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军功爵制有啥用?大秦:我靠这个荡平了六国你信么?

军功爵制有啥用?大秦:我靠这个荡平了六国你信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66 更新时间:2024/1/16 16:42:44

战国七雄,燕、齐、楚、秦、赵、魏、韩,最终是由秦国扫平六国,实现统一,它的“军功爵制”可谓是居功至伟,至今仍被秦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

所谓

军功爵制,就是因军功(实际也包括事功)而赐给爵位、田宅、食邑、封国的爵禄制度。

大家比较熟悉的,像商鞅曾经爵封左庶长,大良造;最近热播的《大秦赋》里,万年好大伯嬴傒,被封的驷车庶长,等等。

[var1]

商鞅-《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军功爵制的施行,大大激发了官兵的士气,为大秦筑造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那么,军功爵制起源于何时?是商鞅首创吗?

商鞅变法时确定的军功爵制,跟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秦汉“二十级军功爵制”,到底有哪些不同?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聊一聊。

01.春秋时期:从“五等爵制”向“因功赐爵制”转变

爵制在商周时期就已出现,西周时期,推行的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

五等爵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父死子继,奴隶主们世代独占特权,贵族永远是贵族,贫民永远是贫民,用咱们现在比较洋气的词儿说,叫

“阶级固化”

到了西周末年,周天子势微,各路诸侯纷纷抬头,为了富国强兵,争当霸主,不得不从各个阶层中,包括士、鄙人、工商业者中简拔人才。

春秋时期,齐桓公用贱商出身的管仲,力行变法改革,率先在齐国实行军功爵制,或者叫作“因功赐爵制”——

不像以往那样注重血缘出身,而只看军功、事功进行赐爵、赐田宅等。总之,“只要干得好,香车宝马四合院”。

理论上说,所有的人都有了得爵的机会,就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阶级壁垒,极大地激发了官员军士们工作的积极性。管仲改革之后,齐桓公崛起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因此很多人都称管仲为齐桓公称霸的总设计师。

[var1]

齐桓公&管仲-《东周列国·春秋篇》剧照

此外,晋国在晋文公时期,赐爵制也已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秦、楚、宋等国,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因功赐爵,算是军功爵制的雏形吧。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相继拉开了变法的序幕,魏国的魏文侯李悝变法,韩国的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楚国的楚悼王吴起变法,更是将军功爵制全面推行开来。

可以说在战国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制度,但各国已经普遍建立了军功赐爵制。

02.商鞅变法时:确立体制完备的军功爵制

说回秦国,战国初期,秦国的发展,是要落后于山东列国的。秦献公之前,秦国经历了“四代乱政”,内耗巨大,使得穆公时期的改革没能很好地延续,秦国综合国力急剧下降,挨了隔壁三晋不少打。

献公结束四代乱政,进行了一些改革旧制度的尝试,而到了献公的儿子,秦孝公嬴渠梁继位后,更是立定决心变法图强,洗刷秦国百余年的耻辱。

孝公颁布赫赫有名的求贤令,许以官爵和土地,吸引山东士子入秦,由此觅得了秦国的大功臣商鞅。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军功爵制就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鞅对齐、楚、三晋等各国的军功爵制兼容并取,将秦国原有的爵制进行整理,并加以变革,把原来不甚清晰的爵制明确化,规定“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商君书·境内》)。

也就是说,爵位直接与军功挂钩,爵位的赏赐与晋升,都是根据在战争中斩获敌人的首级来确定的。

由此,秦国发展出一套系统化、完善化的军功爵制。从低级爵位到高级爵位,共有十七级,层层递进、等级序列分明,爵位所对应的官制以及享受的待遇,都可以通过爵位的高低得以体现。

[var1]

注:记载见于《商君书·境内》篇;另外,一级公士以下还有包含“小夫”在内的三个低等级爵名,属于军杂人员的爵位,不过由于史书失载,现在无从查考。

商鞅入秦之初,以左庶长的身份主持变法,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制定爵位等级序列,左庶长相当于偏将军一职,算是一个拥有较大实权的中级官吏。

而变法成功后,商鞅为秦立下不世之功,受封当时最高等级的爵位大良造,并被尊称为商君,拥有极为崇高的政治地位。

总体来看,军功爵制虽并非起于秦国,但就战国时代各国推行军功爵制的情形看,秦国的军功爵制无疑是最完备的。

03.秦王朝建立:二十级军功爵制正式形成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从一个边陲弱国一跃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商君之法为秦国历代国君所推崇,军功爵制也被继承下来,并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着丰富和完善。

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汉时期通行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二十级军功爵制”最终确立下来。

[var1]

注:商鞅爵制的记载见于《商君书·境内》篇;秦汉二十级爵制的记载最早见于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对比商鞅爵制和秦汉爵制,其中,第一级至第十一级基本上是相同的,十二级之后的几个爵位,等级序列略有不同。

最大的不同,在于秦汉爵制多了驷车庶长、关内侯、彻候这几个高级爵位。

特别是侯爵,很值得重点说一说。

战国中期以前,各国国君多数还没有僭越称王,大家都还是称个

什么什么公,什么什么侯

。像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国君嬴渠梁,称的也还只是个秦公,没有侯爵这一等级也很容易理解了。

只是后来,随着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为了适应国情的需要,统治者颁布了高级的爵制。秦国是从秦惠文王嬴驷称王之后,开始有了侯爵,但直到统一前,封侯的人其实都极少。

惠文王时,也就给自己的儿子封了个蜀侯;武王时,把他的儿子、孙子先后封为蜀侯。昭襄王之后,封侯的逐渐多了起来,但著名的也只有穰侯魏冉、应侯范雎、文信侯吕不韦这么几位。哦,对了,还有位比较特别的长信侯嫪毐也挺出名。

[var1]

吕不韦-《大秦赋》剧照

秦始皇扫灭六国,

天下大一统之后,才开始大量地封关内侯、彻候等高级爵位

所以说,秦汉爵制与商鞅爵制虽是一脉相承,却也有不小的差别。

04.结语

总之,军功爵制在秦的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秦国自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之后,历经无数战役,但是根据史料记载,秦国所打的败仗却十分少。

可以说,

军功爵制是秦国军队战斗力提升最直接的原因

,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军功爵制并非商鞅或者是秦国首创,商鞅变法时确定的军功爵制,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功爵制也并不相同。

从春秋到战国,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的军功爵制,有着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秦王朝建立之后,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完备的二十级军功爵制。

更多文章

  • 杨玉环的身世之谜?晋国六卿之后,先祖曾被称为“关西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玉环长相3d复原图,杨玉环半肉出装,杨玉环香港版国语版

    [var1]晋国灭亡后,华阴杨氏开始走向政治舞台。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将军杨喜即是杨氏后裔,他因参与击杀项羽而官封赤泉侯。之后,华阴杨氏后裔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东汉时,华阴杨氏出了一个名人——杨震,时称其为“关西孔子”。于是,华阴杨氏便将杨震奉为开基之祖,杨汪便是杨氏后裔的旁支之一。正是因为杨贵妃的远祖

  • 情感短文:从朋友成为同事酿成悲剧的,首推孙膑和庞涓这对冤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膑庞涓36集,刘兰芳评书孙膑与庞涓,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传说两个人本来都是鬼谷子的门下弟子,还是好朋友、结拜兄弟,“毕业”之后也都各自发展。直到有一天两个人变成了同事,都在魏王手下工作,庞涓恶的人性就被激发出来。他罗织罪名陷害孙膑,导致孙膑被挖去髌骨。后来孙膑到齐国领兵,击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庞涓自杀。[var1]死前庞涓大呼:遂成竖子之名!他一生都想压

  • 印度河文明和安诺石印出现古“汉字”!试谈甲骨文形成的历史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文字的定义裘锡圭教授《文字学概要》说:“在文字定义问题上,语言文字学者分狭义和广义两派。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大致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根据这种定义,狭义的文字是与特定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其拥有成体系的记录符号,具备通过组织不同的

  • 战国时期耕牛很匮乏,李牧却每天烹牛给士兵吃,事后才知他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牧,是战国末期的赵国名将,他的存在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深受赵国百姓的爱戴。在李牧的一生当中,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抗击匈奴,镇守边关;一个是对抗秦军,保赵国不亡。[var1]赵国与匈奴接壤,匈奴作为游牧民族,袭扰边疆的事情,他们几乎从未间断过,这是他们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生的生活方式决定,他们的生

  • 秦末起义爆发后,各地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末大起义,秦末六国贵族复国,秦末陈涉是陈胜吗

    高渐离刺杀秦始皇,张良博浪沙截击刺杀秦始皇等都这些样的表现。[var1]社会上项梁、项羽叔侄已经开始联络其他反秦的力量,就等一个合适的时基本时机。秦末另一风云人物刘邦在秦始皇末期已经跑到山里当起了强盗。还有各地的豪强,他们也在相时而动。这时缺的就是一个导火索。陈胜很偶然的充当了这根导火索。于是秦始皇

  • 假如扶苏继位,秦国还会快速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要假设这个事件,首先我们来回顾下扶苏是何人。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嫡长子。按照秦朝的法律应该是嫡长子来继承秦始皇的大业,但是在秦始皇弥留之际,宰相李斯以及太监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把继承人改成了秦始皇的小儿子,也就是胡亥,后世称为秦二世。在秦二世登基以后,赵高又一手策划

  • 怎样平息内心怒火?从春秋战国一起君臣斗嘴案,看心理健康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生活什么都快,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催生人们不断适应新环境新职场,因此,好多烦恼和不快也一古脑跟来,致使一些人在不经意间会发生冲动甚至愤怒,有的甚至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发生纠纷继尔引发案件。怎样平息内心怒火?如何保持健康心理应对生活挑战?今天,小编以春秋战国时期一起祸从口出案件,谈一谈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 危急存亡之际,赵王为何要处决李牧?只因人性反噬没格局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李牧曾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军,也是赵国引以为傲的得力战将!李牧这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在赵国北部边境抵御匈奴进犯;第二,抗击秦国!李牧起初长期驻守在雁门郡,时刻提防匈奴来犯,同时对待自己的下属一点儿也不含糊。边境作战本就十分凶险,所以李牧经常斩杀牛来犒劳自己的部将,并教导

  • 一个由武林高手建立的国家,国土只有一座城,战国七雄都不敢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只是那些国家不管是实力还是影响力,远远比不上战国七雄,大部分是在夹缝中生存。然而有这么一个小得只有一座城的国家,却能令战国七雄一时都不敢攻打,这个小国究竟有何能耐?说到这个国家,就不得不说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他可不是个一般人,出身齐国皇室,有考据认为是齐威王

  • 卫国史话一:别再相信网上这谬论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两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卫国史话最后结局,一张图看懂卫国战争,俄罗斯史话

    这新观点到真不敢当,只是在笔者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很多“学者”竟然把那位“共和天子”共伯和与卫国的卫武公画上了等号,这在笔者看来真是莫名其妙。按理说,在下早应该把这件事情给大家讲清楚,以免这种谬论扰乱了大众的认知,但卫武公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却是在宣王时期。因此,在下不得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