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对秦国有着巨大影响,权倾朝野却要饮鸩,他到底做过什么?

吕不韦对秦国有着巨大影响,权倾朝野却要饮鸩,他到底做过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10 更新时间:2024/1/14 6:52:11

[var1]

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极其响亮,但一提起吕不韦,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他就是个会投资的商人,阴险狡诈,精于算计,而且为人极差,私生活混乱,与秦始皇之间还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历史上的吕不韦绝对不是这样的形象,

抛开他与秦始皇、赵姬、嫪毐等人混乱的关系不谈,吕不韦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有着巨大贡献。

[var1]

吕不韦除了是一个商人,

也是一代谋略家。在他的谋划下,两代秦王成功上位。

没有吕不韦,或许嬴异人一辈子都会被软禁在赵国,兵变是可能会被杀死,更不会有嬴政奋六世之余烈,以秦王之身一统天下的壮举。

[var1]

后来吕不韦官至丞相,广招门客,主持编撰了包揽“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吕氏春秋》,对春秋战国时期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说吕不韦的故事和他在秦国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做出的的贡献。

[var1]

眼光毒辣的吕不韦,投资嬴异人成为最大赢家

吕不韦是卫国濮阳人,为了经商他经常来往于韩国和赵国之间。

一个偶然在赵国都城邯郸街头,他看见了一个眉宇间透露着高贵的人,虽然他穿着普通甚至还有些落魄,但经商多年的吕不韦也算阅人无数,他一眼就看出这个人的不平凡。

果然此人不凡,经过一番打听,吕不韦才知道这位名叫异人,是现任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当年被秦王作为人质送到赵国。

[var1]

但是异人的情况特别尴尬,回不去秦国,待在赵国非常不安全,一旦开战他必死无疑。

自从见过了这个落魄的秦公子,他的身影,在吕不韦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直觉告诉他,“此奇货可居也。”感觉这个人一定会给他带来裨益,除了金钱之外或许还有意外收获。

[var1]

于是为了异人,他放下手中的生意,匆忙动身回家,向经常几十年的老父亲请教。

吕不韦问父亲:耕田种地能得到几分利?父亲说有十倍吧。

吕不韦接着问:“珠玉之赢几倍?”这个利润大,有百倍呢。父答。

吕不韦趋身上前继续问:假如帮扶一个人做了诸侯国君,咱能获多大的利?

吕父瞪大眼睛看着儿子,见其并非玩笑,大声告诉他:利大无边!

吕不韦当即就把自己看到异人以及计划告诉父亲,父亲不但没有觉得他在冒险,而是双手赞成他去做。

这给了吕不韦很大信心,从商多年,让吕不韦积攒了很多人脉,他通过一个叫公孙乾的人结识了异人。

[var1]

此后不时设宴款待,花钱改善了异人的生活处境,取得了异人对他的信任。

一日,二人把酒言欢间,吕不韦乘机说:“吾能大子之门”,我能让你的门庭光耀。

异人听罢不禁笑了,说“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意思为他看不上吕不韦这样的商人,毕竟王室和商人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吕不韦道:“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吕不韦此话勾起了异人的兴趣,从交谈中异人也知道了吕不韦的意思:“如果不依附,我们吕家何谈光宗耀祖呢?”

[var1]

异人连忙放下酒杯让吕不韦接着说,吕不韦见时机成熟,趋身上前,详细描述了他的计划。

异人听罢,大为所动。吕不韦此番话不仅让他觉得有望回国更有希望登上秦王宝座,怎么不让他激动呢。当即说:

“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意指要与吕不韦平分天下。

“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另外的五百金全部买成奇珍异宝,带着这些礼品,吕不韦踏上了去秦国的路。

[var1]

为了异人吕不韦开了秦国游说,他首先拜访华阳夫人的姐姐,送了很多贵重的礼物给她的姐姐,然后穿针引线见到了华阳夫人。

在夫人面前,吕不韦尽情称颂异人多么聪慧贤能,为了大秦奔波,而且还想念远在秦国的华阳夫人,这里的华阳夫人是当时秦朝太子的夫人,异人也得称她一声母后。

华阳夫人被客居异国他乡虽非亲生的异人深深感动。这时受吕不韦托付的姐姐也上前说尽好话:妹妹你膝下无子,异人这么乖顺个孩子,不如趁早认作亲儿,选定作继承人,你从此再无后顾之忧了。

华阳夫人也有些心动,于是央求安国君,安国君当即答应,“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当即确立了异人“适嗣”的地位,馈赠大量物品,额外送给吕不韦一个“师傅”的头衔。

而且吕不韦为了能赢得异人的充分信任,还将爱慕自己多年的赵姬送给了异人。

[var1]

这时候的异人对吕不韦深信不疑,后来秦昭王派兵包围了邯郸,赵国一时陷入危机,情急之下,赵国便想杀了异人以泄愤。

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吕不韦决定铤而走险,“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带着异人回到了秦国,偏偏撇下了赵姬和孩提时代的嬴政。

[var1]

异人成秦庄襄王,吕不韦拜相封侯

异人一回到秦国,便马不停蹄的去拜见华阳夫人,看见仪表堂堂的异人华阳夫人见了非常高兴,欣喜地称赞道:好、好,我就是楚地人,看来乖儿子随时想着我这个母亲呢,索性给你改个名字叫“子楚”吧。秦庄襄王的“子楚”就是这么来的。

不久,老秦昭襄王薨,太子柱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做了王后,儿子子楚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几乎一切都按照吕不韦的计划在推进。

更巧的是,孝文王在位未未满一年就驾崩了,算得上秦王朝在位最短的大王,子楚如愿接班,秦庄襄王。

[var1]

此时此刻吕不韦心中是万分激动的,遵照合作协议中的承诺,“分 秦与君共之”,子楚“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战国策》记称,封给吕不韦的食邑是“蓝田十二县”。不管哪一处,都大得直叫吕父咂舌。

只是异人和他父王一样,实在是福浅命薄,仅仅做了三年的大王也驾崩了,赵姬成了王太后,年仅13岁的嬴政成了秦王,尚未通晓世事的嬴政尊吕不韦为相国,恭敬地称其作“仲父”,“国事皆决于不韦”,这一来,整个大秦帝国实际大权都在吕不韦手上。

[var1]

对秦国影响最深的人不是嬴政,不是李斯,而是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手握大权,但他并没有心谋权篡位,反倒一心辅佐嬴政治理国家,当时的秦国朝局十分动荡;另外,根据《史记·秦本纪》和《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吕不韦在嬴政即位初期还遇到了连续的旱灾、蝗灾和瘟疫。

“秦王政三年,岁大饥。……四年,蝗虫自东方来,敝天……天下疫。”

[var1]

为了稳定秦国朝政和国内秩序,他通过

“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等非常规措施,借助富豪、地主等群体的力量,充分调动整个秦国的财力物力,稳定秦国政治动乱,保证了秦王权利。

而且吕不韦掌权之后不仅解决了内忧,为了秦朝扩张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var1]

吕不韦掌权之后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派兵攻打韩赵魏三国,仅仅五年的时间,就攻占了数十座城池,三晋的上党郡和太原郡相继被秦国占据。

根据当代著名秦汉历史学家林剑鸣先生的统计, 在吕不韦执政的十二年时间里,秦国取得的土地 , 至少有十五个郡以上,其在开疆拓土、攻城略地方面的成就不容抹杀。

通过大大小小多次战役,也能证明吕不韦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

不仅如此,

据史书记载,吕不韦在当了秦国相邦以后,门下豢养的门客多达三千多人。由此可见秦王朝之所以能够横扫其他六国一统天下,跟吕不韦高瞻远瞩招揽天下人才息息相关。

[var1]

当然很多人对他的养客行为加以贬斥,认为这是吕不韦倚仗权势炫耀,然而

在战国没有科举制度的情况下,豢养门客无疑发现和选拔人才最为重要的方式。这其中就有甘罗和李斯。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甘罗,但一定知道李斯,李斯是在吕不韦死后,成为秦王嬴政最为倚重的文臣,为嬴政灭六国制定计划;

一统天下后担任秦国丞相,辅助已经成为秦始皇的嬴政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形同论、地同域”

“大一统”

制度,对秦朝以及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var1]

至于后来祸乱秦国的嫪毐也是吕不韦的门客,毕竟吕不韦曾经用嫪毐取悦赵姬因此引发叛乱,但这其实纯粹是吕不韦自己咎由自取。

当然吕不韦最重要的功劳当属编著《吕氏春秋》,总结诸子百家,将“杂家”推向顶峰。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其数千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著。《吕氏春秋》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39年,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书中以道为主,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书中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很多语文教材中曾经多次出现的故事就在其中,像“刻舟求剑”就出自该书。

[var1]

这本书后世评价极高,司马迁就在《报任安书》中提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只是可惜的是,之后的嬴政对吕不韦极其厌恶,因此《吕氏春秋》也遭到了抛弃,秦王在李斯和韩非影响下采用法家最为主导治国思想,为日后的秦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var1]

纵观吕不韦在秦国执政的十二年,他绝不是像影视剧中为我们描述的投机小人,纵观他的一生除了嫪毐一个致命的错误,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领域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的一生为秦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吕思勉先生曾经对吕不韦做出的最准确评价

“实不在商鞅、范雎张仪、李斯诸人之下也 ”“秦国富强之基,树于商君;蚕食之形,成于穰侯;囊括之谋,肇于不韦” 。

更多文章

  • 军功爵制有啥用?大秦:我靠这个荡平了六国你信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20级军功爵制,军功爵制何时代替了世卿世禄制,大秦军功制度

    战国七雄,燕、齐、楚、秦、赵、魏、韩,最终是由秦国扫平六国,实现统一,它的“军功爵制”可谓是居功至伟,至今仍被秦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所谓军功爵制,就是因军功(实际也包括事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封国的爵禄制度。大家比较熟悉的,像商鞅曾经爵封左庶长,大良造;最近热播的《大秦赋》里,万年好大伯嬴傒,

  • 杨玉环的身世之谜?晋国六卿之后,先祖曾被称为“关西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玉环长相3d复原图,杨玉环半肉出装,杨玉环香港版国语版

    [var1]晋国灭亡后,华阴杨氏开始走向政治舞台。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将军杨喜即是杨氏后裔,他因参与击杀项羽而官封赤泉侯。之后,华阴杨氏后裔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东汉时,华阴杨氏出了一个名人——杨震,时称其为“关西孔子”。于是,华阴杨氏便将杨震奉为开基之祖,杨汪便是杨氏后裔的旁支之一。正是因为杨贵妃的远祖

  • 情感短文:从朋友成为同事酿成悲剧的,首推孙膑和庞涓这对冤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膑庞涓36集,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传说两个人本来都是鬼谷子的门下弟子,还是好朋友、结拜兄弟,“毕业”之后也都各自发展。直到有一天两个人变成了同事,都在魏王手下工作,庞涓恶的人性就被激发出来。他罗织罪名陷害孙膑,导致孙膑被挖去髌骨。后来孙膑到齐国领兵,击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庞涓自杀。[var1]死前庞涓大呼:遂成竖子之名!他一生都想压

  • 印度河文明和安诺石印出现古“汉字”!试谈甲骨文形成的历史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文字的定义裘锡圭教授《文字学概要》说:“在文字定义问题上,语言文字学者分狭义和广义两派。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大致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根据这种定义,狭义的文字是与特定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其拥有成体系的记录符号,具备通过组织不同的

  • 战国时期耕牛很匮乏,李牧却每天烹牛给士兵吃,事后才知他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牧,是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将,他的存在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深受赵国百姓的爱戴。在李牧的一生当中,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抗击匈奴,镇守边关;一个是对抗秦军,保赵国不亡。[var1]赵国与匈奴接壤,匈奴作为游牧民族,袭扰边疆的事情,他们几乎从未间断过,这是他们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的生活方式决定,他们的生

  • 秦末起义爆发后,各地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末大起义,秦末六国贵族复国,秦末陈涉是陈胜吗

    高渐离刺杀秦始皇,张良博浪沙截击刺杀秦始皇等都这些样的表现。[var1]社会上项梁、项羽叔侄已经开始联络其他反秦的力量,就等一个合适的时基本时机。秦末另一风云人物刘邦在秦始皇末期已经跑到山里当起了强盗。还有各地的豪强,他们也在相时而动。这时缺的就是一个导火索。陈胜很偶然的充当了这根导火索。于是秦始皇

  • 假如扶苏继位,秦国还会快速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要假设这个事件,首先我们来回顾下扶苏是何人。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嫡长子。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是嫡长子来继承秦始皇的大业,但是在秦始皇弥留之际,宰相李斯以及太监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把继承人改成了秦始皇的小儿子,也就是胡亥,后世称为秦二世。在秦二世登基以后,赵高又一手策划

  • 怎样平息内心怒火?从春秋战国一起君臣斗嘴案,看心理健康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生活什么都快,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催生人们不断适应新环境新职场,因此,好多烦恼和不快也一古脑跟来,致使一些人在不经意间会发生冲动甚至愤怒,有的甚至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发生纠纷继尔引发案件。怎样平息内心怒火?如何保持健康心理应对生活挑战?今天,小编以春秋战国时期一起祸从口出案件,谈一谈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 危急存亡之际,赵王为何要处决李牧?只因人性反噬没格局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李牧曾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军,也是赵国引以为傲的得力战将!李牧这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在赵国北部边境抵御匈奴进犯;第二,抗击秦国!李牧起初长期驻守在雁门郡,时刻提防匈奴来犯,同时对待自己的下属一点儿也不含糊。边境作战本就十分凶险,所以李牧经常斩杀牛来犒劳自己的部将,并教导

  • 一个由武林高手建立的国家,国土只有一座城,战国七雄都不敢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只是那些国家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力,远远比不上战国七雄,大部分是在夹缝中生存。然而有这么一个小得只有一座城的国家,却能令战国七雄一时都不敢攻打,这个小国究竟有何能耐?说到这个国家,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他可不是个一般人,出身齐国皇室,有考据认为是齐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