徐皇后,所以才不与其他女子生孩子。

另外,在徐皇后病逝之后,这位皇帝的性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多疑暴躁,似乎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安静下来了。

励精图治,无心女色

在朱棣的执政期间,他一心扑在国事之中,很少会有消遣休息的时候。因为他想要把手中的帝国打造得更加繁盛,可能只有这样才能打消后世对其“得位不正”的评价。

明成祖的一生中,将明朝的疆土扩张到了巅峰,还派遣郑和七下西洋,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让当时世界都知道大明王朝的雄厚国力。

假如朱棣是一个耽于美色的帝王的话,明王朝也不会在他的手中迎来永乐盛世局面。并且,朱棣也不是没有子嗣,他的徐皇后给他生下了三个儿子,国家也有了后继之君,他也不用担忧子嗣问题。

因此,朱棣在22年的执政生涯中,之所以没有留下子嗣,有三个可能:

一是因他对徐皇后的深情缱绻,不愿意与别的女子孕育血脉;

二是因吕鱼之乱事件为真,这位帝王的身体受到了伤害,无法再生孩子。

还有一个可能,是因朱棣在登基之后,一心忙于政务,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之中,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生孩子。

并且,当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在高压之下的话,这也可能对他的生育能力造成一定的问题。

也许就是以上的种种原因,造成了22年来,无子无女。但回顾朱棣的一生,看到的更多的是在于他为大明开疆拓土,带动经济发展。所以,即便是没有子嗣,也不会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帝王。

此外,从宫女的话就去猜测朱棣患有阳衰这件事其实也是不对的,毕竟,那本《李朝实录》是朝鲜王朝的史官编撰的。

更多文章

  • 十二星座是西方传来的吗?宋朝就已经有十二宫的记载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 民族矛盾与金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金朝建立后,虽然大力支持了东北地区的经济,但高压的民族政策加大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压力,尤其是地处边远的契丹族。除了要忍受金朝的民族歧视,还要抵御外族的入侵。生活很艰难。继承大业的海陵王一心想“从天下”,成为“汉家天子”,派兵南下灭宋。正隆五年(1160年),海陵王遣派尹早河到西北路征募契丹壮士参军。规

  • 一瓶一钵垂垂老与一剑霜寒十四州:唐代高僧写给两位皇帝的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他与佛法有缘,在七岁的时候,贯休就到家乡的和安寺出家为僧,成为圆贞禅师的侍童。贯休聪明好学,日读《法华经》千字,而过目不忘。他又喜好吟诗作画,常常与其他僧人一起吟诗偶对,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聪明好学再加上刻苦勤奋,这样的人

  • 宋代科举一年一考,考上了就飞黄腾达,考不上呢?靠什么谋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介绍:进士是指读书人,下士是指没有参加科举或科举后没有进入官僚阶层,但有一定学识和文化的民间知识分子。宋朝的下层士子虽然不能进入官僚阶层,史书上也没有详细记载,但他们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们人数众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文学成就,在基层社会从事其他经济文化职业,在社会文化和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科

  • 一文看懂五胡十六国,历史老师不服来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当时建立政权的不止这五胡,所建立的政权也不止16个,里面也不乏有汉人建立的政权,比如冉魏。只是北魏史官崔鸿写了一本《十六国春秋》,里面归纳了十六个以胡人为主所建立的政权,所以我们称那段历史为“五胡十六国”。首先要说明一下,“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是两段历史,不一回事,很多人觉得五胡十六国就是

  • 北宋皇后朱琏,不堪忍受金国“赐金浴”,投湖自尽,死时年仅26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从“耻”可以看出,这是汉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事情。令人痛心的是,国君宋徽宗、宋钦宗抗敌的伟大,深深地刺痛了汉族人民的心!徽钦派不仅有皇帝,还有有笔的文人。他们的行为,别说还少了点文人的气焰,让汉人自惭形秽!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包围京城,张邦昌后来在金人的帮助下建立了伪楚政权,而围困京城的徽秦宗派

  • 回到唐朝,聊聊拥有289年历史的唐朝,为何热衷“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唐代和亲表现出较强的功利和目的,存在诸多不合时宜的伦理习俗,但其和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方式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一、唐代和亲考述1.初唐时期的和亲(618-648)唐建立之初,高祖吸收隋末因暴政和农民起义而亡的前车之鉴,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使国力得以迅速恢复。在经

  • 央视持续热播《中华战争通史》安史之乱(五)山河重创 盛唐不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被叛军所俘,身陷长安时所写。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长安城,回想起花团锦簇的繁华,诗人杜甫也只能无力地抒写心中的感伤,笔尖所触及的更多的是这个盛世王朝,在凄风苦雨中的飘摇不定。而面对

  • 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对花蕊夫人、小周后的凌辱,诠释了何为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对华蕊夫人和孝周皇后的痴迷就是典型的例子。先说花蕊夫人,她是后蜀皇帝孟尝君的妃子。宋太祖赵匡胤久闻其名,非常想要她。后来,赵匡胤与后蜀开战,孟尝臣投降,被封为秦国公。在一次宴会上,赵匡胤认识了华蕊夫人。不管他看到什么,赵匡胤骨子里都疯了,从此吃不饱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这无与伦比的

  • 《明史》修订耗费百年,暗指明朝皇帝都不正常,二十四史之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史为什么明朝没人记载,明史记载明朝大将刘挺,明朝二十四亲卫多少人

    如果历史的书写非要任命一个万世之主,司马迁的票数肯定不会比谁少。(本文由第一作者董博原创)这部史书是清政府主持下集体智慧的结晶。顺治二年(1645年),清政府设立明史馆,意在编纂明史,但由于当时天下不一,一切纷繁复杂,并未真正开始运作。从顺治初年到乾隆末年,《明史》改版几乎囊括了当时清朝统治者所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