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击!“徐夫人匕首”,是最早的钢制兵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96 更新时间:2023/12/5 2:44:53

瀚海狼山原创!

前两天刚刚谈到,说飞刀在正史上几乎不存在。翻来覆去几乎找不到一处关于飞刀影响历史进程的正式记载。其实这句话发出去之后,就有点后悔了。因为在24史上最生动而惊心动魄的一段记载,恰恰就有飞刀出现,这就是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最后一击!司马迁的原文是: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var1]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var1]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荆轲对嬴政的最后一击,就是拿徐夫人匕首当飞刀用。结果没有命中。只命中了大秦宫殿上的柱子。

[var1]

匕首就是短剑。凡是匕首或者短剑,其实都可以当飞刀或者飞镖使用。不论拿着刀头或者刀柄,都可以用来在十米左右的距离之内,当单手投掷的飞刀。匕首尾部也不需要绸缎等当减速尾。只需要掌握半旋式杀伤或者自由旋转式杀伤两种投掷的方法,都可以确保刀刃部分先击中目标。这些投掷飞刀的方法,过去的推文中专门论述过。荆轲受伤后拿徐夫人匕首“提”秦王,显然就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自由式投掷飞刀的实战使用,不过没有命中而已。而根据前面的文字介绍,徐夫人匕首用毒药反复淬过,有沾血既亡的威力。这次飞刀没有命中,也让秦始皇躲过了一劫。如果命中了必然改变历史。那么这里不是讨论命中后如何。而是再重点论证一下这把著名的徐夫人匕首,到底是什么成分的兵器?徐夫人是匕首说得清清楚楚,而匕首就是短剑的另外一个叫法。到博物馆看看,就知道春秋战国的青铜剑,

[var1]

对比后来的三尺钢剑都要短小得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准青铜剑,绝大多数的全长都在60厘米之内,宽度大多数不超过5厘米。历史课本上的青铜剑大多数没有实物对比对象。因此给现代人造成一种比实物大得多的错觉。所有春秋战国的青铜剑,到当代只能算是短剑一类。直到战国末期,武器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后,才出现了70厘米以上的青铜长剑。而荆轲刺秦王中,秦王的剑一开始拔不出来,就是因为秦王的剑比过去的剑都长。早期的青铜剑普遍不到60厘米,不单纯是中原的现象。古罗马的青铜剑基本也是这个长度。原因是青铜剑过长容易折断;而且青铜的比重大于钢铁,过长的剑太重并不好用。另外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因素,就是大部分古人的身材都比当代想象的要更瘦小些。这个说法可能有不少反对者。

但是如果到博物馆看看实物,就会发现春秋战国的青铜剑的剑柄宽度,对当代的成年男性来说都明显过于偏小了,很多青铜剑的握把只有七八厘米宽。而当代170身高以上的男性,握拳后的宽度基本都在10厘米以上。这说明在2000年前,大部分男性的手掌是小于当代人的。而人的手掌大小和身体整体尺寸是成正比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起码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体型是普遍小于当代人的。既然作为当时主力兵器的青铜剑都普遍只有50多厘米,那么作为暗器的徐夫人匕首,一定会更小。全长估计不会超过25厘米。最大宽度和最大厚度都不会太大,否则就很难藏在丝绸做成的地图卷内部。因此可以判断徐夫人匕首大概率小于当今的军用匕首。最多也就是一把水果刀的长度和体量。从司马迁的行文看,徐夫人匕首买来前就非常锋利出名,所谓天下利器,重金求得。

[var1]

太子丹又让专业工匠对其进一步的淬火加药,还拿活人做过实验,达到了见血封喉的标准。徐夫人这个名字,本身就比较奇怪。但是正史说的很清楚,徐夫人不是姓徐的夫人,而是匕首的原本拥有者或者最早的冶炼锻造者人家名字就叫徐夫人,是个男的。徐夫人匕首本身就是当时的天下利器,被太子丹重金买下后,又进一步强化并且添加了毒药。有毒物质想添加到金属刀具中,在常温下泡在药水中或者放置在固体毒药中都不行。要么是用毒药水淬火,要么在刀刃上刻上一些新纹路,让这些纹路临时吸收有毒药水。但是雕刻纹路吸收药水后很容易蒸发,导致毒性下降。因此记载也很清楚,就是用有毒药水反复淬火后增加锋利度和毒性。战国末期,仍然是青铜兵器占据绝对主流的时代。就算是秦始皇一开始拔不出来,后来又勉强拔出来,再击杀荆轲的长剑,也应该是青铜长剑。但徐夫人匕首是否也是一样的青铜武器,就很不好说了。

[var1]

青铜武器,原则上是不需要淬火的。青铜武器只要铸造配方准确。那么浇筑完成以后的硬度,基本就是最终的硬度。青铜淬火工艺,基本到战国末期才出现。但是青铜淬火有个大缺陷。就是一旦淬火技术掌握不好。淬火后的硬度和强度还不如不淬火。如果徐夫人匕首本身也只是一块青铜刀片,很难说原本就天下闻名,而且越淬火越锋利。实际上现代冶金技术表明,青铜武器并适合反复淬火。而徐夫人匕首原本就是天下利器,到太子丹手里又淬火加药;反复折腾之下,锋利度和杀伤性还进一步增强。似乎只有早期的从海绵铁到精钢的一步步的淬火加工才独有的现象。而战国末期到秦汉初期,恰恰是铁兵器刚刚显露苗头的时代。徐夫人匕首反复淬火后更锋利的描述,完全符合早期数量极少的钢铁兵器的进化描述。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时期,军备制度明确,富弼改变主意对辽夏的经营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唯富弼,宋朝富弼简介,富弼有什么作品

    范仲淹和富弼治军理念一致,赏罚分明。据史书记载,康定元年(1040年),福州的曹司马逊、张适、黄桂等人亲自削减士兵的伙食和俸禄。范仲淹认为,在军事时代,许多士兵因饥寒而逃。军方将难以采取行动。于是下令处死马寻等人。而虎翼军第九军长王琼则大获全胜。任用将才与培养面对北宋“扶文抑武,忌用武”的国策,范仲

  • 苏秦在鬼谷子面前侃侃而谈,鬼谷子:这样会给你带来灾祸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苏秦觉得自己可以出师了,就向恩师鬼谷子告别。鬼谷子决定考察下他的学问,苏秦就侃侃而谈,让鬼谷子越听越不耐烦。苏秦觉得非常奇怪问道,老师,您觉得我有什么问题吗?鬼谷子说,没问题,我觉得你很好。苏秦觉得更加困惑。鬼谷子就解释说,你太希望表达自己才华了,这会对你带来灾祸的。但苏秦根本就没有把这话放在心

  • 西晋灭亡后,为何能在江东建立东晋,原吴国旧势力何不乘机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西晋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还有在马镫出现之后胡人骑兵爆发出阿里的强大战斗力,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导致各地不断地出现农民起义。就是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在317年的时候,晋朝就走向了毁灭。整个北方地区都被胡人占领了,司马睿在逃到南方之后,在这里建立了东晋。这个时候距离东吴被灭

  • 明代嘉靖时期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看这几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传至嘉靖,国政渐渐趋于腐朽衰败。由于封建王朝的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加上自然灾害的祸及,此时已是国库空虚,民力耗竭;同时贪官污吏横行,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此起彼伏的农民奇异,动摇了封建王朝的根基,明代统治至此每况愈下。此时的景德镇瓷器,风格与前朝相比大不相同,大型器物如大龙缸、大罐、葫芦瓶、大盘

  • 明朝最终死于金融崩溃,那么明朝的钱去哪儿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让我们先回到历史:公元1644年4月24日晚上。这天晚上,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举行家宴,召见妻儿。家宴的时候,崇祯帝竟然拔出宝剑告诉家人:事情到此为止,所有人都必须死去见祖宗。最终的结果是:与崇祯皇帝关系甚好的周皇后回到府邸就自缢了。崇祯皇帝后来变相派他的三个儿子出城;然后他拔出剑向他的两个女儿砍去—

  • 长平之战,战神白起下令全军禁止食用羊肉,获胜后士兵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真的就为当时的王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吗?其实,这背后还有着其他人的付出,只不过秦始皇是作为当时的君主被大家所熟知。当时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位置还比较偏僻,在边境上没有几个国家能真正看得起秦国。[var1]很多国家对秦国还有着轻蔑的态度,不愿意与秦国往来。正是因为这些境遇,所以秦

  • 与辽通好策略,富弼两次出使契丹,对其产生新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富弼出使辽国是哪一年,富弼女儿,富弼有什么作品

    恰好契丹正要派遣使者萧熹,神宗不知道辽派使者的目的,急问王安石:如果契丹执意要地,怎么办?”王安石答道:“不用苦战,遣使问明理即可。而神宗“感叹不可能得到富弼辩士这样的大使”。从神宗与王安石的对话中,不难看出神宗对富弼谈判能力的肯定。辽朝使臣当然不厚道,陈兵以国界之名执意要重新划定宋朝东界。关于重新

  • 甘罗与秦王辩论救父一命,做了何事得吕不韦青睐,12岁为秦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王杀甘罗,甘罗在几岁当上秦朝宰相,甘罗与吕不韦谁是宰相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举鼎把自己砸死了,秦昭襄王继位。丞相甘茂受到排挤,逃往齐国。这让秦王大为不满,便把气撒到甘茂的儿子身上。“寡人身患恶疾,只有公鸡蛋才能治病,限你三日寻来,不然就自裁吧。”眼看大限已至,他开始跟妻儿交代后事。可儿子甘罗(甘茂之孙)听后,却风轻云淡地笑说:“父亲不必恐慌,由我代替您

  • 富弼三使辽议和的意义何在?对宋朝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和金何时联手攻辽,富弼巧妙拆散辽夏同盟,辽军打宋朝

    和谈期间,辽国五次提出割地请求,富弼也以不同的理由予以拒绝。辽自始至终执着于明确而坚定的夺地目标,而宋的态度是杀了他,坦言“无地不可”。究其原因,就在于关南之地对于宋辽双方的战略意义。关南的地理范围包括南部的两州:应(今河北河间)和墨(今河北任丘)。五朝之后,作为晋朝的石敬瑭皇帝,将战略要地燕云地区

  • 李牧要是不死,历史会被改写吗?赵国能摆脱被秦国消灭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牧死了赵国撑多久,赵国灭亡时李牧去哪了,赵国李牧真的厉害吗

    在古代不少人只会纸上谈兵就认为自己运筹帷幄在其中,但是如果真正到了战场上不管是敌方还是本国军队所能预料到的意外事件是不在其中的,有的时候突发情况的产生往往会让将军手足无措,而只有真正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用到士兵们身上并加以运用其中,这样才能够称之为用兵之好。而在赵国的时代就有一位这样的人,他自小便有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