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后,宁古塔的罪犯去哪了?

清朝灭亡后,宁古塔的罪犯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518 更新时间:2024/2/4 5:30:38

▲清朝流放罪犯的禁地“宁古塔”。(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事实上,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军事重地,地点在如今中国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之所以让人感到畏惧或绝望,原因之一,就与中国东北本身的地理环境有关,一年之中,只有四个月算是温暖,其余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冰天雪地的场景,加上古代对于犯人的保暖设备趋近于0,因此成了苦寒之地。

宁古塔常年冰封。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清初学者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清初诗人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曾如此形容宁古塔: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清朝初期,宁古塔是吉林的一部分,属吉林将军所管辖,顺治十二年陈嘉猷被发往宁古塔开始,这里便成为清初流放重犯之地。通常在作出流放宁古塔这一判罚之后,往往还会加一句“永世不得入关”。例如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就被流放到此地,一说并被处死于此。

顺治十四年(1657年)爆发丁酉科场案,吴兆骞被发配到宁古塔。康熙二十年(1681年)经明珠徐乾学、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纳资赎归,前后历经23年。张缙彦称,“流徙来者,多吴、越、闽、广、齐、楚、梁、秦、燕、赵之人。”

宁古塔有新旧二城,新城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即宁安县城),旧城在今海林市西南、海浪河南岸的旧街乡古城村。盛京通志》第三十一卷载:

“宁古塔旧城,在海兰河(今海浪河)南岸有石城(内城),高丈余,周一里,东西各一门。”

一般来说,会被关到这么远的地方的罪犯,罪刑通常都不小,至少要等到10年表现良好,才有类似离开的机会,因此长年下来,形成了一种物竞天择,不是被迫习惯了环境,就是早早被冻死,甚至在前往的过程中就遭到野兽咬死

清朝垮台后,虽然他们获得了自由,但有些犯人随着年纪逐长,习惯了东北的酷寒生活,加上古代没有能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回乡之路太遥远,几十年过去,亲朋好友可能早已失去联络,因此选择继续留在原地,直到死亡的到来。

当中,有少数的人,获得自由后,有成功联系上家人或是愿意接纳他们的人,成功离开,不过比例相当低,多数犯人几乎都在宁古塔孤独终老。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雍正最疼爱的儿子,母亲是家喻户晓的皇贵妃,乾隆自愧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雍正简介,雍正江夏镇受辱后续,林乾教授讲雍正十三年音频

    不过,在原先太子落马后,所有皇子之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四阿哥胤慎与八阿哥胤禩了,二人斗智斗勇,可以说是经过了一番相当激烈的皇储之战。而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后来胤慎登基大统后生了诸多个皇子,包括弘历、弘时等,虽然最后是弘历继承了雍正的皇位,但在雍正的所有皇子里面,最深得他喜爱的却恰好是八皇子,他的名字叫做爱

  • 为什么朱元璋非要传位给朱允炆?农村人:我们懂朱元璋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炆简历,允炆的衣服,朱元璋死前下旨传位给允炆

    个人觉得原因: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客观因素,朱标综合能力达标,朱元璋亲自培养,确实寄托了感情!想不通的原因1朱标早逝,这是客观事实,不是皇子夺嫡造成的,朱元璋不会因为这一点而怀疑其他皇子的人品问题吧?2朱允炆尚小,但是朱元璋这样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肯定想传万世,为了基业稳固为何不传给更加有执政能力的朱棣?

  • 为了母亲而休妻,前妻再嫁他还想重修旧好,陆游像不像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的出身其实算的上是在当时非常有名望的,祖上就在朝中做官,也是远近闻名的藏书世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父母对他的要求自然也是十分严格的,希望他以后能像父亲还有其他先祖一样,也能入朝为官。不过在重文抑武尤为厉害的南宋,很多人都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生活,即使是朝中有父亲的陆游,想要考中也是比较难的

  • 两江总督每天都吃白菜,雍正听后下旨:“把他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人们都喜欢当官,因为只有当了官才能成为一个人上人,改变自己未来的一切状态,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收到他人的尊重,所以范进多年努力一朝中举会高兴成那个样子。清朝的时候朝廷腐败,很多官员都会通过自己的一点点职务捞油水,那个时候民不聊生,百姓的怨声还是很多的。但是那个封建王朝除了王公

  • 宋江:儒家思想的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卒后的墓牌牌文: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宋公明。而绝无可能是:山东郓城县押司宋公明。我想应该是这样,读书人学而优则仕,腹有诗书千万,卖与帝王家,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官作人上人。宋江是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的毒害,官念严重,兹事体在,面子荣誉最大。宋江上梁山前是郓城县的押司,相当于写公文、

  • 甲午战争后,全世界都知大清输了,为何大清百姓还饿着肚子庆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甲午海魂,甲午中日战争简介,甲午是什么意思

    他们中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日本是侵略国,中国在法理上占有优势,又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会取得最终胜利。为了反击日本的侵略,清政府派遣了96万的北洋海军,而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只有24万。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战争时,清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损失了一大半的军力,仅仅只抵抗几个月,就输得彻彻底底

  • 【战略经典】苏洵:《权书·项籍》——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籍后人,三字经关于苏洵的句子,项籍不肯竟学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项籍》是《权书》中的一篇论文,针砭北宋时

  • 乾隆微服私巡问老农谁是奸臣,老农的回答竟惹得乾隆哈哈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他问这个农民这些人里面哪个是忠臣哪个是贪官。乾隆让这些官员,全都站成一排,然后安排让们进去,然后让农夫去看,然后看看谁忠谁奸?农户就挨个的看,挨个的问姓名。不要说农夫这样一个小人物了,就是他们的上司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也需要考虑考虑。但对农夫来说,更是一个难题,毕竟县官不如现管的,所以如果他说不好,

  • “逢迎小人”延续了大明气数,还是张居正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人民日报评价张居正,张居正死后家人结局,风雨张居正全集

    笔者认为,看人要看主流,张璁是有一些毛病,但没有人说的那么坏,他攻击杨一清,除了他气量不大、胸襟不够宽阔外,主要还在于他跟杨一清政治理念不一致,张璁不想在改革中有个拖后腿的同僚。他的主流不是勾心斗角、打击同僚,而是操心国事,改革弊政,体现了一股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气神。说实话,要推动利益格局调整的

  • 乾隆微服私访,一小孩问:你家有多少地?他:只有一亩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走进一家农户,这家农户里面有老有小,大人见了乾隆只见其气宇轩昂,觉得他不是个大官就是有钱人,所以对他说话还是毕恭毕敬的,不敢有所冒失,乾隆在和老农谈话的时候,也闲聊到了家中的田地,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听大人说话的小孩子突然跑到乾隆皇帝身边问他:“你家有多少地?”乾隆也笑了笑,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