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明朝在位仅十月的胖子皇帝,善于用兵打仗,明史评价堪比文景之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23 更新时间:2024/2/4 3:53:35

《明史》说明,这位皇帝在位时间很短,也就不到一年时间。但其用人治国的成就“善不胜书”。如果他能更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德教化万民,他开创的盛世和文景之治相媲美。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的一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做概括:文治和武功。这两点也是朱高炽成功的地方。

上图_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炽的武功:

第一,以少胜多,以万人军队打败50万明军的围城。

靖难之役爆发后,明军和燕军的激战反复进行。建文帝撤了老将耿炳文的职务,任命不太懂军事的李景隆为明军北伐军总指挥,率领50万明军进攻北平城,拿下燕军老巢。

朱棣命令朱高炽坚守北平城,自己率领军队在外线作战。朱高炽的成败关乎燕军靖难之役的成败,身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不敢马虎,主持守城防务。朱高炽不分昼夜的督查守备防务,安抚城中军民。北平城“人人欢悦”。朱高炽礼贤下士,积极动员懂得军事的官员参与守城。和官员们一起共同商讨作战方案。

上图_ 靖难之役

朱高炽每天四鼓的时候就起床,两鼓时候才休息。睡眠严重不足。左右官员都认为朱高炽过于劳累损耗身体,但朱高炽表示,父亲朱棣在外面打仗,身为儿子的自己岂敢落后?北平城是燕军的大本营,是明军必须攻克的目标。朱高炽希望将士们都积极准备认真作战。朱高炽给下属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力量,在其母亲燕王妃,后来明成祖的徐皇后的帮助下积极守城。

由于李景隆的军队围攻北平城时间很长,没有进展。朱高炽的军队利用夜色袭击明军大营,迫使明军后撤。朱棣率领燕军的主力返回后,和朱高炽的军队内外夹击李景隆,打败了明军的进攻。

朱高炽的北平保卫战以万人军队坚守城池,粉碎50万明军的进攻,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城市保卫战。却因为朱高炽的皇帝“不出名”而被忽略了。但北平保卫恰恰能反映朱高炽这位以文治而著称的皇帝非常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

上图_ 李景隆(生卒年不详)

第二,登基后的朱高炽加强边防建设,特别重视边防军备的建设。

朱高炽全面提升边防部队守备的规格,加强对边境的检查力度。比如“敕辽东、大同、宣府、永平总兵官,今天气已寒,宜善抚军士,勿令失所。但无敕旨及勘合文书,并勿擅放出境。”

朱高炽登基后加强边防的模块化部署,在重要的边防重地安排将领防守。1424年八月朱高炽刚刚登基,就对五军都督府做了调整。朱高炽亲自任命北边的边防指挥官,包括辽东、山海和大同的边防总兵官。朱高炽可以向北部边防的7个指挥官同时下达命令备战,体现出朱高炽对北部边防防御的高度重视。

朱高炽的军事才能固然达不到唐太宗李世民等人,但从朱高炽在北平保卫战当中的表现和他对北方边防的重视不难发现,朱高炽是一位对军事有独到见解的皇帝。这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上图_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朱高炽的文治:

第一,在政治上采取“宽政”的政策,及时调整其父亲朱棣相对严格“恐怖”的治国措施。

朱棣在位时期,由于其靠内战的方式上台,害怕建文旧势力和其他亲王将其推翻。这使得朱棣采取复活厂卫和政治清洗的方式巩固其统治,方孝孺等建文旧臣被清算。明朝的政治空气相当紧张。朱高炽登基后,采取宽松的政治政策,将永乐时期因为政治案件被牵连的家属释放回家,实现国家政治空气的缓和。

上图_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第二,改革司法,完善文官政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的全面正规化。

朱棣时期的司法体制相当严酷,有陈瑛、纪纲等酷吏配合朱棣治理朝政,迫害大臣。参与《永乐大典》编纂的解缙被特务机关在雪地里活活冻死。朱高炽登基后,对朱棣在位时期相对严苛的司法做出重大改革,朱高炽表示:“比年法司之滥,朕未尝不知,其所拟大逆不道牲牲出于罗织煆炼,先帝数切戒之。故死刑至四五覆奏,而法司略不留意,甘为酷吏而无愧。自今凡审决重囚,卿三人同行审决。”

朱高炽非常清楚严苛司法对国家治理的负面影响,朱棣时期虽然有死刑的五复奏制度,但这个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朱高炽登基后,审理判决案件需要“三人同行裁决”。尽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错案。

上图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朱高炽抬高内阁的地位,加强内阁官员的权力。朱棣执政时期,内阁官员有一定的权力,但还是属于皇帝身边带有“智囊”性质的机构。朱高炽登基后,进一步完善文官体系,内阁成员每个人都是一品官员,并有兼职,能直接通过过问在职大臣实现朝政的正常运转。

这个不同在于,朱棣时期的内阁无法独立的决策过多的国家大政方针,但朱高炽时期的内阁可以直接参与越来越多的大政方针的决策,实现国家大事的集体决策和实施。这使得朱高炽时期的内阁带有稍许近代文官政治集体决策的影子,对朱棣时期相对较低的文官内阁政治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改革进步。朱棣时期很多政策的取消,都离不开内阁官员集体决策的影子。

上图_ 明代官制简表

第三,改革行政,勤俭治国,国家治理走向的规范更加明确。

朱高炽时期对行政的改革是非常明显的。朱高炽行政改革的内容包含:

70岁以上的官员主动退休。

失职官员原则上降级使用。

有能力的官员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朱高炽加大内阁官员的权力,杨溥杨士奇夏原吉等内阁成员携带皇帝给他们的特制印章去查办皇族贵族的违法案件,监察御史到各地查办官员的腐败案件。朱高炽本人性格宽厚,从善如流,鼓励大臣批评朝政直言不讳。虽然有时候也偶尔动怒,但事后却能感觉到后悔。这点在古代皇权集中的社会里是比较难得的。

朱高炽节俭治国、下令停止郑和下西洋、停止皇家珠宝的采购,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这使得朱高炽的治国有文景之治轻徭薄赋的特点。

上图_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第四,经济上奖励屯田,减轻人民负担。朱高炽当太子监国时期就推行奖励垦荒政策,这一政策在朱高炽登基后得以延续。

朱高炽多次下诏,对受灾地区的民众予以照顾,免除灾区群众的田赋并给其提供救济物品。这个纠正是对朱棣后期受灾后大量群众逃亡现象的直接纠正。

朱高炽在位时期,减免税收缓和社会矛盾。1425年春季,山东因灾荒粮食减产,但当地官员仍然收税。朱高炽得知情况后杨士奇起草诏书,减免山东的夏季税收和科粮的一半。朱高炽派出官员到松江、南京、苏州、嘉兴等地调查民间赋税负担是否过重。这一调查报告因为朱高炽的过早驾崩而没有被皇帝本人看到,但却成为朱瞻基登基后的减税纲领。

上图_ 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炽是一位在文治和武功军事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的帝王。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但朱高炽的一系列改革进一步确定了明朝文官政治发展的大方向,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朱高炽之后,明朝在朱瞻基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展经济,百姓生活日渐稳定富裕,明朝国力逐渐增强。

作者:孙毅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正说明朝十六帝》 许文继、陈时龙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门神尉迟敬德祖地风水探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阴阳二宅同向,乾山巽向。尉迟敬德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尉迟恭字敬德,鲜卑族,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戎马一生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

  • 浮图缘:看懂皇帝对合德帝姬的下手,才明白他内心的嫉妒与恨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合德帝姬简介,合德帝姬的扮演者陈玉婷,合德救飞燕

    浮图缘:看懂皇帝对合德帝姬的下手,才明白他内心的嫉妒与恨意!《浮图缘》中草包皇帝说过,合德帝姬虽然是他的亲妹妹,却从不管他这个亲哥哥,一心巴结太后。可见他对合德帝姬是非常不满的,可真相是合德帝姬差点被荣安皇后送去和亲的时候,他这个亲哥哥也无能为力,甚至从没管过妹妹,要不是肖掌印出谋划策,帮助她获得太

  • 若不是他极力劝阻武则天,李家的天下可能就没了,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长寿元年正月,武则天手下酷吏之一的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还把他们抓进了监狱。当时规定,只要囚犯承认谋反就可以减免死罪。于是,狄仁杰当场认罪。来俊臣得到他的口供,准备来日行刑,不再严加看守。狄仁杰想狱卒借来笔墨,然后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冤屈,塞在棉衣中,请求狱卒帮忙送到儿子狄光

  • 司马懿诛他三族却漏了一个,百年后其后人夺走司马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桓范于建安末年入丞相府。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为羽林左监,因为有才学,与王象等共撰《皇览》。明帝时任中领军、尚书,后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使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任内与徐州刺史郑歧有房屋纠纷,桓范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郑歧,被郑歧上奏告发而免官。后迁任兖州刺史又不得意。随后要迁任冀州牧,但桓范

  • 晚年武则天:权力是欲望的催化剂,吞噬了多少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00年,洛阳城突然传来了一个消息,皇帝要“选美”了,在漫长的皇权时代,这样的事情经常上演,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但这次的消息很特别,因为这次是要选男人,在位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这已经是女皇统治这个国家的第十个年头了。大唐风气豪放,妇女地位比较高,有钱有地位的女性,养个面首什么的,也

  • 史上最厉害的寡妇:项少龙为了她不肯穿越,秦始皇为了她破例下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寻秦记》里面的琴清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子,知书达理,刚拜堂成亲的晚上丈夫就被叫走去打仗,可惜最后死了,所以她就成了寡妇。从现代穿越回去的项少龙因为和她两情相悦,到后来即使能够回到现代,也为了她放弃了这个机会,于是才有了后来的“焚书坑儒”和项羽的出世。虽然《寻秦记》内容不全为实,但真正历史上却有着琴清

  • 李白和杜甫都写了王昭君,“诗仙”和“诗圣”谁写得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原因,诗人们为什么总是“钟情”于王昭君,无外乎3点理由,一是昭君是一个大美人,没有哪个诗人天生就喜欢写丑女的。二是昭君“怀貌不遇”,在诗人看来,等同于他们的“怀才不遇”。三是昭君出塞,使边塞“鸣镝无声五十年”,她是和平的天使,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么李白和杜甫谁写得更好呢?先看看杜甫的《咏怀古迹

  • 曹爽刚死,司马懿得一块玄石,上刻四字,司马懿大惊:司马氏危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此时的天下仍然是曹氏的,司马懿心里明白:曹氏后人,早晚有一天,会有人站出来复仇。现在摆在司马懿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取代曹魏,自己坐天下。而此时的司马懿其实也已具备取代曹魏的实力,一方面曹氏子嗣凋零,后继无人,而司马懿有九个儿子,个个精壮成才、生龙活虎,司马师成为卫将军,是军界新贵,司马昭成为安西将

  • 武则天嫁给李治生四子二女,6个孩子有何结局?只有一人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为何要嫁给李治,武则天是怎么怀上李治的,武则天嫁给李治的时候多少岁

    初唐诗人宋之问就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施行的一些措施,比如奖励农桑、首创“殿试”等,对唐朝各方面发展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北宋谏臣鲁宗道则认为武则天是危害大唐社稷的罪人,不仅篡夺大唐江山,任用来俊臣、周兴等酷吏搞得朝廷人心惶惶,还荒淫无道,豢养了不少面首。当然,双方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评价武则天,各有各的

  • 100人从匈奴几千铁骑旁边安然无事?也只有他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广在上郡做太守的时候,有一次,他带着一百来人出城,没想到,竟然遇上了匈奴的兵马。李广大致看了一下,少说也有几千人。乖乖,匈奴兵本来就强悍,跟汉人打仗常常能够以一抵十,现在好了,多出自己几十倍的兵力,这不是死定了?就在李广手下的将士们都以为必死无疑的时候,李广命令他的部下,不要慌,我们距离匈奴部队也